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纪,尤其过了六十岁以后,身体的机能逐渐走下坡路,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追求名利,而是追求心安。
然而,很多老年人却容易陷入一种状态: 太敏感。
别人一句话,就琢磨半天;
子女的态度,立刻就想是不是嫌弃自己;
兄弟姐妹有点冷淡,就觉得情分断了;
邻里有点闲言碎语,就失眠好几夜。
这种“敏感”,让人心力交瘁。
所以,到了晚年,真正的智慧是—— 培养自己的钝感力。
太敏感,等于给自己找苦吃
敏感的人,往往“心思太细”,但细到极致,就变成了折磨。
比如:
其实,很多事情根本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你敏感一次,就是在心里扎一次针,久而久之,生活中快乐的部分就越来越少。
钝感力,是一种大智慧
钝感,并不是愚钝,而是一种“选择性忽略”的智慧。
它让你在面对人情冷暖时,不斤斤计较,不过度在意。
有时候,“装糊涂”,是一种修养;“不在意”,反而是一种高明。
因为,你越钝感,就越容易保留自己的快乐。
看透人性,不如学会释怀
人性复杂,关系微妙,太敏感的人往往一眼就看穿细节,但问题在于——看穿了,却心里放不下。
这就好比天天给自己揭伤疤,不仅没意义,还会让伤口越来越深。
人老了,没必要再去揣摩人心。你要做的,是:
人生的后半场,比拼的不是精明,而是钝感力。
钝感,是晚年的护身符
敏感的人,容易被人牵着走,别人一句话就能影响你的心情。
钝感的人,不被情绪左右,自己掌握快乐的节奏。
一个活得敏感的人,常常是别人的表情控制了他的心情;
而一个活得钝感的人,才是自己人生真正的“主宰者”。
结语
人老了,不必再追求什么看穿一切,洞若观火,真正需要的是—— 糊涂一点、钝感一点。
看不穿的,就别看;想不通的,就别想;抓不住的,就放手。
你会发现,当你不再敏感,不再为琐事揪心,生活就会简单许多,快乐也会多很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