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HanZi
辛林
这两天有点忙,木有写学习笔记,今天续上,认字有瘾,两三天不写,浑身难受
本篇笔记写的是“囟”字,很多人经常会用到,但就是不会写,稍后就知道了。
开始之前,对上篇笔记写的“帚”字做简要回顾。
"帚"字读音为zhǒu,与"肘"字同音。最初,"帚"字是一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形态模仿了笤帚的形状,上部表示帚苗,下端表示笤帚把儿。随着时间的推移,"帚"字经历了演变,金文时期其形态更像扫炕或扫床的笤帚,小篆时期则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下部变成了"巾"字。到了楷书时期,"帚"字已经完全脱离了笤帚的模样,变得规整,但本义未变,依旧指代一种扫除工具。此外,"帚"字还与"扫"字结合,表示清洁工作,而"箒"则是"帚"的异体字,后因规范化被废除。
上篇笔记中的“帚”字要点,简要回顾这些,来看本篇笔记要写的“囟”字。
“囟”字的读音为xìn,不要认成卤、卣字了哈,《广韵》对其注音为“息晋切”,《集韵》对其注音为“思晋切,音信”。
(囟·甲骨文)
囟为象形字,就像一幅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在不同时代的样子:甲骨文里的“囟”字,就像一个脑袋的形状,中间的“X”代表的是小孩子头上的“囟门”。小篆的“囟”字,则是另一种风格,而楷书的写法,就是我们今天最熟悉的版本了。
(囟·金文)
“囟”字的本义,就是指婴儿头顶上未闭合的“囟门”。《说文解字》里说:“囟,头会脑盖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囟”字就像是一个盖子,盖在脑袋上。《礼记·内则》里也有提到:“囟是首脑之上缝。”这就像是说,囟门是脑袋上的一个缝,连接着头骨。
(囟·说文小篆)
不过,你可别小看这个“囟”字,它还有两个长得很像的“双胞胎”——“烟囱”的“囱”和“盐卤”的“卤”。虽然它们看起来差不多,但意思可是天差地别,所以一定要分清楚哦!
在古代,这个字的写法有很多种,有的像开缝的头顶骨,有的像人头顶骨的形状。到了楷书时期,头顶骨交叉处的一竖变成了一撇,圆形的头顶骨也变成了方笔,这样一来,囟门的象形意味就没那么明显了。
关于“囟”字的起源,学术界还有不少猜测。有人说它可能来源于鸟巢的形状,也有人说它像树叶的形状。不过,这些都还是推测,需要更多的考证来证实。
现在,我们通常称婴儿头顶的未闭合部分为“囟门”或者“囟脑门儿”。新生儿的颅顶前部有一个菱形的“前囟”,也叫“额囟”,出生后不久就会闭合。后部则有一个三角形的“后囟”,也叫“枕囟”,大约在出生后一年半左右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