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发布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个重点港区出炉航运陆岛福州港厦门港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20—2035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为指导,在原《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8-2020)》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全省港口资源特点、港口行政管辖范围的变化、各港功能定位和运输系统布局要求,福建省规划形成以福州港(福州市港口)、厦门港(厦门湾内港区)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其它港口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分层次发展格局。

规划表示,福建沿海4个港口共有25个港区,发展基础和阶段不尽相同,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以及服务临港工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规划发展11个重点港区,分别为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江阴港区、三都澳港区,厦门港海沧港区、招银港区、后石港区、东渡港区、古雷港区,湄洲湾港东吴港区、斗尾港区,泉州港泉州湾港区。

厦门港包括环厦门湾的东渡、海沧、翔安、招银、后石、石码港区和环东山湾的古雷、东山、诏安港区共九个港区。厦门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沿海集装箱干线港和邮轮始发港,是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和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口岸,是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丝路海运”建设的重要依托,是厦门市、漳州市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福建省及周边省市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出海口。厦门港应积极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促进临港产业发展,积极拓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邮轮和旅游客运,加快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突出国际化发展方向,逐步发展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安全绿色的现代化港口,引领全省港口全面参与区域港口竞争。

福州港包括福州市域内的闽江口内、江阴、松下、罗源湾、平潭港区和宁德市域内的三都澳、白马、沙埕港区共八个港区。福州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区域开发开放的重要依托,是福州市、宁德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临港经济、打造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是福建省开展对台本岛运输的主要口岸和发展江海联运的重要依托。福州港在有序扩大港口规模的同时,应大力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加快拓展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功能,提升对台运输和旅游客运服务水平,逐步发展成为以集装箱、能源、原材料运输为主,客货兼营、多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实现布局合理、能力充分、功能完善、安全绿色、港城协调。

湄洲湾港包括兴化湾内的兴化港区和湄洲湾内的东吴、秀屿、肖厝、斗尾港区共五个港区。湄洲湾港是福建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是福建省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区域对外开放、对台交流的重要窗口,闽中及江西等中部地区的重要出海口;是泉州、莆田两市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引导和优化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好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支撑;是福建省打造大宗散货中转基地和湄洲湾石化基地的重要依托。湄洲湾港将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并积极拓展现代物流、临港工业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泉州港包括泉州湾、深沪湾和围头湾港区共三个港区。泉州港是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基础;是福建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是福建省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区域对外开放、深化闽台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是泉州市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引导和优化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好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支撑;是泉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重要依托。泉州港将发展成为以内贸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矿建材料、煤炭等散杂货运输,逐步拓展集装箱外贸航线,对台客货运输优势突出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主要运输系统布局规划

集装箱运输

外贸集装箱运输:规划形成以厦门港为干线港,福州港、泉州港为支线港的分层次系统布局。其中海沧港区重点发展中、远洋航线,是福建沿海最主要的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区;江阴港区在支线运输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东渡港区、泉州湾港区、招银港区发展近洋航线及内支线运输。

内贸集装箱运输:规划形成福州、泉州、厦门三港内贸集装箱共同发展格局,其它港口视需求适度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江阴港区、泉州湾港区、招银港区、海沧港区是重点布局港区。

外贸进口铁矿石运输

规划外贸进口铁矿石专业化码头布局在福州港和湄洲湾港,罗源湾港区和东吴港区是布局的重点,主要服务福建本地钢铁企业,充分利用向莆铁路能力,兼顾服务江西内陆腹地,发挥大型深水泊位优势,加大沿海水水中转,拓展对台中转市场,及时推进 40 万吨矿石泊位建设。

煤炭运输

服务福建沿海煤炭需求:规划结合未来电厂和临港工业煤炭运输需求情况,相应布局建设 5~10 万吨级及以上的大型煤炭接卸码头。

服务内陆腹地煤炭需求:规划在福州港、湄洲湾港布局建设大型煤炭码头,为江西等内陆地区提供煤炭水陆中转和物流加工等业务,罗源湾港区和东吴港区是布局重点。

原油运输

规划在湄洲湾港和厦门港布局大型原油接卸泊位,斗尾港区和古雷港区为布局重点,服务大型炼厂和提供原油中转储备业务。

LNG运输

根据LNG运输需求、岸线资源条件,LNG船舶通航管制规则,按照集约布局、协调发展、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协调市场需求、港口航运、输气管网等要素,并衔接全国LNG码头布局规划方案,近中期布局在福州江阴、莆田秀屿和东吴、漳州后石,远期根据需求适当扩大布局。LNG 船舶进出港需要对通航水域采取严格的通航监管措施,对使用同一通航水域的其他港口码头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应回避船舶流量大、通航环境复杂水域,特别是避免在重要集装箱港区、规模化枢纽性港区以及人工限制性航道较长港区内布局 LNG 码头。

邮轮运输

近中期主要发展厦门港、福州港邮轮运输,加快发展台湾海峡航线,拓展东北亚始发航线和国际挂靠航线,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吸引邮轮要素集聚。其他沿海港口根据旅游资源与邮轮市场需求,尽可能利用既有港口基础设施,适当发展邮轮运输。

对台滚装运输

打造以福州港平潭港区、厦门港东渡港区为主的闽台海峡滚装运输通道,其他港区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的对台滚装运输体系。

陆岛交通码头

持续推进宁德、福州、莆田等陆岛交通码头建设,确保福建省沿海 500 人以上岛屿全覆盖,5000人以上岛屿具备客滚船舶靠泊要求,设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陆岛和岛际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规划预测,2025 年、2035 年福建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为 6.8 亿吨、8.8 亿吨,2019-2025 年、2025-2035 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 2.3%、2.6%;其中外贸吞吐量分别为 2.9 亿吨、3.9亿吨,年均增速分别为 3.6%、2.9%。

规划目标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分两步走:到2025年,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6.8亿吨,建成4个亿吨大港,形成功能分工合理、空间布局优化、保障能力充分、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港口群。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卓有成效。重点港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码头能力进一步释放,后方集疏运体系短板基本补齐,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能够满足且适度超前于行业转型升级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到2035年,福建省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8.8亿吨,厦门港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突破2000万标箱。沿海港口形成设施先进、港城协调、物流高效、绿色安全、智慧发展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煤炭、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专业化码头布局更加完善,LNG 等新兴货种码头布局更加合理,码头结构明显优化,岸线资源、码头能力、集疏运通道等保障充分。资源集约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形成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港口空间格局。充分适应腹地产业发展和布局要求及国际航运发展趋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基因工程伦理论文通用12篇三、实施高职技术伦理教育的主要途径探究 1、 领导重视、增进共识,是实施高职技术伦理教育的基本前提。加强本省行政区域内实验动物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建议设立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员、实验动物信用管理、实验动物质量8.3加大投资力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我省每年用于实验动物生产、新品种的培育及动物模型的研究经费十分有限jvzquC41yy}/z~jujw4dqv4jcq}fp86545=20qyon
1.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布局及其特点刍议福建小三线建设在全国三线建设中意义重大。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布局所呈现的特点,值得我们探究。发展军工和迁建民用企业是福建小三线建设的重点,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分析小三线企业的布局及其特点,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和布局调整的历史研究。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392:`39826264393jvor
2.课程建设总结促进区域范围内的语文课程建设、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的效益和效率,培养区域范围内一定数量的语文骨干教师,总结语文课程建设研究成果,提炼语文课程建设研究经验。 二、研究内容 1、研究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如何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2、研究教学方法。重点围绕探究式课堂教学展开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并期望为探究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63;6>/j}rn
3.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政策法规——到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全面实现“双高普九”任务,初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扩大到68个县(市、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基本建立起与福建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20-59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jvzquC41yy}/gnfhl0io1|~|ehmt{8723462394478>/j}rn
4.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开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挥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作用,广泛开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加强高等学校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和推动各地按照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规划前瞻规划布局城镇学校建设,保障学校建设用地,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严格学校建设标准,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增强jvzquC41yy}/hs{ed0io1rshq1725;4667:/j}r
5.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学校布局的影响由于适龄儿童减少,“六普”比“五普”相比,全国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福建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5个百分点,龙岩0-14岁人数减少9.05%,加上近年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进城务工人员都把孩子带进城里上学,导致全国各地城市和各县(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325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