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合化阴气法在临床诊疗的思路与借鉴甘寒泄热滋阴清解治法

甘苦合化法,又指甘苦合化阴气法,是指在一首温病名方中,同时存在具有苦寒和甘寒性质的药物,且通常甘寒中药比例远大于苦寒药物,利用其苦寒退热、甘润生津的特性,两者甘苦合化阴气,达到在去除邪热的基础上,阴津却不被损耗的治疗效果。此法首次出现在《温病条辨》中焦篇第29条“阳明温病,无汗,实证未剧,不可下,小便不利者,甘苦合化,冬地三黄汤主之”。甘苦合化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清热滋阴治法,主要应用于热盛伤阴,津液亏损之病证之中。不仅适用于温病,对内伤杂病的治疗也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甘苦合化法理论渊源、理论内涵和后世发挥进行探讨,以期为同类病证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借鉴。

理论渊源

发端于《黄帝内经》五味学说

“甘苦”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每味中药都具备自己的性味归经,对应着不同的五行属性,因而具备不同的功效性质。《黄帝内经》五味学说记载了五味的治疗原则,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记载“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可以大致概括为:甘缓急、酸收敛、苦燥湿、苦泄气、辛润燥。五味药性各有其作用机理,故在配伍时,或相使、相须辅助相成,或相杀、相畏减少反应。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带来不同的疗效,由此产生了诸如辛开苦降、辛甘发散、甘苦合化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根据药物性味确定的治法对临床遣方用药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黄帝内经》中的五味学说奠定了这一类治法的理论思维基础。

深受仲景学说影响

《温病条辨》起首处点明,该书虽然言为温病,实则是对伤寒的进一步解释。吴鞠通广泛运用《伤寒论》之法,其治疗思想大多基于《伤寒论》进行了继承与创新。“甘苦合化法”正是受仲景学术思想发展而来,《温病条辨》中论述本法主要应用于阳明温病、小便不利之证。该证与伤寒误治导致的小便不利有相近之处,其本质皆为津伤所引起的小便不利证候。

《伤寒论》中记载,伤寒误治,大下之后大汗,津液亏损,从而出现小便不利,若津液恢复,小便通利,病自然痊愈。说明在治疗此类小便不利之证中,固护阴液是重中之重。吴鞠通受此启发,结合温热病的病性特点,提出若患者病温热,热邪进一步灼伤阴液,导致小便不畅等症,应禁用如五苓散、八正散等淡渗通淋之剂,以防伤阳耗津。如《温病条辨》中焦篇30条说“温病小便不利者,淡渗不可与也,忌五苓、八正辈”。同时也应慎用单纯的苦寒泻火法以清热,如31条说“不可纯用苦寒也”,若“恣用苦寒,津液干涸不救者甚多”,更强调加入甘寒之品,甘苦合化,化生阴气,固护津液,从而使小便顺利流出,病则自愈。

源自历代医家应用中药性味理论的经验总结

运用中药性味组方治病是中医对于疾病与药性之间关系的一种独特的认识。自《黄帝内经》始,后世医家对于组方配伍理论一直围绕着药物的具体功效以及药物的性味两条平行线展开。在组方中关注不同药物性味之间的互相配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提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之“辛开苦降”,均为中药性味理论组方的经典之笔。后世如苦味药的“苦寒坚阴”,甘味药的“甘温益气”“甘温除热”等治疗方法,在中药性味组方上提供了思路和典范。尤其在温病治疗上,叶天士提出“甘寒养阴”之法,是法以甘润药养阴、寒凉药清热,合而用之共奏养阴清热之功效。本法扩展来看,可用于诸多“补阴剂”“安神剂”“治燥剂”的配伍中,临床治疗阴虚有热诸症。从药物配伍和组方思路上来看,叶天士此法对于“甘苦合化”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理论内涵

中药的四气五味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根据药物的不同气味在方剂中进行配伍,是药物配伍的关键所在。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突出方中主药的性味属性或效用来注解方剂特征、确立治法,进而随法用气味组方,继承发展了气味配伍理论,为后世气味配伍组方提供了典范。“甘苦合化”是其中的代表性方法之一,其治疗思想和方法至今仍指导临床实践,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

基本内涵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焦篇提到,“小肠火腑,故以三黄苦药通之;热结则液干,故以甘寒润之”。意指甘苦合化是指苦寒药与甘寒药合用,苦寒以通降、甘寒以润养,达到泄热益阴两者兼得之效。主要适用于温病小肠热毒郁结与津液亏损并见、小便不利之证。《温病条辨》中又称其为“甘苦合化阴气法”。由于邪热过盛,必损其津液,阴津亏虚,小便化生无源,所以须以甘性滋润之药物为生水之源;而小肠之郁火,唯用苦寒药降火除热。因此治疗万全之策在于既用甘寒药化生水源,又用苦寒药清热泻火。既生津润燥,使小便有水液泄出,又除郁热,令小肠火腑不至于恋邪。其配伍之精妙在于,甘味药与苦味药合用,减少其峻烈之性,苦味药同时搭配甘味药,增强其除邪之力,两者相生相成,彰明较著之理。在具体应用上,吴鞠通也明确了甘寒与苦寒药物的应用比例,“冬地三黄汤,甘寒十之八九,苦寒仅十之一二”。其实也在强调不可过用苦寒,从而也提示我们在具体药物的药性运用上,应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病机条件来灵活把握。

理论依据

吴鞠通所创甘苦合化法,是由温病的病机所决定的。由于热盛伤阴是温热病的基本特点,所以治疗时应重点着眼于两方面,一是泄热,二是存阴。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根本目的,正所谓“留得一分正气,便有一分生理”。“甘苦合化法”主要应用于治疗阳明温病之小便不利证候。本证的基本病机为阳明热邪炽盛,导致小肠热盛灼伤津液,以致津液大伤,津伤而汗液无源,火腑不通而小便滞涩,表现为无汗和癃闭之症状。由于该证为温病热盛津伤引起,所以吴鞠通在治疗时非常强调滋阴的必要,而本证又存在着小肠热盛、实火上炎的病机,治疗时既要苦寒直折,以泄小肠实火,又要甘寒滋阴,以滋阴生津。

药物应用

甘苦合化法为甘寒药与苦寒药相配,如何正确使用甘寒与苦寒之药,是其能否发挥疗效的关键。吴鞠通善用甘性药物,甘以滋补为用,苦能泄热存阴。甘寒之品具清热泻火、养阴生津功效,可避免因温邪而导致干燥,进而损伤阴津。甘寒之药常用于上、中二焦,因温热之邪侵袭上中二焦,多邪热亢盛,易损阴津,乃病情急重阶段,邪正斗争剧烈,而正气尚未损伤,宜大量使用甘寒之物,达到清热养阴的目的。有研究对《温病条辨》中的甘味药统计分析,发现吴鞠通针对上焦常用甘寒药排名前5名依次为麦冬、金银花、石膏、玄参、淡竹叶,中焦为麦冬、生地黄、通草、玄参、石膏。由此可见麦冬、金银花、石膏、玄参、淡竹叶、生地黄甘寒之品使用频次较多,而下焦病证应用甘寒药物比例则明显减少。可以看出吴鞠通对于甘寒药物的使用也是非常慎重的,取其甘寒生津,防止热邪太过,与甘苦合化法使用主旨相符,为甘苦合化法使用之佳品。苦寒药物选用方面,苦可泻火,寒能祛热,苦寒类的药物可以起到很好的清解内热炽盛的作用。吴鞠通常用的苦寒清热药有黄芩、黄连、栀子、知母等,其能苦寒直折,清热祛邪,与甘寒生津药物,相互作用,共奏甘苦合化、清热生津之效。

组方分析

甘苦合化法的使用贯穿在《温病条辨》全书之中,上、中、下三焦篇均有体现。本文撷取部分甘苦合化法代表组方加以分析。

冬地三黄汤

冬地三黄汤,为吴鞠通应用甘苦合化法的主要组方之一,该方源于《温病条辨》中焦篇第29条,用于治疗阳明温病、小肠热盛、津液亏虚、肺津耗损、小便不利等症。吴鞠通称“冬地三黄汤,甘寒十之八九,苦寒仅十之一二”。其意在于对于津液亏损、阴虚火旺之证,必须在甘寒滋阴的基础上再行苦寒泻火。冬地三黄汤是由麦冬、玄参、生地黄三者所构成的增液汤,与黄连、黄芩、黄柏组合的三黄,加芦根、金银花、生甘草,共九味药构成。方中运用三黄(黄连、黄芩、黄柏)苦寒直折,去除小肠下行之火,麦冬、玄参、生地黄三者合用为增液汤加苇根汁、金银花露甘寒生津,另用甘草调和诸药。方中重用麦冬,有润肺化气、布津下行之效。两组药三黄与增液汤,苦寒与甘寒药,两者相合,形成“甘苦合化”之妙局。

银翘散

银翘散用于治疗上焦温病,其加减化裁运用了甘苦合化法。方中金银花、连翘两者合为君药,故以“银翘”为名。薄荷和竹叶有轻清宣透之效,可助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疏散卫表邪热,牛蒡子、桔梗、生甘草三药均可利咽,鲜苇根甘寒止渴,共奏辛凉疏表、透散卫邪之功。由于本方使用的药物均为轻清之品,为辛凉与辛温相配,因其药性温和,故有“辛凉平剂”之称。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银翘散加减法中也进行了论述,在其第七个加减处言,“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其目的是说明银翘散证严重时可能出现小便短少不利的现象,故取知母、黄芩、栀子的苦寒之性,与麦冬和生地黄的甘寒之性,使二者化生阴气而治之。

导赤承气汤

导赤承气汤为承气汤中运用甘苦合化法的特色方剂。吴鞠通以《伤寒论》中调胃承气汤为基础,对其进行加减化裁所创,实为对导赤散合调胃承气汤的加减变化。《温病条辨》中焦篇第17条载“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方用大黄、芒硝泄热攻下,通利大肠腑实,生地黄清热养阴,赤芍则清热凉血活血、通利小便,二药配伍既通利小肠火腑之瘀热,又减少苦寒药治疗时所造成的伤阴蠹害。黄连苦寒,清上、中焦之热;黄柏苦寒,清下焦之热,二药配伍清热燥湿,清泻心经之实火于上,通小肠火腑之湿热于下,同时将膀胱水热由下行导出。黄连、黄柏,两者苦寒,生地黄、赤芍,两者甘寒,滋阴泻火,祛瘀通络,清解膀胱水热互结之邪。方中生地黄具有清热滋阴之功,充养阴津,肠腑平调,小便自然通畅,以补阴之法而生利尿之功,此乃寓通于补的治法。导赤承气汤主阳明腑实、小肠热盛证。方中苦寒的黄连、黄柏与甘寒生地黄配伍,可以看作为甘苦合化阴气之法。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在《温病条辨》中共出现两次。一次是出现在《温病条辨》上焦篇第11条,若出现上焦温病初起,口鼻出血的症状,则需采用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治疗。第二次出现在《温病条辨》下焦篇第20条,“时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易者,有瘀血也,犀角地黄汤主之”。

这里的犀角地黄汤主治下焦温病合并出血。其中犀角、牡丹皮味苦寒,清下焦血分之热,合以甘寒之白芍、生地黄,四药共成甘苦化合之剂。甘苦合用,泄热存阴而不至于苦寒太过,在已经有出血症状的情况下固护阴血以防损伤太过,可以为临床治疗温热性出血类疾病提供用药参考。

后世发挥

以“甘苦合化”丰富“清法”内涵

温病以“温热”之邪侵袭最为常见,以热象显著为主要特点,故清法是温病诸治法中的主要之法。清法可分为宣卫解表、清解气热、和解祛邪、祛湿泄热、清营凉血等,应根据热邪的病位、阶段、轻重、兼夹等因素来选用不同的清热之法以确保临床疗效,其内涵丰富,用法多样。在清法的应用中,后世医家将“甘苦合化”的思想应用其中,丰富了清法的理论内涵和临床应用。如清末民初医家陈士楷治疗温病之邪热入营分,表现为高热心烦、舌质红绛、斑疹隐隐、热盛津伤、口渴欲饮等,运用生地黄、犀角、石斛、天花粉、栀子、淡豆豉等组方以清解营分热邪。其中,犀角、栀子苦寒清热,加淡豆豉透散表邪,使郁热达表外出,转入气分而清解。与甘寒之生地黄、石斛、天花粉相配清热生津,有养阴而不恋邪、透邪而不损正之效,防止在去除热邪的同时又致津液损伤,达“甘苦合化生津”之功。

以“甘苦合化”强调“固护阴气”的重要性

温病以温热之邪侵犯人体、损津耗液为主要特征。在治疗的过程中,除清热泻火之外,滋阴益气和固护阴液要贯穿疾病始终。在固护阴液方面,后世医家多强调“甘苦合化”之法。如雷丰在《时病论》论述治疗温热之要旨,认为“热病最易伤阴,当刻刻保阴为要”,不论新感、伏气皆为其所用之基本原则。从其用药来看,其处方无时无刻不在注重固护阴津。邪气充盛,阴液亏耗,清热祛邪,保阴生津,从而扶正固本。如治温病伴有汗出,风热化火,雷丰运用连翘苦寒清除表热之邪,再取天花粉、石斛、生地黄、麦冬甘寒之性,达到甘苦合化、清热保津的治疗效果。再如浙江名医叶熙春认为,温邪本质干性燥烈,最易损津耗液。所以治温病伊始,就非常注重对津液的固护。其治疗温病阳明燥结,以大承气汤(大黄、厚朴、芒硝)取其苦寒下行之力,燥结下夺。但苦虽清火,却易化燥伤津,使津液亏虚,故同时辅以石斛、芦根、天花粉、知母等,用其甘寒生津,甘苦化阴之性。两者相合,达到里邪清解、津液未伤的良效。

“甘苦合化”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临证时对于治法及药物的选择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切中病机要害。在后世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理论发挥中,“甘苦合化”的应用范围也在其根本病机的指导下不断扩展。“阳明温病小便不利”是指温热病阴液被伤,扩展到现代临床,“甘苦合化”被广泛应用于阴虚燥热伤津类疾病。如糖尿病之阴虚燥热,有研究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灿晖运用甘苦合化法所创的清滋降糖饮为例,发现甘苦合化法对2型糖尿病郁热阴伤证有很好的疗效。清滋降糖饮由黄连、知母、地骨皮、凤尾草、山茱萸5味药物组成。该方主以黄连清热泻火,知母清热滋阴,地骨皮凉血清热护阴,凤尾草清热利湿及山茱萸补益肝肾。其中黄连、凤尾草苦寒,知母、地骨皮苦甘寒,山茱萸酸涩、微苦。前四味药清解郁热,山茱萸补益肝肾,五药相配,甘苦合化,清热生津。

此外,也有相关文献报道甘苦合化法可应用于急性结膜炎治疗,如有研究发现可运用王旭高于《医书六中·西溪书屋夜话录·治肝三十法》中所述的清泻肝火之法治疗肝经火热型急性结膜炎,即运用苦寒栀子、黄芩、龙胆草为主药,清肝泻火,又辅用石斛、天冬等药物,滋养肾水,甘寒滋润、生津益气。方中苦寒清热之药泄热存阴、祛除热邪,甘苦合用化生阴液,将甘苦合化法与清脏腑实热相结合,清肝火但不至于过耗阴血。由此可见,甘苦合化法之应用,从温病伤津到阴虚燥热,再到肝经实热灼伤阴血,万变不离其宗,但也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被深化和拓展,其背后蕴含的中药性味配伍理论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思考。

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宫鸣 余秋慧 于峥 杜松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佐力药业获7家机构调研:公司以乌灵菌粉为原料并依据名医组方开发答:公司以乌灵菌粉为原料并依据名医组方开发独家乌灵系列新产品,争取未来打造10个大单品。目前除了乌灵胶囊、灵泽片、灵莲花颗粒3个乌灵系列独家产品外,灵香片处于Ⅱ期临床试验阶段,主要用于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还有其他治疗方向的创新中药已请了国家级名中医进行产品组方,正在进行药学研究工作。公司在jvzquC41uvudm762lsqb0lto0et0497725811l;88:99;<80ujznn
1.方剂学试题十二套附答案2、根据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分析其方义,并说明方剂的名称、功用、主治证及临床表现。 柴胡12g,当归9g,白芍9g,茯苓9g,白术9g,煨姜9g,薄荷2g,炙甘草9g。水煎服。 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奠定方剂学组方理论基础的医著是() A.《黄帝内经》B.《太平圣惠方》C.《伤寒杂病论》D.《普济本事方》E.《千金jvzquC41yy}/5?5fqe4dp8iqewsfp}4:::=65=d3;6:67;;50jznn
2.固本堂固本堂的研发理念“以中式养生理论为根本,以药食同源为核心原材料,以中式组方为研发依据”不仅体现了其对中医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同时也展示了其在产品研发方面的独特见解与创新精神。固本堂坚信,只有充分融合传统中医文化的精髓和现代科技的成果,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符合个性化需求、更具有生命力的健康产品。 作为一家致力于 jvzq<84yyy4hwkjpvcth0lto1unpy7mvonEjfF:(rkj>3
3.082.甲状腺结节(文)西医识病中医辨证精准施药(二)组方:它的基本组成,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和乌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三)方解:陈皮行气除湿,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这三味都是祛痰化湿之要药。 (四)加减:笔考在本方基础上,配加夏枯草、昆布、牡蛎和浙贝母散结、软坚、化痰,还有当归活血化瘀,这样就比较jvzquC41ygoykw3;33<10lto1j;0ynhqpvkov8iqevusc{ykenk0fnyckn4ivvqAkfC49?555
4.2016年中医助理医师考前突破试题B.《医方集解》C.《太平圣惠方》D.《普济方》E.《五十二病方》标准答案:B26、下列哪部方书的分类方法属于“治法分类法”A.《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B.《张氏医通》C.《祖剂》D.《兰台轨范》E.《伤寒杂病论》标准答案:A27、历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理论分析组方结构原理的医著是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nujk5uktz14:<27:3jvor
5.重症肌无力二、五行肌康宁的组方原则和依据 肌康宁由天麻、地龙、牛膝、杜仲等组成,其组方的原则法于病机。本病病因为先天不足,病机为肝肾亏虚,肝风内动,脾气虚弱,痰瘀互结。脏腑定位于肝脾肾三脏。故而以补肝肾、益脾气,熄肝风,化痰瘀为法则,标本兼顾。 jvzquC41dcolg7vo346/exr1ldpc1|opm1€{l€4
6.交通组织管理方案范文2001年9月22日九运会主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落成庆典晚会,是开幕式交通组织的一次演练。项目组对本次晚会的交通组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同时项目小组又于2001年8月到北京观摩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交通组织,为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积累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7626/j}rn
7.2020年初级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考试大纲|医学考试网(一)组方原则 1.处方 2.君臣佐使 3.处方配伍规律 (二)处方类型 1.处方的意义 2.处方的分类 3.法定处方 4.协定处方 5.医师处方 (三)处方格式 处方格式和项目 (四)处方常用术语 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 2.药引 3.处方脚注 (五)处方管理制度 jvzquC41yy}/l|}nogj/exr1x1853990jvsm
8.2017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考点预习试题(四)模拟试题25、依据“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理论而组方的方剂是( ) A.桑杏汤 B.桑菊饮 C.清燥救肺汤 D.杏苏散 E.百合固金汤 26、川芎茶调散主治头痛的病机是( ) A.外感风邪 B.肝阳上亢 C.气虚不升 D.血虚不荣 E.瘀血阻络 27、复原活血汤中,对大黄炮制的要求是( ) jvzquC41yy}/njnzwg4dqv4ctvodnn4347<4
9.连花清瘟治疗新冠的理论依据与科研证据正因如此,瘟疫的防治须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辨病论治是主要模式,在病因、病理、病位都很明确的前提下,采用专病专方目标明确疗效更有保障;辨证论治是其必要补充。 “通治方”是实现辨病论治的基本途径,通过辨病论治把握瘟疫的病因、病机及致病特点,针对瘟疫的核心病证,根据关键病因病机进行组方,而不是jvzq<84jgcruj7mpt0io1|~cs1gsvrhng1703?7322:83;=462?18;;
10.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每日一练(7.21)2.依据方剂组方原则,下列关于使药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 B.消除君、臣药烈性 C.协助君、臣药加治疗作用 D.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E.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3.莪术药材的适宜采收期是 A.秋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后 jvzquC41uf4iwjyw0eun1;5431684:4343<16?3jvor
11.中医理论论文15篇中药组方配伍讲究“君、臣、佐、使”,通过君臣佐使的关系来控制各药在整个方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形成特定的整体关系与效用。以中医理论之“整体观念”为指导。中药组方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各种功效的药物的对其,而是充分的发挥药物在整个方中的协同、制约作用,以期达到使药物通过个体的身体吸收达到最终的身体阴阳“和谐”的目的。以麻黄汤为 jvzquC41yy}/jjtskmgo0lto1hgoyns1446:37mvon
12.2014中医综合考研真题:A型题及答案解析专业课真题43. 最早记载遣药组方和配伍宜忌的医籍是 A、《汤液经法》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肘后备急方》 44. 原方用法著名服药后“多饮暖水,汗出愈”的方剂是 A、止咳散 B、消风散 C、五苓散 D、牵正散 45. 厚朴温中汤组成中不含有的药物是 jvzquC41yy}/m‚oz{0ipo8jwctzgtj1|jkovr479:<:0qyon
13.餐饮安全实施方案(通用14篇)根据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工作需要,成立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管领导组,组长由我所分管领导担任,人员为我所卫生监督人员。 八、监管方式 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督分为全程监督和重点监督两种方式。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管领导组依据重大活动具体内容,确定实施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管的方式。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nvqmtpihgoijs136796A>40jznn
14.中医膏方调治恶性肿瘤理论基础探讨三、 中医膏方调治恶性肿瘤理论依据 恶性肿瘤是一种难治性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病机理复杂,症候复杂,兼症复杂,易于复发转移,治疗手段复杂,中医膏方这种复方多法兼备法组方思路,符合肿瘤病机的多元性。此外,膏方具有贮存、携带方便,口感好等优势,可以避免患者长期服用中药带来的煎药麻烦和味觉不适。 jvzquC41yy}/jjtfh0ipo8sgktuoi8|gp|nbpp4:94>969;70jznn
15.2022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试题(四)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方的原理是 A、竞争性拮抗 B、作用不同的靶点 C、促进机体的利用 D、保护药品免受破坏 E、延缓或降低抗药性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保护药品免受破坏,从而增加疗效。亚胺培南可在肾脏中被肾肽酶破坏,制剂中加入西司他丁钠,后者为肾肽酶抑制剂,保护亚胺培南在肾脏中不受破坏,jvzquC41yy}/uqnmgm4dqv4pgyy.fnyckny03=>:;
16.现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方案7篇2、现场负责人用最快速度通知指挥部成员到现场,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迅速做出响应,进入相应的应急状态,救援组依据职责分工履行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 3、事故发生后,如果事态继续发展扩大,指挥部立即将本单位地点、起始时间和部位、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名称和数量、人员伤亡情况、可能影响范围及已采取的措施等上报三间房地区应急jvzq<84o0ggtvlf0eqs/ew4{kpmkk‚zcp1754?<50jznn
17.装饰装修施工方案(精选11篇)及时办妥进场施工的各项手续。由于本工程是在不影响其他楼层以上施工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所以我们必须与业主、总承包方就具体情况部署施工顺序、材料和建筑垃圾的运输方式等进行充分的协商、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最大限度的保证其他楼层面的营业和施工的顺利进行。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77899/j}rn
18.镇江高专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级别和应急响应由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处置工作组依据教育部印发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成立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组长由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学生处长、保卫处处长担任。工作组成员由校办公室、学务中心、保卫处、团委、教务处jvzq<84zziq/|sh0gf{/ew4xkg}/c|uAekj>7B
19.临床难题及解决方案|杭州奥默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章中药创新药,共13条。根据中药特点分别规定了临床、药学及药理毒理方面的相应要求,涉及明确中药复方组方要求,新药材及其制剂、提取物及其制剂研究基本原则和要求等。 第五章中药改良型新药,共7条。明确改良型新药研发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改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功能主治、改变工艺或辅料等引起药用物质基础或药物jvzq<84cfcsftlp0pgz0uxqwvkuo0qyonAyu{ujkf?77
20.设计交底会议纪要通用12篇基层站段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承包方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向发包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款结算。竣工结算书是一种动态的计算,是按照工程实际发生的数量与金额来计算的,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因此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工作是jvzquC41l{kz‚o0zwktj~3eqo5icx|gp1;65990jvsm
21.医院应急演练总结通用12篇2、现场负责人用最快速度通知指挥部成员到现场,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迅速做出响应,进入相应的应急状态,救援组依据职责分工履行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 3、事故发生后,如事态继续发展扩大,指挥部立即将本单位地点、起始时间与部位、危险化学品(含剧)名称与数量、人员伤亡情况、可能影响范围及已采取的措施等上报三间房地区应jvzquC41spp{0zguj{/exr1jcuxgw4:2;63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