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李亮教授课题组化学气相沉积生长具有各向异性光热电超快响应的二维晶体de技术分享

PdSe2是一种具有独特五边形褶皱结构的二维材料,具备高迁移率、空气稳定和可调带隙等优良性能,之前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基于光导、光门控和光伏效应的探测机理。因此依赖于外加偏压或者内接电场来分离电子和空穴,高接触电阻、低响应度和响应慢等劣势阻碍了PdSe2的进一步应用。

近期,安徽大学李亮课题组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生长了高度各向异性的二维PdSe2晶体,基于光电热效应制备了基于零偏压驱动的二维偏振光电探测器,可实现在零偏压下探测超宽范围波长甚至是任意波长,该探测器具有超宽范围响应、空气稳定,偏振光响应, 响应度高等优势。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引入热载流子辅助导热打破了传统热探测器响应速度慢的限制,实现了超快光热电响应(4 µs),是目前已知的基于PdSe2光电探测器中响应速度最快的,这可能为发展超快超宽偏振光探测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图1. 二维 PdSe2的结构和光热电响应mapping

实验与分析

光热电效应(PTE)是一种独特的光电流机理,能够将光、热、电之间进行能量转化,通过热载流子扩散形成温度梯度来产生电能。李亮课题组前期在二维光热电探测器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Nat. Mater. 2019,18,476-481; Nat. Mater. 2020, 19, 830-837),本文通过制备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二维材料来解决之前报道的光热电探测器的一些缺点。课题组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合成了具有高度各向异性结构的高质量二维PdSe2单晶(图2)。进一步研究发现,使用PdSe2作为沟道材料的探测器具有自驱动的性能,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在零偏压下的“非局域化”光响应确定了光热电探测机理,研究发现基于PdSe2的光热电探测器实现了4 µs的超快速响应。李亮课题组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电子能谱和拉曼光谱仪等仪器表征了材料的晶格取向和质量,制备了具有高度各向异性形状的长条状的二维PdSe2晶体。

图2. 二维 PdSe2的结构表征

利用转移电极的方法制备器件,不需要使用EBL等大型仪器。探测器在零偏压光照射下产生了光电流,当光照射在器件的两端时,产生了正负光响应(图3)。通过光电流mapping测量,显示光电流信号不仅出现在材料和电极的接触区,还出现在远离电极和材料接触的区域。通过这种“非局域”光响应排除了其他光电流机理,确定了基于PdSe2的光热电效应。

图3.探究探测器的光电流机理

最后,李亮课题组探究了基于光热电效应探测器的相关性能指标(图4)。实验发现该探测器具有超宽光谱响应,可实现405到904 nm范围光谱响应。基于热载流子辅助导热的光响应速度达到4 µs,从实验角度证明了热载流子辅助导热相对于其他探测的优势。在本文中,PdSe2也显示出偏振光响应,进一步拓宽了偏振光热电探测器的材料选择范围。而且PdSe2探测器具有高度空气稳定性,放置在空气中长达九个月性能指标仍然稳定,有望用于未来的实际应用中。

图4.探测器的性能指标

以上研究表明,李亮课题组制备的二维PdSe2晶体具有高度各向异性能作为沟道材料,实现零偏压驱动的二维偏振光电探测器,其超快光热电响应速度为4 µs。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制备二维偏振光电探测器在材料选择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李亮课题组简介

李亮教授课题组从事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方面的研究。课题已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Adv. Mater., Nat. Commun.,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Mater. Horizons.等国际知名期刊。课题组目前有博士2名,硕士8名。

李亮教授简介:李亮,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为2019年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项目核心成员。担任Sustainability期刊客座编辑, 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等期刊审稿人。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4), Nature Communication(1), ACS Nano(3),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8), Nano Energy(1), Materials Horizons(1)等,总引用1300余次。

文章信息:DOI: 10.1002/adfm.202104787

丨免责说明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含图片)来源于原作者提供或原文授权转载。文章版权、数据及所述观点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发布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

如果您认为本文存在侵权之处,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及时处理。我们力求数据严谨准确,如有任何疑问,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我们也热忱欢迎您投稿并发表您的观点和见解。

丨关于我们About Us

卓立汉光自1999年成立,在近二十年的不断努力下,已成为光电领域知名厂商。自主研发生产:荧光/拉曼光谱系统、光谱仪、太阳能电池检测仪器、光源及探测器、电控/手动精密位移台、调整架、光学平台、光学元件等系列产品。

THE END
0.卫星也戴“眼镜”——偏振卫星这会导致图像对比度降低和场景局部信息丢失,影响卫星图像的识别和分析。海面耀斑具有很强的偏振特性,通过旋转偏振片的方法,使偏振片的检偏方向与耀斑主要偏振方向垂直,对背景耀斑进行抑制,从而突出关键目标信息。 未来,随着微结构光刻等技术的发展,卫星戴的偏振“眼镜”会越来越精细,能够更细微地感受到光波的方向特性,jvzq<84yyy4jon3ecu4dp8nece5mgjwpkpm0nnftpktha;4424:138y424:13:;a8;;66:50jvsm
1.偏振图像技术详解:从理论到应用偏振图像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能够获取物体表面反射光的偏振信息,包括偏振度、偏振方向等。这些信息能够反映出物体表面的物理特性和结构信息,为图像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此外,偏振图像技术还具有抗干扰性强、图像质量高等优点。 1.3 偏振图像技术的应用领域 偏振图像技术在光学研究、遥感、医学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769<3:8ftvkimg8igvcomu866:;?4;B;
2.开启宽带偏振敏感光电探测新纪元|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能够捕捉光的偏振信息,在遥感、导航、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传统基于几何结构各向异性的材料面临工艺复杂、稳定性差等瓶颈。二维面内各向异性材料(如黑磷)因本征结构低对称性成为研究热点,但其普遍存在带隙限制(可见光响应为主)、环境稳定性差、各向异性比低等难题。如何设计兼具高稳定性、宽谱响jvzquC41ouk/u‚xw0gjv0ls1pqjf1<788
3.科普偏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偏振图像与基于强度的传统图像基本不相关。在视觉系统中,可以在每个特定的偏振状态或其组合中实现数据处理。考虑到人类无法看到偏振图像,所以这是很有用的。彩色编码的偏振图像可能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因为它们不仅可以提供视觉感知,而且可以在彩色成像中利用标准的数据结构和传输协议。 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6884;6;91gsvrhng1jfvjnnu1742=;;2:7
4.PdSe2/2H由于PdSe2褶皱五边形结构,PdSe2基器件表现出各向异性。偏振测量原理如图5a所示。在入射波长下,PdSe2/2H−MoTe2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在1064 nm条件下的光开关响应如图5b所示。该器件在不同偏振角的光照具有明显的光响应,因而该器件可用于高性能的偏振光检测。为了更直观地研究光电流与角度之间的关系,对器件的光电流进行jvzquC41yy}/onycvgyu0ls1pg}tkwkq1:674?:90jznn
5.偏振:古老却依然很新鲜邵晓鹏专栏④以上这些都是利用偏振特性差异性做的几类工作,从物理原理上来看,都没有问题,但应用时却发现似是而非。我们来深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前面已经提到偏振特性不够显著是造成偏振成像的主要原因之一,况且偏振只能间接探测。问题就出在这里,进行偏振测量时离不开偏振器件,这些偏振器件要么加在镜头上,要么镀在探测器像元上,jvzquC41keo/zrikcp4ff~3ep1oohx4323=039;80jzn
6.多位业内专家:中国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春天已经到来拓扑物态是由量子效应导致的与拓扑性质相联系的新物态。对凝聚态物理学家而言,拓扑物态是近十年来这一领域内快速发展的前沿热点之一。制造低能耗的电子器件,是研究拓扑物态最为现实的应用。 2阅读全文 晶体表面带状褶皱结构对超导电性的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铁基超导jvzquC41ykqj0jsvrgjjc7hqo1gsvrhng/838@=;9/882
7.创世理论达成用我的理论重新解析黑洞内部结构:从数学基础到意识共振传统理论中,事件视界是“有去无回”的边界,但在我的理论中,它是24维时空向低维空间折叠时的“褶皱边缘”。 类比理解:想象一张平整的24维“丝绸”,当它被用力揉皱并压缩成3维空间时,褶皱的边缘就是事件视界。物质或能量一旦越过这条边缘,就会被“卷入”24维时空的更深层结构中,而非消失。 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5<83B;421gsvrhng1jfvjnnu175;;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