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nt;">
标识物(类)
标识形式
标识人
内容
状态
书写、挂牌
现场作业者
对产品、物料的合格与不合格,处置过程、加工状态等进行标识,以防误用或发生不可预料的危害
书写或挂牌
现场作业者
注意事项
书写、挂牌
现场管理者
对因接触或不当使用即会发生危害人类健康或破坏环境的,应予以标识,可用适当的通用的标志,也可用适当的文字予以标识
设备
标签、挂牌、区域存放
现场作业者
对设备的精确度有要求的、设备操作易危险的、设备丧失正常用途的等应进行适当的标识
危险品
标签、挂牌、专用区域存放
现场作业者
指农药、花费、试剂、易燃易爆物品等,应存放于指定场所,同时对其本身及周围环境也应进行适当有效的标识,防止发生危害
救急物品
定点存放、书写、挂牌
指定专人
对于救急物品除应放于指定区域外,还应对其他地点进行醒目、有效的标识,以能够保证迅速发现,同时要对物品的使用方法等进行适当有效的标识
4、标识的管理4.1标识按3中规定制作完成后,立即挂到醒目位置。4.2挂放人应坚持每天检查标识的安全情况,发现标识破损、污染、丢失等现象时,必须马上更换。4.3农场管理部负责对全厂标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或未按规定标识的,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标识,如当月累计3次以上(含3次)不按规定进行标识,可对部门负责人做出相应的处罚。5、追溯5.1对于有追溯要求的产品或过程必须建立追溯体系。5.2追溯系统有各责任部门针对不同产品、不同要求制定,经农场管理部审核、批准后执行。5.3追溯系统必须保证要有示意图。5.4追溯系统建立的方法。5.4.1过程识别:建立追溯系统前,由农场管理部对生产流程进行分解、识别,并确定生产涉及的一般过程、特殊过程,各个过程涉及的人、机、料、法、环。5.4.2通过对不同过程的分析,可以确定相应的因果关系,为以后的追溯提供理论依据。5.4.3制定记录表格:根据4.2.4.1及4.2.4.2标准,对种植实现过程建立完善的记录表格,以对发生的每个过程所拥有的重要信息进行记录。5.4.4制作产品实现流程图:将实现详细过程的有流程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并在图上叙述过程名称、作用(如有必要),此为产品的追溯系统图。6、标识及追溯的管理标识及追溯系统制作完毕投入使用后,应在内审时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并及时作出适当调整。十二、GAP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改进自身的GAP体系,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和预防不合格,确保GAP体系的有效运行。2、范围适用于根据标准及体系建立的GAP体系所包含的所有场所和活动。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GAP体系审核的协调。3.2审核组负责内部GAP体系审核的具体实施。3.3各部门配合并接受内部GAP体系审核。4、工作程序4.1每年进行1次内审,重大改革等必要时可增加内审次数。4.2管理者代表编制内审年度计划,总经理批准后,由GAP小组分发(可以使用公司内部邮件形式)。4.3审核人员4.3.1审核员须经过审核课程培训并考试合格。由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独立人员来进行。4.3.2审核组长主持审核会议,制定审核活动计划、准备工作文件,给审核组成员布置工作。对现场审核进行控制,使审核按计划和要求顺利实施进行。提交审核报告4.3.3审核员根据审核范围,要求编制检查表;按照审核计划,完成审核报告。将观察结果整理成书面资料,编制不合格项报告。提出纠正措施的建议,并验证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4.4审核步骤和要求4.4.1建立审核小组,根据审核目的、范围、部门、要素以及审核日程安排,由管理者提出审核员名单,经总经理批准后,建立审核小组,确定审核组长。4.4.2制定审核活动计划由审核组长制定,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审核活动计划内容包括:本次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依据的标准和文件;审核组的组成,审核组成员的分工;审核的日程安排。4.4.3资料准备,GAP小组负责提供所需的有关文件、记录表格,包括《手册》等及其它有关资料,检查表格、不合格报告表格、审核报告表格等。4.4.4编制检查表 根据审核活动计划,由被指定审核具体部门的审核员编制检查表;检查表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容,作为标准检查表为以后的审核提供参考;4.4.5 审核实施1)首次会议a)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按照审核计划确定出席人员,到会应签到,并做好会议记录。b)宣读审核计划,说明审核具体内容和方法,确定陪同人员和下次会议时间。2)现场审核。审核员根据分工进入现场审核,并按审核检查表的计划安排实施、记录符合要求的证据和不符合要求的事实,审核组长应全面掌握整个审核过程。3)审核组内部会议。每天审核结果审核员应在内部会议上相互交流审核的信息,组长对审核情况进行小结,并确定不符合项,审核组长准备本次审核的总结,并由责任部门对开出书面不符合项进行确认认可。4)末次会议:审核结束应召开末次会议,内审核组人员和受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参加人员须签到。末次会议主要内容:a)重申审核目的、范围、依据;b)本次审核情况汇总;c)宣读书面不符合项报告;d)提出纠正措施要求;e)宣读审核结论。4.5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其内容为:本次审核的目的,范围;审核组成员、审核日期、审核过程和审核主要内容;审核依据的文件;不合格情况;审核结论。审核报告在审核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内完成,审核组长必须及时将审核报告及资料移交处理。4.6纠正措施责任部门接到内审报告及其“不合格项报告”后及时进行分析,及时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纠正和预防措施。4.7跟踪验证审核组长要组织内审员在规定的期限内对查列的各个不合格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作好记录,对无效的措施应重新进行验证。4.8对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而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文件管理程序》。4.9内审结束后的所有内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保存,可提交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5、相关文件《文件管理程序》6、质量记录6.1内部审核计划6.2检查表6.3不合格项报告6.4审核报告十三、不合格产品管理程序1、目的为确保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及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外购产品、半成品和成品及成品出厂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3、职责3.1农场管理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3.2植保人员配合好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和隔离工作,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并具体实施对不合格品的处置。4、工作程序4.1不合格品的识别、记录、标识和隔离。4.1.1对于外购产品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在外购产品检测记录上做好记录,由仓库保管员按《标识和可溯性管理程序》的有关要求,做出“不合格标识”,并将其放置于仓库的不合格区域。4.1.2对于生产或收获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工作人员做好记录,并按《标识和可溯性管理程序》的有关要求,做出“不合格标识”,将不合格品隔离放置在规定的不合格区。4.2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4.2.1根据不合格品的分类,决定参加评审的人员,经过评审,对不合格品提出处置决定。4.2.2对于外购产品的不合格的评审,由农场管理部组织植保人员和仓库保管员进行评审,做出退换、拒收、索赔等决定,由仓库保管员做好记录,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经农场管理部部长审批后,由植保人员负责与供方协商解决。4.2.3对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中的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4.2.3.1 对轻微不合格品的评审,由现场管理员进行评审后作出返工或报废的决定,直接通知责任者实施。4.2.3.2 对严重不合格品的评审, 由农场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做出返工、报废或降级的决定,并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报总经理批准。4.2.3.3 对过程产品需进行返工的不合格品,由农场管理部组织出现不合格品的负责人实施返工后,由现场管理员按产品要求重新检验。4.2.3.4 对于决定报废的不合格品,由农场管理部部长组织人员将报废品放进报废区,隔离存放,统一处理。4.2.3.5 严重不合格品的处置工作完成后,由实施部门在《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上填写处置结果,报农场管理部审核认可。4.3对于已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农场管理部应针对不合格品所造成的后果或潜在影响程度及时与顾客协商解决办法,可采取产品召回,经顾客批准的让步使用等;农场管理部应组织有关部门指定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具体按《纠正措施管理程序》的有关要求进行。4.4由农场管理部对与不合格品的控制有关记录按《记录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保存。5、相关文件5.1纠正措施管理程序5.2记录管理程序6、质量记录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十四、产品召回管理程序1、目的保证有公司标志的产品在任何时候从客户召回时都尽可能有效、快速和完全进入调查程序。2、职责具体负责召回程序的执行,联系方式如下:客户投诉办公室(电话:---------- 传真----------)农场管理部(查各种原始记录,分析其原因)上报分管领导总经理(经研究)实施产品召回3、召回程序及内容3.1 公司建立与产品编码系统有关部门的文件,代码标识能追溯到产品的生产日期或批号。3.2 产品的去向公司详细记录,去向记录的保存时间应超过保质期限。3.3 公司建立健全顾客投诉档案,所有与健康和安全投诉有关的联系和处理记录存入档案备查。3.4 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影响消费者安全风险时,公司根据产品去向记录迅速从批发商处召回未食用的产品,召回后隔离存放,加以评估其安全性,如未全部召回产品,根据风险程度通过媒介等形式报告消费者,详细说明危害类型,迅速召回产品同时将该产品单独存放,封存按照CIQ的要求进行处置,并做好处置记录。3.5 每次对召回的产品进行评估,并对产品的召回效率进行评估。3.6 开始实施召回。3.6.1 及时报告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及认证机构,通报内容包括:(1) 召回的原因;(2) 召回的类型、名称、编号、公司代码、生产日期和进出口日期等。3.6.2 召回产品的数量包括:(1) 被召回的产品当初在公司拥有的数量;(2) 在召回时产品数量分布情况;(3) 被召回的产品在公司剩余数量。3.6.3 被召回产品的客户、城市,如果是出口的则说明批发商的名称、地址。3.6.4 任何可能受同样危害影响的其他产品的信息。4、质量记录产品召回通知单十五、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1.目的通过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实际和潜在原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改时和预防活动,使质量与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消除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把再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限度。2.适用范围适用与企业实际和潜在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3.职责3.1农场管理部负责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管理活动不合格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3.2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不合格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3.3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不合格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4.工作程序4.1当有下列不合格出现,须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a.产品出现批量不合格;b.产品出现严重不合格;c.顾客有投诉情况或不满意时;d.关键控制点发生较大偏离时;e.有关的质量记录、报告、客户意见等信息汇总分析后产生不合格的潜在趋势。f.内部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出现不合格项;4.2当产品出现批量不合格时,由负责人填写“不合格报告单”,分析、确认不合格原因进行,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落实。若经确认不合格非本部门原因所致或本部门无法解决的,将“不合格报告单” 提交技术部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分析,确定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由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4.3当产品出现严重不合格或关键控制点发生较大偏离或顾客的投诉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职能部门召开质量分析会。作好会议记录,确定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由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实施,必要时由董事长批准实施4.4有关的质量记录、报告、客户意见等信息汇总后产生不合格的趋势,由质量例会形式进行分析,作好会议记录,确定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者代表批准实施,必要时由董事长批准。4.5制订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并规定完成期限和责任人。4.6纠正和预防措施必须由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4.7验证和记录4.7.1当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完成后,实施部门应通知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人员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记录验证结果,将信息反馈有关领导。4.7.2验证应包括下列内容:a.各项措施是否已按规定日期完成;b.完成后的效果如何;c.如措施引起相关文件更改,是否按规定办理了更改手续。4.7.3对有关客户投诉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贸易(销售)部应将验证后的结果及时向客户反馈。4.7.4采取重大纠正和预防措施后的有关信息,由管理者代表提交管理评审。4.7.5若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体系文件修改,按《文件管理程序》执行。4.8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管理者代表按《内部质量审核管理程序》和《管理评审程序》执行。5.相关文件5.1《记录管理程序》5.2《文件管理程序》5.3《内部审核管理程序》5.4《不合格品管理程序》5.5《顾客满意度测量管理程序》5.6《管理评审程序》6.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