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月的兰州,北风呼啸,黄河滔滔。这座西北重镇迎来了一场非比寻常的盛会——青海省政府的成立仪式,竟然在甘肃省的省会兰州举行!这事儿听着有点怪,青海省的事儿,咋跑到兰州来了?
再看这场面,孙连仲,青海省首任主席,站在礼炮声中,神情严肃地宣布:“青海省政府,今日成立!”咱们搁现在,这可是省级大事儿,怎么会在隔壁省搞?
要不是亲眼所见,真还以为这是闹着玩儿。可这事儿背后,还真藏着不小的秘密。甘宁青三省分家,绝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冯玉祥、马麒、蒋介石这些大人物各怀心思,政治博弈接连上演。
先说说这甘宁青的分治背景。话说清末民国初年,甘肃这个地方,地盘儿那叫一个大,差不多有现在甘肃、宁夏、青海三省的地儿。
别看地儿大,治理起来可费劲,尤其是青海和宁夏,离兰州远得很,交通闭塞,管理成本高得吓人。当时的甘肃省政府也没啥好办法,真是“鞭长莫及”。
这一大片西北地儿,最头疼的还不是地理问题,政治局势也是复杂得很。你说这甘肃吧,既有回民又有藏族,各种势力错综复杂。
再往西去,青海境内藏民和汉民也是时常有摩擦,地方军阀、中央政府,这里面的关系千丝万缕,谁都不想把手伸得太长,怕惹出麻烦。加上这几年战乱频繁,冯玉祥的西北军,马麒的地方势力,还有蒋介石的中央军,西北这块土地上谁都想插上一脚。
咱再把时间拨到1928年。这一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对西北的管理动点大手术,把甘宁青三地给分了。这么大的手笔,可不是随随便便拍脑袋决定的。最积极推动这件事的,正是西北的“大老板”冯玉祥。
冯玉祥当时是西北的实际控制者,麾下西北军势力强大,他是地方上一号人物。你以为冯将军就是想搞个分省玩儿玩儿?不不不,冯玉祥心里可门儿清。他知道,甘肃管不住青海、宁夏这些地方,远水解不了近渴,索性趁这个机会搞个“分而治之”。
这样既能分散地方军阀的势力,又能保证中央政府对西北的控制。尤其是青海,离得远,马麒一家独大,冯玉祥通过分省,既能拉拢地方势力,还能削弱其他军阀的影响力。
于是,冯玉祥联手南京政府,搞了个甘宁青三省分治的提案。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批准,甘宁青三地分治。宁夏成为独立的宁夏省,而青海则是独立的青海省。可别小看这一步,冯玉祥这一棋走得漂亮,既给了地方军阀面子,又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青海这地儿在历史上可是有来头的,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都有它的身影。可到了民国时期,青海成了一个有点“尴尬”的存在,远离政治中心,地方军阀又割据一方。
当时的青海由马麒家族掌控,这马家军在青海可是说一不二。马麒这个人可不简单,他知道中央政府要分省了,得抓住机会给自己捞点好处。
为了确保青海省建成后,自己仍能稳坐钓鱼台,马麒和南京政府多方周旋,表示自己愿意支持青海独立建省。可条件是,南京得让他当青海省政府的领导人。
冯玉祥一看,马麒的要求也不算过分,反正只要他不闹事,中央政府的决策还是得他执行。于是,马麒如愿以偿,成了青海的实际控制者,但青海省的主席却另有安排,这就引出了咱们下一段的“主角”——孙连仲。
说到这儿,咱得聊聊青海省政府成立的奇怪场面。按理说,青海的事儿得在青海省内宣布吧?可1929年1月,青海省的成立仪式居然是在兰州举办的!为什么呢?
其实啊,这事儿得从两方面说。首先,当时青海的局势不稳,马麒虽然实际掌控着青海,但地方上的局面还是比较复杂,中央政府怕在青海搞仪式容易出乱子。
其次,兰州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各方势力在这儿相对集中,搞个省政府成立仪式也方便大家过来凑热闹。
于是,孙连仲,青海省的首任省政府主席,就这么站在了兰州的礼炮声中,宣布青海省政府成立了。你想想,青海省政府的成立仪式在甘肃兰州举办,这事儿怎么听都透着一股子奇怪的味儿。
可不管怎么说,青海省就这么成立了,孙连仲也就成了青海的“掌门人”,马麒则继续在青海发挥他的影响力。这场政治戏码背后,冯玉祥、蒋介石、马麒的博弈,算是暂时尘埃落定。
青海、宁夏、甘肃三省的分治,不仅是西北地区政治局势的一个转折点,更是民国时期政权斗争的一个缩影。
分治之后,青海虽然看似独立成省,但马麒家族的掌控力依旧,中央政府的影响力有限。不过,南京政府通过这次分省,暂时稳定了西北地区的局势,分散了地方军阀的势力,也为日后的西北开发奠定了基础。
然而,分省后的甘宁青三地并没有因此平静下来。冯玉祥在西北的影响力渐渐衰弱,马麒、马步芳家族继续在青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宁夏则成为了国民政府在西北的桥头堡。兰州这个西北重镇,依旧在三省分治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各方势力博弈的焦点。
总结来说,甘宁青的分省不仅仅是为了地理划分,更是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的博弈结果。青海省政府在兰州成立的奇特一幕,背后藏着复杂的权力角逐。
冯玉祥的妙棋、马麒的地方势力,还有南京政府的权衡,都让这段历史变得丰富多彩。甘宁青的分家,至今仍然是西北历史中的一段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