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敦煌学研究的高地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文物

敦煌自古以来便是“华戎交汇一都会”,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来自南亚、西亚、中亚、东亚甚至欧洲的文化汇聚于此,不同民族与各种文化在敦煌交汇、交流、交融,共同促进了敦煌辉煌文明的形成。

敦煌文化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艺术形象美轮美奂。

“2021敦煌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现场。

自1944年以来,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资料匮乏、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敦煌石窟清理、内容调查、洞窟编号和供养人题记抄录工作,开辟了敦煌石窟系统研究的先河。

1984年以后,敦煌研究院进入敦煌学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学术观点、科研方法不断创新。在敦煌研究院和敦煌学界的共同努力下,敦煌学研究步入繁荣发展新阶段,一批又一批各学科研究人员加入到敦煌学研究的行列,敦煌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敦煌学学科体系不断发展,学术观点、科研方法不断创新。

“加强敦煌学的研究,是始终摆在敦煌研究院面前的艰巨任务。”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说,近年来,敦煌研究院更是紧紧围绕建设敦煌学研究高地这一目标,进一步拓展人文社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石窟考古 有序推进

在石窟考古研究方面,敦煌研究院对十六国、北朝、隋代、唐代前期、唐代中期和西夏时期石窟进行了考古分期研究,对莫高窟窟前遗址和莫高窟北区洞窟实施全面清理发掘,发现了一批殿堂遗址和一些新的窟龛,出土了大量珍贵遗物,基本弄清了北区洞窟的数量、功能、性质。

樊锦诗带领项目团队在莫高窟第275窟核对石窟考古报告测绘图。

2011年,经过数十年努力,由樊锦诗先生主持编写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出版。

2017年,《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荣获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较高规格的奖励——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

2020年,主持编写《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的樊锦诗先生,荣获法兰西学院“第二届汪德迈中国学奖”。该奖项以汪德迈的名字命名,在世界范围颁发,系终身成就奖。

“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特展上的唐代佛寺建筑群模型。新华社发(付华林摄)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积极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石窟寺考古工作研究体系,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建立石窟寺考古报告编撰模式和规范并向行业推广。

——继续推进莫高窟考古报告和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北石窟寺考古报告编写。

——加快石窟内容整理与研究,完成六处石窟内容总录修订与编纂。

——加强田野考古研究,开展了河西中小石窟及周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

锁阳城—塔尔寺遗址是河西地区佛教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遗存。2019年,在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敦煌研究院开始了对这一遗址的发掘。

三年里,考古工作组对锁阳城—塔尔寺遗址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基本厘清了塔尔寺遗址山门与大殿的结构,山门和大殿上出土了大量板瓦、筒瓦等建筑构建。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介绍道:“这些成果不仅对于准确认知古代敦煌地区城市基本面貌、格局、规模、构成、变迁、历史沿革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对于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问题的深入探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术研究 硕果累累

有了方向和目标,再远的路也能到达。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紧紧围绕建设敦煌学研究的高地这一目标,全方位、多维度挖掘和阐释敦煌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取得累累硕果:

——相继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石窟图像专题研究”“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3项。

——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文献释录与图文互证研究”“敦煌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合作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及以上课题70余项。

——敦煌莫高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敦煌研究院获批国家考古发掘资质证书,锁阳城—塔尔寺遗址等田野考古发掘项目顺利推进……

2018年3月,敦煌研究院专家赴阿富汗巴米扬石窟考察。

在深厚的学术积淀基础上,敦煌研究院五年来共出版《敦煌艺术大辞典》等学术专著8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

在编辑出版工作上,近五年共计编辑出版《敦煌研究》30期,出版《敦煌画研究》等学术著作19部。特别是《敦煌研究》,目前已出版191期,发表论文3800余篇,内容涉及敦煌学的所有专业,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敦煌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专业期刊和学术载体,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敦煌学的主阵地,引领、推动着国际敦煌学不断发展。

莫高窟第148窟壁画

2021年,学术期刊《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获批创刊。该期刊旨在推进石窟与土遗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刊载科技考古文物数字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敦煌学乃至丝绸之路研究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 助力保护

海外游子,最令人牵挂。

尽管敦煌学研究硕果累累,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让敦煌研究院专家们无时不在牵挂着。

面对数量品种繁多、文化内涵丰富、形态复杂多样的海外敦煌遗书,敦煌研究院最先提出了“数字化复原”构想。

2012年,由敦煌研究院主导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立项——

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敦煌遗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尽可能将各地所藏敦煌遗书资源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完整的敦煌遗书信息资源总库,以期进一步实现全球各地所藏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复原。

目前,敦煌研究院对全球各地所藏敦煌汉、藏文遗书的基本信息和研究文献信息等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已接近完备。这些信息已经部分导入数据库平台。

在此基础上,敦煌研究院于2021年组织成立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工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编制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工程——法藏敦煌文物(一期)2022年度工作方案》,于2022年完成法藏敦煌文物叙录、录文,初步构建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建设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推进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工作。

广阔平台 展示精彩

敦煌之美,风华绝代。其中,敦煌美术,是敦煌文化百花园中一朵耀眼的玫瑰,芬芳馥郁,令人魂牵梦萦。

在敦煌美术研究方面,敦煌研究院精心“灌溉”、悉心“养护”,使敦煌美术这朵“玫瑰”绽放迷人芬芳——

多年来,先后对敦煌石窟各时期、各类型的美术作品风格、技法与美学特征作了总结性研究,并开展了敦煌石窟美术史研究,《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卷》已于2014年出版,在建筑、图案、飞天、山水画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2018年9月,“绝色敦煌之夜”文艺演出在敦煌大剧院举行。

近年来,持续开展莫高窟第172窟整窟复原临摹和东千佛洞壁画临摹等项目,临摹创作岩彩画160余幅、彩塑20余身,《锦绣丝路》《敦煌映象·丝路虹霓》等6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10幅作品参加“百年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甘肃省美术作品展”。

在文化和学术交流方面,敦煌研究院同样用心用力,走出了一条条独具特色的“敦煌道路”——

依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甘肃省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以及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等平台,成功举办“敦煌论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绝色敦煌之夜”等学术论坛、艺术展演,让敦煌之风劲吹华夏大地。

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修班、“丝绸之路与敦煌学”“敦煌读书班”“莫高讲堂”“敦煌艺术沙龙”等系列学术讲座,让敦煌之花四季盛开。

《敦煌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敦煌研究院正在不断扩展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持续推进敦煌石窟考古、敦煌艺术、敦煌历史、民族、宗教、文学、敦煌与中外关系、敦煌藏文文献研究,全方位、多维度挖掘和阐释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敦煌遗书数据库

“新时代的敦煌学研究,必将更上层楼。”展望未来,赵声良信心满满。今后,敦煌研究院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敦煌学研究,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拓展研究领域,寻找突破口,在更大范围内采取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对比的研究方法,推动敦煌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为建成敦煌学研究高地,为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而奋发努力。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樊锦诗潜心考古事业 从1963年开始,樊锦诗先后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8]于2011年带领团队完成了莫高窟考古报告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该报告后获得甘肃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法兰西学院汪德迈中国学奖”。[5][20][21]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2286;15:::>>:5a71:A582:?90|mvon
1.石窟寺考古报告的典范——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摘要】:为了永久地保存敦煌石窟,并留存科学的档案资料,就要编著科学、完整、全面的石窟考古报告。敦煌研究院编《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就是在前人对莫高窟调查、记录、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是半个世纪以来敦煌石窟考古的结晶和划时代之作。本书以敦煌石窟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JI[S7237622;60jvs
2.《敦煌石窟全集.第1卷:莫高窟第266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敦煌石窟全集.第1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全二册)(盒)9787501031733 收藏 ¥ 累计评价 0 降价通知 - + 加入购物车 jvzquC41kvkn0si0eqs0395;6;<55?:9874ivvq
3.樊锦诗:83岁高龄仍在编写第二卷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由樊锦诗主持编写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是国内第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石窟考古报告,为其他石窟寺遗址考古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借鉴;在她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率先建设“数字敦煌”档案,实现了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为新世纪敦煌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构筑了宏伟蓝图。如今jvzq<84o0epn7hqo1mc1jwvkerfu8724332385:1euovnsva[Q[qpKo;84ivvq
4.《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出版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历时10余年编写、30多万字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于日前出版。 1994年,时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樊锦诗组织开展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的编写工作。2011年,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出版,这也是我国第一份正规的石窟寺考古报告。 jvzq<84yyy4ykwmwcpku0lto1dupm87246634:4g56?6emihch;5e>k:ec76ej9::c?gf;>1e0nuou
5.面对面|樊锦诗:心归处是敦煌2011年,多卷本《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正式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石窟考古报告,报告综合考古、美术、宗教、测绘、计算机、摄影、化学等人文和自然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编纂而成,为国内首次。百卷《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是樊锦诗在敦煌最初也是 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6:38>4;?;952=969::;8
6.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受邀在东南大学“六朝松”大师讲堂作学术报告黄如代表东南大学为樊锦诗颁发东南大学荣誉教授聘书、佩戴东南大学校徽,并赠送学校文化纪念品——南华彝绣《六朝松》。樊锦诗向东南大学赠送著作《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 樊锦诗坚守大漠半个多世纪,被誉为“敦煌的女儿”,被评为100位新中国jvzquC41umi/unz0gf{/ew4424:02?631e842;
7.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教授来我院做学术讲座新中国成立后,莫高窟考古工作蓬勃发展,有夏鼐的《漫谈敦煌千佛洞与考古学》,宿白的系列讲座《敦煌七讲》等。2011年,樊锦诗院长主持编著的《敦煌石窟全集》第1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融汇了考古、历史、美术史、佛教、测量、计算机、摄影、化学、物理学、信息资料等多学科的手段,成为石窟寺考古报告的范例。jvzquC41yy}/jrxvqt/yqz0gf{/ew4kphu039:316<547mvo
8.樊锦诗:陪伴莫高窟一甲子在莫高窟的60年间,樊锦诗的青春年华曾被耽误过,她也因其他工作奔忙过,但却从未忘记老师们的嘱托和自己肩上的责任。终于在73岁那年,她完成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两分册8开780页。这是我国第一份正规的石窟寺考古报告。 jvzquC41{|jtd7mgdpkxu7hp1ri0rjugt1i04975295248hqpvkovh6;36970qyon
9.党史·时代先锋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她对莫高窟早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为敦煌石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和采纳;主编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是国内第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石窟考古报告,是莫高窟永久保存和研究利用的基础,为其他石窟寺考古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借鉴。提议并策划实施了莫高窟史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保护工程——敦煌jvzquC41yy}/jngere4dp8olin5jpot133911;6:50nuo
10.人民画报—樊锦诗:择一事 终一生1994年,樊锦诗院长主持重启“敦煌石窟全集”计划,按照考古报告要求重新编订了“百卷本”的分卷规划,确定了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的编写体例。她身体力行,与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蔡伟堂、文物出版社编审黄文昆共同撰写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并于2011年出版。今年1月,第二卷出版。jvzq<84yyy4soqg0eqs/ew4ty1814=621v814=6243e9298:32>10qyon
11.荼阿白对《敦煌石窟全集第1卷》的笔记(1)《全集》拟分为“敦煌莫高窟分编”“敦煌西千佛洞分编”“瓜州榆林窟分编”三部分。通盘考虑三处敦煌石窟的数量、体积、保存程度等具体状况,《全集》拟编成100卷左右。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包括公认敦煌建造最早的“早期三窟”。由此卷开始至第86卷为敦煌莫高窟分编,第87卷到第89卷为敦煌西千佛jvzquC41dqul0mtwdct/exr1rguqnn4gpf€{1jspqvgukxs1926869=1
12.“为了敦煌的久远长存”(序与跋)2011年,由我主持编写的多卷本记录性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正式出版,为敦煌研究院继续编写各分卷奠定了基础,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也即将出版。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富有挑战性且永续的事业,我有幸成为这项事业的jvzq<84iu0vfqyqg0eun0ls1p4532;9123781l87:3>5/=59397347mvon
13.《我心归处是敦煌》:“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自述不平凡的人生★ 2017年《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荣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 相关评论 在樊锦诗的身上,呈现着一种少有的气质,单纯中的深厚,宁静中的高贵,深沉中的甜美。 ——顾春坊 前有常书鸿,后有樊锦诗。 ——季羡林 一个樊锦诗,半部敦煌史。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B9882?:28
14.莫高窟第266当当水月镜像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 敦煌石窟全集卷+莫高窟第256 257 259窟考古报告 第二卷 文物出版社》。最新《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 敦煌石窟全集卷+莫高窟第256 257 259窟考古报告 第二卷 文物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8794>2:9<0jvsm
15.守护敦煌60载你所不知道的樊锦诗张先堂记得,《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从院级课题立项到完成出版,前后历时11年。“其中缘由很多,除了历史机缘的集聚、学术条件的逐步改善需要时间外,更与樊先生对学术研究工作高度负责、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严格把关的治学态度和精神有关。”他说。 jvzq<84{p0vfqyqg0eun0ls1p4532;812:691l8946;4/=57459277mvon
16.樊锦诗其中《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是第一部敦煌石窟考古报告,获得甘肃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法兰西学院汪德迈中国学奖”;在石窟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方面,积极推动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法制化管理,促成甘肃省人大颁布《敦煌莫高窟管理条例》。jvzquC41yy}/fqf0ce4dp8nphq526A5166:80qyo
17.“敦煌女儿”樊锦诗,捐赠1000万给北大!2011年,她主持编写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正式出版,是国内第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石窟考古报告。为了让敦煌石窟的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樊锦诗带领团队开启了“数字敦煌”的构建。经过30多年的探索,敦煌研究院已建立起系统的“数字敦煌”资源库,敦煌文化与艺术真正地走出洞窟jvzquC41yy}/ew|qogt/exr0ep532;81275178>;49862:3jvor
18.精彩故事,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新闻频道敦煌莫高窟是诞生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无价之宝,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是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的古人用智慧创造出的文化艺术宝库,见证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樊锦诗走遍了莫高窟735个大小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历时40年,她主持编写出版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jvzq<84pgyy/{xzvj0io1po142833;4v42833;7;a3:34<<640nuo
19.计算机学术研究论文范文(三)敦煌石窟的研究方面,随着《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的出版发行,首次开启以考古报告记录敦煌石窟的新时代,标志着敦煌石窟考古报告工作全面开展。与此同时,敦煌石窟的研究开始进入探索石窟内容所反映的佛教思想、流派、信仰和社会、历史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与敦煌石窟相关联的中外文化交流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46;6;7mvon
20.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1963年毕业后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工作至今。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从事石窟保护与管理、石窟考古方面的研究。2017年《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荣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jvzquC41o0qpppk|0eun1rygo187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