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城市灾害综合风险学习笔记()

风险是一定概率下承灾体受灾害影响而造成破坏或损失。(Helm,1996)。联合国对灾害风险的定义是:某一个特定区域在未来某个特定时期内,特定自然灾害可能引起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活动的潜在损失。城市灾害风险包括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暴露度和减灾能力共同决定。

2、风险评估概念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并将灾害与脆弱性分析紧密联系起来。灾害风险评估是利用一定的方法设定合理的评估指标,通过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的评估方法来分析和评估研究区域中灾害的潜在损失和影响。

在评估基础上生成灾害风险分布图,以识别不同区域的风险差异,以指导做出工作安排。风险评估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包括基于指标体系的风险评估、基于GIS的风险评估、基于情景模拟的风险评估、基于概率统计的风险评估。

3、韧性的内涵

韧性概念首先应用于生态领域,被定义为生态系统在干扰后恢复稳定的能力(Holling1973年)。韧性是系统能够承受外部干扰并仍保持相同状态的能力、系统自组织能力以及系统适应能力学习程度是韧性系统至少应该具备的三个特征(Carpenter 2001)。

4、韧性城市概念

在城市系统结构重组之前能够吸收和化解城市变化的能力和程度(Alberti 2000)。韧性联盟(Resilience Alliance)认为韧性的城市有能力吸收和消化外部的干扰,并保持其主要结构和关键功能。Bruneau(2013)指出韧性城市的内涵应该包括技术韧性,组织韧性,社会韧性和经济韧性。Wilbanks(2007)认为韧性城市是指城市系统能够对多重灾害威胁准备、应对和恢复,并将其影响降至最低的能力。

总的来看,韧性城市意味着一个城市在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后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新环境,并不会损害未来的发展。韧性城市应当具有减轻灾害影响的能力,具有对灾害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具有灾害发生后迅速的恢复能力。

5、脆弱性和韧性之间关系

脆弱性的定义:脆弱性是由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和过程共同决定的系统对各种威胁的敏感性与易损性。

GunderSon(2001)认为脆弱性通常用于描述系统的稳定性和灾害的易发性。而韧性可以理解为系统更新、重组和不断发展的能力。Mayena(2006)认为脆弱性时低水平城市韧性,是有限的恢复能力,更强调对抗能力而非恢复能力。通常以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评价。脆弱性分析和评价是韧性城市规划概念框架的一部分。基于脆弱性可以识别和衡量环境风险,从而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提高城市韧性。应该说韧性是最终目标,脆弱性是分析和评估是关键要务。

二、韧性视角下灾害风险评估结构优化

传统风险评估分析认为,风险=危险性x脆弱性x暴露度,缺乏针对城市恢复能力的考察和城市韧性的研究。灾害风险评估包括致灾危险度、风险暴露度、适应能力可作为韧性能力分析框架。

在传统对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研究分析基础上,更强调承灾体的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以构建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三、韧性视角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1、数据准备

2、指标体系建设

2.1根据韧性城市理论,参考国内外城市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与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确定准则层主要分为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度、承灾体应对能力、承灾体恢复能力四个方面。并在其基础好上确定方案层指标。

2.2 致灾因子危险性主要指通过指标数据获得灾害频率、规模、强度及其影响,以揭示不同灾害的危险性。根据区域灾害种类,可以确定不同灾害类型的危险性,通常包括,气象灾害危险性,地震危险性,工业灾害危险性,洪涝灾害危险性,地质灾害危险性。

2.3 承灾体的暴露度主要指暴露于危险性中的人口和财产等要素,以揭示灾害下承灾体的暴露性。通常方案层指标分为一下类型: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人口结构、人口变化和主要建筑物分布。

2.4 承灾体的应对能力主要指承灾体应对灾害时的应对反应。考察灾害可能对暴露物造成的损失,以揭示灾害下承灾体的脆弱性。方案层的指标主要有6个方面:道路密度、消防站分布、公安局分布、人防设施分布、紧急避难场所分布、土地类型等。

2.5 承灾体恢复能力主要指灾后救援能力和减灾能力。以揭示承灾体的恢复和韧性水平。方案层的5个指标主要是:经济恢复能力、医院分布、医疗救援能力、生态恢复能力、社会保障。

THE END
0.期刊发表韧性概念与韧性治理理论的提出及其运用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即从基于生态系统的稳定而提出,扩展至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涉及公共管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乡村治理等各个领域。韧性概念及理论的普遍运用说明了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实用性,这是因为韧性概念的特性实际上是与其反面“脆性”相关。与韧性相对的jvzq<84kgc4du|s0ep5ksog1smlc1;546290v;5462933h:95;>237xjvor
1.韧性的概念最早源自材料科学:例如某种金属在压力(冲击)之下韧性的概念最早源自材料科学:例如某种金属在压力 (冲击) 之下变形,此后又回到初始状态,则说这种金属材料具有韧性。这个概念延伸到在系统环境中,则是指系统在冲击之后做出响应和恢复的能力。 长期延续的影响被称为持久冲击,如下图的左图所示。 相反,如果在冲击之后,系统像弹簧垫那样反弹,则是一个韧性恢复过程,如下图的右图所示。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说,韧性jvzquC41zwkrk~3eqo572<;522;17875479459:
2.郑州挺住丨钱睿:极端天气考验城市韧性房产频道这里必须要澄清两个概念: 一、城市韧性:指的是特定地区在面对自然灾害、疫病、战争、社会动荡等急性、突发性冲击时,或者在面对中长期的经济下行、人口萎缩、资源匮乏、社会分层严重等中长期挑战时,自我调整并恢复的能力。很多人经常把韧性城市与城市防灾混为一谈,我认为城市防灾恰是韧性城市、韧性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jvzquC41jq{tg7mgzwt/exr14282/9
3.詹承豫徐培洋|基于系统韧性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概念逻辑与建设所谓系统韧性,是指通过主动调整系统要素、优化系统结构、塑造系统环境,使系统在面对极端风险冲击的动态过程中,仍具备防御力、恢复力、适应力等韧性能力特征。基于上文的理论逻辑及演进脉络分析,结合系统韧性概念主动韧性、开放韧性和全过程韧性三个关键要素出发,本文提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建设的总体思路及政策建议。 jvzq<84yyy4iu|3dwcg/gmz0ep5jpot133771?<;90nuo
4.韧性电网的概念与关键特征1欧阳宇宏;韧性电网的概念与关键特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年 2王杰鸿;基于平衡计分卡体系的电网建设业务流程优化[D];昆明理工大学;年 3张天舒;韧性电网的概念与关键特征[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年 4徐国强;蒙东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与消纳措施研究[D];山东大学;年 5朱成龙;韧性电网的概念与关键特征[D];长春工业大学;年 6曾钦顺;电网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HFL7242822960jvs
5.危机共存:组织韧性与危机管理CrisisCoexistence组织韧性概念与东方文化中“水”的意象颇为契合。水的灵活变通、刚柔并济、以柔克刚等特性正是组织韧性的绝妙刻画(陈春花,2020) [8]。陆亚东和符正平(2016) [9] 提出“水”隐喻及其管理思路、为理解组织韧性提供了中国文化视角。 3) 系统韧性 在将组织弹性的逻辑扩展到更广泛的系统时,Boin、Comfort和Demchak (jvzquC41koghg7mcpuvvd7tti1Nuou43/4=22=94a6=8;A3jvo
6.战略耦合演化视角下的区域经济韧性分析框架② 在概念应用上,区域经济韧性概念缘起以企业为中心的区域内生EEG思想,含路径依赖、路径创造、路径更新和锁定等,还涉及复杂适应系统中的适应和适应力概念[7,14,20,21];然而,战略耦合则源自多地理尺度的关系视角,强调区域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动态需求匹配和权力关系。其概念不仅涉及嵌入性、能动性和权力网络,还涉及耦合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kiyot{4424703;24;17769<:63943>5976>/uqyon
7.韧性治理:零工平台劳动治理的新视角数字技术新浪财经[7]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危机性事件的不断增加,社会风险也愈发凸显。韧性概念在学界的研究趋于成熟后,继而被应用于讨论社会治理领域的诸多问题。 “韧性治理”是指多元主体以集体行动为基础,通过组织、流程、技术、制度等多方面的措施增强风险应对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的新型治理模式[8] ,其关注点经历了从物理(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295eql2ko{}opnh245<6693ujvsm
8.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豆瓣)率先在领导力教学中引入心理韧性的概念,启动并持续追踪中国企业家韧性打造的研究项目,积累了超500万数据点的定制研究资料。任教课程连续七年获得逾万名企业家学员的高口碑赞誉,并在2019—2021年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曹理达 长江商学院领导力与行为心理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香港中文jvzquC41dqul0mtwdct/exr1kuho1B<:97829=:3755
9.韧性城市·EEEWORK城市规划百科·看云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提出“韧性”概念; 2012年,联合国减灾署启动亚洲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韧性网络; 2013年,洛克菲洛基金会启动“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中国黄石、德阳、海盐、义乌四座城市成功入选,一跃与巴黎、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同处一个“朋友圈”; jvzquC41yy}/mjsenq{e0ls1ggkxq{p2235b297143?:3A<
10.心理韧性什么是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英文为Resilience,原本是物理学概念指物体受到外力挤压时回弹。先引申为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的现象。后来,学术界又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对心理韧性的概念,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总的来说,心理韧性被定义为是一种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人们在任何条件和环境下如何面对挑战,处理压力的一种性格特征。 jvzquC41uz/{lyw0gjv0ls1428419:481i45A6c32;14<4rcik/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