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地域文化作业1试题及答案试题1.中国地理位置、边界特征以及主要地理区划有哪些?2.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请简要介绍一下黄河的地理特征和重要意义。
3.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其历史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请简要分析中国地理环境对历史文化的塑造作用。
4.请简述北京的地理特征以及其历史文化底蕴。
5.请选择中国一个省份,简要介绍该省份的地理特征、主要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
答案1.中国地理位置广泛,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邻近韩国、朝鲜、日本等国家。
其边界特征主要包括:北部以高山和河流为界线,与俄罗斯、蒙古国相邻;南部以山脉和河流为界线,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和尼泊尔等国接壤;东部以黄海、东海和台湾海峡为界线,与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相望;西部以高山和河流为界线,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印度等国接壤。
中国的主要地理区划有: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和华南地区。
2.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有“中国的母亲河”之称。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具有以下地理特征:一是河水泥沙丰富,因此也有“黄土水”之称;二是黄河上游多峡谷,中下游多平原;三是黄河流域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灌溉条件。
黄河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支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二是黄河流域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是黄河上游的黄河壶口瀑布是中国著名的瀑布景点,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旅游价值。
3.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其历史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首先,中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面积辽阔,东西横跨东经73°33’至134°28’,南北纵贯北纬18°15’至53°33’,拥有多种自然风貌和气候类型,这为中国的多元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其次,中国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等地理特征,这些地形不仅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空间,也塑造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地域文化网上作业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宜春广播电视大学(徐小可)整理6447地域文化_0001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80分。
)1. 最晚至( B ),赣地的古老方国不复存在。
B. 公元前6世纪2.确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的年代是(C)年。
3.浔阳陈崇家族创办的东佳书堂创办于(C )年间。
C.唐昭宗4.贯穿汤显祖“临川四梦”的观念是(A)A. 情5.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是(A )A. 晏殊6.仙人洞人的经济活动以( C )为主C. 狩猎7.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A)A. 《井冈山土地法》8. 仙人洞下层与( B )是同属于一个的文化遗存 B. 吊桶环中层9. 吊桶环遗址的一项惊世发现是( B ) B. 野生稻10.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后,豫章群更名为( A )A. 九江郡11.安史之乱后,进入江西的中原移民主要集中于( A )A. 赣北和赣东北12.隋唐时期,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B )”之说 B. 江西13.《宋史》中,有(B )江西人有传记。
B. 861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C )C. 鄱阳湖15.开后世诗话先河的诗学理论着作是( A)A. 《六一诗话》16.仙人洞下层与( B )是同属于一个的文化遗存B. 吊桶环中层17.西汉初年设立豫章郡下辖多少个县(B )B. 1818.被一些学者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是(C)C. 汤显祖19.大洋洲遗址位于(B )B. 新干20.“傩”最早起源于(A)A. 原始社会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江西约三分之二的村庄建于明清时期。
正确2.“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是明朝人对江西的美誉。
错误3.明清时期,江西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民间戏剧形式。
正确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作者是江西诗人杨万里。
正确5.江右王门的思想特色是信守师说、深受禅学浸染。
地域文化(专科)作业及参考答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专科通识课《地域文化》单元作业(一)一、填空题:1.“浙江”的命名有很多种说法,但大都认为其中“浙”字的意思是曲折,“浙江”还有一些别名,如曲江、之江淛江等。
2.在浙江宁绍平原的余姚县河姆渡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出土有成堆的谷壳、谷粒、稻杆、稻叶,这是亚洲最早的水稻遗存。
3. 战国后期,越国渐趋衰落,约在公元前306年为楚国所败,成为附庸国。
4.所谓水文化,既有物态文化的层面,由此形成的稻作文化、鱼文化、船文化、桥文化等,又有心态文化层面。
5.水文化是浙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越人就曾把勤于治水的禹看作是自己的祖先,并认为他的墓地在会稽。
此外,越国历史上,勾践与文种、范蠡、一起卧薪尝胆,戮力灭吴的韧性战斗精神,也是这种水文化的具体体现。
6.浙江先民的干栏式建筑在形式上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底部悬空、正脊的两头翘起,二是屋顶的结构作两面坡式,三是类似于今傣族人建造的竹楼。
7.1907年,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起义,失败后被杀害于绍兴轩亭口。
同年,徐锡麟在安徽发动起义,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英勇牺牲。
8.浙江海宁人王国维,对文学、美学、哲学均有深湛的研究,他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把尼采哲学引进中国的人,对安阳殷墟甲骨文字、中国古代戏曲、词学的研究,使他成为我国近代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
9.两宋时期,名闻当时的永嘉学派薛季宣、叶适和“四明学派”、杨简、袁燮,义乌学派陈亮皆受当时温州、宁波、金华等经济发展、商贾之发达空气熏染,主张义利实用之学。
10.于越又称内越、大越,在越中发展最早,文明程度较高。
于越民族的形成主要来自地区内部不同文化间的融合,通过聚落与民族之间日益密切的交往而最终建立起亲密的血缘纽带。
11.浙江历史悠久,有很多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著名的有浦江县的上山遗址、萧山的跨湖桥遗址,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嘉兴的马家浜遗址和余杭境内的良渚文化遗址等。
福建单招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福建省的省会是()A. 福州B. 厦门C. 泉州D. 漳州2. 下列哪项不是福建的传统手工艺?()A. 脱胎漆器B. 木偶戏C. 瓷器制作D. 石雕艺术3. 福建的简称是()A. 闽B. 粤C. 赣D. 湘4. 福建省最大的岛屿是()A. 海坛岛B. 湄洲岛C. 金门岛D. 东山岛5. 下列关于福建的描述,错误的是()A. 福建是中国的沿海省份之一B.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C. 福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 福建是著名的侨乡6. 福建的土楼是哪种文化的象征?()A. 客家文化B. 闽南文化C. 闽东文化D. 闽北文化7. 下列哪项不是福建的传统节庆?()A. 端午节B. 元宵节C. 泼水节D. 中秋节8. 福建省的海岸线长度在中国各省中排名()A. 第一B. 第二C. 第三D. 第四9. 下列哪项是福建的传统戏曲?()A. 京剧B. 越剧C. 高甲戏D. 黄梅戏10. 福建的省花是()A. 茉莉花B. 牡丹C. 玫瑰D. 菊花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福建省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________接壤,西北与________毗邻。
12. 福建省的气候属于________气候,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13. 福建的传统美食中,以________和________最为著名。
14. 福建的________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15. 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位居中国________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福建土楼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17. 描述福建省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挑战。
四、论述题(共40分)18. 论述福建省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和成效。
答案:一、选择题1-5 A C A A C6-10 A C C B C二、填空题11. 浙江省,江西省12. 亚热带海洋性13. 福州鱼丸,沙县小吃14. 泉州15. 第一三、简答题16. 福建土楼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以其圆形或方形的建筑形态著称,具有防御功能,反映了客家人的家族文化和团结精神。
[2022秋期版]国开河南电大《地域文化(专)》网上形考任务(第一至三次练习作业、测试)满分试题及答案第一次练习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法家人物多出于中原,法家思想多兴于晋、秦。
[答案]错误2.在法家的思想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
[答案]错误3.黄帝将“龙”作为图腾,以龙名设官,肇始了龙文化。
[答案]错误4.豫东文化区域在先秦时期,尤其是伏羲至商代,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区。
[答案]错误5.墨子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的《非攻》中。
[答案]错误6. 《老子》一书是不谈军事的。
[答案]错误7.孔子的弟子卜商,其字为子夏。
[答案]错误8.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答案]正确9.中原有两个国家级名镇神屋镇和汜水镇。
[答案]正确10.中原制度文化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的总称。
[答案]错误11.宋朝苏舜钦的散文《答韩持国书》,前人认为可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相媲美。
[答案]错误12.韩非积极实践君主专制制度,将尊君思想推向了极端。
[答案]错误13.宋程颐的思想是朱熹“理学”的源头。
[答案]正确14.中国戏曲音乐主要有两大结构形态:一是歌行体;一是板式变化体。
[答案]错误15. 《孙子》是孙膑的著作。
[答案]错误16.程颐曾制定“为学六则”:一曰立志;二曰养志;三曰穷理;四曰实践;五曰虚心;六曰有恒。
[答案]错误17.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作。
[答案]错误18.书院萌芽时,仅是校书、藏书的机构。
[答案]错误19.汉武帝首创了太学。
[答案]错误二、多项选择题20.下列作家属于河南籍的是( )。
A. 阎连科E. 刘震云21.在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 )。
A. 朱熹B. 孟子C. 孔子D. 慧能22.下列书院属于中原的有( )。
A. 花洲书院B. 应天府书院C. 欧阳书院D. 伊皋书院E. 龙门书院23.张载在龙门书院的教学目的是学( )。
西安有()古都之称。
A 十四朝B 十三朝C 十五朝D 十七朝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2、单选题(4分)()位于浐河东岸,是6000多年前的村落遗址。
A 半坡遗址B 咸阳宫遗址C 阿房宫遗址D 大明宫遗址答案:A标准答案:A Array得分3、单选题(4分)长安在西周时建都在()。
A 内史B 长安C 西安D 丰镐答案:B标准答案:D Array得分4、单选题(4分)西安的名称是()才有的。
A 秦代B 汉代C 唐代D 明代答案:标准答案:D Array得分5、单选题(4分)西安是在()解放的。
A 1948年5月B 1949年10月C 1949年5月D 1948年10月答案:标准答案:C Array得分西安市现辖()。
A 四区五县B 九区四县C 六区四县D 七区六县答案:标准答案:B得分7、单选题(4分)西安市现有常住人口约()。
A 800余万B 500余万C 600余万D 700余万答案:标准答案:A Array得分8、单选题(4分)秦始皇以()作为标准文字。
A 小篆 B大篆 C 隶书 D 楷书答案:标准答案:A Array得分9、单选题(4分)()是中国历史的三大盛世之一。
A 西周中期B 西汉中期C 北宋中期D 南明晚期答案:标准答案:B Array得分10、单选题(4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左传》B 《春秋》 C《资治通鉴》 D 《史记》答案:标准答案:D Array得分古代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大通道是()。
A 茶马古道B 京杭大运河 C丝绸之路 D 蜀道答案:标准答案:C得分12、单选题(4分)西安事变发生于()。
A 玄宗李隆基B 中宗李显C 太宗李世民D 高宗李治答案:标准答案:C得分14、单选题(4分)丝绸之路纪念群雕位于今天西安的()。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网上作业参考答案备考资料《地域文化》任务二作业答案参考操作方法:登录“广东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用学号、密码登录——点击“更多课程”——找到课程代码“8801”——点击课程后面的“选课”——点击“课程信息”——点击“进入作业”——选“任务二”做题即可。
如果觉得每次的成绩不理想,点击“撤销交卷”即可继续重做!一、单项选择6 、3、岭南的“岭”指的是。
A、秦岭 B、南岭 C、北岭 D、丹霞岭参考答案:B11 、秦末汉初建立南越国。
A、赵佗 B、任嚣 C、赵昧D、赵越参考答案:A8 、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
A、潮州八邑 B、潮人古邑 C、潮州八府D、潮人八邑参考答案:A2 、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
A、湖南B、江西C、江苏D、福建参考答案:D10 、追求精细化的生活方式是的文化特点之一。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客家民系参考答案:B4 、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传说与古代的有关。
A、春龙节B、上巳节C、寒食节D、上元节参考答案:C7 、一般不在清明节进行扫墓活动,这是的习俗。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客家民系D、粤西地区参考答案:C9 、岭南地区的端午节也吃棕子,且品种多样,双色棕是的一个特色品种。
A、客家地区 B、珠三角地区 C、潮汕地区D、粤西地区参考答案:C3 、放风筝是的习俗。
A、春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D、冬至参考答案:C15 、一般说的“秋色”,是指。
A、秋天进行的游神活动B、秋天进行的民间表演活动C、秋天参加比赛展览的工艺品D、秋天进行的民间游行活动参考答案:C15 、广东妈祖庙为省内最大的妈祖庙。
A、汕尾 B、澄海 C、南沙 D、珠海参考答案:C1 、鲤鱼放生是的一项风俗。
A、拜祭龙母 B、拜祭北帝 C、拜祭海神 D、拜祭妈祖参考答案:A18 、据统计,广东省内纯粹使用客家话的县市有个,而非纯客县市约有50个。
地域文化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由于(A)对闽学有重要贡献,人称他为“闽学干城”。
A蔡元定 B 黄干 C陈淳 D真德秀2、宋代(A)的《通志》,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体例仿照《史记》而有所创新。
A郑樵B李纲C 祝穆D胡宏3、明代莆田人(C)善画人物,美国哈佛大学高居翰教授将他的一些作品与十七世纪初传到中国的一些西洋版画对照,认为他的画必然受到西洋画的影响,其作品如《仙山高士图》、《文杏双禽图》等。
A边景昭B李在C 吴彬D宋钰4、明代(A)将其离经叛道思想引进史学研究中,其《藏书》、《续藏书》、《史纲评要》等史学著作,表现出力主解放,不囿传统的史学观。
A 李贽B谢肇淛C 曹学佺D赵弼5、今人改编整理的《贻顺哥烛蒂》是(A)b)A 莆仙戏B闽剧C 高甲戏D 梨园戏6、福建的地方宗教也有很大的影响,最有名的是“三一教”。
这是将儒、释、道三教合而为一的教派,由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年间福建莆田(A)创建的。
A 林兆恩B吴崇岳C王中正D 杨万大7、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神父和主教为福安人(A),1634年由方济各会西班牙籍传教士利安当施洗入教,后赴马尼拉在多明我会主办的圣多玛斯学院半工半读,之后偕西班牙籍传教士多人回闽传教,并曾任南京教区主教。
A罗文藻B张赓C 李嗣玄D 黄子玉8、闽西十班因其中由十个人掌握(C)组成班子而得名。
A六件乐器B八件乐器C十件乐器D十二件乐器9、在台湾十八个地方戏曲中,(B)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剧种,它发祥于台湾宜兰县,源自闽南的锦歌,经过台湾艺人不断加工、提高,终于成为完整的大戏,后又由台湾传入闽南。
A高甲戏B歌仔戏C梨园戏D 竹马戏10、福州《渔歌》“老子自幼在江边,不怕地来不怕天,看不尽青山绿水,吃不尽鱼虾渔鲜。
”属于(B)。
A海上渔歌B水上渔歌C闽南渔歌D闽东渔歌11、北宋末与南宋初,是闽学(A)。
A创始阶段B成熟发展阶段C 进一步发展D创造性发展12、(B)是元代福建颇有名气的作家,被称为元四大家之一,其诗歌理论著作为《诗法家数》。
A黄镇成B杨载C 洪希文D 林泉生13、中国第一部道藏刻版完成于宋代(A)。
A福州于山九仙观B泉州玄妙观C莆田江口东岳观D武夷山冲佑观14、《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载(C)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十六洞天”,名“真升化玄洞”。
A太姥山B霍童山C 武夷山D 冠豸山15、著名翻译家(A)一生翻译了40余种世界名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留世等。
A林纾B严复C林旭B 魏秀仁16、祖籍浙江平湖的(D)于1929年1月入闽后,先后在闽南十四年时间,曾挂锡过厦门、南安、泉州、惠安、晋江、漳州、同安、永春等闽南名刹51所,并创办了“南山律学院”。
A太虚法师B常惺法师C 印顺法师D弘一法师17、唐五代福建作家(B),文长于叙事抒情,名篇如《南阳孝子传》、《与郑伯义书》等。
A 陈陶B 欧阳詹C 薛令之D 林蕴18、五代闽国,福建“佛法独盛于其时”,其主要原因是(D)。
A经济繁荣B人民生活安定C外省高僧大量入闽D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19、剪纸在(B)被称为“铰花”,它以“鸳鸯”、“龙凤”、“牡丹”、“鱼草”、“蝙蝠”、“鹿”等组成鞋花、肚围花、猪头花,表示吉祥如意。
A 泉州B 漳浦C柘荣D浦城20、宋代福建作家(D)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著有《乐章集》。
A 王迈B 萧德藻B 黄公度D柳永21、在“闽中四先生”中,(A)最为重要。
A陈襄B郑穆C 陈烈D周希孟22、福建闽越人图腾(A)A蛇B鸟C 猴D 狗23、流传在(A)一带的儿歌《天乌乌》,妙趣横生,余味无穷。
A闽南B 闽北C闽东D闽西24、基督教在明代福建得到广泛传播,其影响最大的是称被为“西来孔子”、开教福建第一人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A)。
A艾儒略B 白多禄C 颜珰D 雅禆理25、宋代福建作家(D)把时代社会的重大主题纳入词中,把爱国主义题材引进词的领域,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对后来辛弃疾爱国词派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归来集》、《芦川词》。
A李纲B刘子翚C 谢翱D 张元干26、(D)历经八百多年而保存完备,殿宇飞檐交错,门廓壁上浮雕精美绝伦,殿内盘龙石柱,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誉。
A 泉州东岳行宫B 德化石壶殿C 惠安青山宫D龙海白礁慈济宫27、近代福建作家(D)的诗歌理论将论诗与时事政治紧密相联,其《射鹰楼诗话》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彻底改变了以往诗话回避现实的状况,大大提高了诗话的社会地位和文学地位。
A张际亮B梁章钜C谢章铤D 林昌彝28、近代重要诗派“同光派”闽派诗人领袖(C),其浩繁的《石遗室诗话》力主“三元说”,对中国近代旧诗坛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A 陈宝琛B 林文C陈衍D林直29、明代长乐人(A)的《五杂俎( 十六卷)》记录了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材料,是研究明末社会的重要史料。
A 谢肇淛B 蔡保桢B宋端仪D 余文龙30、(A)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的《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A 罗从彦B 真德秀C 朱熹D 黄道周32、(D)流行于龙岩、三明及龙溪等地,因其主要声腔属弹腔南北路,故称“乱弹”;又因其声腔来自外省,亦称“外江戏”。
A词明戏B 平讲戏C 大腔戏D 闽西汉剧33、刘念兹在《南戏新证》中指出,(A)剧本之多,“全国以至全世界,还没有别的剧种可以与之相比。
它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A莆仙戏B闽剧C芗剧D 梨园戏34、北宋时,(C)成为国际贸易港,被称为“涨海声中万国商”,与三十六个岛国有贸易关系。
A福州B 漳州C 泉州D 厦门35、福建曲艺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大、最古老、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是(A)。
A 南音B 锦歌C 南词D 评话36、清代福建作家(D)C)山水诗尤佳,著有《左海诗集》、《左海文集》等。
A 陈梦雷B叶娇然C黄任D 陈寿祺37、(B)福建出现了以收精炼气为主的“炼养派”和以役使鬼神为主的“符箓派”,一些著名道士都分属这两大派。
A 唐五代B宋代C 元代D 明代38、(B)是现存的第一部福建全省性的地方志。
A《福州府志》B《八闽通志》C《闽大记》D《全闽记略》39、唐代高僧长乐人(B)在《禅院规式》(又称《丛林清规》、《百丈清规》)中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进一步促进了佛教中国化,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A 慧海B怀海C希运D灵祐40、宋代朱熹为(B)写了一副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A莆田慈寿寺B泉州开元寺C 漳州南山寺D 南安雪峰寺41、清代福建最著名的两个画家为(C)A上官周、华嵒B上官周、黄慎C 华嵒、黄慎D翁陵、华嵒42、(D)的《通鉴纪事本末》融纪传、编年而为一,创造了一种新的史学编纂体例──纪事本末体。
A 陈均B 熊克C 朱熹D袁枢43、元代最著名的福建画家是由南宋入元的连江人(A),其《墨兰图》画兰而不画土,寓意国土被异族践踏,兰花不愿生长其上。
“露根兰”由此成为一种绘画流派,在福建一直盛行到清末。
A 郑思肖B 林希逸C 章友直D 吴激44、宋代福清人(D)善画龙,其《云龙图》右下角自题四行三言六句,这种三位一体的再现形式和手法,在南宋文人画中已开始出现,但为数很少,其开元代及以后普遍化先河。
A惠崇B徐竟C曾世贤D 陈容45、傩舞是一种(D)表演的舞蹈,流行于闽北地区。
A宗教B手持藤牌C甩彩球D头戴面具46、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B)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A 晋江B龙海C 厦门D 东山47、明代著名思想家(A)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他的文学观与封建正统的文学观相对立,著有《焚书》、《李氏文集》及诗话《骚坛千金诀》等。
A李贽B 陈第C黄道周D 郑善夫48、《寿宁待志》作者为(D)A 王应山B喻政C林烃D 冯梦龙49、宋代一首诗描写当时(A)佛教兴盛时称:“潮田种稻重收谷,山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A 福州B 泉州C 南平D三明50、明代晋江人(D)对肖像画有独到贡献,能突破成法,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方法,人称“凹凸法”。
A 周文靖B 郑文林C郭汉D曾鲸51、流行于连江城关一带的《茶篮鼓》,是一种形式活泼、充满吉祥气氛的(A)。
A 灯舞B 球舞C 武舞D高跷52、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降旨保护伊斯兰教,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至今完好无损地嵌置于(D)北墙壁上。
A邵武清真寺B 福州清真寺C厦门清真寺D 泉州清净寺53、宋代福建作家( B )编有《西昆酬唱集》,是“西昆体”主要作家之一,在当时文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A 郑文宝B 杨亿C 黄昇D 杨徽之54、福建的高道和一些道教研究者撰写了许多内容丰富庞杂的道家书籍不少还收入《道藏》。
著名的如( C)的《周易参同契注》、《同易参同契考异》。
A 吕惠卿B 林希逸C 朱熹D 李贽55、( B )福建已能制造远洋木船,驶往印度和南洋。
A 东晋后期B 南朝时期C 唐代D宋代56、宋代(D)与丁度等人奉敕修撰的《武经总要》,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科学的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军事著作之一。
A 李宏B 何去非C李迅D曾公亮57、、福建民间还普遍存在着对树木山石的崇拜。
凡是较为古老的树木,都被看作是有灵气的神木。
其中(B)作为吉神化身而更受信仰。
A 枫树B 榕树C 樟树D 松树58、(B),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A 唐末五代B 宋代C 元代D明代59、在长达700多年的福建刻书史上,(D)被视为福建刻书代表。
A 汀州四堡B 福州C 莆田D 建阳书坊60、清代(B)主持的《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一部类书,共一万卷。
A 何秋涛B陈梦雷C 李光地D林侗61、福州从孩子出生到周岁,每一阶段都以“喜”称并有活动,其中以(D)规模最大。
A 汤饼之喜B弥月之喜C 坐舆之喜D做晬之喜62、在闽南生育习俗中,请有“福气”老人为孩子摸摸头,说些吉利祝贺话,再背孩子到大路上走,叫(C)。
A “三段”B“汤饼会”C“游大街”D “枕头包”63、(C)除夕之夜围炉,因古时贝壳象征财富、华贵,故食后蚶壳不得扫入垃圾,而要郑重地放置门后或床下,预兆来年发财致富。
此外,还须在房门后竖放两连根带叶的甘蔗,称“靠壁硬”,取家运坚实牢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