朱锫建筑创造与根源: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城市遗址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江西,中国

Jingdezhen Imperial Kiln Museum, Jiangxi, China, 2020

△鸟瞰 ©是然建筑摄影

场地

Location

御窑博物馆位于景德镇历史街区的中心,毗邻明清御窑遗址,地段周边环绕着不同年代的建筑,从明、清、民国时代的老民居及私家民窑,到49年后建造的厂房,再到90年代末的商品住宅,丰富、多元的城市肌理,塑造了极其特殊的、厚重的地段环境。

△设计草图

©朱锫

御窑博物馆的地域性实践融入了对场地的阅读,这种复杂的分析涉及到了城市学、考古学、人类学、气候等相关知识领域。

△城市肌理&基地现状

△御窑遗址&项目场地

©朱锫建筑

景德镇“因窑而生,因瓷而盛”, 人们远道而来,依山而建、择水而居,终生的劳作就是建窑做瓷。瓷窑、作坊、居住三位一体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的雏形和结构也因此诞生。一条条狭窄的里弄连接着众千私家民窑沿东西向布置,径直走向昌江,几条城市的主街平行于昌江沿南北布置,将市场连在一起。这样的城市结构不仅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生存方式,更是城市应对湿热气候的智慧反映。

御窑博物馆由八个大小不一、体量各异的线状砖拱形结构组成,沿南北长向布置,它们若即若离,有实有虚,以谦逊的态度和恰当的尺度植入于复杂的地段之中。

△户外剧场与明代遗址

△前厅

©是然建筑摄影

△项目鸟瞰 ©田方方

一方面,拱形结构的尺度不仅接近于周边的传统的柴窑,也在大尺度厂房、住宅楼和传统民居之间做了良好的过渡。另一方面,长短不一、伸缩自由的拱体结构巧妙地和周边参差不齐的地段边界产生了有机的缝合。特别是应对复杂、多变、不可预测的历史街区内建造,这种化整为零的策略,就越发凸显它的前瞻性。开工不久,发现了新的遗址,通过拱体结构彼此之间的调整,将新发现的遗址巧妙地编织到博物馆的内部空间之中。

△场地概念模型 ©朱锫建筑

原型

Prototype

御窑博物馆建筑的形式源于当地传统柴窑的启发,与罗马时期的拱券截然不同,它不是简单的几何形,而是复杂的双曲面,具有强烈的东方拱券的特征。建造过程中不用脚手架,而是利用砖的收缝错位,借助重力完成的。

△修复徐家窑

©朱锫建筑

“不仅窑炉作为建筑类型融入了城市的历史,修建窑炉的材料“砖”也是可知可感的。在达到一定生命周期蓄热性能衰减后窑砖被从窑炉上替换下来,又可以成为修建居住建筑的材料。窑炉早已成为景德镇文化记忆和城市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御窑博物馆的空间类型。”

△自展厅观户外剧场 ©是然建筑摄影

空间体验

Spatial Experience

博物馆建筑分为地上、地下两层,门厅位于地上层。这样的布置不仅仅会让人们在走向它时感到体量的亲和感、感受到它的尺度和城市中现存的建筑保持接近,更重要的是人们进入它的空间经验与过去工匠在此劳作烧瓷的经验十分类似。

当人们漫步御窑遗址公园,穿越在绿荫下,行走在沙沙作响的碎石地面上,跨越平静的水面之上、缓步进入门厅。向左行,人们将穿越一系列尺度大小略有变化、时而室内时而室外的拱体结构空间,穿越明代的遗迹和丰富的下沉院落,开启了窑、瓷、人同源的博物馆经验之旅。

△自御窑厂遗址公园看向入口 ©朱锫建筑

△自西北看向入口 ©朱锫建筑

△咖啡厅前水景 ©是然建筑摄影

△报告厅前水景 ©朱锫建筑

△前厅 ©是然建筑摄影

从门厅向右,书店、咖啡、茶室、最终来到半户外的拱体下,阳光下水体的波纹映射在粗燥的窑拱的表面,低矮、水平的横缝诱使人们好奇的席地而坐,御窑遗址长长的水平地表扑面而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不期而遇。这与人们进入门厅之前走向报告厅空拱时,透过垂直切割的竖缝所看到御窑遗址中的玲珑阁的经历如此不同,惊喜又如此相似。

△茶&咖啡厅 ©是然建筑摄影

△茶&咖啡厅看向入口 ©朱锫建筑

固定展览借助于一个密闭的水平上下环路完成,临时展厅可以任意并入环路,融入整体展览,也可独立存在,因为它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博物馆另外一个特点是将古瓷修复过程融入展览,成为展览重要的组成部分。办公入口位于整体建筑的东南侧相对独立的拱的北端,安静、隐蔽。货车可以从该拱的南端倒入拱内,封闭、安全装卸货。

△拱、窑砖、光线

△报告厅前厅

△报告厅前厅

©是然建筑摄影

博物馆建筑与自然之间形成很多灰空间,它们虚实相涵、内外相生,彼此缠绕,人们行走在博物馆内部的整体空间经验,反映出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藏、息、修、游”东方美学特质。

△开放的拱券 ©是然建筑摄影

结构

Structure

建筑拱体的结构近似三明治,内外两层砖中间为混凝土,混凝土拱为主体结构,以抵御地震时的侧推力,外部采用新老窑砖混合砌筑,映射当地传统建造方式。

△回收的窑砖 ©朱锫建筑

△设计草图

©朱锫

气候

Climates

整组建筑拱体沿南北长向布置,包含很多开放的拱体结构和下沉院落。地面上拱体的灰空间,不仅可以遮阳避雨,更可以捕捉夏季南北的主导风向,让凉风鱼贯而入,自然通风;多个大小不一、下沉的垂直院落,大多都种竹,不仅为地下空间营造了充满诗意、自然光线的环境,且具有很强江西意象。也塑造了烟囱效应,就像当地民居中的垂直院落一样,实现良好自然通风。

△报告厅与下沉庭院 ©朱锫建筑

△下沉庭院 ©是然建筑摄影

△下沉庭院 ©张钦泉

△下沉庭院 ©张钦泉

△下沉庭院 ©朱锫建筑

△半开放展厅 ©朱锫建筑

项目图纸

Project Drawings

△轴测图

△总平面图

△首层平面图

△负一层平面图

△1-1剖面图

△2-2剖面图

△3-3剖面图

△局部剖轴测图

©朱锫建筑

项目获奖情况

Awards

“文化”(建成)类别最高奖,意大利THE PLAN Award,2021

“年度最佳项目”及“博物馆设计最高奖”,美国Architizer A+,2021

建筑设计大奖,加拿大AZ,2021

全球十佳博物馆及美术馆,英国Dezeen,2020

全球十佳博物馆及文化中心,意大利designboom,2020

未来建筑奖-最佳文化建筑,英国The Architectural Review,2017

建筑设计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专项一等奖(2019-2020), 中国建筑学会,2021

项目信息

Project Info

设计时间 / Design

2016-2017

施工时间 / Construction

2017-2020

地点 /Location

景德镇,江西,中国 / Location: Jingdezhen, Jiangxi, China

建筑面积 / Area

10370㎡

建筑设计 / Architect

朱锫建筑事务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Studio Zhu-Pe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主持建筑师 / Design Principal

朱锫 / Zhu Pei

前置批评 / Front Criticism

周榕 / Zhou Rong

艺术顾问 / Art Consultant

王明贤,李翔宁 / Wang Mingxian, Li Xiangning

设计团队 /Design team

由昌臣,韩默,何帆,刘伶,吴志刚,张顺,Shuhei Nakamura,杨圣晨,杜扬,陈奕达,贺成龙,丁新月 / You Changchen, Han Mo, He Fan, Liu Ling, Wu Zhigang, Zhang Shun, Shuhei Nakamura, Yang Shengchen, Du Yang, Chen Yida, He Chenglong, Ding Xinyue

结构顾问 / Structural Consultant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机电顾问 / MEP Consultant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景观设计 / Landscape Design

朱锫建筑事务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Studio Zhu-Pe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展陈设计 / Exhibition Design

朱锫建筑事务所,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Studio Zhu-Pei, Beijing Qingshang Architectural Orna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室内设计 / Interior Design

朱锫建筑事务所,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Studio Zhu-Pei, Beijing Qingshang Architectural Orna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幕墙顾问 / Facade Consultant

深圳市大地幕墙科技有限公司 / Shenzhen Dadi Facade Technology CO., LTD.

照明顾问 / Lighting Consultant

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Ning Field Lighting Design CO., LTD.

声学顾问 / Acoustic Consultant

浙江大学建筑技术研究所 / Building Science & Technology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

业主 / Client

景德镇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 Jingdezhen Municipal Bureau of Culture Radio Television Press Publication and Tourism, Jingdezhen Ceramic Culture Tourism Group

施工单位 / MainContractor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 Huajia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摄影 / Photography

朱锫建筑,是然建筑摄影,田方方,张钦泉 / Studio Zhu-Pei, schranimage, Tian Fangfang,Zhang Qinquan

THE END
0.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绪论(1)战国时代,出现了花纹砖和大块的空心砖(未经历红砖阶段直接生产质量较高的青砖); (2)汉代,已有预制拼装的空心砖墓和砖券墓、砖穹窿墓,墓内还使用贴面砖(印有人物和各种花纹); (3)北宋,用琉璃砖建造开封祐国寺塔。 2、砖拱结构——地面建筑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954886768
1.探秘中山大学老建筑:窗花如蝶翼地砖会透光房产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介绍,怀士堂的砖拱跨度约5米,矢高约2米。跨度这么大的砖拱在广州的中式建筑中没有见过,它在西方建筑中比较成熟,设计概念来源于桥梁的拱,与拱桥一样,这样的红砖拱顶也作为承重用途。为何会以红砖砌筑成拱顶?汤国华说,砖拱是为了让室内空间显得更高更宽敞,若是做平顶就没有这种效果jvzq<84jqwyf0yjqrnk/exr0ep5o38723:522<61e3<54;5/52984@860jznn
2.中国唯一的地下排水系统博物馆福寿沟博物馆揭牌经勘探,已找到的现存砖石拱券结构福寿沟约1.8公里,主要分布在5条勾线上,其中建国路-均井巷-姚衙前-桥儿口-景凤山长约880米;西津路-西津门-西津门外水窗长约250米;厚德路中段约130米;罗家巷尾-汽修厂附近约200米;红旗大道约340米。 考古勘探过程中,在厚德路22号地下新发现一条福寿沟,且品质完好,有铭文砖jvzq<84yyy4djrscpg}t0lto1o5dwu4423?03;24;1?16?;290yivvq
3.砌墙砖砌墙的砖头砌墙砖试验方法砌墙砖价格砌墙砖砖头的砌法 由于砖的物理特性是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同时砖又是小块材料,因此必须采用某些特定的砌法. 拱.由于砖只抗压,而具有理想曲线的砖拱既不产生弯矩,也不产生剪力,只有轴向压力,很适合砖这种材料的物理特性.砖拱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有大量的运用,尤其是教堂,在中国古典建筑中,采用砖拱jvzquC41yy}/|6450io1kfkmg524>>9664ivvq
4.曲阳田庄大墓,展示唐五代馒头顶的砌砖技艺民居田庄砌砖我说是砌砖技艺的展示,也是无奈之举,由于黏土砖的材料所限,屋盖部分是古代建筑的软肋,从秦砖的发明之日到50年前,漫长的几千年中国砖石建筑体系相比西方砖石拱的建筑艺术就没有任何发展,砖石承载结构不涉及大木斗拱的文明,如果没有大木斗拱屋盖,我们只有这种叠涩而成的圆形穹隆拱顶和挤压承载的横劵拱顶,这就是田庄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53?1296a388e8@=932<72:rz:v4ivvq
5.中国古建筑砖石结构的维护技术古建筑公司砖石结构具有当地材料、成本低、耐火、耐久性好、施工简单易推广等优点,但砌体强度低,特别是拉伸、剪切强度低、抗震能力差、砌体劳动强度大,不利于工业化建设,此外,粘土砖还存在与农业竞争等问题。因此,从节能和节能的角度来看,应限制粘土砖的使用。 砖石砌体主要用房屋建筑中的墙体、柱、基础、拱等压力结构,常用于jvzquC41yy}/pkll|0ipo8689: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