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百姓眼中最出色的青年才俊无外乎两种身份:一是状元郎,二是驸马爷。这两个身份表面上看似并不冲突,然而在历史中,却极少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想要既当状元又做驸马,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任务。不过,唐朝的郑颢却打破了这一常规,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既考取状元,又晋升驸马的人。可惜的是,郑颢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反而充满了复杂与波折,让人唏嘘不已。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认为郑颢并非唯一的状元驸马。比如古代的“第一渣男”陈世美,他也同样考中状元,最终被公主看中,并且成为了正式的驸马。难道因为陈世美后来抛妻弃子,就能忽视他作为状元的身份吗?再说,黄梅戏《女驸马》中的女主角,不仅凭借状元身份做了驸马,还是位女性,若论“状元驸马”这一身份,难道这些人物不都可以算作例外吗?
的确,这些人物在戏文中都成了“状元驸马”,但他们并非真实历史中的人物,而只是民间戏文的虚构角色。真实的历史中,能够同时拥有状元与驸马两重身份的人,唯有郑颢。且郑颢之所以成为驸马,甚至可以说并非心甘情愿。
事实上,哪个状元愿意成为驸马呢?从表面上看,状元和驸马这两个身份似乎没有冲突,但从深层次分析,却显得水火不容,难以并存。为什么这两者会有如此大的矛盾呢?表面上看,似乎“喜上加喜”应当是好事,然而实际上却牵涉到一个王朝的根基问题。权力和贵族身份只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而这个人必定是皇帝。如果其他贵族拥有了实权,那对皇帝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威胁。
从最基础的角度来说,状元为何不能做驸马?因为状元的身份和驸马的角色并不匹配。古代状元的考取极为艰难,那些一考即中的天才少见,真实的状元往往年纪不轻,至少三十岁左右才可能名列前茅。古人通常早婚,三十岁之前成婚的情况很普遍,而公主年纪小,十五六岁便可能谈婚论嫁。公主如何能嫁给一个三十岁以上的男人呢?所以,从公主的角度出发,状元并不适合她。
而且,站在状元的立场,他真正的追求是功名和权力,尤其是想在朝廷上担任高位,成为宰相,手握朝政大权。而一旦成为驸马,他便无法再如愿做大官。自汉朝以来,皇帝早已意识到,外戚干政是大忌。正如杨国忠之祸,外戚插手政务几乎导致唐朝灭亡,因此,皇帝绝不愿意让任何外戚有机会控制朝政。
“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作为驸马,若心怀权力野心,借此机会谋取权位,往往比其他权臣更具优势。由此可见,皇帝如何看待驸马的身份与能力,远不如看重是否有潜力颠覆朝政。因此,状元与驸马是天生无法并存的。
既然状元与驸马如此水火不容,郑颢又是如何成功担任这两重身份的呢?他究竟在学历、背景或其他方面有什么过人之处,抑或是皇帝的女儿的婚姻问题有特殊之处?
郑颢出身名门,来自自东汉时期便享有盛名的荥阳郑氏家族。祖父曾担任宰相,家族显赫,郑颢自幼聪慧,早早便在地方上名声大噪。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被誉为“神童”,科举之路也顺风顺水。年仅二十五岁,他便以状元身份登上了仕途,迅速在长安官场崭露头角。
然而,郑颢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他在官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却也招来不少嫉妒和敌意。很多官员看不惯他年轻气盛,认为他抢了他们的风头,甚至对他心生威胁。尽管如此,郑颢依旧稳扎稳打,努力做着自己的官职,但他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个人生活问题也同样迫在眉睫。郑颢与卢小姐有婚约,但他在职场上的拼搏让他忽略了对妻子的承诺,卢小姐等了好几年,却始终未能与他成婚。
然而,郑颢的命运注定要发生转变。当时的宰相白敏中看中了郑颢,并提出将他推荐给皇帝为万寿公主的驸马。白敏中虽然是白居易的表弟,身世显赫,但人缘却并不好。推举郑颢为驸马,并非出于纯粹的好意,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目的。白敏中回家后,马上安排了郑颢的资料,递交给唐宣宗及万寿公主。唐宣宗虽然认为郑颢是一位极具潜力的女婿,但他也意识到状元成为驸马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为了权衡,白敏中承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唐宣宗批准了这一计划。
然而,事与愿违,郑颢此时正计划回老家与卢小姐结婚,白敏中急忙赶去荥阳,最终赶在郑颢迎亲之前拦住了他。郑颢虽然心生不满,但面对皇命,他无奈只得听从。婚后的郑颢虽然依然在朝中任职,但所担任的职位却大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最终,由于郑颢和白敏中的矛盾愈加深重,郑颢屡次在上书中弹劾白敏中,甚至暗地里辱骂他。
唐宣宗虽然知道这件事情的背后原因,但始终没有表态支持郑颢。两方势力交锋,局面变得愈加复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唐宣宗虽试图提升郑颢的官职,但郑颢的父亲劝他放弃,认为这会破坏朝廷的平衡。郑颢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放弃进一步的晋升,最终选择了与官场斗争的日子和平相处。
在这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中,最为受伤的,显然是卢小姐。她在郑颢的漫长等待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失落,最终却未能如愿与他共度一生。她的故事,成了这段历史中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