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哲学与文化》第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政治认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的建设事业;推动哲学的发展,使之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小康社会建设需要从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要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

科学精神: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公共参与:自觉用真正的哲学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研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知识清单】

一、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的起源

(1)从哲学的本义看: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源于生活——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世界观

哲学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形成

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

特点

是零散的、朴素的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联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两者统一于哲学

名师点拨:(1)哲学不等于世界观,世界观能否成为哲学,主要看它是否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区别: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大致可概括为三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②哲学则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对具体科学有反作用, 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名师点拨: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3)基本形态

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比较

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

观点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基本

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联系

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名师点拨:如何判断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凡认为金、木、水、火、土等一种或几种为世界本原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凡认为原子等为世界本原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凡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②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物

及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②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③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4.哲学的两大阵营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对世界状态的回答不同。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  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2)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第一次在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⑵第一次在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⑶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特征。

THE END
0.事业单位公基高频考点: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以上是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这种精神来自于人的内心世界,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例如出现我、心、感觉、感知、经验、意志时,它过分夸大人的精神作用,强调精神万能论。如:“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jvzquC41jnp/j~fvw0ipo872445149=13;89;:;0jvsm
1.高二政治: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存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即认为世界是人的思想和感觉的产物。) ②客 jvzq<84yyy4zwutq0eun1pp1pg}t1:<231763@8820yivvq
2.考研政治马哲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和存在根源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派生物或表现。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归结为个人的感觉或意识。例如,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事jvzq<84yyy4vpsx0eqs0mjt{cp5cgrjcp5{jnsi|jo0496334762A882;e8597360nuou
3.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意识形态问题理论上述两种意识形态观也有共同点,就是都把意识形态当成一种纯粹的理念看待,它们割断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客观联系,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不可能揭示意识形态问题的真相。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并超越了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它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分析工具,从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中寻找意识形态问题的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872355239:1e6665:2456967?<0jvsm
4.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历史唯物主义抚松华图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又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划分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看法。 jvzquC41ln4iwjyw0eun1;5441654A4446824;3jvor
5.九年级政治中考必备知识点整理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lk{okjslk|nfppjk1i27A7658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