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学院届毕业作品展——环境设计专业

红尘四载行,学海浸涵情;知行合一路,挥洒青春意。

四载悠悠, 学路漫漫, 始于桑落,别于荷月。总觉来日方长, 却不知岁月清浅, 时节如流。

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变化,从对专业知识的一无所知到逐渐深入。在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中,积蓄的所有情感和力量都在这毕业季里喷涌而出。

经过了四年的环境设计专业学习旅程,我们从一个个对设计有着热爱的青涩少年,逐渐成长成环境设计道路上坚定前行的有为青年。我们在环境设计系全体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从知识到实践、从观念到技能每一步都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从每一笔的草图勾勒、每一张图纸的绘制、每一个项目的完成,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尝试与改进,是我们共同的辛勤汗水的结晶。

本次毕业展中,我们充分展示了我们在环境设计领域的才华和能力,每幅作品都在展现不同的设计独特性和实用性。作品涉及到城市公园景观、广场景观、居住区景观、乡村改造、住宅室内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各个方面,传达出我们对环境设计的理解和独特的想象力,真实地呈现出我们环境设计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和对于未来生活场景的设想与憧憬。同时,这次展览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将自己的思想和设计方案展示给同行、师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以获得宝贵的反馈和建议,为我们日后的职业道路奠定基础。

勤学问道,步履不停。毕业设计不是终点,而是我们未来设计生涯的起点。愿2024届的毕业生们:现有前程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首!此去前程似锦,再相逢仍少年!

01:无界·重构模块化青年社区规划设计

作      者:孙芷若

指导教师:范   莅

设计说明:基于空间现状、场地历史、社区文化、使用者需求的基础,本项目的设计目的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当代青年的居住问题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为了满足年轻人的精神和生活需求, 打造一个融合社区活动、文化传承、 社交生活的多功能社区中心。本方案通过模块化建筑结构实现灵活多变的空间重组,低成本高效搭建框架结构,满足青年人的经济实惠的租房需求。本方案主要运用对老旧建筑的空间改造、社区新老居民破圈融合、厂房精神文化传承等策略,提升场地的功能性、可持续性。和文化价值,同时创造一个开放包容、和谐共融的社区氛围。

02:自然教育理念公园改造设计——以常州市春江公园为例

作      者:尤海慧

指导教师:秦飞科

设计说明:作品所研究的是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春江公园。春江公园随着时间推移设施老旧,但是周围百米内有幼儿园以及中小学等优越的教育资源。本方案运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春江公园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分析并梳理了场地原貌和周边现状,分析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不同行为和需要,更准确的进行设计定位。在布局上围绕原有的自然水域和教育资源为核心,为儿童与自然之间建立一个纽带,构建自然教育理念的全新景观。

03:韧性城市视角下海岸带地区弹性景观设计——以洋山岛海岸带为例

作      者:孙涑铭

指导教师:孙   路

设计说明:随着全球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海岸带地区作为与自然相交融的重要区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和城市发展压力,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海岸带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边缘,承载着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联系。在海岸带地区实现景观设计的韧性和弹性,成为了当今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韧性城市理论提出了城市在面对环境变化和灾害时的适应能力和复原力,弹性景观设计强调了景观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本设计以韧性城市理论和弹性景观设计为理论基础,结合羊山岛海岸带的实际情况。根据区位、场地现状、人群、气候、风险预估、交通等分析全方位的探讨了海岸带地区弹性景观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路径。

04: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设计以呼和浩特小草公园为例

作      者:刘梓墨

指导教师:李伯娟

设计说明:小草公园的设计以低碳环保、自然科普为元素,凸显人民至上、与民共建共享理念。满足大众对“美丽青城·草原都市”的认知和了解。大面积的功能草海区和植物品种多样化的雨水花园区是孩子们科普教育的较佳场地,让孩子们在城市中就能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全力为市民营造绿色低碳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

根据小草公园周围的设施建设以及丝绸之路思想等情况,建设带有文化延续的主题低碳公园,以微缩丝绸之路路线为灵感,将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到居民以及游客,宣传和弘扬丝绸之路。

05:韧性景观理念下的城市滨水公园改造

作      者:姜佳贺

指导教师:杨   昊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韧性景观理念为指导,旨在改造荆河公园,提升其生态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韧性景观理念强调在不确定环境中,景观系统能够自我适应、自我修复和自我健全的能力。本设计将韧性理念融入荆河公园的改造中,通过生态修复、功能提升、等手段,构建一个具有强大韧性的城市滨水公园。

06:全龄友好型公园景观设计—以徐州市金龙湖为例

作      者:胡若瑶

指导教师:孙   路

设计说明:全龄友好公园指的是一个设计和规划考虑到各个年龄段人群需求的公园。让他们在同一个空间里可以共享和享受自然环境和户外活动,目的是让公园成为一个适合所有年龄段人群的社区聚集地,促进社交互动、健康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享受。本设计项目具体所在地是金龙湖,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三八河道基础上挖掘的人工湖,湖面面积380余亩。景观面积四百余亩。本设计关于徐州市金龙湖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的意义、方法与实践,深入分析该理念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通过对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的研究与探讨,旨在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推动公共空间的创新与发展,实现城市与社会的共赢。

07:山形-淄博剧院建筑环境设计

作      者:尹俊杰

指导老师:吴孜淳

设计说明:选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对于废弃厂房中已经停用的生产、包装区及其周围进行拆除扩建,重新改造成剧院的形式,并增设各种功能区:停车区、观景区、休息区等。在设计改造中如何让废厂房“活”过来,方式方法多样,我选择重新改造更新,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保护当地非遗文化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08:焕生——泗阳城市森林公园改造设计

作      者:吴晓苒

指导教师:赵睿佳

设计说明:泗阳城市森林公园改造设计旨在创造一个更加生态友好、人性化和富有吸引力的城市森林公园,以满足人们对优质户外空间的需求。设计强调生态优先,通过植被的更新与恢复,丰富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设置特色景观节点,如生态园、友邻园等,以展现泗阳人民的友好邻里关系。此外,注重公园的休闲性与互动性,增设儿童游乐区、运动健身区等,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休闲需求。整体设计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为泗阳市民提供一个宜游、宜憩的城市森林公园,推动泗阳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09:豆茶——茶话弄联名快闪店设计

作      者:卢珍珍

指导老师:袁   莹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国产动画《请吃红小豆吧!》与国风茶饮品牌“茶话弄”的联名快闪店为题,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探索这一新型联名快闪店模式。通过详细设计联名快闪店的形式和内容,为顾客提供更高层次和更丰富的消费体验。本设计充分融合了《请吃红小豆吧!》动画的卡通元素和“茶话弄”的国风元素,力求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快闪店体验。通过市场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这一联名快闪店模式的商业效益和市场潜力,并通过各种设计方法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环境。

10:“治愈乌托邦”——疗愈景观园改造设计

作      者:于渎渎

指导教师:丁松丽

设计说明:“治愈乌托邦”疗愈景观公园设计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创造一个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幸福感的理想化空间。该研究内容涵盖了对自然环境、植物景观、水景特色以及休闲设施等要素的综合考量与设计,以营造一个能够提供放松、舒缓压力、平衡情绪的场所。融合五感概念,园艺疗法,水体、生态、人文康养环境心理学等前人研究成果中的精华,探索疗愈性景观在景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解决疗愈场所环境景观与功能单一、缺乏人性化设计的现状;通过疗愈性景观设计的手段缓解当代社会人们普遍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打造一个帮助缓解压力、改善心理状态、远离高压环境、回归自然环境的疗愈康养景观公园场所。

THE END
0.广东省海岸带景观格局稳定性的独特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定量因果本研究针对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背景下海岸带景观格局稳定性(CLPS)受损问题,通过重力转移模型、标准差椭圆、热点分析和时空立方体模型,定量分析了1985-2020年广东省海岸带CLPS的迁移路径与演变特征。研究发现CLPS与县域GDP呈倒"U型"关系,存在显著阈值效应,并通过地理收敛交叉映射(GCCM)模型证实区域经济发展是CLPS变化的驱jvzquC41yy}/gknqvtgeg7hqo1tfy|k14286/:6142863:532:;96B62:0nuo
1.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加强韧性海岸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国内中新网盐城9月25日电(记者 徐珊珊)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24日在参加2025全球滨海论坛“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协作与滨海实践”特色活动时表示,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岸灾害风险日益加剧,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推动韧性海岸研究与建设,提升沿海地区适应能力。 jvzq<84yyy4ukkjv0et0ew4Kpuzbp}4fqoktvrh142862B4v42862B77a9>77>;90jznn
2.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解决方案:佛罗里达州自愈牡蛎礁项目的最新进展未来展望:可持续的海岸保护解决方案 自愈牡蛎礁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对海岸防护的一次创新尝试,更是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的重要一步。该项目通过结合工程技术与自然生态,展示了如何利用牡蛎的自愈能力来增强海岸线的稳定性和抵御风暴的能力。研究人员在佛罗里达州的圣安德鲁湾安装的自愈牡蛎礁结构,利用定制设计的混凝土模块为jvzquC41yy}/hxwyctjqc}myc{4dqv4357:55
3.汇聚全球智慧,聚焦绿色韧性生态海岸未来——第一届海岸生态防护本次研讨会的设立,瞄准海岸带生态屏障建设国家需求,源于共同的科学与应用问题:在气候变化与沿海开发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提升海岸防护能力,实现减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正如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彭忠研究员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推动工程与生态融合,为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防jvzq<84yyy4tmuje0giow7jfw0io1wtfg1=94=
4.中国科学院学部“海岸带人海耦合与系统韧性”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戴民汉院士作“海岸带人海复合系统的演化、临界点与韧性”的主题评述。报告从海岸带人海复合系统的演化、临界点与韧性出发,围绕海岸带人海耦合机理与系统韧性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介绍了人海复合系统的演变进程。他在报告中指出,海岸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但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近海环境持续恶化,生态jvzquC41ogr/zvz0gf{/ew4kphu0399414:2;A3jvo
5.专家视点|海岸带韧性:陆海统筹生态管理的核心机制基于土地-水-生物多样性的联结测度海岸带韧性,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等胁迫下的海岸带韧性演变(规划-吸收-恢复-适应),诊断和识别处于预警状态的重要组成要素和关键位置,进而提出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具体建议,实现陆海统筹的适应性管理。其中,自然基础设施和自然-人工混合基础设施的建设应成为海岸带规划和管理的优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572<8;
6.2025年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专业题库3.选择一种你熟悉的海岸带环境问题(如海岸侵蚀、赤潮、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分析其成因、主要影响,并提出一个包含管理措施和生态修复建议的综合解决方案。*选择问题:海岸侵蚀(以红树林退化导致的海岸侵蚀为例)*成因分析:*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增加波浪和潮汐对岸线的冲击;风暴潮频率和强度增加;自然沉积物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6:=4:@:880nuou
7.关注海岸淤蚀变化,守护江苏沿海发展生命线新华日报开展江苏海岸演变和动态发展趋势专题研究,研究新环境背景下的海岸演变机理机制,提高海岸演变趋势预测能力,为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背景资料及决策基础。加强陆海统筹,在国土空间规划和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中关注海岸动态变化,留足弹性和韧性空间,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实施分区分类的海岸线管控,针对不同的海岸动态特征和区域jvzquC41zj4yjk~0pgz0rl4eqp532;63418:1ltpvgtua:536;630qyon
8.解锁自然的力量海岸带防灾减灾随着气候变化而日益加剧的海岸带灾害和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着沿海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期解锁自然的力量系列长文将带您了解海岸带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珊瑚礁、牡蛎礁、盐沼湿地和海草床)抵御和减缓海岸带灾害的作用,并将重点解读: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如何提升海岸带韧性jvzq<84yyy4junsnkp4dp8xhaEG7EKK443G6D=775:IG6@=GE8HGGL>95a81;hG9D;64;M79:0nuou
9.积极应对气候风险对经济韧性的冲击理论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经济韧性进行重点研究。经济韧性是指在面临外部冲击和政策变革的情况下,经济系统表现出的恢复与反弹能力。随着气候变化议题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凸显,加强防范气候风险对经济韧性的冲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气候变化的物理风险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表明,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4424802=641e:17<6/549:8?=80jznn
10.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教育通过整合卫星遥感、古气候等跨尺度数据,地球系统研究可区分自然波动与人为影响,明确当前极端事件的非自然性。基于此,地球系统科学不仅解析灾害链成因,还通过模拟不同减排路径下的风险阈值,指导气候韧性城市建设与灾害预警体系优化,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锚点。jvzq<84gfw4qgxung0ipo7hp1p70497712;1;8h322<.699984>5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