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一定要培养自己的“钝感力”,太敏感的人,很难快乐生活子女

人到了一定年纪,尤其过了六十岁以后,身体的机能逐渐走下坡路,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追求名利,而是追求心安。

然而,很多老年人却容易陷入一种状态: 太敏感。

别人一句话,就琢磨半天;

子女的态度,立刻就想是不是嫌弃自己;

兄弟姐妹有点冷淡,就觉得情分断了;

邻里有点闲言碎语,就失眠好几夜。

这种“敏感”,让人心力交瘁。

所以,到了晚年,真正的智慧是—— 培养自己的钝感力。

太敏感,等于给自己找苦吃

敏感的人,往往“心思太细”,但细到极致,就变成了折磨。

比如:

其实,很多事情根本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你敏感一次,就是在心里扎一次针,久而久之,生活中快乐的部分就越来越少。

钝感力,是一种大智慧

钝感,并不是愚钝,而是一种“选择性忽略”的智慧。

它让你在面对人情冷暖时,不斤斤计较,不过度在意。

有时候,“装糊涂”,是一种修养;“不在意”,反而是一种高明。

因为,你越钝感,就越容易保留自己的快乐。

看透人性,不如学会释怀

人性复杂,关系微妙,太敏感的人往往一眼就看穿细节,但问题在于——看穿了,却心里放不下。

这就好比天天给自己揭伤疤,不仅没意义,还会让伤口越来越深。

人老了,没必要再去揣摩人心。你要做的,是:

人生的后半场,比拼的不是精明,而是钝感力。

钝感,是晚年的护身符

敏感的人,容易被人牵着走,别人一句话就能影响你的心情。

钝感的人,不被情绪左右,自己掌握快乐的节奏。

一个活得敏感的人,常常是别人的表情控制了他的心情;

而一个活得钝感的人,才是自己人生真正的“主宰者”。

结语

人老了,不必再追求什么看穿一切,洞若观火,真正需要的是—— 糊涂一点、钝感一点。

看不穿的,就别看;想不通的,就别想;抓不住的,就放手。

你会发现,当你不再敏感,不再为琐事揪心,生活就会简单许多,快乐也会多很多。

THE END
0.怎样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6个方法让你拥有强大的内心决定一个人内心强大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成熟的核心价值体系,思维体系,以及丰富的阅历。 这就需要我们认识自我,看清社会和人性,建立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长远而整体地看问题,多接触强者,多经历事情,让情绪脱敏,提升钝感力。 目光长远,心态平和,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心向阳光,何惧阴霾?’jvzquC41yy}/onnrkct/ew45gs>zn}z
1.人性社交规则如何成为人际沟通高手?像这样的话,不仅你自己容易受气,也会让别人对你敬而远之。当然,所谓钝感力,并不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乎,也不是教你圆滑,涉及到底线和原则问题,也是要坚持的。 人性“潜规则”6、与人相处,凡事要记的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尤其是在与人说话的时候,不要什么话都脱口而出,容易得罪人的话,一定要避免,没有把握的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387;5a:5:94:6:A50jvsm
2.修行钝感力(微软神经语音朗读)【修行】钝感力(微软神经语音朗读)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的话题 《顿感力》 这本书是由日本作家杜边纯一所著 我在很久以前就读过了 尽管这么多年来 我再也没有翻开过这本书 但它的核心思想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在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中jvzquC41dnuh0lxfp0tfv8hz{jpm1jwvkerf1mjvckrt1:8874885;
3.人生需要“钝感力”散文时光匆匆,年岁渐长,我渐渐走向岁月的深处。在这个过程中,我每一根敏感的神经都经历过一次次震荡。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钝感力是必不可少的。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我深以为然。 jvzquC41yy}/p~okcpm/ew4424:02>6813;9:A70jvsm
4.钝感力读后感在与人相处时,别人一句不在意的话,哪怕是一个随意的举动,也会令我浮想联翩,过干敏感的个性、谨慎的处事方式,常常扰乱我平静的生活,令我不安和自责,生出许多困顿,甚至于影响到身心健康。 书中从男女爱情,婚姻,事业,人生,家庭等诸多方面,并且从医学角度出发,向我们阐述了“钝感力”的合理性。我收获到的是一种jvzq<84yyy4vpsx0eqs0fql1:4783>:0jvsm
5.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情绪钝感力人生下半场,情绪钝感力,才是成年人最值得修炼的能力。 被别人的情绪绑架,是一场灾难 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胡晶晶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身边的人都习惯性地将她当成诉苦解忧的情感树洞。 妈妈不开心了会找她出气,根本不在意她内心的感受,表姐把重病时的痛苦和绝望,都传递给了她。 jvzq<84ujcxf0|zskct4893eqo5xcy4vjtkbf8{kgy3uj{jcf1zjf89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