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教案(来自)目录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结构概观第三章研究方法第四章细胞膜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第六章基质与内膜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第八章核与染色体第九章核糖体第十章细胞骨架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调控第十二章细胞分化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前言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
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
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细胞生物学教案目录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结构概观第三章研究方法第四章细胞膜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第六章基质与内膜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第八章核与染色体第九章核糖体第十章细胞骨架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调控第十二章细胞分化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前言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
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
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细胞生物学教案》word版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教学方式:讲授、互动讨论。
二、细胞的概念与起源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起源的理论。
2. 教学内容:细胞的概念、细胞的起源与发展。
3. 教学方式:讲授、实例分析。
三、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细胞的主要结构,了解细胞的功能。
2. 教学内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及其功能。
3. 教学方式:讲授、实物展示、互动讨论。
四、细胞分裂与生长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本过程,了解其生物学意义。
2. 教学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细胞生长与细胞周期。
3. 教学方式:讲授、实例分析、互动讨论。
五、细胞分化与发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与机制,掌握细胞发育的基本过程。
2. 教学内容:细胞分化的概念、机制与生物学意义,细胞发育的过程。
3. 教学方式:讲授、实例分析、互动讨论。
六、细胞膜与细胞外环境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细胞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2.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物质交换机制,细胞信号传递。
3.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演示、互动讨论。
七、细胞内信号传递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细胞内信号传递的基本途径和机制,了解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细胞内信号传递的途径、第二信使的作用,信号传递途径在细胞调控中的作用。
3. 教学方式:讲授、图解分析、互动讨论。
八、细胞代谢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细胞代谢的基本过程,掌握细胞能量转换和物质代谢的关键环节。
2. 教学内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代谢途径与代谢调控。
3.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演示、互动讨论。
九、细胞遗传与基因表达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细胞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大学生物学实验教案:细胞生物学的观察和实验操作1. 实验简介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大学生对细胞生物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将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样本,并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从而探究细胞结构和功能。
2. 实验器材和材料•显微镜及其配件(物镜、载玻片、盖玻片等)•细胞样本(动植物组织片、单细胞等)•高锰酸钾溶液•甘油•生理盐水•紫外线灯3.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样本载玻片1.准备干净的载玻片。
2.使用无菌注射器吸取少量生理盐水,并滴于载玻片中心。
步骤2:观察活细胞1.将采集到的活体细胞放置在准备好的载玻片上。
2.加盖并尽量避免形成气泡。
3.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使用低倍物镜进行初步观察。
4.切换至高倍物镜,并对细胞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
步骤3:观察动植物组织片1.准备已染色或未染色的动植物组织片。
2.将组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并加盖。
3.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使用低倍物镜进行初步观察。
4.切换至高倍物镜,并对组织结构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
步骤4:实验操作:渗透压的影响1.制备三个小瓶,分别标注为A、B和C。
2.在瓶A中加入生理盐水。
3.在瓶B中加入高浓度甘油溶液(可根据需要调整浓度)。
4.在瓶C中加入低浓度甘油溶液(可根据需要调整浓度)。
5.将离心后的红血球分别放置于三个瓶子中,记录下红血球的变化情况。
步骤5:实验操作:核酸染色1.准备一份含有DNA的细胞样本。
2.加入适量的缓冲液,混合均匀。
3.滴加一滴染色剂(如乙溴橙),轻轻晃动。
4.等待几分钟后,用载玻片将混合液取出,并使用盖玻片加盖。
5.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样本。
4.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学生应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细胞分裂、渗透压对红血球的影响等结果,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他们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差异,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关联,从而深入理解细胞生物学的多个方面。
5. 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务必佩戴安全眼镜和实验手套。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教学备课教案教学备课教案:细胞生物学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了解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设计方法;2.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技巧,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案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观察与数据分析》;2.实验材料和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细胞标本、计算机等;3.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实验图表、PPT等。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约10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好的实验应具备的特征,如重复性、可操作性、可观察性等;b.提供一个教学案例,介绍染色体变化的观察实验设计过程,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条件等;c.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设计一个关于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方案,并展示出来。
3.数据收集与整理(约15分钟)a.讲解学生在实验中如何收集和记录数据,如使用实验记录表格或软件;b.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整理和归类实验数据,掌握数据的分类和编码方法;c.要求学生根据教学案例的实验结果,展示出自己整理的数据表格。
4.数据分析与呈现(约20分钟)a.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统计方法和图表来分析实验数据,如平均值计算、柱状图绘制等;b.讲解学生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用科学术语进行表达;c.要求学生根据教学案例的实验数据,尝试进行数据分析和呈现。
5.实验结果与讨论(约15分钟)a.展示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并让学生讨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b.鼓励学生提出对实验的改进意见,并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积极思考如何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二、实验原理: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
中间产物蓝色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
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
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1、在载片上滴一滴PBS缓冲液;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PBS的载片上;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4、媒染:在涂片上滴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30秒-1分钟。
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6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2min。
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100_)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95%乙醇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吖啶橙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每次1min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础原理;2.掌握细胞培养技术和染色技术;3.学会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培养技术(1)细胞培养的必要条件在实验室中,细胞只有得到足够的营养和合适的环境才能够正常生长、繁殖和发挥相应功能。
因此,细胞培养的必要条件有:•细胞培养基;•细胞培养器皿;•细胞培养条件(温度、湿度、CO2浓度)。
(2)细胞培养操作•细胞传代;•细胞培养的准备工作(无菌操作、培养基准备、培养器皿消毒);•细胞培养的注意事项(培养条件、密度、饮食)。
(3)细胞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解决侵染、污染危机、培养基不适等问题,保证细胞培养正常进行。
2. 细胞染色技术(1)常用染色方法•Wright染色法;•Giemsa染色法;•基本染色法。
(2)染色中的操作流程•固定和染色;•染色后的洗涤;•染色后的显微镜观察;(3)染色后的结果分析•细胞形态、细胞器形态和分布情况;•核染色质形态、核仁形态。
3.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观察(1)细胞结构的观察•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
(2)细胞各器官功能的验证•小分子探针;•分析化学的方法。
4. 实验设计选择相应的实验模型,尝试解决特定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综合性实验设计。
四、参考资料1.《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2.《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导论》。
以上为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细胞生物学教案(来自)目录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结构概观第三章研究方法第四章细胞膜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第六章基质与内膜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第八章核与染色体第九章核糖体第十章细胞骨架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调控第十二章细胞分化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前言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
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
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2010-2011细胞生物学实验(09级) 实验目录 实验一 细胞形态结构观察和显微测量 实验二 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三 线粒体和细胞核的分离 实验四 细胞的吞噬活动 实验五 细胞内DNA的显示 实验六 活体染色是细胞器(液泡系和线粒体) 实验七 细胞骨架的观察 试验八 细胞凋亡的观察 实验九 细胞的凝聚反应 实验一、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二者之间的区别 2、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3、掌握显微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形态与功能相适应。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大小、形态和结构,以适应其功能。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可以观察很多细胞的结构,并借助测微尺测量细胞直径,进而获得细胞的体积。
三、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仪器:光学显微镜(24台:台/人),载玻片、盖玻片(4套/人)、剪刀(1把)、镊子(1把)、牙签(50根)、滴管(个/组) 试剂:1%碘液、瑞特染液 材料:洋葱(红辣椒、兰草)、血细胞悬液、口腔上皮细胞
四、实验步骤: 1.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观察(必做)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1%碘液(或清水) 用剪刀在洋葱鳞茎叶外表面画一个1mm2的方框 用镊子撕下表皮 在碘液(清水中铺平 ) 盖上盖玻片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碘液(也可帮助排除气泡) 显微镜下观察(必须找到细胞内呈紫色的细胞,有核最佳) 质壁分离实验确认细胞壁: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重复吸引几次。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到本来在各个细胞交界的地方都是紫色的,此时可见在细胞的角落处开始变淡,随着可见液泡变小,颜色变深,慢慢的从边角到四周完全分离开来。 质壁分离复原实验:1处理:取下临时装片,在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再用吸水纸重复几次吸引,以确保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在几乎是清水中;2观察:先在低倍镜找到一个现象质壁分离比较明显的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可见和刚才相反的现象,中央液泡渐渐变大,颜色变浅,最后原生质层又和细胞壁紧紧地贴在一起。
2.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1%碘液 用牙签刮取上皮细胞 在碘液中搅动分散细胞 染色1分钟 盖上盖玻片观察
3.鸡红细胞观察 在载玻片右端滴一滴血细胞稀释液 用另一张载玻片以30~45度角(两玻片夹角)推移血液成均匀薄膜 滴一滴瑞特染液染色3分钟 自来水洗掉染液,晾干 观察
4.显微测量(至少测量一种细胞) (1)、原理: 测微尺由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组成,目镜测微尺位于目镜内,为玻璃圆片,有刻度,但不知道每个刻度所代表的数值,这个数值是多少通过镜台测微尺确定);镜台测微尺是一块载玻片,中央圆形区域内有一带刻度的直线,长度为1mm,一般分为100格。实验中需要核对一下。无误时每一小格代表10μm。 (2)、测量: A、将镜台测微尺放入载物台上,转动目镜,使二者平行。选择一处让二者重合,然后向右侧寻找再次重合处,记下二者的数值,并按照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精度关系换算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实际代表的刻度值。 B、将镜台测微尺取下,换上鸡血细胞或其他装片,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出其长度和宽度。 C、应用V= 4/3Πab2((a为长半径,b为短半径)计算出鸡血细胞的体积。 注意:测量细胞时的放大倍数必须与校正测微尺时的显微镜倍数一致,否则需要重新矫正测微尺的刻度。测量至少需要测量3个以上细胞,取平均值。 五、思考题 1. 结合实验分析细胞形态结构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适应性。 2. 如何使用测微尺?你会测量其他细胞如细菌的大小吗?
实验二、 细胞膜的渗透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2、了解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就是渗透。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将红细胞放在某些等渗盐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发生改变,也会发生溶血现象。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三、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1. 仪器: 离心机(一台)、10ml 试管(11只)、试管架(1个)、10ml 移液管(11支)、洗耳球(11个)、eppendorf离心管(一包)、移液枪一套、枪头、滴管(11只)、记号笔等。 2. 试剂 (1).Alsever 溶液 葡萄糖 2.05g 柠檬酸钠(Na9C6H5O7.2H2O) 0.89g 氯化钠 0.42g 蒸馏水 100ml 调PH 至7.2,过滤灭菌或高压灭菌10min,置4℃冰箱保存。 (2)、 0.128 mol/L NaCl、0.128 mol/L NH4Cl、0.128 mol/L NH4AC、0.128 mol/L NaNO3、0.09 mol/L Na2SO4、0.09 mol/L 草酸铵、0.32 mol/L 葡萄糖、0.32 mol/L 甘油、 0.32 mol/L 乙醇、0.32 mol/L 正丙醇、蒸馏水 3. 材料:30%鸡血细胞悬液 四、实验步骤: 1.从集市买一只活鸡现杀取血5ml(防止污染),放入盛有20ml Alsever’s 的液瓶中,混匀(如不是实验当天使用可置冰箱保存备用,2 周内使用)。 2. 取用Alsever’s 液保存的新鲜鸡血5ml ,加入8ml 0.128 mol/L 的NaCl 溶液,小心混匀,1000 r/min 离心3min,如此3 次洗涤,最后配成30%的鸡红细胞(CRBC)悬液。 3. 取11 支试管,做好标记,分别加入附表中所示测试溶液3ml,再滴加红细胞悬液2 滴,轻轻晃动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下发生溶血所需的时间。 注:试管内液体分两层:上层浅黄色透明,下层红色不透明为不溶血(-); 试管内液体混浊,上层带红色者,称不完全溶血(+或++); 试管内液体变红而透明者,称完全溶血(+++)。
附表1 序号 溶液 是否溶血 溶血时间 1 H2O 2 NaCl、 3 NH4Cl 4 NH4AC 5 NaNO3 6 Na2SO4 7 草酸铵 8 葡萄糖 9 甘油 10 乙醇 11 正丙醇 对于不能确定是否溶血的细胞,制片于显微镜下观察,看细胞是否破碎。
说明哪些溶质可渗入红细胞,哪些不能,将能渗入红细胞的物质按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快慢排序,并解释原因。
五、思考题: 1. 结合实验阐述细胞膜的渗透性和选择透性。 2. 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实验三、动物细胞线粒体和细胞核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差速离心法分级分离细胞组分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分离细胞组分常采用组织匀浆和差速离心的方法。在一定的离心场中,球形颗粒的沉降 速度取决于颗粒的密度、半径和悬浮介质的密度,在悬浮介质密度相同时,颗粒的密度、体积越大,其沉降速度越快。细胞内各细胞器的密度和大小都不同,依据沉降原理,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可使细胞器按密度和体积大小分批沉降,从而实现分离。 詹纳斯绿是线粒体的专一染料,它还原态无色,氧化态为蓝绿色,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可将染料维持在氧化态而显蓝绿色。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 1.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24台)、台式高速离心机(4台)、离心管(若干)、玻璃匀浆器(6个)、解剖剪(1把)、镊子(1把)、吸管(若干)、载玻片及盖玻片(若干)、八层纱布(6块)、冰块 2. 试剂:0.25mol/L蔗糖溶液(含0.01mol/L Tris-HCl缓冲液,pH 7.4)、1% 詹钠斯绿染液、吉姆萨染液、95%乙醇、生理盐水 3. 材料:鼠肝
实验步骤:将饥饿12~24小时的小白鼠处死取肝 用预冷的生理盐水洗去血污 称取1克肝组织放入冰上预冷的烧杯中 剪碎,加入少量0.25mol/L蔗糖溶液洗去血污 按4ml蔗糖溶液/克肝分批加入预冷的0.25mol/L蔗糖溶液 在冰浴中用玻璃 匀浆器制成肝细胞匀浆 八层纱布过滤 收集滤液于离心管中 3000r/min 离心10分钟
转移上清液于新的离心管中 沉淀用0.25mol/L蔗糖溶液悬浮
10,000r/min离心15min 4000r/min离心 10min 弃上清,沉淀置于冰浴,制装片B 用0.5ml溶液悬浮沉淀,制片A A装片: 用95%的乙醇固定5分钟 晾干 吉姆萨染液染色25分钟 蒸馏水漂洗几秒 滤纸吸干水分 观察 B装片:在两张载玻片上加2滴1% 詹钠斯绿染液 让酒精蒸发掉 用牙签挑少量沉淀物于染液中染色5分钟 盖盖玻片高倍镜观察(线粒体为亮绿色)
实验四、细胞吞噬活动的观察和活体染色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巨噬细胞吞噬外源细胞的过程,了解胞吞作用。 2. 掌握活体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巨噬细胞是高等动物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移动和吞噬病原和 异物,形成吞噬泡,然后与初级溶酶体融合把异物分解掉。巨噬细胞只有在活化后才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因此实验前应先对实验动物进行腹腔淀粉注射增强免疫,以更好的观察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