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域层面镇村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编制实践探索——以南平市延平区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为例乡村详细规划

该论文聚焦延平区12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编制方法,力求全面摸底乡村地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和主要矛盾,积极探索横向统筹平衡各乡镇的发展诉求和资源配置,纵向构建各层级规划的正向传导和逆向反馈通道。探讨如何在区县域层面判研各乡镇的发展方向,综合布局产业、落位设施;在乡镇层面以案例镇引领的方式,挖掘乡镇特色重点内容,从而实现差异化引导;在村庄规划层面,充分落实乡镇传导内容并及时反馈需求和修正意见,最终实现区县域多层级规划统筹编制。

1.研究背景

1.1 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城乡建设的新要求

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同时还提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口,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1.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镇规划要求

在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位于第五级,是对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细化落实,并将核心指标和管控要素向村庄规划进行传导。空间性规划类型和数量众多,自成体系。乡镇作为次底层的规划编制单元,也是“多规冲突”最直接的交汇点。

1.3 研究意义

广大区县域空间涉及区县、乡镇、村庄三个层面的空间治理,其城乡人员流动性、土地权属复杂性、用地图斑矛盾性、保护和开发双目标性在规划传导体系的后端逐级放大。如何在国土空间多层级规划同步编制背景下,梳理多级多项规划重点,协调多方利益冲突,实现公共资源的科学分配,并在传导路径下逐级落实,最终建立横向统筹和纵向传导的立体工作框架,是本次区县域层面镇村规划统筹编制研究的重要命题。

2.区县域城镇村统筹规划

2.1 区县域镇村规划统筹编制的重点

考虑到我国区县域层面,普遍具有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空间流动的双栖特征、地形原因带来城镇建设和农田耕种适宜性评价的高度重叠性、产业发展动力和资金技术支撑的普遍稀缺性、村庄布局分散以及基础设施配建的滞后性等。因此,镇村两级规划更适合在区县域层面进行统筹编制,基于SWOT分析横向对比各乡镇,进行分类引导,提出差异化发展定位与产业策略;基于时空动态变化视角,科学预测人口规模,统筹分配用地指标;基于区县域层面统筹,综合确定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各类资源保护与利用目标等。

2.2 镇村规划统筹编制的内涵

一是横向“均衡发展”体现在面向多个乡镇单元,全域规划思路的落位需要综合考虑每个乡镇的发展诉求,挖掘潜在动力,并做出统筹平衡与差异化引导,进而在用地指标、产业布局、设施配置等方面做出科学分配。

二是纵向“传导落实”体现在,面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底线管控、总体格局、空间管控、国土整治等方面的强管控、强约束性,镇村规划统筹应在区县、乡镇、村庄三级做好规划自上而下的传导落实,同时自下而上进行修正反馈,从而创新实践“县镇联动”、“镇村联动”的双向动态推进模式。

2.3 镇村规划统筹编制的三级工作框架

在区县域层面,通过各乡镇的横向对比分析,确定乡镇分级分类,进而提出产业发展思路和重大设施空间布局;在乡镇层面,一方面传导落实上位规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反馈本级的空间发展需求,同时争取上位优势资源引入,在明确总体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优化用地布局,并将规划分区和建设边界向村庄传导;在村庄层面,收集真实有效的基础数据,反映民生所需,为上位规划编制提供有力支撑。

图 1 多层级统筹规划编制框架(作者自绘)

3.规划实践——以延平区12个乡镇统筹规划为例

3.1 项目概况

南平市延平区位于福建省中北部,是闽江源头建溪、富屯溪交汇之地,水陆交通便利,南方三大杉木产区之一,拥有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延平区12个乡镇特色资源丰富,乡镇特征各异,包括福建省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所在地来舟镇,百合鲜切花全国三大基地之一的王台镇,以及拥有14个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巨口乡。

3.2 延平区层面对比研究

在延平区12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展开之前,增加全区层面的发展研究,一方面对接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传导要求,另一方面补充区级规划的统筹协调内容,在乡镇分级分类、定位传导、用地指标分配、建设空间和设施布局等方面明确传导要求,进而指导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图 2 南平市延平区国土空间规划分级构成(作者自绘)

延平区层面的研究,旨在全面摸底12个乡镇的发展条件、基本特征和相对优势,通过区位、人口、经济、交通和建设用地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根据福建省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推进乡镇分级分类,识别发展潜力和用地需求次序,从而在建设用地指标和重大设施布局等方面做好统筹协调。

图 3 延平区统筹工作框架图(作者自绘)

在12个乡镇基础分析的横向比较部分,首先统计了各乡镇底图底数和用地结构,梳理用地特征,综合土地变更调查、林业基本图、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数据,在人口活力、交通可达性、用地适宜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判断发展潜力和用地需求优先级。

图 4 延平区12个乡镇多因子横向对比分析(作者自绘)

3.3 统筹乡镇分类引导

结合《福建省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的最新乡镇分类要求,按照城市边缘、现代农林、资源生态、工贸带动、文化传承、滨水港口、其他一般七种类型引导。考虑各乡镇的现状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规划提出“多型并举,发展为先”的分类引导思路,即依照乡镇发展的现实基础,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和发展潜力,提出一主一副的分类发展指引,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乡镇特色,引导差异化发展。

图 5 延平区12个乡镇分类指引(作者自绘)

3.4 村庄规划的双向衔接

在规划调研初期,以乡镇为单元,全面展开覆盖行政村深度的调研和村干部座谈工作,历时2个月,完成延平区12个乡镇行政村问卷统计覆盖率95%,实地踏勘覆盖率80%,村干部座谈覆盖率80%。同时调研工作结合村庄分类校对,先是梳理了2012年以来的历版村庄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全区统筹规划,分乡镇提取每个村庄的发展资源和特征,结合调研座谈重新校核村庄分类结果,并与各乡镇和村书记征求意见,有利于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内容支撑。

图 6 延平区12个乡镇村庄分类校核图表(作者自绘)

乡镇规划推进同步考虑村庄发展需求,以“镇村联动”的方式,双向推进,动态调整,以确保乡镇级的规划要求可以在村庄规划中落实到位。主要体现在村庄分级分类和建设边界两方面,分别在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两方面进行传导。

4.结语

自2020年南平市国土空间规划启动以来,延平区进行了中心城区、外围乡镇、村庄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实践,在以下几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打包编制,统筹规划。一方面可以补充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内容,另一方面有助于梳理全域各类发展条件,进行乡镇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差异化引导。

案例引领,重点深化。按类型选取代表乡镇作为案例镇,深入研究各个板块的规划内容,把握关键问题,协调重点矛盾,探索出一套相对完整和成熟的技术路线。

镇村联动,双向推进。一方面将乡镇规划前期调研积累的村庄层面的基础资料,应用于村庄规划,并将村庄规划成果纳入乡镇总规一张图。实现乡镇-村庄规划的纵向传导和反向校核,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排版| 李刚

封面图/图片| 供稿部门、中新网

供稿| 清华同衡 总体中心四所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基因工程伦理论文通用12篇三、实施高职技术伦理教育的主要途径探究 1、 领导重视、增进共识,是实施高职技术伦理教育的基本前提。加强本省行政区域内实验动物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建议设立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员、实验动物信用管理、实验动物质量8.3加大投资力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我省每年用于实验动物生产、新品种的培育及动物模型的研究经费十分有限jvzquC41yy}/z~jujw4dqv4jcq}fp86545=20qyon
1.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布局及其特点刍议福建小三线建设在全国三线建设中意义重大。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布局所呈现的特点,值得我们探究。发展军工和迁建民用企业是福建小三线建设的重点,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分析小三线企业的布局及其特点,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和布局调整的历史研究。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392:`39826264393jvor
2.课程建设总结促进区域范围内的语文课程建设、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的效益和效率,培养区域范围内一定数量的语文骨干教师,总结语文课程建设研究成果,提炼语文课程建设研究经验。 二、研究内容 1、研究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如何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2、研究教学方法。重点围绕探究式课堂教学展开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并期望为探究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63;6>/j}rn
3.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政策法规——到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全面实现“双高普九”任务,初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扩大到68个县(市、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基本建立起与福建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20-59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jvzquC41yy}/gnfhl0io1|~|ehmt{8723462394478>/j}rn
4.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开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挥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作用,广泛开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加强高等学校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和推动各地按照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规划前瞻规划布局城镇学校建设,保障学校建设用地,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严格学校建设标准,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增强jvzquC41yy}/hs{ed0io1rshq1725;4667:/j}r
5.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学校布局的影响由于适龄儿童减少,“六普”比“五普”相比,全国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福建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5个百分点,龙岩0-14岁人数减少9.05%,加上近年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进城务工人员都把孩子带进城里上学,导致全国各地城市和各县(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325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