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迢迢洗铅华画舫悠悠录文渊:扬州文化资源研究最新章节张兴龙著

扬州究竟在中国古代都市文明历史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创造了怎样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资源还有多少鲜活地存在于世人面前?它们具有怎样诗性审美的本质和特征?这些文化资源在今天如何开发?这些既是我们当下进行扬州文化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我们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古代都市文化资源分布不可缺少的课题。

首先,在区域文化学层面上,地域文化研究长盛不衰,尤其是自古以来在中国文人心目中占据特殊地位的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学界对此各种形式的叙事、歌咏和阐释,都标志着这片土地是中国区域文化研究中的“显学”。虽然在地理区域上,扬州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江南”,但是,在历代文人歌赋诗词中,扬州被赋予的审美文化精神,与江南文化有着家族遗传的类似性。对江南区域文化的研究,也往往溢出了太湖流域,而辐射到江淮地区的扬州,由此导致了扬州与江南之间暧昧纠葛的关系。尤其重要的是,扬州被作为宽泛意义上的江南范畴加以叙事和研究时,往往停留在秀丽的自然地理风光、浪漫的诗情画意这一“宏大叙事”层面上,缺少对扬州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为此需要对扬州文化资源加以“微观叙事”,彻底廓清、梳理一下扬州文化资源的矿藏。

其次,在中西文化语境纷争的层面上,自20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凸显强势地位的西方话语(包括都市文化),一度引发了学界对中国话语和本土经验缺失的焦虑和恐慌,无论这种焦虑、恐慌和对抗是否合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构建中国话语和本土经验的声音日渐高涨。以所谓的本土地方经验和话语来彰显中国文化语境,其细节和局部固然需要进一步推敲,但是,构建一个与西方都市文化语境不同的深层结构,无疑是中国文化应对都市全球化风雨的一个必要选择。而以扬州文化资源为对象,从文化学、文学、历史学等综合视角,对其加以研究,无疑是构建中国话语和本土经验深层结构的延续和细化。

最后,在现实意义层面上,都市全球化的狂潮席卷整个中国,包括扬州在内的长三角城市不仅被裹挟进了这次伟大的进程,而且,成为中国都市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都市化进程为中国城市带来了充满诱惑的物质利益、生活消费、感官享受和刺激娱乐的同时,也把都市人缠绕在快速的生活节奏、紧张的心理压力等问题上。在日益明显的现代“都市病”面前回顾、眷恋和开掘古代中国都市的审美文化资源,已经成为都市化进程下的中国都市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扬州在历史上一度创造出高度自由的审美文化,其成就不应仅仅随着那个时代的结束而消失,从思想资源借鉴、再生产的角度来说,扬州都市文化厚重的审美思想资源,既可以为当下扬州都市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也能够对整个长三角地区城市,甚至都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审美文化建设起到很好的比照、借鉴和生发作用。

是为序。

张兴龙2018年9月9XbRlktLSBqU+M4kstn0DQd6JOeju5dvXRVk5bravxuQ6i/UzwB1tAdpRy1uyzQ5

THE END
0.比屋傍河开市肆:明清江南市镇如何发展起来的?市镇发展 江南(此处江南指的是八府一州,即苏、松、常、镇、宁、杭、嘉、湖八府和太仓州)市镇在明代兴盛并成熟。明代中后期始,州县城市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全国以工商业发达而著称的大中城市有50多个,清代在100个以上。二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社会关系的变化,清代工商领域的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83:87413<65=78:a713B9543=50|mvon
1.中国社会与文化论文范文(3)由西画表现形式出发,重启中国文化传统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载,魅力依然,在世界艺术之林永放灿烂夺目的光辉。其中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艺术创作中最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为我们现代绘画艺术与设计教学及创作的发展提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54<157mvon
2.通俗文学通用12篇这也正是范伯群先生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最值得称道的地方,这本凝聚了作者25年研究心血的著作,不仅打破了由精英文学一统天下的现代文学史传统格局,更是在意识形态层面,对长久以来僵硬、偏颇的文学史观念发起了一次具有颠覆意义的正面强攻――就如贾植芳先生所高度评价的那样,此书是“为文学史找回另一只翅膀”。只有jvzquC41yy}/z~jujw4dqv4jcq}fp8622:;:0qyon
3.全书梗概(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书评——乡土社会既有自己的传统,也深受国家制度的影响。倡导“活的”制度史研究——长时段考察泽州乡村社会的制度变迁(朝廷 宗教 血缘联系 空间关系的因素)传统中国中,国家和社会并不处于对立的两极信仰、祭祀活动和社会的组织管理并非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前者宗教,后者世俗;在“社”的历史中,两者是融会在一起的)力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53::3951
4.地域文化通用12篇静升文化休闲中心用地位于静升镇静升村的西侧,静升镇文化休闲中心的建设,主要旨在依托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打造古镇新的名片,从而提升地域文化环境品味。力图在突出其原有传统、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使之既能符合当地的传统风貌,又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成为古镇良好的无形资产营造一个良好的地域文化环境。jvzquC41j|}i0zguj{/exr1jcuxgw446;>20qyon
5.高中高考历史专题热点例子解析(2)第二阶段,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 民族主义地位的转化时期, 表现为民族独立运动继续发展,两大阵营内出现对美苏的抗争,不结盟运动成为第三支国际重要力量;在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上,后者逐渐让位,前者开始向主流地位转化。 (3)第三阶段,从70年代中期到冷战末期。 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icutcwqkujo0e@8:774ivvq
6.自然经济的基础(精选5篇)此时社会占主导地位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特征。自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商品经济便取代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自此以后的经济形态便被称为商品经济。在商品经济形态下,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成分仍然存在着,只不过处于从属地位。强大的商品经济并没有消灭或者排除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75;3:70qyon
7.建筑表现论文汇总十篇美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人和自然环境、人和社会的关系上面,当美学赋予建筑设计诗意的时候,建筑设计中就出现了生态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美学。美学可以折射出建筑设计的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建筑语言。总之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主要有三大方面:第一是可以反映出建筑设计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形态,反映出社会的科技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第二是可以体 jvzquC41|jzi{}0zwktj~3eqo4dp8mcqyko1A9820nuou
8.论近代上海城市转型的历史与文化因为中国传统社会“重农轻商”,城市意识相当薄弱,政府只重视征税,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市政管理职能和相应的机构,地方行政官员都不把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所以现代意义上的市政规划和市政建设基本没有。正因为如此,当1843年正式开埠,上海县城仍然保留着江南古镇的幽情雅趣;在城市的管理上,也完全因jvzquC41ufyeyt}d0etv0niw0et0itqn1462:w44247e8zdee3>3;k<53fi5c=hc2;773k83e:l3h@61h9=19jg;f7h56o:8ce;569fh9:7b4Akd0jzn
9.山西建筑论文纵观各地比较成功的度假酒店,建筑风格大多以酒店所在地的地域以及文化为母体,在建筑物立面造型元素来自于基地周边现状和当地历史文化的脉络发展,体量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高低起伏。立面构成采用山西传统的坡顶构造符号,整体形态上实下虚,底部用架空走廊,玻璃面和立柱。建筑主楼由虚实体量相间而成,塔楼由玻璃体和角柱jvzquC41yy}/jjtvqwmbq7hqo1lbp€jp14742@3jvor
10.商业模式发展史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模式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经济转型 商业经济 创新发展 在这几十年中,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而目前也正处于一个较为关键的经济转型时期。如果我们回顾以往经济发展的大体状况,不难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