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体质调理验方

肾为坎卦,其中蕴含真阴真阳,真阳潜于真阴之中。真阳又名相火、命门火、龙雷火、阴火、虚火等,发而为病,则名元气不纳、虚火上冲、肾不纳气等。肾是主水主封藏的,正常情况下,在水中藏着的一点真火才能平衡阴阳,生发万物。而这一点点真阳就是龙雷之火,如果真阳显露,则为种种疾患。龙雷火显露有两种原因:

1、水浅不养龙;

2、水高龙游。即肾阴虚虚火上越;肾阳虚,阴寒太盛,一点真阳为阴气阻隔,不能归根。但临床上肾阴虚与肾阳虚并不是截然而分的,阴阳俱虚而至真阳浮越可能更常见。现将几个有名的纳气归肾方类比于下,以求能明了肾之特性与纳气归肾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二加龙骨汤

本方出自《小品方》,在《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下注有"《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本方的突出症状是虚弱、浮热、汗出。因为桂枝加龙牡汤本为治疗虚劳失精所设,而本方更是在下元不足(虚弱)的病机上又有虚阳浮越(浮热、汗出)的表现。

用药上去掉辛温走窜的桂枝,用附子温肾中真阳,龙牡敛浮阳,白薇配白芍和阴清虚热。显然,本方是寒热并用。

初学中医者思路很容易局限,认为人的病理非阴即阳,非热即寒,治疗上只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并用的方剂就很难掌握。其实人的病机是复杂多变的,用药也是灵活变化的,每味药都是一个有自己特长的士兵,就看将军如何布阵。

本方中,虚弱、浮热、汗出都是由下元不足引起的,治病必求于本,最简单的思维就是补肾阳,如果本病是虚弱、但欲寐、冷汗淋漓,四逆汤壮肾中阳、驱散阴霾就能搞定。

但本病强调了浮热这个症状,而且汗出很有可能是热汗,如果一味补肾阳就会加重浮热,导致汗出加剧,更损肾阳。所以万全之策就是在补肾阳的基础上敛浮热、收汗,标本兼顾。中医水平的提高其实就是从简单思维到复杂思维,从点对点思维到面对面思维,这个过程会在读书思考、临床实践中慢慢实现。

临床案例

1、宋孝志用原方治疗中年女性精神病,证见悲伤哭泣、恐惧、心中烦乱、大汗出、双上肢肌肉瞤动,舌红苔黄少津,脉沉细。白薇12g、炮附子9g、生龙牡各15g、白芍15g、炙甘草9g、生姜3片,大枣6枚。

2、易巨荪治疗失眠、心烦、纳差、憔悴,用酸枣仁汤无效,用此方痊愈。

3、肾虚咳嗽:起因不明,咽痒而干、呛咳无痰、入夜尤甚,多为年轻女性、形瘦、面色晦暗、精神差、手足欠温、腰膝酸软乏力、面部时感烘热,舌瘦色淡、脉细尺弱。润肺止咳等治疗无效,本方数剂而愈。肾阳虚偏重炮附子用10g,白薇用5g;浮热偏盛白薇用10g,炮附子用5g。"咳嗽之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肾。"

封髓丹

本方最早见于元·许国祯编纂的《御药院方》一书"补虚损门"中。"封髓丹:降心火,益肾水。黄柏三两,缩砂仁一两半,甘草二两。上药捣罗为细末,水煮面糊稀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苁蓉半两,切作片子,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滤去滓,送下,空心食前服。" 《医宗金鉴》记载其治疗梦遗、失精和鬼交,赞其为"固精之要药"。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的剂量为黄柏1两、砂仁7钱、炙甘草3钱,他对此方甚为推崇"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面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细揣摩,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

本方的适应症非常广泛,概其病机为虚火上冲,治法为纳气归肾。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此方药少精专,作用方向单纯,是一支奇兵。

黄柏苦寒坚肾,苦味是补肾的,性寒也是补肾的,因为它们的作用方向都是向下、向里收,符合肾封藏之性。砂仁辛温,《本草汇言》言其治"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砂仁能宣三焦一切阴寒湿气,三焦通畅,正气自然归肾,这是我理解的砂仁为何能纳五脏之气归肾的原因。经查阅,好几位医者补肾时喜用砂仁,且有此时砂仁不需后下之说,供参考。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本方苦寒、辛温、甘平相配,阴阳平和,非常精妙,深刻的机理我尚不能参透,只能感慨古人的智慧。

本方能治疗一切原因引起的虚火上冲,不论阴虚、阳虚、阴阳俱虚,但单独使用原方的前提是本虚不重。封髓丹只是一个把浮散在外的气收回来的方子,本虚明显的话需要配伍补虚的药物。根据配伍药物的不同,本方作用范围可以非常广。

临床常用配伍:三才封髓丹:天冬、熟地、党参、黄柏、砂仁、炙甘草。临床上生熟地同用较多,治疗气阴两虚、虚火上越。生脉散治疗气阴两虚偏于中上焦,此方三焦同治,以肾为本,更符合老年人病机。固元封髓丹:黄柏、砂仁、炙甘草、山药。张锡纯谓山药"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润滑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山药是一味流通性很好的补药,能补的进去也能用的出来,封髓丹更是在动力上推了一把,让人体的气机都运转起来了。三高疾病的根本在于元阳涣散,正气推动无力,津液不归正化,而产生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浊物,此方治疗这些疾病效佳。潜阳封髓丹:黄柏、砂仁、炙甘草、炮附子、龟板。下条详解。

潜阳丹

本方出自郑钦安的《医理真传》,砂仁1两、附子8钱、龟板2钱、甘草5钱。

本方的病机为阳气亏虚,阴盛隔阳于外,典型的阳虚虚阳上越。治法为峻补真阳,纳气归肾。

砂仁宣中宫一切阴邪,又纳气归肾;附子补肾中真阳;龟板通任脉,能把浮越之气潜降下来,大补阴丸亦用之;甘草补中伏火。较之封髓丹本方阳虚阴盛更明显,所以着重补阳之力。两方合用强强联合,补阳纳气的作用很强大。

医案:头面浮肿、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闭目觉身飘扬无依。何故?答曰:此少阴之真气发于上也。原由君火之弱,不能镇纳群阴,以致阴气上腾,蔽塞太空,而为浮肿。所以面现青黑,阴气太盛,逼出元阳,故闭目觉飘扬无依。此际一点真阳,为群阴阻塞,不能归根,若欲归根,必须荡尽群阴,乾刚复振。况身重欲寐,少阴之真面目尽露,法宜潜阳,方用潜阳丹。

引火汤

本方出自陈士铎的《辨证奇闻》咽喉门,原用于治疗阴蛾,咽喉肿痛、日轻夜重、但不甚痛、自觉咽喉燥极、水咽稍快、入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熟地3两、巴戟天、麦冬1两、五味子2钱、茯苓5钱。

本方的病机为下元不足、火不归元,所谓下元不足不仅是肾水不足,更常见阴阳俱虚,凡下虚上盛、下竭上脱、下寒上热等证皆可用之。

熟地为君补肾水,麦冬、五味子滋肺金水相生,茯苓交通心肾,导热下行。陈士铎用巴戟天"取其引火,又足补水,肾中无干燥之虞,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所以胜附、桂也。"有医家在应用时天麦冬同用,还会加少量的肉桂。

引火汤应用鉴别要点:

1、双膝独冷;

2、来势暴急跋扈;

3、天人相应现象明显,随阴阳盛衰之年、日节律演变,如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

4、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

5、不渴尿多,渴喜热饮。一医家总结应用引火汤的脉象为:按之无力或空虚;或寸浮尺弱,脉形大或芤;脉细按之无力,此为阴阳两虚,多见于素体阴虚,阴虚及阳者。

在此,体会到肾寓真阴真阳,阴阳不可截然而分,火不归元其实很常见,治疗上也必定是寒热并用,现分析如下:

1、一派热象,不管是夜间烘热、五心烦热等所谓的虚热,只要口渴喜冷饮,脉洪数而有力,就是实热,清热就行;

2、真正的阴虚火旺是脉细数而有力,但这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脉细时往往较无力;

3、有上火的症状,但也有寒的症状,喜热饮,脉细而无力或芤或弱,这在临床上非常常见,这其实就是肾虚火不归元,此时就可以用引火汤治疗,在肾阴阳双补,在浮火收之敛之;

4、一派寒象,脉沉、弱、细微,温热散寒就行。

补肾应当阴阳双补,肾气丸既是为补肾所设,因为滋阴药一味呆补只是死阴,需阳来化,才能滋养五脏。六味地黄丸原是为小儿所设,小儿禀少阳之体,风火旺盛,用六味补其体足矣。如果病人阴虚火旺,"火力很足",就可以只用六味,本身的火就需要阴来灭,同时火也能化阴,此时肾气丸并不合适。如果病人脉是弱或沉或细而无力,此时补肾就应该用肾气丸的思路阴阳药俱补,但如果病人有上火的症状,需加用敛气降火药,不然火会窜的更旺(此理在二加龙骨汤已讲明,在此重申)。

全真一气汤

本方出自冯兆张的《冯氏锦囊秘录》,主治"阴分焦燥,上实下虚,上热下寒,阴竭于内,阳越于外,斑疹热极烦躁,上喘下泻。中风大病阴虚发热,吐血喘咳,一切虚劳重症。" 熟地8钱(如大便不实,焙干用;如阴虚甚者,加倍用),制麦门冬3钱(肺虚脾弱者少减之),白术3钱(如脾虚甚者,用至4-5钱),牛膝由2钱加至3钱,五味子由8分至1钱5分,制附子由1钱加至2钱余,人参(脾虚甚者,由2.3钱加至4.5钱,虚极者1.2两,另煎、冲水煎,冲参汤服)。

医案:

1、小儿时当暑月,壮热多日、神气困顿、唇舌焦燥、饮乳作呕、五心身热如烙,前医投发散消导数剂,复疑麻疹更为托表。冯氏认为"久热伤阴,阴已竭矣,复为托表,阳外越矣",投全真一气汤1剂,热退而愈。

2、某男因劳伤发热头疼,咳嗽胁痛,一医认为伤寒,大用发散,1剂后汗大出而热更甚,神昏如见鬼、燥渴、舌黑、身重足冷、彻夜不寐、困顿欲尽、脉细数无伦、胃脉微极。冯氏认为系"劳伤中气发热",医者认为伤寒大用发散,"更虚其虚,阳气发泄殆尽",致"阴阳俱绝",予全真一气汤三四剂,"头颅溃汗如雨渐收,手足心干燥如火渐润而温和,舌黑渐减,精神渐清,饮食渐思,热退嗽止"。

3、一老先生先足病,疼痛不堪,步履久废,医用脚气祛风燥湿之药,久服不效,饮食不甘,精神益疲,脉两寸洪大而数,两关便弱,两尺更微。冯氏从脉象断为"上热中虚下寒",遣全真一气汤加杜仲10余剂愈。

本方的病机为:脾肾阴阳两虚,上热下寒。相较于上面几个方剂,此方病机偏阴虚阳越。通过一些医案,此方的一些独特适应症为:有大汗或高热等引起伤阴的病史、有些病例全身热象很重、热性病后期、精神萎靡、脉细数无伦、尺脉弱关脉也弱等。

本方名为全真一气汤,目的就是想保全丹田中的真气,冯氏的解释为用熟地、白术专补脾肾,一润一燥用麦冬和之,牛膝、五味子纳气归元,附子通行经络,真阳交于下,真阴自布于上,人参补元气,火与元气不两立,元气足火自息。近代何廉臣:"此为冯楚瞻《锦囊》中得意之方。功在于一派滋养阴液之中,得参、附气化,俾上能散津于肺,下能输精于肾,且附子得牛膝引火下行,不为食气之壮火,而为生气之少火,大有云腾致雨之妙,故救阴最速。"

我个人的解释是熟地、附子补肾中阴阳,人参、白术补脾,麦冬、五味、牛膝引起下行、纳气归肾。此方在治疗内伤疾病时功用与引火汤类似,可以互用,但本方有很多治疗急性温病的记载,这是其一大特色。除了肾,本方还考虑到了脾,肾虚会导致阳气浮越,脾虚也可以导致阳气外散(李东垣思想),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这句话也许不仅可以用在脾胃上,也可以形容肾。全真一气汤先后天并调,双管齐下固护正气,这可能是其能治疗急性温病的一个原因。

生脉散合二甲龙牡汤

中医辩证:内热未退,气阴两虚,汗出亡阳

治 法:养阴清热,益气敛汗

组 方:麦冬15g、五味子9g、白芍12g、黄芪18g、鳖甲15g先煎、白薇6g、石斛10g、煅龙牡各30g(先煎)。水煎服,每日一剂

THE END
0.女性阴虚火旺怎么办有问必答马汝华 主治医师 中医科 三级甲等 日照市中医医院 问题分析:中医一般所说阴虚火旺可以变现为多方面的症状,例如肾阴虚,肺阴虚,肝阴虚等,不同的证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找专门的中医门诊通过辨证以后才能正确的施治。妄自用药,只能会加重病情 展开全部相关推荐jvzquC415i4dn~g0z{}z0lto1ykofj4339:99950jvs
1.脾胃百病主治药《本草纲目》完整版苍术(安脾除湿,熬膏作丸散,有四制、八制、坎离、交感诸丸。)柴胡芍药(泻肝,安脾肺,收胃气。)石斛(浓脾胃,长肌肉。)使君子(健脾胃,除虚热。)连翘(脾胃湿热。)木香甘松香藿香缩砂白豆蔻紫苏 〔菜谷〕罗勒莳萝马芹(并理元气。)香(同生姜炒黄丸服,开胃进食。)茼蒿荠菜苜蓿菜仙人杖草草豉胡萝卜麦糯粳稷黍蜀jvzq<84yyy4{jxsi{khbqmncp0ipo8geio5qk€jk0jznn
2.《风劳臌膈四大证治》第一部分大抵阳浮而数,阴濡而弱。浮滑、沉滑、微虚、散数,皆为中风。然虚浮迟缓,正气不足,尚可补救;急大数疾,邪不受制,必死无疑。若大数未死,急疾犹得不死,经言风气之病,似七诊而非,故有不死。可见大数为风气必有之脉,亦未可定为死脉耳。 天叙云:按中风一证,医书冠之篇首,其证大矣。历观古今名家所论jvzquC41iwuywn3jvvvdp7hqo1nuou4dqqq0Z_F\W[ZC1LVZXEWSP]GMQ0yivvq
3.蔡福养蔡福养认为:口疮有虚有实,临证多从火热(实火、虚火)论治,殊不知“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其脉“连舌本”、“散舌下”。若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上泛,口唇失养则可致口舌生疮。故对口疮反复发生,久治不愈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每能奏效。此例患者口疮属“复发性口疮”,由脾气虚弱,清阳不升,阴火上乘所jvzquC41yy}/oni880ipo8rkpijhnsieco0uu6;267:;A>50unuou
4.医药丛书血证论.PDF有瘀血亦怔忡。火扰其血则懊 。神不清明。则虚烦不眠。动悸惊惕。水饮克火。心亦动悸。血攻心则 昏迷。痛欲死。痰入心则癫。火乱心则狂。与小肠相为表里。遗热于小肠。则小便赤涩。火不下交于肾。则神 浮梦遗。心之脉上挟咽喉。络于舌本。实火上壅为喉痹。虚火上升。则舌强不能言。分部于胸前。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653@4322=8:;570unuo
5.《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全本)中医书籍可见脉法在四诊之中并非虚设,临证之际辨伪析疑,当有重要参考价值。 近代太仓名医王雨三先生善于运用脉法辨治疾病,如其于痰饮水气病必见沉弦脉始作饮邪治疗:左脉沉弦为水蓄膀胱,用五苓散;右脉沉弦为水在胃肠,用控涎丹。又如清阳下陷或阴火上僭之病,寸强尺弱者宜降宜潜;尺强寸弱者宜升宜提。又如左三部jvzquC41yy}/|‚xl0eun0ls1nkrvp|mwlk5tcwxjkpobpunp|jkoisnpi{golr:321wvcwggp0nuou
6.雜病廣要:內因類盖虚损之谓,或有发见于一证,或有困惫于临时,凡在经在脏,但伤元气,则无非虚损病也。至若劳瘵之有不同者,则或以骨蒸,或以干嗽,甚至吐血吐痰,营卫俱败, 羸日甚,此其积渐有日,本末俱竭而然。但虚损之虚,有在阴分,有在阳分,然病在未深,多宜温补;若劳瘵之虚,深在阴中之阴分,多有不宜温补者。然jvzquC41evkyv7tti1}jmr3rnAog?pg(ejgqvnw?49954?+tgogq?pg
7.校注医醇剩义中医古籍虚脉往来无力,三候俱有,而沉候实空。濡脉小而且浮,浮中俱有,沉候如无。微则但有浮中,并无沉候。 散则涣散无定,气血皆脱之象。弱脉但有中沉两候,浮候如无。细脉则更沉而且小,如一丝在筋骨之间。短则气弱,真阳不能通畅。以上各脉,皆由气血虚弱,故汇在虚字门中,不附于浮沉两部。 jvzq<84yyy4uev8820ipo8hwnv{sg8{il528?=/6/=75=>0jvsm
8.中医厚朴堂因为我本身西医出身的,在学中医的过程当中,首先碰到特别不舒服、特别别扭的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区别,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从上学以后所接受的都是所谓的西方科学的这种现代教育。这种教育的思维方式是属于线性思维的。打个比方说,恐怕在小学二三年级,我们做的数学题就是这样的:两个人挖一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228?65h6682;84=70jvsm
9.虚火和实火的区别在哪里快速问医生虚火和实火的区别在哪里 虚火和实火在病因、症状表现、发病特点、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虚火多因阴虚所致,体内阴液亏虚,阳气相对亢盛而产生虚热内扰的情况;实火常由外感邪气,如风热、暑热等,或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情志过激,导致阳热亢盛而引发。jvzquC41o0732jxm0eun1ƒmkujo0c{y1okv`3964356/j}rn
10.虚火和实火的区别快速问医生2.症状:虚火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实火则有高热、头痛、目赤、口苦口臭、咽喉肿痛、便秘等症状。 3.发病机制:虚火是由于阴液亏损,阴虚阳亢,虚热内生;实火是由于火热之邪亢盛,正气尚未虚衰,正邪斗争剧烈。 4.治疗方法:虚火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实火治疗以清热泻火为主。 jvzquC41o0732jxm0eun1ƒmkujo0c{y1okv`:@>2864ivvq
11.女科证治准绳中医古籍如血风于产后乘虚发作,或产后伤风,头疼发热,百骨节痛,每四物汤一两,加荆芥穗、天麻、香附子、石膏、藿香各二钱五分。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 产后伤风头痛,加石膏一两,甘草半两。若产后虚劳,日久而脉浮疾者,宜柴胡四物汤。乃本方与小柴胡汤合用也。若产后诸证,各随六经,以四物与仲景药各半服之,jvzq<84yyy4uev8820ipo8hwnv{sg8{il528?:/2/=9:<70jvsm
12.医方集解3(成氏曰,脉浮发热,上焦热也,渴欲饮水,中焦热也,小便不利,热结下焦,津液不通也,准绳曰,此浮字误也,是脉字下脱一不字也,活人云,脉浮者,五苓散,脉沉者,猪苓汤,按太阳篇,五苓散乃猪苓,茯苓,泽泻,加桂,术,阳明篇,猪苓汤亦前二味加滑石,阿胶,桂,术,辛甘为阳主外,阿胶,滑石,甘寒为阴主内,但阳明为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678`4>=6:9?197mvon
13.虚火和实火的区别有哪些?养生保健虚火和实火的区别有哪些? 虚火和实火是中医理论中两种不同的“上火”类型,虚火多由阴虚引起,实火则与阳盛或热邪侵袭有关。两者在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虚火常见于慢性疾病或体质虚弱者,实火多见于急性热病或外感热邪。针对虚火,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实火则需清热泻火。jvzquC41yy}/dxmg0et0|4;73>:67mvon
14.伤寒缵论中医古籍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阳浮阴弱。即与卫强营弱同义。阳浮者。阳邪入卫脉必外浮。阳性本热。风又善行。所以发热快捷。不待郁闭自发也。阴弱者。营无邪助。比卫不足脉必内弱。阴弱不能内守。阳疏不为外固。所以jvzq<84yyy4uev8820ipo8hwnv{sg8{il528?;/3238:A7:0jznn
15.虚火与实火的区别,怎么调理专家文章虚火与实火是中医对体内火热的两种不同辨证类型,虚火多由阴虚内热引起,实火则因阳热亢盛导致。调理方法主要有滋阴降火、清热泻火、饮食调节、穴位按摩、中药调理等。 一、虚火 虚火通常表现为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多由肝肾阴虚或肺胃阴亏导致。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生,需以滋阴为主。可选jvzquC41yy}/dxmg0et0c{ykenk0xrjy19roz?=m;m8mjsw90jznn
16.国医大师朱良春疑难杂症经验秘方手记,辨证施治除病根(值得收藏亦随证选加柴胡配桂枝, 意在畅气机, 温经脉; 香附配乌药为对, 以调气机, 疏肝郁; 如失眠, 加龙骨、牡蛎以收敛浮阳。朱师治心动过缓, 常以大剂量桂枝配甘草, 桂枝和营通阳, 甘草养营补虚, 又宣通经脉, 刚柔相济, 桂枝虽用大剂量, 对消除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头晕、目眩, 甚或昏仆、脉细无力或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93486;176859>75a719<679;=5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