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

上三旗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

下五旗是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一、上三旗

1、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是上三旗之一。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2、镶黄旗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3、正白旗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将其纳入皇帝亲统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二、下五旗

1、正红旗

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为下五旗之首。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

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正红旗人,由蒙古族组成,在清朝属于自治部落。

2、镶红旗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3、镶白旗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6万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4、正蓝旗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正蓝旗建于此时,因旗色纯蓝而得名。

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5、镶蓝旗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扩展资料

旗人是明万历十九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后建立八旗制度,八旗中的人对自己的简称。八旗打破了原来分裂的局面,使得努尔哈赤直接掌管八旗,当时的旗人拥有一定的地位。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创造的满族社会制度。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合起来称为八旗。

八旗子弟泛指八旗人的后代,又称旗人。八旗子弟并非贵族,只是兵丁,八旗中官员子弟多为纨绔子弟。

本    名

八旗子弟

别    名

旗人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

满族

词条图册

我们都知道,清朝赖以崛起和占领天下的根本就是八旗制度。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率领尚处于奴隶部落时代的女真人崛起于关外东北之后,以女真部落为根基建立的八旗制度,迅速席卷东北地区,建立了强盛一时的后金政权。

努尔哈赤死后,其继任者皇太极更是将八旗制度发扬光大,又增设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进一步扩充了八旗势力,并为清朝最终入关占领天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那么,八旗制度究竟是什么呢?努尔哈赤最先创立的八旗,其实并没有8个旗,而是4个旗,分别为正红旗、正白旗、正黄旗和正蓝旗。

随着他的东征西讨,不断征服其他女真部落,实力不断扩张的努尔哈赤又将新增的女真人编为了新的4个旗,分别为镶红旗、镶白旗、镶蓝旗和镶黄旗,合计起来一共为8个旗。至此,八旗制度正式形成。

但是,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八旗内部依然是有上下等级之分的。而这八旗等级的区分,则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

那么,这样的区分又是从何而来呢?

努尔哈赤时期,是八旗的草创阶段,根据努尔哈赤的设想,其实八旗就相当于8个大的女真部落,这些八旗的旗主对于统领下的各旗拥有巨大的权力,旗丁之于八旗旗主,更具有人身依附的关系。

而作为总旗主和最大的奴隶主,努尔哈赤统领了实力最为雄厚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显然,虽然十分仇视汉人,但是受汉人文化的影响,女真八旗内部依然视黄色为尊贵颜色。作为汗王的努尔哈赤,因此统领了正黄旗和镶黄旗。

努尔哈赤在其人生末年,将其统领的两黄旗分给了他最受宠的三个小儿子,也就是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三兄弟。皇太极继位之后,随即对多尔衮三兄弟统领的两黄旗进行了置换。

但是,这种置换并没有形成多大的波澜,因为作为汗王的皇太极,统领两黄旗本身就约定俗成,再加上两旗置换之时只换旗帜并没有换人。因此,皇太极继位之后,他原来统领的正白旗和镶白旗旗色换为了正黄旗和镶黄旗,其他并没有什么变化。

然而,此时的局面对于皇太极却是极为不利的,努尔哈赤留下的后金政权几乎内外交困,尤其是四大贝勒南面而坐,其他三大贝勒与皇太极的地位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自然令雄才大略且野心勃勃的皇太极极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开始削弱其他三大贝勒的实力和势力。

他先是废除了四大贝勒轮值机务之制,使得三大贝勒的权利受到严重削弱,其次,他又借口阿敏的十六大罪,将其削去了旗主和大贝勒之职,禁锢在高墙之内,原由阿敏统领的正蓝旗旗主则由其弟济尔哈朗担任。

随后,对于三贝勒莽古尔泰,皇太极借口其拔刀欲犯上、对大汗大不敬之罪,削去了其大贝勒的名号。遭受重大打击的莽古尔泰于天聪6年12月“暴卒”。

在莽古尔泰去世后不久,有人告发莽古尔泰生前有不轨之举,皇太极借此机会将莽古尔泰和继任者德格类等人,以谋逆罪削除爵位,并将正蓝旗收归于公。

而所谓的公,当然是指担任大汗的皇太极所有。从此,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由皇帝皇太极直接统领。这三旗也跟皇帝的亲兵无异。而其他五旗则仍由相应的旗主统领,也因此,他们被称为下五旗,很显然,由皇帝直接统领的上旗级不但待遇更好、地位更高,也更受到皇帝的信任。

不过,在皇太极死后,上三旗再次发生了变化。皇太极去世之后,他的长子豪格并未继任皇帝之位,反而是由6岁的福临渔翁得利。不过,真正掌权的确是多尔衮。

掌权之后,为了打压豪格,多尔衮将豪格统领的正蓝旗降入了下五旗,而自己所直接统帅的正白旗升入了上三旗。因此,名义上由皇帝统领的上三旗分别为: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

多尔衮病逝之后,终于掌握大权的顺治皇帝并未对这上三旗作为调整,从此之后,清朝皇帝直接统领的上三旗稳定下来。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作为上三旗,两红旗、两蓝旗、镶白旗作为下五旗,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THE END
0.东单记忆我国古代以“天干”“五行”相配表示方位,北方用壬癸水表示,认为北极可生水,水能灭火,似乎建了北极阁就可以避免火灾了。由于小佛楼建的精巧,人们便把小佛楼所在小巷取名“北极阁胡同”。但迷信不能防火,小佛楼后来也毁于火灾,但北极阁的地名却延称至今。 jvzquC41yy}/onnrkct/ew44kz:1q:w
1.安全知识问答题21、水为什么能灭火? (1)水能冷却燃烧的物质;(2)水能隔绝空气,使用燃烧窒息;(3)水能稀释某些液体,冲淡燃烧区可燃气体的浓度,降低燃烧程度,能够浸湿未燃烧的可燃物,使之难以燃烧;(4)水在机械作用下具有冲击力,强烈冲击火焰,使用火焰中断而熄灭。 22、哪些物质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jvzquC41yy}/qq6220ipo8jkunj1?9;8;?/j}rn
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鉴别及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关于贵【单选题】维持角膜透明性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生吃水生食物要洗净,主要是为预防( )污染。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巩膜的色泽不正确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污染食品的寄生虫及虫卵有(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巩膜从内至外分别是( jvzquC41yy}/uqzcuj{bvr3eqo5uk85e;d968?kfef::5@gdf6957:86gf>2c;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