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颢,字奉正,郑州荥阳人。唐朝大臣,唐宪宗朝宰相争絪之孙,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
作为状元驸马,但他并不感到幸运,他和万寿公主婚姻不美满,满腹才华得不到重用,而怨气冲天。
01、出身名门,天资聪颖
公元817年郑颢出生名门望族荥阳郑氏,荥阳郑氏出了12位宰相,地位高贵。
他的祖父郑絪曾任宰相,父亲郑羡则是刺史,家中名声显赫,门庭若市。
郑颢从小便在家族的熏陶下,接受了最为精湛的文化教育,家中的藏书万卷,名师荟萃。
年少时的郑颢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五岁便能吟诗作对,七岁便通晓《论语》,十岁时,文采已经惊艳了四方。
02、高中状元,前途光明
842 年,郑颢亲赴京城长安参加殿试,他的策论被评为字字珠玑、句句精妙,得到了主考官极高的评价。
郑颢以其出众的才华,在科举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高中状元。
此后,他凭借才华步步高升,任右拾遗,被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后又升任翰林学士,仕途一片光明。
03、被迫娶万寿公主,成状元驸马
万寿公主是唐宣宗最为宠爱的女儿,在一次宫廷政变中,她曾为了救父亲而英勇挡刀,深得皇帝的宠爱与信任。
848 年,唐宣宗为长女万寿公主挑选驸马,白居易堂弟、同平章事白敏中,看见郑颢面目俊秀,遂向皇帝推荐。
唐宣宗看中年轻英俊的郑颢,在宣宗看来,状元郑颢出身名门,才华出众,无疑是驸马的最佳人选,将自己心爱的长女万寿公主许配郑颢。
郑颢已经和范阳卢氏家族的一位姑娘订下了婚约,卢家小姐不仅出身名门,而且知书达理、温婉贤淑,与郑颢可谓是天作之合。
郑颢请了假回家准备完婚,那时郑颢已经亲赴婚楚州,将娶卢氏。车架行至郑州,为白敏中所发的堂帖追回。
郑颢深知,若是接受了这道圣旨,自己的仕途将被彻底断送,所有的理想和抱负也将随之破灭。
他告诉太监自己才疏学浅,恐无法胜任驸马之位,难以匹配公主的尊贵身份。
但唐宣宗心意已决,对他的借口一概不予理会,执意要促成这门婚事。
在皇权的威压之下,郑颢最终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赐婚,忍痛割舍了与卢氏的感情。
04、前途受阻,婚姻不幸,苦恼万分
849年,充翰林学士、知制诰,迁右谏议大夫。850年,擢为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851年,迁太子右庶子,转太子詹事。
这些官位虽然看似崇高,实际上他掌管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缺乏实际的政治权力。
郑颢空有一身才华与抱负,却难以在朝堂上施展拳脚,参与真正的政治决策。
他每日只能在宫廷中消磨时光,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心中的苦闷与无奈与日俱增。
郑颢虽然娶了皇帝的女儿,心中却仍不时怀念青梅竹马的卢家千金,对公主十分冷淡。
万寿公主也并非一个温顺的妻子,她性格倔强、个性鲜明,一直习惯于在父亲的宠爱下生活。
进入郑府后,万寿公主并未主动改变自己的习惯与性格,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常常与郑颢发生争执。
郑颢常常一个人独自用餐,而万寿公主则在宫中与其他宫人共享晚餐,形成了难以弥合的距离。
05、心生怨恨,屡屡弹劾宰相
郑颢将自己婚姻的不幸和仕途的受限,都归咎于极力推荐他的宰相白敏中。
他几乎每日都在上朝时向唐宣宗弹劾白敏中,罗列各种罪名,指责白敏中在朝中结党营私、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
面对郑颢的频繁弹劾,白敏中也是有苦难言。他虽为宰相,位高权重,但面对驸马的不断攻击,也感到颇为头疼。
好在唐宣宗对他颇为信任,深知郑颢弹劾的背后是个人恩怨在作祟,所以对这些弹劾奏章大多不予理会,并未对白敏中采取实质性的惩罚措施。
为了避免与驸马发生更大的冲突,唐宣宗最终不得不将白敏中外放,暂时将他从朝堂上除去。
06、消除隔阂,夫妻和睦
万寿公主发现郑颢并非是一个冷漠无情之人,他的才华、学识与风度,都让她心生倾慕。
而郑颢也看到了万寿公主善良、纯真的一面,她虽出身皇家,却没有丝毫的架子,对自己也是真心相待。
慢慢地,两人之间的感情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从最初的相互抵触,逐渐转变为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感情也日益深厚。
07、知贡举,推荐人才
唐宣宗察觉到郑颢与万寿公主感情的好转,心中十分欣慰。为了补偿郑颢,855年,唐宣宗任命郑颢为礼部侍郎。
在礼部侍郎任内,郑颢恪尽职守,公正选拔人才,为国家招揽了许多有识之士。
856年,知贡举,郑颢再次担任科举主考官 。他两次主持贡举,选拔出的状元孔纬后来成为两朝宰相,进士李郢也成为了唐朝著名诗人 。
凭借在科举选拔中的出色表现,郑颢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也让唐宣宗对他更加信任和器重。
08、想当宰相,父亲苦劝
他还兼任户部侍郎、判度支,掌管国家财赋,在户部侍郎任上,正值唐朝面临天灾频发、民生凋敝的困境。
他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设立常平仓制度,以备不时之需;改革赋税征收方式,减轻百姓负担。
郑颢迫切希望成为宰相。他父亲写了封信给他:听说你当上了户部官员,这年我恐怕活不成了;又听说你还想当宰相,那我怕是活不到那天了!
郑颢一看这情形,吓得直冒冷汗,立刻辞去了原来的职位,转而担任秘书监,负责管理国家图书馆的书籍。
09、宣宗去世,写诗怀念
859年,拜兵部侍郎、知贡举、检校礼部尚书。十月,出任河南尹。
同年,唐宣宗去世。郑颢非常悲痛,写诗怀念宣宗皇帝,名《续梦中十韵》,收录于《全唐诗》:
间岁流虹节,归轩出禁扃。
奔波陶畏景,萧洒梦殊庭。
境象非曾到,崇严昔未经。
日斜乌敛翼,风动鹤飘翎。
异苑人争集,凉台笔不停。
石门雾露白,玉殿莓苔青。
若匪灾先兆,何缘思入冥。
御炉虚仗马,华盖负云亭。
白日成千古,金縢閟九龄。
小臣哀绝笔,湖上泣青萍。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郑颢对宣宗帝的真挚感情,深刻地表达了对宣宗帝的敬仰和哀思。
10、英年早逝,留下遗腹子
唐宣宗驾崩一年后的860年郑颢去世,时年四十四岁,追赠太师。
他和万寿公主结婚12年,直到他去世后一年,公主才生下他们唯一的孩子,取名郑韬光。
郑颢出身名门,自幼聪慧好学,年纪轻轻高中状元,前途不可限量,但他因为长相英俊满腹才华,被迫做了驸马。
因为不能施展抱负,又和万寿公主婚姻不美满,郑颢怨恨宰相,后来夫妻和睦了得以知贡举,推荐人才,可惜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