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化北极海冰的远不只是气候变化

美国制造大国对抗紧张正在破坏北极治理

融化北极海冰的远不只是气候变化

光明日报驻赫尔辛基记者 张智勇

近期,有关北极的坏消息接二连三:加拿大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米尔恩冰架坍塌,格陵兰岛冰盖加速融化且将不复存在,甚至有科学家预测15年内北极海冰将消失。气候变化引发的灾难性后果本应引起各国重视并携手应对。然而,现任美国政府不但不承认气候变化的存在,近期还在北极频频制造政治及安全紧张局势,使相关国家的关注点不得不离开气候变化这一重要而急迫的问题。

图为位于芬兰北部城市罗瓦涅米的北极中心。张智勇摄/光明图片

7月北极海冰面积已降至40年来最小

7月底,位于加拿大的米尔恩冰架面积缩小40%,约80平方公里,这比整个香港岛的面积略大。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冰川学家、米尔恩冰架研究小组成员卢克·科普兰德表示,米尔恩冰架曾是加拿大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冰架,由于气温上升等因素,如今已基本解体。科普兰德还指出,由于气候变化的“北极放大”现象,过去30年中北极变暖速度为全球的两倍。加拿大北极区域今夏平均气温比近30年平均值高5摄氏度,面积小一些的冰帽迅速融化,更多冰架底部裸露而加速融化。

8月10日,《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发表的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的研究论文预测,若不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北极海冰可能在2035年完全消失。实际上,7月北极海冰面积已降至40年来最小。

8月13日,《自然通讯地球与环境》刊登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项新研究表明,格陵兰岛的冰盖已经融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每年向海洋倾泻的冰块超过2800亿吨,成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大贡献者。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北极冰融已不容忽视。冰架坍塌,冰盖融化,不仅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岛屿,影响沿海城市,还会影响大气和海洋环流,增加气候灾害,引发物种危机等等。在这样的挑战面前,迫切需要各国携手共同抗击全球气候变化。

美国政府已成应对北极气候变化的绊脚石

作为2017—2019年北极理事会社会、经济和文化专家组主席,芬兰北极中心主任蒂莫·科伊武罗瓦曾深度参与理事会内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各种讨论和决定,他详细披露了特朗普政府在北极理事会中阻挠成员国有关抗击气候变化努力的种种做法。

2017年,芬兰接替美国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北极理事会实施《巴黎气候协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本届美国政府很快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并抵触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美国代表要求我不要再提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科伊武罗瓦在其博客中写道。

当时芬兰牵头制定北极理事会的首项长期战略,但由于美国不愿意提及气候变化,其他成员国也不愿意接受一个不含气候变化内容的长期战略,芬兰两年的努力化为泡影。芬兰还领导了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炭黑产品和甲烷专家组,芬兰总统尼尼斯托积极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及美国总统特朗普讨论炭黑产品问题。不幸的是,在最后阶段美国宣布推翻上一任主席国宣言中达成的关于减少炭黑制品的集体目标,这意味着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极大受挫。

2019年5月,北极理事会在芬兰罗瓦涅米召开部长级会议前夕,美国先是接受了按惯例每两年发布一次的会议宣言,但很快就反悔,坚持不让会议宣言提及气候变化。其他成员国当场一致反对美国的意见,因为北极理事会大部分工作直接或间接与气候变化相关。几经斡旋,罗瓦涅米还是不幸见证了北极理事会历史上部长级会议宣言的首次缺席。

“本届美国政府的价值观和优先事项决策已经影响到北极理事会的工作……事实上,本届美国政府反对的正是北极理事会运作的核心——气候变化和多边框架。”科伊武罗瓦说。

美国制造对抗增加在北极的军事存在

实际上,本届美国政府不但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视而不见,而且逆势而动,生生把北极议题的关注点转移到战略竞争和军事安全上。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罗瓦涅米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上对中俄两国“下战书”为开端,一年多来,美国在北极地区动作频频,咄咄逼人,除了对俄罗斯大秀肌肉,更是造谣中国有所谓北极野心,蓄意制造紧张局面。

“本届美国政府显然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大国竞争的地方,并明确将中国视为对其超级大国地位的威胁。这也体现在北极地区,美国在那里增加了外交和军事存在。”科伊武罗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2019年,美国国防部发布新版《北极战略》报告,重点内容由北极环境保护转变为强化北极安全,对抗中俄在北极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目的是在“战略竞争时代”保护美国在北极的国家安全和利益。2020年6月,美国总统签署《关于保护美国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国家利益的备忘录》,呼吁五个联邦机构审查、评估和执行“极地安全破冰船采购计划”,并透露美国将购买10艘破冰船。2020年7月,美国空军又发布新的北极战略,强调美国要通过可靠的作战部队进行力量投射,为北极行动做准备,充满了对抗的意味。

除了战略谋划及舆论造势,美国在行动上也步步紧逼。2018年举行的“三叉戟接点”联合军演是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最大规模的一次军演,地点靠近北极,覆盖冰岛、芬兰和瑞典的领空。在军演中,美军运输机自1990年后第一次飞越北极圈,核动力航空母舰“杜鲁门号”及其支援舰近30年来首次冒险进入北极地区。此后,美国海军舰队及轰炸机多次进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2019年,4艘美国军舰在冰岛建立临时指挥部,并派其中两艘进入北极圈以北,这意味着美军10多年后重返冰岛。同年8月,一架B-2隐形轰炸机首次在冰岛降落加油。美国国防部计划于2020年向冰岛投资5700万美元用于军事设施建设,目标是使该国的凯夫拉维克机场在一天中任何时候都能接受两个战斗机中队的起降,每个中队由18至24架战斗机组成。2020年5月,美英两国军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进入俄罗斯北极海岸附近的巴伦支海,开展“海上安全行动”。

外交上,美国竭力拉拢相关北极国家跟随其制造紧张局势的策略。特朗普宣布意欲购买格陵兰岛闹剧发生近一年之后,美国驻格陵兰领事馆在关闭53年后于2020年5月重新启用。同时,美国还宣布对格陵兰提供1210万美元援助。7月,蓬佩奥访问丹麦,对丹麦及其自治领地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软硬兼施,图谋在该地区建立美国的北极“桥头堡”。

除了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冰岛这几个北欧北极国家也是美国拉拢和施压站队的对象。对此,北欧国家感到不安,不希望被卷入大国战略竞争。挪威南瓦朗格尔市市长鲁内·拉斐尔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希望美国人能尽快做出改变。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具有破坏性……只听美国人的话可能要命。他们目前的言论只会加剧北极地区的冲突。”

丹麦国际问题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米克尔·朗格·奥勒森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北极地区紧张局势加剧,主要是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所持的强硬立场所致。奥勒森指出:“实际上,丹麦王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其盟友提出的要求——涉及中国投资、深度领土监视和军事化问题。”

不要把北极变成战略竞争场所

科伊武罗瓦总结,美国公开在北极地区制造对抗气氛,并否认现实中北极地区的最大威胁——气候变化的存在。“北极理事会和北极国际治理的总体发展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北极治理框架将接受考验——当美国甚至不想在一份声明中使用气候变化这个词,或想把该地区描绘成一个战略竞争场所时,应对气候变化如何能继续下去?”

科伊武罗瓦再次强调,如果本届美国政府继续其北极政策,气候变化工作将面临严重问题。尽管其他的北极治理机构和论坛——如北欧理事会和巴伦支欧洲-北极理事会将继续开展气候变化工作,但规模显然比不上北极理事会。

2021—2023年,芬兰将担任巴伦支欧洲-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芬兰目前正在制定新的北极战略,种种迹象表明芬兰仍坚定地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北极优先事项。芬兰总理桑娜·马林今年早些时候就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发表看法时,将石油开采带来的繁荣形容为目光短浅。她说:“北极问题远远不只是地缘政治竞争或紧张局势的问题。这关系到气候,关系到我们的未来。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想要拯救北极并解决地缘政治问题带来的风险,我们就需要应对气候变化。”

THE END
0.(首发)代云川博士访谈: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重庆社会科学院网:气候变化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代云川:上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川数量锐减已逐渐影响到地球上的每一个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影响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完整性、物种物候、物种分布以及种群大小与种间关系。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加速jvzquC41yy}/ezfuu0tfv7hp1|pt{8sgyu532;6/51:88h95994tj}rn
1.城市观察|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当然,在有些情况下,贸易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范围是有限的。例如,如果全球变暖对所有当地公司的生产率有类似的影响,而且温度的变化在空间上是相关的,那么贸易可能不是一个有效的适应机制。然而,温度对生产率的影响很可能因行业部门而异,所以贸易可以帮助受影响严重的地区转向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的行业。jvzquC41hfjj0ozfcp4ff~3ep1gf1;g1e4737158ucig4ivv
2.中国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有多大?根据IPCC发布《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IPCC, 2019),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15厘米,平均每年大约1.5毫米,但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约20年里,上升速度是之前的两倍多,1993-2017年的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 3.1±0.3 毫米。根据2024年初,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2023年,全球jvzq<84cqe4pwl3gfw4dp87246522;71e3;29:f6:96898ucig4ivv
3.冰冻圈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国是中低纬度地区冰冻圈最发育的国家,广泛分布的冰川、冻土和积雪具有显著的气候效应、环境效应、水资源效应和生态效应,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保障,对国家西部发展战略有重大意义(丁永建等,2009;秦大河等,2009)。 由于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重要反馈作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研究受jvzquC41jvsm0{mj|0tfv8vzzdedp8mvon532:92:24ivv
4.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气候变暖,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3l39:k6;3h2d>f5;cg53@g2;58e6m=85
5.天体力学与地球冰期的神秘关联但是,冰融化的速度比冰盖增加的速度要快得多:80%的新增冰盖可能会在4 000年的时间里消失。北纬65度的夏季日照会引发冰川消失,并使北半球冰盖开始融化。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的升高促进了气候变化,并进一步融化了大块的大陆冰盖。这个过程与冰-反照率效应相反,后者通过产生一个更冷的微气候来保持冰盖完好无损。jvzquC41yqxmf|hkgpif0ls1e1814922:/891?74859/uqyon
6.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主要是()A.高山冰川融化B.耕地面积扩大3.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主要是( ) A.高山冰川融化B.耕地面积扩大C.植被更加茂密D.海洋灾害增多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岛位于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位于热带,根据该岛最高峰的海拔判断,该岛没有高山冰川.岛屿面积小,耕地面积也不.该地已经是热带,气候变暖对植被影响小.该地四面临海,全球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h9gd?825c;1hkif52g1d9745eg65;h38
7.在间冰期.地理环境一定会出现的变化是()A.海平面下降B.降水量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史时期.又称冰川期.冰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冰期又称大冰期,狭义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层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增厚、广布,中、低纬度地区有时也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质时期.大冰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6628jh5;9lg2m7:g7k2fjg986i8g=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