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大讲堂

本次大讲堂主题为“至关重要的中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邀请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澳大利亚第 26 任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发表主旨演讲。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清华气候院院长解振华发表致辞。大讲堂由清华气候院常务副院长李政主持。

演讲之前,解振华致欢迎辞。解振华介绍,陆克文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他任总理期间,曾代表澳大利亚在巴厘岛气候大会上宣布参加《京都议定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和赞誉,同时,陆克文也是一名研究亚洲问题的学者,带领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政策和经济研究,为增进亚太地区相互了解和交流合作做了很多工作。

解振华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指出:

·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历史性决定。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全国两会,再到最近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9次会议,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纲要,‘碳达峰碳中和’多次在重要会议、重要政策文件当中被强调,并正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行动。

· 在4月22号召开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并再次重申‘30、60’目标,提出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地开展碳达峰行动,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

· 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 此外,中国已经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解振华强调,美国拜登总统就职当天签署了行政令,重返《巴黎协定》,并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宣布,美国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比2005年要减少50%-52%,更新了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自主贡献目标。在气候峰会上,不少国家领导人也宣布了各自国家气候变化的目标。今后中国会继续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危机,共同坚持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

陆克文在演讲开始首先祝贺清华大学110岁生日快乐,赞赏并感谢解振华一直以来在中国和全球层面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气候危机做出的了不起的贡献。随后,陆克文围绕中美气候合作及其对未来的重要意义进行了40分钟的精彩演讲。

中国很大程度上正处于气候危机的前沿

陆克文认为,对于中国来说,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环境利益以及地缘政治利益的,因此能够得到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在未来三十年当中,中国可以从燃料、运营和维护的支出当中节省5300亿美元的成本。同时,中国还可以进一步避免4450亿美元的气候损失:包括中国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防止近100万人的过早死亡,而到205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会到185万人。换句话说,在未来几年,能够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可以实现1万亿美元的净收益。

从环境领域讲,我们已经认识到在气候变化面前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多么脆弱。比如说,在2018年中国南部的强降雨,导致超过20万人从广东省疏散出来,其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对于包括上海在内的数个中国城市,都造成了威胁;喜马拉雅冰川融化也会导致冰川湖的溢出,造成大范围的洪水。而冰川减退导致的径流减少也会影响长江、黄河的下游水量,导致沙漠化。换句话说,中国现在在很大程度上是处于气候危机的前沿。

从地缘政治来角度,对中国来说采取坚决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也非常重要。比如说传统的77国发展中国家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对于其中很多国家来说,气候变化就是他们这个世纪生存面临的第一大危机。

同时还要反思,在过去的四年中,特朗普政府是如何改变了中国在气候行动的地缘政治局面。一方面,在美国不负责任地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世界对于中国仍然坚持《巴黎协定》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另一方面,正是这四年把中国推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位置,比如说中国和欧盟、加拿大建立了一个气候变化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这也提高了世界各国对于中国发挥领头羊作用的期望。

当前,拜登政府宣布了他的新的一揽子计划,中国现实面对的选择是:要么再次满足国际社会对它更高的期望,要么中国有可能面临一个风险——影响中国在过去四年当中建立的声誉。

因此,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得更多,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全世界。特别是《巴黎协定》的目标到底能不能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在未来十年当中所做出的决定,同时也将影响其他国家。

言践于行:实现煤达峰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步骤

陆克文指出,去年9月份,习主席所做出的碳中和承诺,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历史性的,这也是第一次中国对于碳中和路线有明确的时间表,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实现去碳化,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提出一个长期的有效的,以及自上而下的由中央政府所提出的明确的政策规划,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目标将会真正的实现。

陆克文认为:“要想实现碳中和第一步就是中国要碳达峰,我们往往过于关注最终的目标,但是对中间的路径没有太多考虑。这些都告诉我们,习主席所提出的愿景、目标和中国现在做出了短期承诺的现实世界是存在差距的,这个差距需要尽快缩短,这样的话能够保证习主席碳中和目标对于全球来说是可信的、可实现的,同时中国可以言践于行。”

“中国60%的能源是来自于煤炭,占到世界20%的排放,所以中国实现煤达峰,是中国实现碳达峰之前很重要的步骤。习主席宣布中国将会在2025年实现煤达峰是很好的消息。”

陆克文也认为,中国的工作具有高度复杂性,包括减煤、启动碳排放交易计划、可再生能源政策等。在习主席做出了碳中和承诺之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开始调整其能源和气候相关政策,在具体的工作上有一定的挑战。

中美合作: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

陆克文在演讲中回顾了中美合作的案例,认为尽管现在中美之间的关系是处在1979年以来的一个低谷,但是这不意味着中美在气候变化方面不能合作,这只是意味着,双方要具有同等水平的外交理性和务实精神,才能够使中美之间的关系像当年一样正常化。

陆克文强调,以史为鉴,中美气候合作不仅仅能够动员其他国家也来采取同样的行动,同时也给中国和美国留下了足够多的政治空间,符合两国利益。即使中美在其他领域看似不可能达成合作,气候领域却仍有可能。

陆克文认为:“中国和美国都非常聪明,能够‘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当双方这样做时(在冲突中同时寻求共同利益),即有利于彼此也有利于世界。当然,中美在气候领域进行合作并不代表它在其他领域的关系马上能够转好,或者马上能够稳定,但是这也意味着这是可行的,是重要的,而且它对中国来说尤其重要。”

陆克文最后强调:“归根到底,我们都需要享受一个在环境和经济上可持续的未来,地球需要美国和中国在气候变化这个关键领域暂停地缘政治的竞争。地球不会在乎到底是谁排放,中国人、美国人还是澳大利亚人,地球只要求所有的人采取行动,而且中国有一个特别的机会窗口来领导这个工作。”

演讲结束后,陆克文回答了与会者的问题,就中美合作的潜力、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THE END
0.(首发)代云川博士访谈: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重庆社会科学院网:气候变化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代云川:上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川数量锐减已逐渐影响到地球上的每一个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影响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完整性、物种物候、物种分布以及种群大小与种间关系。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加速jvzquC41yy}/ezfuu0tfv7hp1|pt{8sgyu532;6/51:88h95994tj}rn
1.城市观察|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当然,在有些情况下,贸易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范围是有限的。例如,如果全球变暖对所有当地公司的生产率有类似的影响,而且温度的变化在空间上是相关的,那么贸易可能不是一个有效的适应机制。然而,温度对生产率的影响很可能因行业部门而异,所以贸易可以帮助受影响严重的地区转向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的行业。jvzquC41hfjj0ozfcp4ff~3ep1gf1;g1e4737158ucig4ivv
2.中国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有多大?根据IPCC发布《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IPCC, 2019),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15厘米,平均每年大约1.5毫米,但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约20年里,上升速度是之前的两倍多,1993-2017年的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 3.1±0.3 毫米。根据2024年初,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2023年,全球jvzq<84cqe4pwl3gfw4dp87246522;71e3;29:f6:96898ucig4ivv
3.冰冻圈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国是中低纬度地区冰冻圈最发育的国家,广泛分布的冰川、冻土和积雪具有显著的气候效应、环境效应、水资源效应和生态效应,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保障,对国家西部发展战略有重大意义(丁永建等,2009;秦大河等,2009)。 由于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重要反馈作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研究受jvzquC41jvsm0{mj|0tfv8vzzdedp8mvon532:92:24ivv
4.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气候变暖,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3l39:k6;3h2d>f5;cg53@g2;58e6m=85
5.天体力学与地球冰期的神秘关联但是,冰融化的速度比冰盖增加的速度要快得多:80%的新增冰盖可能会在4 000年的时间里消失。北纬65度的夏季日照会引发冰川消失,并使北半球冰盖开始融化。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的升高促进了气候变化,并进一步融化了大块的大陆冰盖。这个过程与冰-反照率效应相反,后者通过产生一个更冷的微气候来保持冰盖完好无损。jvzquC41yqxmf|hkgpif0ls1e1814922:/891?74859/uqyon
6.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主要是()A.高山冰川融化B.耕地面积扩大3.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主要是( ) A.高山冰川融化B.耕地面积扩大C.植被更加茂密D.海洋灾害增多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岛位于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位于热带,根据该岛最高峰的海拔判断,该岛没有高山冰川.岛屿面积小,耕地面积也不.该地已经是热带,气候变暖对植被影响小.该地四面临海,全球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h9gd?825c;1hkif52g1d9745eg65;h38
7.在间冰期.地理环境一定会出现的变化是()A.海平面下降B.降水量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史时期.又称冰川期.冰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冰期又称大冰期,狭义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层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增厚、广布,中、低纬度地区有时也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质时期.大冰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6628jh5;9lg2m7:g7k2fjg986i8g=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