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昭公十五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
山西,处于华北平原腹地,东连幽燕,西望长安,南临中原,北通云中。其南是华夏民族的核心,其北紧邻塞外大漠,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相望而居。历代胡汉民族的交融、不同文化的碰撞,使山西成为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的历史舞台。
中国农牧交错带地图,图源:可视化星球
先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创民族融合、风气改革之先河;后有北魏孝文帝在平城大同开启汉化改革,推动五胡融入中原。
尽管历代政权更迭,但山西却始终处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冲突与交融的前沿,而这一现象在山西北部的晋北地区表现更甚。
于是,在晋北的大地上时而金戈铁马,时而胡乐驼铃,呈现出一幅民族融合壮丽画卷。
娄睿墓壁画,图源:艺旅文化
自太原出发,沿滹沱河谷,穿越恒山山脉,一路北上,便可进入大同盆地。这正是那条贯通晋地南北的大走廊,北方民族的南下,中原力量的北上,都离不开这一大通道。
而在这条通道的两侧,遍布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政权遗留的遗迹。
有如南禅寺、佛光寺、应县木塔在内的大量顶级早期木构建筑;
南禅寺、佛光寺、应县木塔
有被称为“墙上的清明上河图”的岩山寺金代壁画,公主寺明代壁画佳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