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区百姓究竟有多惨,泛滥年的黄河终于回归故道堵口花园口

在这八年间,中国打赢了日本,但也间接形成了跨越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黄泛区△。

黄泛区示意图

△注:黄泛区:指1938年6月河南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后,在西起平汉线、东至津浦线、北起陇海线、南至淮河的广大地区所形成的黄河泛区。一般认为,黄泛区涉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及江苏北部的44个县级城市。

惨痛起因:花园口决堤事件

第一战区长官部讨论认定掘开黄河大堤可以将敌人阻绝在河南以东,保全郑州。这个议案在呈报武汉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得到蒋介石的批准。

6月7日晚上7时,第二次掘堤工程终于完成,但因黄河主流北移,沙洲阻塞了口门,扒口又告失败。这场历史悲剧的主角花园口出场了。负责花园口掘堤工程的,是以蒋在珍为师长的国民党新八师。蒋在珍把几百名身强力壮的士兵编成5个组,轮番掘堤。这5个组每组工作两个小时,用卡车的车灯照明,通宵施工。

位于黄河大堤的决口处纪念碑

报纸文字简译:浊流湍急的水灾之中皇军以必死之心继续着救助工作,由于(敌人)极其非人道的使黄河堤坝决口导致的水灾。尽管皇军勇士们以必死之心努力救助,但还是造成了十万多灾民被夺去了房屋,食物,乃至生命。街巷化为了人间的阿鼻地狱。然而亲眼看到我皇军予以妥善救助安置,并不敌视中国良民。当地的居民投以感激的目光。这张照片是同水魔战斗的皇军勇士们。

国民党军队扒开花园口后,黄河泛滥形成的河道成了军事分界线,东面是沦陷区,西面为国民党控制区。遭受巨大灾难的是黄河下游的中国老百姓。

1938年黄泛区示意图

花园口决堤对日军造成直接人员伤亡。从中日双方所披露的材料来看,决堤直接或间接造成至少7000-20000人死亡。还有人认为洪水淹死了最多一万左右日军。而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洪水之后,6月29日,日军在江苏徐州举行联合追悼大会,仅第二军死于洪水人数便达到7452名之多(但此说法遭到质疑,该数字可能是第二军在整个徐州会战以来战死、病死、伤死的人员总数,而非直接死于洪水的人数)。

日军居心叵测的宣传照

日军在黄泛区前行

黄泛区泥水中作战的国民革命军官兵

决堤引发的水灾,图中的是撤离的难民

在花园口掘堤发生之后,国民政府矢口否认此为中国军队所为,而讹称此系日军轰炸所致。即使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也仍然坚持这个说法,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相关文件才逐渐解密,证实了当时是最高当局下令掘堤的。

版陈诚记者招待会披露日军“决堤”暴行报道

河南大饥荒旧照

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

1938年国民政府下令花园口决堤,造成黄河每年几十亿吨的泥沙顺着决口涌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没田野,漫溢湖泊,堵塞交通和航运,形成了穿越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黄河泛滥区,人们将其简称为“黄泛区”。每年汛期时,黄水都会回流倒灌,淹没农田,洪水过后蝗灾复至,地表突兀凸凹,到处沙丘堆移,无法耕种,对当地农业造成严重破坏。

1941年底出现干旱,虽1942年初有短暂降雨,但之后夏季后便滴雨不下一直到1943年春,导致大面积粮食减产和绝收。

1942年秋天发生严重的蝗虫灾害,导致粮食绝收。

虽然河南已经先后发生水灾、旱灾和蝗灾,但河南地方基层诸多贪腐成性的县长为征粮不顾百姓死活。

加上日本入侵的战乱和交通瘫痪,使很多难民在逃亡临近省份的路上只能依靠步行,距历史记载大约在300至595公里以上的路程,并且大部分难民没有及时的得到食物补给。

大逃荒旧照

截至1943年初,国民党政府在河南夏秋2季几近绝收的情况下累计征收3亿4000万斤小麦用作军粮。这一数目令中央政府2亿元救灾款能购买的2000万斤粮食相形见绌。1943年新麦即将成熟时,第一批赈灾粮才发到部分难民手中。6月,随着新一季小麦的成熟丰收,大饥荒方告结束。

大饥荒时期的百姓旧照

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发生在中华民国河南省的重大饥荒。大旱之后又遭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逃荒者又遇侵华日军轰炸,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但对于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有多种说法,有媒体报道194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河南灾情实录》统计,1942年河南大旱所导致的饥荒中,死亡人数达300万人,美国《时代》记者白修德认为有300万到500万人因饥荒而死,但Garnaut, Anthony在《现代亚洲研究》发表的文章认为单纯的饥荒死亡“远低于100万”,大约70万,并且认为1943年重庆国民政府官方统计为1,484,983死亡,并在后来被发现该数夸大了,因为包含了生育率下降和逃荒人口。

记者福尔曼拍摄的河南饥民,被普遍质疑为摆拍

黄河归故的后续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决定修复花园口大堤,引黄河回归故道,并特设黄河决口复堵工程局,由黄河水利委员会领导。然而,花园口以下的黄河河床已断流8年,由于种种原因,堤防1/3左右已遭破坏,大约40万农民在此垦作,一旦黄水回归故道,势必造成新的灾难。

3月1日,花园口工程开工,国共双方关于此事的谈判也随之开始,参加谈判的有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和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的代表,有中共方面冀鲁豫、渤海区代表,还有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代表。中共方面的立场自始即简单明确:力免除黄泛区人民的痛苦,同意黄河堵口归故道;但为避免造成新的灾难,须等故道堤防修复后,再行堵口放水。国民党方面则回避复堤问题,强调堵口的重要性。双方争执的中心在堵口日期问题。

毛主席视察黄河

国共双方于3月下旬开始谈判,先后在4月7日、15日达成《开封胁议》与《荷泽协议》,商定堵口与复堤同时进行,堵口合龙日期则视复堤情形而定;迁移居民由行政院发给迁移费;豫鲁两省修防处由中共代表参加。国民党方面实际力图在大汛前完成堵口工程,电令工程局加速施工,务必于7月l日前完工。解放区方面为了求得堵口复堤问题的合理解决,又在5月派代表赴宁,于18日与对方达成《南京协议》。双方同意下游复堤工程尽快开工,材料、工粮款由国民政府从速拨给,堵口工程以不给下游带来水害为前提。

编辑 |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网络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黄河郑州段三百里(三)南裹头也是枯河注入黄河的地方。 (南裹头的枯河水总是水平如镜,像条水沟。) 几年前第一次来南裹头,被这里的美景惊到了。清碧的河中湖,芳草萋萋的河中沙洲,大片的白沙滩及岸边的老榆绿柳,辽阔壮丽,美不胜收。至于落日长河,皓月当空,更是摄人心魄,其味无穷。 jvzquC41yy}/onnrkct/ew477zie:{~
1.探寻黄河花园口6月7日晚上7时,第二次掘堤工程终于完成,但因黄河主流北移,沙洲阻塞了口门,扒口又告失败。这场历史悲剧的主角花园口出场了。负责花园口掘堤工程的,是以蒋在珍为师长的国民党新八师。蒋在珍把几百名身强力壮的士兵编成5个组,轮番掘堤。这5个组每组工作两个小时,用卡车的车灯照明,通宵施工。1938年6月9日上午jvzquC41yy}/onnrkct/ew475oxym{w
2.万里黄河绕九曲,千古风流汇一湾。黄河九曲奔腾不息流日夜,中华至若休憩之际,独立沙洲,静对烟霞。素身映落日,逸影伴残葭。或缩颈而眠,似寐似醒,态极慵懒;或昂首远眺,若思若悟,意涉幽遐。与秋水共澄澈,同远岫相横斜,融于天地,化入烟沙,真若画中仙客,物外灵葩。 新安之地,赖黄河以毓秀;湿地之域,因鹭影而增华。白鹭来仪,实乃生态之祥兆;灵禽栖息,尽显自然之和嘉jvzquC41yy}/onnrkct/ew45h2pbuzk
3.瞰中国山东东明:黄河沙画瞰中国|山东东明:黄河沙画- 近日,随着2023年黄河调水调沙的结束,黄河水位逐渐下降,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黄河王高寨险工段大面积沙洲裸露出水面,河水在河床上冲刷留下的痕迹形成“沙画”现象。jvzq<84yyy4tf7}kpj{bpny0eqs0497529821Bj346g77:<7c6ld:kjh3g=9gn:7:7:638h0jvsm
4.开封柳园口:黄河“最后一道弯”孕育的候鸟家园|中国国家地理网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北以东至兰考县,有一片由黄河漫滩形成的湿地,虽然面积不大,却吸引了数量可观的候鸟每年来此栖息。这里有被称为“黄河最后一道弯”的河道和沙洲,属于开封柳园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摄影师程斌用三年时间记录了这片被大大小小城镇所环绕的湿地中生活的各种鸟类,而它们选择在这片“非著名”湿地栖息的jvzq<84yyy4ekun5824dqv4epi5bt}neng5q8<>8h2gb;@i5:8=/j}r
5.黄河上游高含沙水流交汇区河床形态及冲淤变化规律期刊摘要:黄河上游交汇区为典型的高含沙水流交汇区,支流高含沙洪水往往引起剧烈的河床形态调整及冲淤变化.利用室内模型实验、野外观测资料,研究了支流高含沙洪水入汇干流后,交汇区变化过程及冲淤计算方法.研究表明,交汇区河床形态包括壅水区淤积沙坝、分离区沙洲、输水输沙主槽及分离区以下河段的沙洲等基本元素.进入交汇口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unlezk72397329:
6.运城新闻网这里风光秀丽,著名的景点有吴王古渡浮桥、黄河沙洲、吴忠定国家级苹果观光园。这里人文荟萃,每个村名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各种神话故事、动人传说数不胜数。这里物产丰富,也被称作黄河岸畔的“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桃、甜柿子……可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被深深打上了“黄河文化”的jvzq<84yyy4tz‚htd0ipo872443238631euovnsva4=62?:0jvsm
7.黄河两岸生态美人民生活美如画县区频道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不断深入,生活在黄河沿岸的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孟津区去加大了对黄河湿地的保护建设和生态管控,迁徙的候鸟随着环境的变化,一部分鸟类选择长期生活在黄河沙洲上,成为黄河沿岸长居的客人。黄河沿岸的天更蓝、水更绿,沿岸人民生活更加美满幸福。jvzq<84zkctrw7q{f0ipo7hp1utvnr14285199144515;972;91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