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阴谋,为何说老爹朱元璋听到下雨声之后去世

引言:公元1402年,靖难成功后的朱棣在南京登极,成为永乐皇帝,为了掩盖和美化自己帝位的正统性,他抹去了关于《明太祖实录》中皇太孙朱允炆一切良善的记载,编造了一些令人拍案称奇的“故事”。

本文不再赘叙建文削藩和燕王靖难的来龙去脉、功过是非,仅以《明太祖实录》中太孙朱允炆被篡改的一小部分予以分析和补充,管中窥豹的一探皇权争夺的残酷性。

你给我当皇上去

洪武二十五年农历三月丙子日,被明太祖朱元璋寄予全部希望的大明开国太子朱标病逝,年仅三十七岁。

明太祖朱元璋含泪命礼部议丧礼,在京文武百官与公署衙门斋戒。停大小祀事及乐舞至太子下葬之日,停嫁娶六十日。

在外文武百官闻丧易服,于属地公署发哀,停大小祀事及乐十三日,停嫁娶三十日。

朱元璋本人服齐衰之服(父为子丧,齐衰一年),但皇帝以日当月,服哀服十二日,他来到太子朱标所居住文华殿抚棺痛哭,文武百官无不大恸。

鉴于太子朱标生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恩威并济,尊长爱幼,朴实善良的形象,使他具有仅次于皇帝的威望和民心,上至皇子诸王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钦服,各省府州县、宗国郡国境内无不举哀。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庚申,皇太子朱标附葬于孝陵之东,称之为懿文太子陵或东陵。

朱标去世后,关于太祖思考储君的人选是这样两个版本:

在《明史.艮传》采纳的,明中叶弋阳人姜清的著作《姜氏秘史》中是这样记载的:

(朱元璋)上御东角门,向群臣泣。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皇嫡长孙富于年,早定大计,孰不归心?”

为了允炆,杀蓝玉!

被姚广孝、夏元吉等修改的《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是:

戊寅,上御东角门,召廷臣谕之曰:“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於此,命也。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贤明仁厚,英武似朕,朕欲立为太子,何如?”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陛下言是,但置秦、晋二王於何地?”上不及对,因大哭而罢。

以上两个版本,第一个是朱元璋立储压根就没想过朱棣,皇位根本没有燕王毛事。

另《实录》版,朱元璋急切想立四子燕王朱棣为储君,而翰林学士刘吾三给出了朱棣不能成为太子的“理由”,朱元璋因为说不过刘吾三,急得哇哇大哭(怎么听怎么是个乐儿)。

从朱标三月去世到八月下葬后,在《明太祖实录》中关于朱允炆的记录,删的只有“庚寅,册立皇第三孙允炆为皇太孙,祭告太庙”等聊聊数语。

那么明实录缺失的那部分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九月十三日,朱元璋在奉天殿举行隆重的册立大典,正式册立朱允炆为太孙(储君),并祭告太庙(来去是梦),并于承天门传诏天下。

诏曰:“曩古列圣相继驭宇者,首立储君。朕自甲辰即王位,戊申即帝位,于今二十九年矣。操将练兵,平天下乱,偃天下兵,奠万民于田里,用心多矣。及一统以来,除奸暴,去豪强,亦用心多矣。近来苍颜皓首,储嗣为重,嫡孙允炆,以九月十三日册为皇太孙,嗣奉上下神祗,以安民庶。诏告臣民,想宜知悉。”

由于在朝君臣尊卑有制,在家叔侄长幼有序,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树立国君大宗的威望,同时也促进太孙与诸皇叔宗王之间的“亲亲之谊”。朱元璋又在洪武二十九年,在觐见东宫仪之上,重新制定了亲王觐见皇太孙仪。

洪武二十九年定:凡亲王觐见天子后,于文华殿朝见皇太孙,鸿胪寺先于文华殿设诸王拜位。教坊司设乐,锦衣卫设太孙仪仗。

亲王具身着冕服由文华殿丹壁东阶来到文华殿前,入殿于拜位向皇太孙行四拜礼,太孙安坐受礼。

因洪武朝亲王(太祖诸子)基本上都是朱允炆的叔辈,所以与觐见大兄太子朱标不同,朱允炆的叔辈亲王只对太孙行鞠躬四拜礼,而不下跪叩头。

觐见完毕后,朱允炆与诸王叔由礼官引导,由文华殿东门步入后殿,太孙与亲王再着便服行家人之礼,朱允炆也向王叔行四拜礼(成败皆空),亲王坐受,但亲王(叔辈)不能面南,只能坐东面西受礼,礼毕后,太孙朱允炆正中面南上坐,各亲王则东西对坐。

对于这个礼节,诸子亲王在朱元璋的威严之下只得依从,但心里并不服气。

亲王从之,多不悦。

这一方面是表明朱元璋年事已高,精神头不济,身体大不如前,不由自主开始倦政。

另一方面,也表明朱允炆能力成长速度很快,朱元璋已经将很多朝中大事交给太孙朱允炆处理,并处理得很好。

只可惜关于太孙朱允炆监国理政的记载很少,可能都被永乐朝删除,或者改成明太祖亲自批复的了。

直到永乐八年,明太宗(成祖)朱棣创立皇太孙(朱瞻基)监国制度,其实很多内容都是仿效太祖朱元璋为皇太孙朱允炆设立监国制度。

时太祖春秋高,政务尝付太孙裁决。太孙颇尚宽仁,兆民欣欣,罔不爱戴。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已酉,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结束了传奇的一生,驾崩于西宫。《明太祖实录》是这样记载的:

乙酉,上崩于西宫。上素少疾,及疾作,日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渐剧,乃焚香祝天曰:“寿年久近,国祚短长,子孙贤否,惟简在帝心,为生民福。”

即遣中使持符,召今上(燕王)还京。至淮安,用事者矫诏,即还。上不之知也,疾亟,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言不及他,闻雨降,喜形于色,遂崩,寿七十一。

遗命:“丧葬仪物,一以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出临三日,皆释服,无妨嫁娶。”

实录记载,朱元璋临终之时,“念念不忘”四子燕王朱棣,派遣官员持节召朱棣进京,只恨那厮忤逆矫诏,太祖被蒙在鼓里(来去是梦),正当他用最后一口气盼望询问朱棣来了没有的时候,听闻外边下了大雨,喜形于色,随后驾崩。

为什么朱棣要在《明太祖实录》的最后编这一段话呢?

这个编纂应该明显是出自姚广孝之手,在这个“故事里,一代天骄朱元璋急切地盼望朱棣前来“继位”,人没盼来,反而突兀的听到下雨了就“高高兴兴”的驾崩了,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情让人匪夷所思。

朱元璋子孙更替,皆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取名,已取五行相生之吉意。诸子皆以木字为偏旁取名,如标,樉,棡、棣、松、柏、权等,水以养木(成败皆空),滋润的自然是皇子朱棣。

反观朱元璋孙辈,诸子为“木”,木生火,朱元璋孙辈尾字则以火为偏旁,外加各支字辈取名,如朱高炽,朱高燧,朱尚炳、朱济熺等,当然也包括朱允炆。

所以“水可生木而又能克火”,岂不是预示着“朱棣木兴“而“允炆火亡”这一结局,姚广孝特意在朱元璋病危焚香问天之后,安排下雨,再让朱元璋突然参透天机,进而“喜极而亡”,要做的就是为朱棣登极起到“一语成谶”的效果,不可谓不高明。

而朱元璋真实的遗诏是:

而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乙酉,太祖崩,遗诏皇太孙嗣位。诏曰:“朕受皇天之命,膺大命于世,定祸乱而偃兵,安民生于市野,谨抚驭以膺天命,今三十一年矣。忧危积心,克勤不怠,耑志有益于民。奈何起自寒微,无古人博志,好善恶恶,过不及多矣。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危惧,惟恐不终。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以勤民政。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佐,以福我民。凡丧葬之仪,一如汉文勿异。

天下臣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嫁娶、饮酒、食肉皆无禁。

无发民哭临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晡十五,举哀礼毕,罢非旦晡临,无得擅哭。

当给丧事及哭临者,皆无洗绖,带无三寸,无布车兵器。

诸王各于本国哭临,不必赴京。中外官军、戍守官员,无得擅离信地,许遣人至京。

王国所在文武衙门官民、军士,今后一听朝廷节制;护卫官军,王自处分。

诸王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诸王各于本国哭临,不必赴京”。朱元璋连朱棣都不让前来奔丧,可叹朱棣后来编改《太祖实录》时,找出几个太祖喜爱他的理由多难,也实在是难为姚、夏等人了,得累死了多少脑细胞啊。

其实朱元璋在生命最后阶段,他对朱棣的确给予厚望,只不过不是让他继承大统,而是让他努力做好一个镇守大明北疆的藩王,永为朝廷藩屏,保护住他大侄子朱允炆的江山。

朱元璋在给朱棣最后的上谕中说到:

“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犹告成王曰:诘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今虽海内无事,然天象示戒,夷狄之患岂可不防,朕之诸子,汝独才智,克堪 其任。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乂安黎民,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相继在朱元璋之前去世,朱棣“嫡四子”(成为最长的嫡皇子)的宗法地位几乎已经和朱允炆可以平起平坐了,而他的个人城府和军事能力朝中也无人再能望其项背。

明太祖朱元璋生前的确思考过过动不动燕王朱棣,但朱元璋还是最终不忍对儿子下手,派驸马殷梅等人盯住朱棣,最终留下了隐患,本来朱元璋想让大明这台机器按照自己制定“祖宗家法”,在各方势力平衡之下完美的运转下去。

但他不会想到率先出手犯错的居然是皇太孙朱允炆,更不不会想到大明建文皇帝朱允炆会被朱棣一个“小小的不敬”轻易激怒,从而引发削藩,最终失去宗室人心。

而朱元璋驾崩后,朱棣绊脚石也只有一个朱允炆,削藩又给了他一个“靖内难,清君侧”的完美机会……

THE END
0.东单记忆我国古代以“天干”“五行”相配表示方位,北方用壬癸水表示,认为北极可生水,水能灭火,似乎建了北极阁就可以避免火灾了。由于小佛楼建的精巧,人们便把小佛楼所在小巷取名“北极阁胡同”。但迷信不能防火,小佛楼后来也毁于火灾,但北极阁的地名却延称至今。 jvzquC41yy}/onnrkct/ew44kz:1q:w
1.安全知识问答题21、水为什么能灭火? (1)水能冷却燃烧的物质;(2)水能隔绝空气,使用燃烧窒息;(3)水能稀释某些液体,冲淡燃烧区可燃气体的浓度,降低燃烧程度,能够浸湿未燃烧的可燃物,使之难以燃烧;(4)水在机械作用下具有冲击力,强烈冲击火焰,使用火焰中断而熄灭。 22、哪些物质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jvzquC41yy}/qq6220ipo8jkunj1?9;8;?/j}rn
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鉴别及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关于贵【单选题】维持角膜透明性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生吃水生食物要洗净,主要是为预防( )污染。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巩膜的色泽不正确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污染食品的寄生虫及虫卵有(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巩膜从内至外分别是( jvzquC41yy}/uqzcuj{bvr3eqo5uk85e;d968?kfef::5@gdf6957:86gf>2c;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