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多年,我国重大桥梁工程建设成果显著,“中国桥”已成为靓丽的国家名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工程项目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重大工程项目的承建和实施,可以展现出国家的发展实力和技术水平,对于国家形象的提升、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起到重要作用。
在重大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设备、技术、服务等支持,这些支持都需要依托相关产业。大工程的建设对于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具有积极作用。
每一项重大桥梁工程的背后,都是一次从设计、施工、管理、技术、材料、人才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对于推动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本期“专题”栏目,将从设计、施工、管理等角度,聚焦建设中的燕矶长江大桥、六横公路大桥和张靖皋长江大桥,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借鉴。
现代拱桥
融于自然的韵律之美
拱桥作为一种古老的桥型,是所有桥梁体系中变化最多的结构形式。古今中外拱桥遍布世界各地,至今仍然长盛不衰,在桥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拱桥的技术发展看,新材料、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装备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拱桥体系及施工技术的发展,使拱桥形式多种多样。面向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需求,仍然需要建设大量的桥梁工程,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美学角度,拱桥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域辽阔、桥梁建设环境多样,在面对不同跨度、不同地貌、不同施工条件等一系列特定要求的时候,如何创新寻求彰显力与美完美融合的最佳解决方案,成为建设者最有意义的工作。
本期“技术研究”栏目,将充分借鉴国内外的成果与经验,对于拱桥技术与艺术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设计探索
高架桥梁形态的可能性
高架桥作为城市快速路系统的经济高效方案,在大型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承担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高架桥相对单一的结构形式对城市空间造成的一些消极影响也在慢慢呈现:大体量的外形既难以融入周边的城市风貌,也割裂了高架两侧的横向空间联系;桥下空间存在噪声、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城市的灰色地带。高架桥虽然给整个城市带来强劲的经济驱动力,却也降低了高架周边区域的空间质量,这方面的劣势在快速通道的桥隧比选中愈发明显。如何保留高架桥的原有优势、与时俱进地更新优化高架桥的设计理念,以适应城市功能多元化和高品质的要求,已经是桥梁设计从业者亟待思考和回答的一个问题。
本期“新设计”栏目,将打破工程的学科边界,探讨城市空间视角下高架桥梁形态的可能性。
本期人物
谢邦珠:初心化为桥 路路梅花香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美丽的巴山蜀水因“蜀道难”而成为发展的“瓶颈”,为此几代交通建设者们不遗余力地凿石开山,遇水架桥,打破交通桎梏,让川人走得更远更畅。
如今,这张立体交通网络的骨架已构筑完成,昔日蜀道难,今朝天堑变通途。开放的四川正加快形成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四川高速公路建设总长即将超过1万公里,让四川同全国和世界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短,联系越来越紧密。
“蜀道难”到”蜀道通”再到“蜀道畅”的历史转变,与谢邦珠这个名字密不可分。从较早的重庆万县长江大桥到后来的重庆涪陵乌江大桥、重庆蓼子特大桥等等,无一不凝聚着谢邦珠的心血。
水关桥的多元化碰撞
中国古代修建长城的重要原则是“因地形,据险制塞”,城墙虽然能保护城池、防御外敌,但也阻绝了水陆交通,于是长城在陆路交口设置了城关,在水路交口修筑了水关。长城水关建筑的选址充分体现了修建者的军事思想,水上关城之处多为河流谷地,两侧以峭壁或山峰作为制高点,形成居高临下的掩护之势。山涧口水急路窄,难以通行,通常众山围合成一片开阔之地,守住关城和山顶制高点也就控制住了交通咽喉。长城水关桥既是军事防御工事,又是汛期泄洪的通道,还是古代水路交通往来的枢纽。目前关于古代长城水关桥的研究相对匮乏。
本期“文化”栏目,将以九门口长城水关桥为例,研究长城水关桥的建筑特点、历史演变以及古人“城、桥一体”的建筑融合思想在促进多元民族文明统一与融合的历史作用。
尽在本期《桥梁》杂志!
扫二维码|订阅刊物
关 注 FOCUS
● 请回答2023
——2023年度桥梁大事记
Milestones of Bridge Industry in 2023
陈晨 编辑、整理
大工程专题 FEATURE
● 不同垂度四主缆悬索桥体系的“洪荒之力”
New direc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Four Main Cable Super-Span Suspension Bridge with Different Sag
彭元诚 丁少凌
● 跨海大桥工业化建造的提升
Industrialization Exploration of Sea-crossing Bridge
陈岱杰 李磊 周强
● 工程管理的“智慧”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pplied i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李洪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 红水河上的“惊世一跃”
——记天峨龙滩特大桥
World-shock Arch Over Hongshui River: Tian'e Longtan Bridge
郑皆连
资 讯 INFORMATION
海外前沿 OVERSEAS FRONTIERS
● 前路漫漫亦灿灿
——墨西拿海峡大桥(下)
Messina Strait Bridge (Part III)
裴小吟 编辑、整理
技术研究 TECHNICAL STUDIES
● 现代拱桥:融于自然的韵律之美
Modern Arch Bridge: The Rhythmic Beauty in Nature
邵长宇
● 赋予拱桥新生
——拱桥原桥位拆除重建判定模型研究与关键技术
Research and Key Technology of Arch Bridge Demolishing and In-situ Reconstruction Decision Model
张胜林 付雷
● 让算力满足需求
——基于YJK .Bridge的连续刚构桥梁结构计算分析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Structure Based on YJK. bridge
王成波
新设计 NEW DESIGN
● 打破工程的学科边界
——城市空间视角下高架桥梁形态的可能性探索
The Possibility of Viaduct Type in Urban Space
魏晨希 袁胜峰 孙利民
他山之石 INTER-DISCIPLINARY
● 南来之水破难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entral 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李博阳 程德虎
重点工程追踪 KEY PROJECTS
人 物 FIGURE
● 初心化为桥 路路梅花香
——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谢邦珠
National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Master and Former Chef Engineer of Sichuan Highway Plann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Ltd.
本刊记者 李诗韵
文 化 CULTURE
● 九门口长城水关桥: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Jiumenkou Great Wall Jiujiang River Pass:
The 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Cultures
牟兆祥 唐浩
● 让桥梁美学回归设计本性
Bridge Aesthetics Should Return to the Nature of Design
林长川
● 两代建桥人的梦
——九江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三十年纪念
The Dream of Two Generations of Bridge Engineer: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Opening of Jiujiang Yangtze River Bridge
赵煜澄
● 友之邦 心之桥
I came, I saw, Bridges in Croatia
陈宝春
联系人:李天颖
稿件投递
联系人:裴小吟
联系人:黎伯阳
联系人:穆玉
喜欢请转发吧!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