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雷**(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北
下载本文档
15、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Th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受MHC限制 B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C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是启动TH活化的信号之一DMHC分子与外来抗原肽复合物是启动TH活化的信号EIg的类别转换不需要细胞因子的参与20. 下列哪项不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作用?A. 调理作用 B. ADCC C. DTH反应 D. 中和作用 E. 激活补体作用21关于APC处理提呈抗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外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形成多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呈递给CD4+TH细胞BBm将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呈递给TH细胞C类脂与CD1结合,由APC提呈DTAP参与外源性和
16、内源性抗原的处理E内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形成多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8+T细胞23关于B细胞的活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BCR识别抗原分子中的线性决定簇BIg、Ig传递特异性识别信号C活化Th与B细胞间的粘附分子结合提供活化信号2DCD40与CD40L是信号2的主要分子E活化Th细胞分泌IL-4、5、6参与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24关于再次免疫应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PC是Bm BBm以与巨噬细胞相似的方式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CBm的BCR识别抗原的B细胞决定簇DBm的CD40与活化Th的CD40L结合产生活化信号2EBm的激活不需活化Th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参与25关于免
17、疫记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免疫应答过程中可产生Bm、TmB免疫应答的分化阶段,小部分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大部分分化为效应细胞C记忆细胞表达CD45RA D记忆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有改变E再次应答可引起比初次免疫更强的抗体产生26. 作为B细胞多克隆激活剂的抗原是A. 高浓度TI-1型抗原 B. 低浓度TI-1型抗原C. TI-2型抗原 D. 高浓度TD-Ag E. 低浓度TD-Ag27. 无多克隆激活作用,但可被BCR特异识别而激活B细胞的是A. 高浓度TI-1型抗原 B. 低浓度TI-1型抗原 C. TI-2型抗原 D. 高浓度TD-Ag E. 低浓度TD-AgX型题1抗体的中和作用是指:A抗
18、体能中和抗原 B抗体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C抗体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易感细胞 D抗体中和病毒的毒素E抗体对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2. 体液免疫的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不同点是:A. 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再次应答的是IgGB. 再次应答有抗体亲和力成熟C. 再次应答产生IgG的潜伏期明显缩短D. 初次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巨噬细胞E. 再次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是记忆B细胞3. TI-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 所产生的抗体是IgG B. 无类别转换 C. 无抗体亲和力成熟D. 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 E. 无免疫记忆4. BCR对抗原的识别特点是:A. 能识别蛋白质抗原 B. 不需APC摄
19、取、处理抗原C. 能识别多肽、核酸、蛋白质、多糖 D. 无MHC限制性E. 识别的是构象决定簇5. B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有:A. 通过BCR直接摄取抗原B. 吞噬C. 胞饮作用 D. 被动吸附 E. 调理作用6. 活化的Th细胞分泌哪些细胞因子有利于Bm细胞的活化?AIL-2 BIL-4 CIL-5 DIL-6 EIL-107 关于免疫应答,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能识别异己B有记忆性C有特异性 D有MHC限制性E有多种细胞参与8免疫应答的类型有: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 C免疫缺陷 D正免疫应答 E负免疫应答9免疫应答的过程包括:A抗原识别阶段 B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阶段C免疫细胞的膜攻击阶段 D免
20、疫应答的效应阶段E免疫记忆形成阶段10TD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有哪些分子参与?ASRBC受体 BSmIg C抗原识别受体DMHC编码的产物 ECD4分子11 免疫记忆可表现为:AT淋巴细胞产生的IL-2增加B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机体产生抗体快C只产生IgG抗体D抗原致敏的T细胞数量增加E抗原致敏的B细胞数量增加12体液免疫的效应作用包括:A中和作用 BADCC C调理作用 D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E迟发型超敏反应13抗体产生的再次应答的特征是:A以IgM为主,可产生免疫记忆 B可发生Ig的类别转换C为高亲和性抗体 D抗体效价低 E产生抗体的潜伏期短二、填空题1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 和
22、系统及其应答一、选择题 A型题1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 BTh细胞 CCTL细胞 DNK细胞 EB细胞2下述关于NK细胞的正确叙述是AIL-3能增强其杀菌活性 B来源于骨髓的髓样细胞系C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 D表面具有mIgE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3吞噬细胞主要包括A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D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和APC4作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是A内皮细胞 BNK细胞 CKupffer细胞 DAPC E肥大细胞5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A分泌特异性抗体 B抗原提呈作用 C介导型超敏反应D介导型超敏反应
23、E特异性细胞毒作用6关于巨噬细胞的正确叙述是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 B具有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C静止时表达高水平MHC-类分子 D具有ADCC效应E介导型超敏反应的发生7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包括A特异性杀伤作用 BADCC作用C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D吞噬靶细胞 E诱导急性变态反应的发生8常用分离巨噬细胞的方法是A补体结合试验 BADCC效应CE花环形成 D对玻璃和塑料制品的粘附性 E凝集反应9既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 DB细胞ENK细胞10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CD2,CD3 BCD3,CD4 CCD56,CD16 DCD3
24、,CD56 ECD16,CD11X型题1巨噬细胞表达的受体包括A清洁受体 BFcR CTLR D补体受体2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AADCC作用B抗原提呈作用 C免疫调节作用 D吞噬杀伤作用3具有ADCC效应的细胞是ANK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中性粒细胞4单核吞噬系统包括A单核细胞 BKupffer细胞 C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三、问答题1 单核-巨噬细胞主要表哪些受体?其功能如何?2试述单核-巨噬细胞主要的生物学功能。3简述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一、 选择题1. 最易引起免疫耐受的途径是 ( )A 静脉注射 B 腹腔注射 C 皮下注射 D 口服 E 肌内注射2
25、. 最易诱导耐受的时期是 ( )A 胚胎期B 新生儿期C 儿童期D 青年期E 老年期3. 首先发现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是 ( )A Richard B. Jerne C. Medawar D. Owen E. Burnet4. 下列哪一项属于天然耐受现象 ( )A 机体对改变的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B 机体对任何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C 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D 机体对非己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E 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能力下降5. B细胞耐受有何特点 ( )T细胞相反A 产生速度快 B 持续时间短 抗原量大 发生缓慢C 需TD-Ag 诱导 D 为低带耐受 E 需TI-Ag诱导6. 关于免疫
26、耐受的特点,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T细胞只能诱导低带耐受 B B细胞只能诱导低带耐受C T细胞可诱导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D B细胞不能诱导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E T细胞和B细胞产生耐受的情况大致相同7自身反应性T细胞通过哪一种机制被排除 ( )A 阴性选择B 阳性选择C MHC分子D 免疫忽视E 受体交联8关于免疫耐受,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可天然获得B 可后天获得C 可长期存在D 是一种免疫无应答状态E 有抗原特异性9免疫耐受的维持与哪一项无关 ( )A. 抗原的持续存在 B 使用抗原的次数C 抗原的性质D 佐剂的存在与否E 机体因素10下列哪一项不能导致免疫耐受的终止 ( )
27、A 体内抗原的清除B 注射化学结构改变的耐受原C 注射另一种无关的新抗原D 注射置换载体的新抗原E 注射与耐受原有交叉反应的抗原11.有关免疫耐受的概念,下列哪一种是错误的 ( )A. 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应答B 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应答C 表现为免疫无应答状态D 是负免疫应答E 是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的类型12关于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下列哪一种是错误的 ( )A 1953年由 Medawar成功复制出胚胎期接触抗原导致耐受的动物模型B 胚胎期接触抗原导致耐受的动物模型证实了Burnet提出的耐受形成理论C Mitchson给成年鼠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诱导出耐受D 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可用于防治疾病E 人工
28、诱导免疫耐受在成年期、新生期、胚胎期均可诱导,且难易程度相同X型题1 作为一种良好耐受原应具备的性质是 ( )A 分子量小B 为颗粒性抗原C 是聚合体形式D 为可溶性抗原E 为非聚合体2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包括 ( )A 抗原的理化性质B 动物的品系C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D 免疫系统发育的程度E 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3 T细胞外周耐受的机制是 ( )A “免疫忽视”机制B 自身反应性T细胞变为无能细胞C 外周血T细胞经AICD途径被排除D 具有潜在自身反应性的T细胞被抑制E 通过阴性选择被排除4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是 ( )A. 克隆清除B 克隆无能C 免疫忽视D AICD E 抑制细胞和独
29、特型网络的作用5. 免疫耐受的特点 ( )A 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B 除耐受原外,对其他抗原仍可产生应答C 先天或后天获得D 易发生机会感染E 胚胎期或新生期易形成6 免疫耐受和正免疫应答的相同点是 ( )A 需抗原刺激B 有特异性C 潜伏期D 有免疫记忆 E 都有免疫调节7诱导和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将有利于哪些疾病的防治 ( )、A 肿瘤B 自身免疫病C 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D 超敏反应E 移植排除反应四问答题1 简述免疫耐受的特点及生物学作用。2 试举例说明人工建立或打破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第十六章 免疫调节一、选择题 A型题1 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免疫调节依赖于识别 ( )A. MHC分子B 独
30、特型抗原决定基C Fc受体 D 分化Ag E 补体受体2.抑制Th2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 )A. IL_2 B. IFN_ C. IL_4 D. IL_5 E. IL_103.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 )A. IL_2、IL_10 B. IFN_、IL_4 C. IL_4、IL_7 D. IL_8、IL_10 E. IL_10、 IL_44. 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是 ( )A. 由APC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B. 由APC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C. 由Th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D. 由Th和Tc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E. 由Th1和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5. 以下哪
31、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 )A. IL-2、IL-8 B IL-2、IFN-、IL-12 C. IL-2、IL-4D. IL-2、IFN- E IL-3、IL-46. B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主要通过 ( )A分泌的淋巴因子发挥作用 B分化形成抑制或辅助细胞发挥作用C活化巨噬细胞发挥作用 D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E分泌的Ab发挥作用7.关于免疫应答的调节,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 )A免疫应答不受遗传基因的制约的免疫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 )A.增加与细胞的杀伤能力 B激活巨噬细胞C诱导淋巴细胞MHC分子的表达 D促进Th0向Th1分化,抑制Th2增殖E抑制抗体产生及9.
32、关于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 )AIL-1、IL-2对于T、B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活化是必需的BIFN-具有调节抗体产生、增强NK细胞活性的作用C多数细胞因子作用于靶细胞时,受MHC限制D免疫调节是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E细胞因子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10.关于免疫细胞的调节,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 )A单核巨噬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BTh2细胞通过分泌IFN-抑制Th0分化成Th1细胞CCD8T细胞具有杀伤和抑制作用DTh1和Th2互为抑制细胞ECD4/ CD8T细胞的比值上升,提示免疫应答正调节占优势11.关于细胞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
33、错误的 ( )A活化的CTL表达FasL B. Caspase的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凋亡CAICD可促进效应细胞的短寿性 DFas和FasL基因突变可导致自身免疫病EFas启动的AICD上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12.肥大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发挥负调节作用是通过与下列哪一项受体结合而实现的( )ABCR BFcR-B CKIR DKAR E. FcR13.关于AICD,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AICD是指Fas启动的效应细胞的凋亡BAICD参与活化的CTL等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CAICD在免疫调节中主要起正反馈作用DAICD能够抑制受到抗原活化并发生克隆扩增的T淋巴细胞EAICD可以使特异性的细胞免
34、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同时受到下调14.关于补体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哪一项使错误的 ( )AC3b与B细胞的CR1结合,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C1参与捕捉、固定抗原 C3b CC3d iC3b及C3dg与CR2结合,促进B细胞活化D补体的黏附作用促进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清除E补体对B细胞活化的铺助作用可以提高抗原对B细胞激活的阈值【X型题】1. 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 ( )A. Ig的V区 B T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的V区C 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的V区 D Ig的C区 E Ig的CH1区2.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是因为 ( )A 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B 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 C 免
35、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D 神经内分泌细胞上有细胞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受体E 免疫细胞上有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受体4. 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属于抑制性受体分子的是 ( )A FcR-B BBCR C . TCR D. CTLA-4 E. KIR5. 独特型网络学说的要点是 ( )A 任何BCR或TCR上都存在着独特型决定基B 独特型决定基能被体内另一些淋巴细胞识别并产生抗独特型抗体C 独特型决定基具有自身免疫原性D 独特型决定基和抗独特性抗体形成网络,对免疫应答进行调 节E 独特型网络主要是负调节作用,最终抑制免疫应答7. 在免疫应答中发挥正调节作用的分子是 ( )A Fyn B. ZAP-70 C
36、. Syk D. ITAM E. ITIM11. 胞内段带有ITAM结构的受体是 ( )A TCR-CD3复合物B. 巨噬细胞C. FcRD. CD94/NKG2AE. FcR-B二、 填空题1. 免疫细胞表达的抑制受体可以通过 ITIM激活 PTP,抑制由PTK介导的激活信号,发挥负调节作用。2. 独特型网络由抗原 、抗体 和 等构成。其中的独特型抗体 被称为抗原内影像。3. AICD又称为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 ,在此过程中,活化的CTL通过Fas/FasL 途径,即可杀伤自身 ,也可杀死其他免疫细胞 。对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进行负反馈调节。四、问答题4. 何为AICD?AICD在免疫调节中的
37、作用如何?AICD又称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既由Fas启动的效应细胞的凋亡。活化T细胞表面可高表达Fas及FasL,通过AICD效应,不仅导致自身和邻近T细胞发生凋亡,还可损伤被活化的B细胞。因此,AICD不仅参与CTL等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该效应还可有效控制激活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使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当同时受到下调,从而构成机体负免疫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5. 为什么抑制性受体能在信号转导水平抑制免疫细胞的激活?免疫细胞表达两类功能相反的受体,参与免疫调节。一类是激活性受体,如B细胞的BCR、T细胞的TCR、NK细胞的KAR等。这些受体具有ITAM结构,该结构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后,可
38、被PTK分子或连接蛋白上的SH2结构域所结合,被招募的PTK和连接蛋白活化后,参与激活信号的转导;另一类是抑制性受体,如B细胞的FcRB,T细胞的CTLA4及细胞的KIR等。这类受体带有ITIM结构域,该结构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后,被带有SH2结构的PTP所结合,PTP被招募并进一步活化,从而抑制由PTK介导的激活信号,发挥负调节作用。6. 试举例说明抑制性受体是如何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T细胞的免疫抑制性受体有两类,一类是参与协同刺激的CTLA4受体,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与B7结合,提供抑制信号,抑制特异性免疫应答。另一类是表达在CTL表面的杀伤性细胞抑制性受体KIR,从而抑制CTL的细胞毒效
39、应。而B细胞表面可表达FcRB,该受体含有ITIM,IgG的Fc段与FcRB结合后,可通过ITIM传递抑制性信号,抑制B细胞发育,降低体液免疫应答效应。还有NK细胞表达KIR,通过与自身HLA类分子结合而产生抑制性信号,发挥负调节作用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一 选择题【A型题】1 介导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 )A 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肥大细胞 D.B细胞 E.中性粒细胞2介导I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 ( )A组胺 B白三烯 C肝素 D腺苷酸环酶3哪些细胞表达高亲活力的FcR ( )A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中心粒细胞、肥大细胞C中心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
40、、嗜碱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4. 三磷酸肌醇可使胞浆内哪一种离子升高 ( )AMg2+ B. Ca2+ C. K+ D. Na+ E. 以上都不是5.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 ( )A IgE B. IgD C. IgM D. IgA E. IgG6. 关于超敏反应,下列哪一种是正确的 ( )A. 以中心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B . 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C 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 D 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 E 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7下列哪一种属于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 )A 过敏性休克 1B. 血清病 3C 类风湿关节炎3 D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4E 系统性红斑狼疮
41、38下列哪一项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 )A 过敏性休克 B 血清病 C 新生儿溶血症2 D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3E 肺出血肾炎综合症29下列哪一种物质可以引起型超敏反应 ( )A . 细胞因子 B 单核吞噬细胞 C 补体 D 免疫球蛋白 E 免疫复合物10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 新生儿溶血症B .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C 接触性皮炎D 免疫球蛋白 E 中心粒细胞11属于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 新生儿溶血症 B 系统性红斑狼疮3 C 血清病3 D 接触性皮炎4 E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112属于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 新生儿溶血症 B. 输血反应 C . 血
42、清病 D. 接触性皮炎 E.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13. 属于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 新生儿溶血症 B 支气管哮喘 C 血清病 D 接触性皮炎E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14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 ( )A. 、型超敏反应 B 、型超敏反应 C 、型超敏反应D 、型超敏反应 E 、型超敏反应15预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方法是 ( )A 用抗Rh血清给新生儿进行人工被动免疫 B 给胎儿输入母亲的红细胞C 用过量的抗原中和母亲的抗Rh球蛋白 D 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母亲产生抗Rh抗体E 分娩72小时内给产妇注射抗Rh免疫血清16. 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血管炎的主要原因是 ( )A 组胺和白三烯 B 攻膜复
43、合体 C 细胞毒性T细胞 D 细胞因子E 多性核白细胞的溶酶体酶17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 ( )A M直接吞噬靶细胞 B 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C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D 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 E 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ADCC18青霉素可以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 ( )A 、型超敏反应 B 、型超敏反应C 、型超敏反应 D 、型超敏反应E 、型超敏反应1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 ( )A 接触性皮炎 B 肺结核 C 移植排斥反应 D 血清病E 结核菌素皮肤实验阳性20引起型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是 ( )A M B 血小板 C 淋巴细胞 D 嗜中性粒细胞E NK细胞21型超敏反应的重要病理学特征是 ( )A 巨噬细胞浸润 B 淋巴细胞浸润 C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D 嗜中性粒细胞 E 红细胞浸润22与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