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要点跟踪监督有效性

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覆盖范围或过程是否确定;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条款有否删减,如有,所删减条款理由是否充分

查看、询问、确认

最高管理者、管代

4.0 两化融合管理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4.1.1

组织是否按照标准建立、实施、监视和测量、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最高管理者

4.1.2

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是否被确认和管理;过程间顺序及关系是否被确定和管理

4.1.3

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所需的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足以支持过程有效运行和监控

4.1.4

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过程测量和控制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改进活动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4.2.1

1. 两化融合方针和两化融合目标、手册、程序、记录及其他所要求的文件

访问、查阅文件

管代

2.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程序

查阅文件目录,并予确认

3.组织是否根据内部管理需求建立了相应程序、作业文件,文件详略是否得当,是否适宜可操作

查阅文件目录,并予确认

4.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了记录

查阅文件目录,并予确认

5.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有哪些媒体形式或类型,这些文件表现形式或类型是否适当、有效

查阅文件目录,并予确认

4.2.2文件控制

4.2.2

1.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文件控制程序”,该程序适用范围是否包括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包括内、外部文件;各种类型文件;各种媒体形式的文件)

调查核实

信息管理部、技术质量管理部

2.文件发布前是否进行了批准

提问验证

3.文件是否发至使用场所或岗位,执行人员是否能得到所需文件

面谈确认

4.文件是否得到评审,必要时予以更改,文件更改时是否得到批准,更改的文件是否确保了四个到位(即:所有同一文件更改到位;所有相关文件更改到位,所有相关部门/岗位通知到位;涉及实物时处置到位)

审核/查验

5.文件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查

审核/查验

6.组织有哪些外来文件,这些文件分发是否受控

调查、确认

调查、确认

8.作废文件是否已撤出使用场所,未撤出时,是否有明显标识,以防止非预期使用

调查、确认

9.组织是否建立文件档案,文件归档、鉴定/评审、保管、利用是否受控

部门审核/抽验

4.2.3记录控制

4.2.4

1.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记录控制程序”

调查、核实

信息管理部、人力资源部、技术质量管理部

2.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设置了记录

查验

3.记录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标识是否达到唯一并可追溯,外来记录如何标识

查验

4.记录的填写是否真实、及时、清楚、正确

抽验

5.记录的传递(包括收集、报送、领用、分发、归档、联网等方式)是否确定要求

抽验

6.记录是否确定保存地点、方式、期限、记录保存环境设施是否适宜,记录保存期限是否适宜,记录保存检索是否简便

抽验

抽验

5.管理职责

5.1最高管理者

5.1

1.最高管理者对以何种方式向组织传达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面谈

最高管理者

2.是否任命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

抽验

3.最高管理者是否组织制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审核/抽问

4.组织两化融合方针、目标是否形成文件,并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发

抽验

5.最高管理者是否组织管理评审活动,效果如何

审核/问验

6.建立、实施、保持、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需资源,最高管理者如何确保提供,有否实例佐证

查验

5.2管理者代表

5.2

提问确认

管代

2.管理者代表是否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并有效履行

提问确认

5.4两化融合方针

5.4

1.两化融合方针是否与组织的企业战略适应

面谈、确认

最高管理者

面谈、确认

3.两化融合方针是否为两化融合目标的制定、评审提供了明确的框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查看、确认

4.两化融合方针及其含义是否得到充分沟通、正确理解

提问、确认

5.两化融合方针在组织各层次中,是否得到贯彻和坚持,是否进行评审,以确保持续适宜

提问、确认

5.5两化融合目标

5.5

1.两化融合的目标是否反映了企业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上的互动和持续优化

提问、确认

最高管理者

2.两化融合的目标是否有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

提问、查阅

3.总体目标、阶级性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测量、可实现可能的

查阅、验证

4.两化融合目标是否与方针保持一致

提问、确认

5.6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

5.6

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更改策划与实施时,过程是否受控,以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抽查、验证

最高管理者、管代

5.7职责与协调沟通

5.7.1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

5.7.1

1.组织各个部门、各级岗位、各业务流程职责是否划分合理、形成文件,并得以沟通

提问、查阅文件

最高管理者、人力资源部

2.业务流程或组织架构发生变化,是否对文件进行调整,并得以通知

提问、查阅文件

3.是否明确业务流程、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的接口,并形成文件,得以沟通

提问、查阅文件

5.7.2协调与沟通机制

5.7.2

1.在内部沟通中,最高管理者是否发挥了主动主导作用,以确保在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

面谈

综合管理部

2.在沟通过程中,组织确定了哪些沟通方式,对重要沟通事项是否有记录可追溯

面谈、确认

提问、查阅文件

6.0资源管理

6.1总则

6.1

1.组织是否能够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基础条件和内外部资源

重点抽查、确认

管代

2.是否对配置、优化、维护基础条件和资源进行了规定,并形成文件

查阅文件、确认

查阅文件、确认

6.2资金投入

6.2

1.组织是否对两化融合资金投入制度进行规定,并形成文件

面谈、验证

财务部

2.是否设立了专项资金,内容是否包括技术改造、设备实施、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咨询培训等内容,并跟踪了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

查阅文件、确认

3.是否当优化方案变更时,对资金投入进行及时调整

面谈、查阅文件

6.3人才保障

6.3

1.组织是否对各类人员规定了岗位任职要求,关键岗位上的员工是否达到了岗位要求

面谈、验证

人力资源部

2.组织上是否就满足两化融合发展提出新的培训要求

提供、验证

3.组织培训资源(包括师资、教材、场所、设施、经费、工具等)是否充足适宜

抽验

4.根据组织确定的培训要求是否安排计划,是否完成

抽验

5.组织是否注重能力培训,是否注重意识培训

抽问、验证

6.组织对培训的有效性是否进行培训,所采取的评价方法是否有效、适宜

抽验

7.组织对员工是否建立保持了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

抽查确认

6.4设备设施

6.4

1.组织为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须具备哪些设备设施,这些设施是否得到维护,能够维持满足运行要求

商务采办部、CE事业部、电极事业部、信息管理部

2.网络设施的布置是否适宜,有利于确保组织的网络化

考察、确认

3.业务流程中的信息设备是否适宜,有利于确保组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考察、确认

查阅文件、确认

5.是否制定风险应急预案

查阅文件、确认

6.5 信息资源

6.5

1.组织是否对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做出规定,并形成文件

查阅文件、确认

信息管理部

查阅文件、确认

3.组织是否对信息资源的二次利用、保密进行了规定

确认

4.适宜时,组织是否规定公司统一管理全部数据,并进行统一开放利用

面谈、确认

6.6 信息安全

6.6

1.组织采取哪些方法,确保员工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面谈、确认

信息管理部

2.组织是否确立了责任制,包括信息安全承诺、要求、实施、维持、监视、风险评估和管理、改进的内容,并形成文件

查阅文件、确认

3.组织是否明确信息安全管理岗位和职责

查阅文件、确认

查阅文件、抽验

7.0 实施过程

7.1 总则

7.1

1.组织是否规定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程序,并形成文件

面谈、查阅

管代

2.组织是否对各阶段目标提出进度要求,并明确各实施过程的监控要求

面谈、查阅

3.组织是否对该规定进行了员工培训

抽查、确认

4.组织是否建立供方沟通机制,为实现实施目标

面谈、确认

7.2 策划

7.2.1 总则

7.2.1

1.组织是否在考虑了技术后,明确了业务需求和目标,形成实施框架

面谈、确认

发展规划部

2.组织是否规定了策划程序,包括策划人员、参与人员职责与权限,并形成文件

查阅文件、确认

7.2.2 策划的输入

7.2.2

查阅文件、确认

信息管理部、发展规划部、审计监察部、技术质量管理部、市场部

抽验

7.2.3 策划的输出

7.2.3

1.策划输出内容是否满足输入的要求

查阅、确认

信息管理部、人力资源部、技术质量管理部、HSE管理部、财务部

2.策划输出是否包括了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运行维护、基础和资源

查阅、确认

3.组织是否确定了实施计划,包括职责、方法和进度,并形成文件

抽查、确认

7.2.4 策划的评审与批准

7.2.4

1.通过哪些方法评价或验证输入对要求的满足程度

抽查、评价

最高管理者、管代

2.如何评价策划结果对要求的满足能力

抽查、评价

3.评审人员是否包括了有关的职能部门代表和专家

抽查、核对

4.评审结果及跟踪措施的记录是否建立并予以保持

操作流程抽验

抽查、确认

7.2.5策划的更改与控制

7.2.5

1.当发生策划更改情况时,是否及时予以识别、确认并进行更改

查看、核实

最高管理者、管代

2.所有策划更改是否遵循同一更改程序

抽查、核实

3.对策划更改是否经过评审,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抽查、验证

4.更改、更改评审的结果及跟踪措施是否形成记录,并予以保持

抽查、核对

7.3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7.3.1 优化方案

7.3.1

抽查、验证

人力资源部

抽查、核实

3.优化方案中是否已形成新的业务流程,并明确新的岗位及其职能

抽查、核实

7.3.2 实施与执行

7.3.2

抽查、核实

人力资源部

2.优化方案中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调整是否已经与有关职能进行沟通

抽查、验证

7.3.3 监督与控制

7.3.3

抽查、核实

人力资源部

2.组织是否识别执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或冲突,并制定了应急预案

抽查、验证

7.4 技术实现

7.4.1 技术方案

7.4.1

抽查、验证

信息管理部、人力资源部、技术质量管理部

2.技术方案中是否明确技术的获取方式和开发、建设单位。参与人是否覆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有关的职能和层次

抽查、核实

3.技术方案中是否包括投资概预算、技术实施范围

抽查、核实

7.4.2 技术获取

7.4.2

抽查、核实

信息管理部、技术质量管理部

2.技术获取规定中是否包括基础资源数字化、标准化的要求

抽查、验证

3.组织采用哪些方式保证技术知识的有效转移

现场抽查、核实

7.4.3 监督与控制

7.4.3

抽查、核实

信息管理部、技术质量管理部

2.组织是否识别执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或冲突,并制定了应急预案

抽查、验证

3.必要时,组织是否规定采用评审方式进行监视与测量

抽查、确认

7.5 匹配与规范

7.5.1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

7.5.1

抽查、确认

人力资源部、技术质量管理部、信息管理部

2.组织是否在试运行阶段做好了关于数据初始化的准备

抽查、确认

抽查、验证

4.组织是否通过培训、人员调岗等措施,确保人员满足变更后的岗位能力要求

抽查、验证

7.5.2 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7.5.2

人力资源部、技术质量管理部、信息管理部

7.6 运行维护

7.6

1.组织是否制定了运行维护规定,内容包括维护对象、维护方式(日常运行、预防性维护)、各层级的维护主体及职责、权限

抽查、确认

信息管理部、CE事业部、电极事业部

2.组织是否建立故障处理、应急响应机制

抽查、确认

抽查、验证

7.7 数据开发利用

7.7

1.组织是否在数据开发利用时,目前开发主体、制定目标和进度

抽查、确认

信息管理部

2.组织是否对建立的数据应用模型,进行评审和批准

抽查、验证

7.8 动态调整

7.8

1.组织是否已识别影响任何引起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运行变更的内外部因素

抽查、确认

管代

2.组织是否已识别影响数据开发利用状况变更的内外部因素

抽查、确认

抽查、验证

8 评测和改进

8.1 总则

8.1

1.组织对所需的评估与诊断、监视测量、考核、内部审核、评审过程进行策划,是否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整体绩效方面展开,策划结果是否形成文件

抽查、验证

管代

8.2 评估与诊断

8.2

查询文件、确认

信息管理部

抽查、验证

8.3 监视与测量

8.3

1.组织是否对监视、测量与分析的关键指标进行策划,并形成计划

抽查、确认

信息管理部、计划运营部

2.组织是否确定了监事和测量的关键指标,应覆盖目标实现情况、实施执行情况,优化方案、技术方案、数据开发利用等改进和提升情况,是否明确了监视和测量方法

抽查、验证

抽查、验证

8.4内部审核

8.4

1.组织是否建立了内部审核程序

查阅、核对

管代、信息管理部

2.组织是否编制了审核方案、审核计划,该计划有没有覆盖两化融合目标有关的所有部门、场所、过程

抽查、核对

3.根据审核计划规定的审核对象,是否编制了检查表,这些检查表是否覆盖了标准的要求,是否覆盖了所审核对象的主要职能,是否突出了审核区域重点,是否可操作

选择部门抽查、验证

抽查、核实

5.现场审核记录是否完整,对不符合事实的描述是否清楚、有可重查性、可追溯

审核记录抽查、验证

6.对现场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是否开具了不合格报告,并经受审核部门确认

抽查、验证

7.对审核发现的不合格,是否采取措施,确保消除并能防止其再发生,对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进行了验证并有验证结果的报告

抽查、验证

8.组织是否编制内审报告,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实施改进

抽查、验证

抽查、验证

8.5考核

8.5

1.组织是否制定了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关的考核制度,考核指标是否分解到各业务流程、部门、岗位

抽查、确认

人力资源部

2.组织是否规定把评估与诊断结果、监视与测量结果、审核结果作为考核输入内容

抽查、核实

3.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宜的方式,公开和反馈考核结果

抽查、验证

8.6管理评审

8.6.1总则8.6.2输入8.6.3输出

最高管理者、信息管理部

2.管理评审是否评价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两化融合方针、目标)变更的需要,管理评审结果能够导致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

查阅、确认

3.为提高管理评审的有效性,信息输入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充分、足够,是否反映组织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查阅、确认

4.管理评审结果是否形成报告(记录),报告内容是否对组织两化融合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做出评价,同时确定了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过程改进的机会和措施

重点审核/查阅、验证

8.7改进

8.7.1持续改进

8.7.1

1.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机制是否形成

提问、抽问、验认

管代

2.组织是否通过使用两化融合方针、两化融合目标、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审核结果、考核、管理评审,致力于提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审核、查阅、确认

3.组织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绩效是否确定,是否有充分的,可靠的事实或数据对比予以证明

抽查、比对

8.7.2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8.7.2

1.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查看、核对

管代

2.组织对应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或预防措施的潜在不合格,是否执行了《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抽查、确认

3.组织采取纠正措施信息的来源是否正常、充分、及时,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能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并与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是否进行了验证,实施了闭环管理

抽查、验证

4.组织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防止潜在不合格发生,并与潜在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预防措施的结果是否有记录;有效性是否评价;是否实施了闭环管理

抽查、验证

查问、验认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不符合报告与纠正措施10篇(全文)第五部分 不符合报告和纠正措施的验证要求(参考文献)一、不符合报告常见问题、不符合事实的描述与判标1、不符合事实的描述不清晰、罗嗦;关键信息不全,不具有可重查性;其内容与判标条款不对应2、判标不正确、确切,未说明不符合某标准条款的什么地方 如将设计输入评审不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qefljewu0jvsm
1.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EnMS注册审核员考前培训练习题答案(B)网站上宣传能源方针 (C)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描述能源节约情况(D)宣传获得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3.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以下哪项活动不属承诺范围(D) (A)实施管理评审; (B)确立能源方针,在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C)提供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D)进行内部审核 4.jvzquC41yy}/uqjpjgvcw3pgv5FpVX/nkgozr45;;6/j}rn
2.审核过程不符合项开具与整改,你都清楚吗?有效性核心提示:怎么正确开具不符合项,不符合项怎么整改,本文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一、怎么正确开具不符合项? 在内审工作中,开具不符合项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那么如何正确开具不符合项,下面6个方面可以供大家参考: 1、描述客观事实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H:MEX=J273:FCQ[0jvsm
3.你所有回归结论可能都是错的,只因外审说你少做了这个事情,太但事实上,这种建议可能是不成立的。在第一个研究中,救助项目对于总体(除样本)的社会信任的影响是很微弱的,也可能是零效应,甚至效应是负面的。而第二个研究则高估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联系。因此,需要注意,外部有效性的缺失和内部有效性的缺失一样有害。 这一结论并不意味着代表性样本的观测研究优于非代表性样本的实验。同样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1687416;3:B6:4a?97:8445>/uqyon
4.不符合项纠正措施表10篇(全文)1.对不符合事实进行纠正,并在此栏写明对不符合事实的纠正情况。 2.有些不符合事实已无法纠正,应将采取纠正措施后执行情况作为纠正,并在此栏写明。例如不符合事实为对某项合同没有进行评审,此栏写明该合同已履行完成,已无法纠正,对新签订XX合同已按要求进行了评审(视为纠正),在无新合同时可直接说明。 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k7r=il:o0jvsm
5.ISO9001培训审核知识第三章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全过程活动(4)填写检查表是收集审核证据的关键环节,而审核证据是关于事实的可验证的信息、记录或陈述。所以对收集的证据要做好记录,审核记录应客观、真实、具体、完整,有可追溯性;对于符合审核准则的证据可作简要记录;对不符合审核准则的证据要作详细记录,需要把不符合项的事实(包括时间、地点、岗位或区域等)描述清楚,以便于jvzquC41yy}/jrxkuq4dqv4KUQ?1294YL1:9;7mvon
6.民事诉讼证据裁判规则规则描述:举证责任包括双层含义:当事人就其主张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之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在诉讼终结时事实真伪不明时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之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前者也称为主观上的举证责任,旨在明确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负有提供证据的行为意义的责任,只要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于己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4;573:h6354684<860jznn
7.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1)(摘要)在佳选公司“BEST BUY及图”商标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2011)行提字第9号】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在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时,应当根据诉争商标指定使用商品的相关公众的通常认识,从整体上对商标是否具有显著特征进行审查判断;如果商标标识中含有的描述性要素不影响商标整体上具有显著特征,相关公众能够以其识别商品来源jvzquC41kgrby7zkdg4ff~3ep1lhcu4ipcr03A;::0nuo
8.审核活动实施阶段包括的活动审核报告的编制和分发等)(3)审核活动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的活动有:举行首次会议、审核实施阶段的文件评审、审核中的沟通、向导和观察员的作用和责任、信息的收集和验证、形成审核发现、准备审核结论、举行未次会议。 (4)审核报告的编制与分发阶段,包括的活动有:审核报告的编制、审核报告的分发。 (5)审核的完成阶段,当上述1-4各个阶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6;=6:8ftvkimg8igvcomu86625;33=>
9.安全审计报告范文8篇(全文)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审计报告 根据市国家保密局要求,公司领导非常重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在公司内部系统内开展自查,认真对待,不走过场,确保检查不漏一机一人。虽然在检查中没有发现违反安全保密规定的情况,但是,仍然要求计算机使用管理人员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注意自己所使用和管理的计算机符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wdz{x6950jvsm
10.中国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关联机制的时变特征与不稳定性(二) 中国金融周期刻画与事实描述 近期大量研究 (马勇等, 2017; 孙彦林和陈守东, 2019; 钱宗鑫等, 2021) 倾向于从货币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金融子市场出发,利用利率、汇率、货币供给量、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及信贷规模等变量构建金融周期指数 (Financial Cycle Index,FCI)。这些研究多是通过对各类金融变量jvzq<84yyy4you2fcvg/ew4UJEPEZaG1jvsm1Ak6hg?846:9g3352oh/c3=5/k<2:d6g4jh;c0nuo
11.2025年内审员考试题及答案.pdf8、内审不合格项报告内容包括(ABC) A、不合格事实描述B、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措施C、对措施实施完 成情况的验证 9、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BCDE A)合同要素B)质量文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C)ISO9001:2000标准D)法律、法规要求E)国内、国际标准 10、审核抽样时,审核员应ABC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71623<4928:24;5322712;8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