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融冰减慢地球自转速度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等。不过,全球气候变暖还可能影响地球角速度的变化,影响到世界时间的变化。

最近,顶级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指出,全球变暖造成的极地融冰增加,可能会影响地球自转速度,让地球自转加速的情况有所缓解。原本2026年地球因为自转加速会“吃掉”一秒钟,但根据最新研究,可能时间的变化要推迟到2029年,计算机等需要精准对时的领域将因此受到影响。

地球自转速度是变化的

一天到底有多长?大部分同学都会回答24小时,但实际上,地球每一天的长度都不完全一致。

地球的转动主要分为两个:一是围绕着太阳进行的公转;二是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比较稳定,因此在缺乏精密观察仪器的时代,就形成了一天24小时的概念。但是,随着新天文测量手段的运用,科学家们发现,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速度其实是有变化的。

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原因有多个,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地质变化,都会对地球自转速度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地幔中的岩石流动速度变快时,地球的自转速度也会相应加快。

时间是如何被“偷走的”?

实际上,0.00159秒,还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同学们很难感受到,但是测量仪器可以。

世界上有两种常用的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世界时,以及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的国际原子时。天文时间每天与原子时间相差大约2.5毫秒。因此每过一段时间,两个计时系统结果会出现差异。这个差异对于普通人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于网络计算、金融市场、卫星导航、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来说,时间差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1972年,一个全新的概念“协调世界时”出现了。

当国际原子时与世界时相差达到0.9秒时,协调世界时就增加或减少1秒,这个修正就被称作“闰秒”。协调世界时是从1972年开始实施的,以赶上原子时。根据修改规则,正闰秒时在23点59分59秒后再多增加一秒。负闰秒将从23点59分58秒直接跳到午夜,跳过23:59:59。

用了 27 次“正闰秒”,到目前为止还从来没有使用过负闰秒。但近年来,地球自转速度变快了,人类原本要在2026年在计时系统中第一次增加“负闰秒”,不过科学家近期发现,这个使用“负闰秒”的时间要被推迟到2029年。

据科学家表示,这是因为气候变化造成了南北极的融冰。融冰使两极质量变轻,赤道地区质量变重,因此减慢了地球自转速度。

恐龙的一年比人类多11天

同学们可能会问,是什么原因降低了地球的自转速度呢?

其实答案没有那么神奇。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潮汐的摩擦阻力。

科学家们是通过研究早期的珊瑚化石发现,地球自转越来越慢的。

在很多门类的化石的表壁上,有类似树木“年轮”的痕迹,被称为古生物钟,可以用来当作计时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威尔斯发现现代珊瑚每年都会留下大约360条生长线。白天黑夜的交替,影响到了珊瑚的生长速度,几乎每一天都会留下一根生长线。他将泥盆纪和石炭纪的珊瑚标本进行了对标,发现3亿年前石炭纪的珊瑚每年留下385条生长线。3.6亿-4亿年前的泥盆纪珊瑚每年会留下400条。

这之后,科学家还有新发现:在4.4亿年前的晚奥陶世,地球公转一周需要412天;到了4.2亿年前的中志留世,每年只有400天;3.7亿年前的中泥盆世,一年为398天。到了晚石炭世,每年约为 385 天;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每年约为 376天。对比现在人类的一年365天,当时恐龙的一年比如今人类的一年要多出11天。

THE END
0.(首发)代云川博士访谈: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重庆社会科学院网:气候变化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代云川:上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川数量锐减已逐渐影响到地球上的每一个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影响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完整性、物种物候、物种分布以及种群大小与种间关系。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加速jvzquC41yy}/ezfuu0tfv7hp1|pt{8sgyu532;6/51:88h95994tj}rn
1.城市观察|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当然,在有些情况下,贸易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范围是有限的。例如,如果全球变暖对所有当地公司的生产率有类似的影响,而且温度的变化在空间上是相关的,那么贸易可能不是一个有效的适应机制。然而,温度对生产率的影响很可能因行业部门而异,所以贸易可以帮助受影响严重的地区转向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的行业。jvzquC41hfjj0ozfcp4ff~3ep1gf1;g1e4737158ucig4ivv
2.中国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有多大?根据IPCC发布《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IPCC, 2019),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15厘米,平均每年大约1.5毫米,但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约20年里,上升速度是之前的两倍多,1993-2017年的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 3.1±0.3 毫米。根据2024年初,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2023年,全球jvzq<84cqe4pwl3gfw4dp87246522;71e3;29:f6:96898ucig4ivv
3.冰冻圈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国是中低纬度地区冰冻圈最发育的国家,广泛分布的冰川、冻土和积雪具有显著的气候效应、环境效应、水资源效应和生态效应,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保障,对国家西部发展战略有重大意义(丁永建等,2009;秦大河等,2009)。 由于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重要反馈作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研究受jvzquC41jvsm0{mj|0tfv8vzzdedp8mvon532:92:24ivv
4.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气候变暖,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3l39:k6;3h2d>f5;cg53@g2;58e6m=85
5.天体力学与地球冰期的神秘关联但是,冰融化的速度比冰盖增加的速度要快得多:80%的新增冰盖可能会在4 000年的时间里消失。北纬65度的夏季日照会引发冰川消失,并使北半球冰盖开始融化。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的升高促进了气候变化,并进一步融化了大块的大陆冰盖。这个过程与冰-反照率效应相反,后者通过产生一个更冷的微气候来保持冰盖完好无损。jvzquC41yqxmf|hkgpif0ls1e1814922:/891?74859/uqyon
6.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主要是()A.高山冰川融化B.耕地面积扩大3.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主要是( ) A.高山冰川融化B.耕地面积扩大C.植被更加茂密D.海洋灾害增多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岛位于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位于热带,根据该岛最高峰的海拔判断,该岛没有高山冰川.岛屿面积小,耕地面积也不.该地已经是热带,气候变暖对植被影响小.该地四面临海,全球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h9gd?825c;1hkif52g1d9745eg65;h38
7.在间冰期.地理环境一定会出现的变化是()A.海平面下降B.降水量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史时期.又称冰川期.冰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冰期又称大冰期,狭义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层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增厚、广布,中、低纬度地区有时也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质时期.大冰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6628jh5;9lg2m7:g7k2fjg986i8g=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