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的标题是《晋北踏秋》,结果,到了最后一篇,尽然介绍一番河北省井陉县的大梁江村。无它,从山西煤省回大天津,必须先翻过太行山到河北。既然要下榻河北某地,那干脆就到太行山的深处,山西与河北交界的大梁江村打个卡,看看石头房子、石头屋,青石板铺成的石头路。这就叫“搂草打兔子,买轩尼诗送猪蹄子,娶媳妇带小姨子”。一个字:完美收官!
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近几年,俺们天朝上国,出现了许多适合自驾的所谓“天路”。比如,咱们耳熟能详的张北草原天路、皖浙天路、皖南318江南天路…。在公元2018年,石家庄井陉县的太行山腹地,也出现了一条“太行天路”。这条蜿蜒在太行山中公路,翻山越岭,贯穿井陉县境内,将散落在深山中的村、寨,以及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统统的呈现出来。与山西省交界的大梁江村,便是太行天路,串联起来的众多古村落之一。
据说,也就是百大爷说,崇山峻岭中的大梁江村,起于元末明初,古代归山西平定府管辖。After liberation,隶属山西煤省的平定县,到了公元1959年,又划归于河北省的井陉县。以水上漂愚见,大元朝共计97年,大明朝历尽276年,大清朝从建立到辛亥革命被推翻,应该有296年的历史,大清朝灭亡到现在,就算111年吧。再翻翻大梁江村史,从大明朝算起,我勒个去,绝对的古村,历尽近七百多年!
大梁江村口,绝对的百年老槐,大红布缠身,年深岁久,树心都有些枯朽。古槐向一方倾斜,幸亏有一座石柱托起,使大槐树不至于倾倒。说起来也是神树,常年累月,风吹日晒,树皮皱黑,但是,老树确枝繁叶茂。大树下,一群学生,坐在树荫之中,正在进行绘画创作。
再看看大梁江村地形,也是极有特点,村口有一条季节性的小河,过了雨季,河床干枯。村庄沿山坡向上延伸,一座山门,就是过去进村的唯一通道。门洞之上,书有四个大字“河带山襟”。这个有意义,寓意着大梁江村地势险要,依山绕河。而山门后这四个题字更有趣“接脉通全”,可谓接龙脉,接财脉,接山脉,接地买,接人脉,接血脉,脉脉相通,那就是“路路通”。写道这里,俺水上漂必须名表,这路路通,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二号主人公的名字。
在大梁江村,另有一种说法,大明朝的万历年间,一户姓梁的家族,从山西煤省平定县东迁而来,山上开荒,山坡盖房,家族在此繁衍生息,逐渐强大,人丁兴旺。以水上漂愚见,这个地方古代就属于山西地界,看着石头房子盖的,那窗户,那门,越看越像窑洞。
姓梁为这里的大户,人多势众,所以,这座村子在早些年,被称为“大梁家”。戏说起来,大梁家地处太行山的山脊,石头多,耕地少,干旱缺水。古人云的好:缺什么,补什么。到了民国时期,有高人给出主意,把“大梁家”变成了“大梁江”。听当地人讲,过去,也就是long long ago,整个村子,就有一口水井。
大梁江村依山而建,青石路向山上蜿蜒,有街有巷,纵横交错。石头的院落,石头的房屋,沿街巷而建造,井然有序。太行山石多土少,用石头垒墙盖房,可谓就地取材,得天独厚。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都市如此,乡村亦然。得嘞,不感慨了,公元2023年的作业终于完成。眼看就要春暖花开,俺水上漂是不是该想想,今年自驾到哪里去玩耍呢!
层峦叠嶂之中,群山环抱之间,过去由于交通闭塞,藏于深山穷谷的大梁江古村,那些民居的石头建筑,得以完好保存。据说,也就是道听途说,这里大部分的石房石墙,石头碾子石头磨,都是明清时代留下的。所以,大梁江村另有太行深处的“乔家大院”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