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通用篇)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通用13篇)

在当下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

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形成过程的确认,生产过程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产品的防护,对生产所用原辅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三、职责

1、生产车间负责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2、检验员负责产品验证、标识及可追溯性监督管理。

3、仓库负责产品防护控制。

4、检验员负责监督考核生产车间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状况。

第二章管理规定

一、生产准备

(一)人员生产部和管理部负责生产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二)设备车间需按质控点、工艺或车间卫生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管理部需对清洗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确认。

(三)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1、技术质量部确定各类产品的工艺标准。

2、生产部负责编制工序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经总经理审批并实施。

(四)生产环境生产车间限制无关人员进出,车间卫生整洁,管理部定期对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五)检测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收集、整理各类检验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并按《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对检测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和校正。

二、生产过程监控

(一)进货验证

进货验证具体规定按《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二)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首件检验

每班开始生产、更换产品品种或调整参数后生产的开始产品,操作工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再由质检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如不合格应返工或查找原因改进后重新生产,直至首检合格,质检员确认才能批量生产。

2、过程检验

操作工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对本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测控制。

3、巡回监控

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应对操作工的自检和过程检验进行监督,认真检查操作工的作业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工具和检测频率等是否正确;并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进行抽样检测。

(三)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成品检验按《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四)监视和测量记录

2、监视和测量记录由质检员负责保存。

三、产品标识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一)产品标识

1、车间对产品储存、摆放要有明确标识。

2、仓库按照《仓库管理制度》规定做好相应标识摆放。

(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1、各过程必须有完整质量记录,以便于追溯。

2、质检员对可追溯性的有效性进行监控。

四、产品的防护

一、对于产品从接收、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的所有阶段,应防止产品变质、损坏和误用。

二、针对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

三、各部门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不得破坏包装,防止跌落、磕碰、挤压。

五、其他按照《仓库管理制度》执行。

六、过程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处理

一、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要及时纠编,并采取预防措施;

二、当过程质量出现质量重大问题时,执行《质量管理与处罚》;

三、当出现不合格产品时,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管理是从原料投产到产品产出全过程的管理。制定本管理文件,确定生产过程中人、机、料的控制要求,形成操作、监控记录,明确各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具体工作程序。确保生产过程能够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使产品达到标准和顾客的要求。

1、目的

对我公司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生产作业按照有关规定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

3.1.1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生产,负责生产计划的落实。

3.1.2负责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现场管理。

3.1.3负责向车间下发工艺文件,生产通知等。

3.1.4负责收集生产信息反馈到品控部,便于产品质量的改进。

3.1.5负责人员的配置、培训和资格认可。

3.2品控部

3.2.1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的监控。

3.2.2负责制订各种工艺要求、操作规程等工艺文件,并监督实施。

3.2.3负责过程产品的检验,卫生规范要求的监督考核。

3.3生产车间

3.3.1负责按照工艺要求组织生产,并对工序产品质量负责。

3.3.2负责本车间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3.3负责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监控,按规程、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控制。

3.3.4贯彻执行食品卫生规范和本公司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设备、设施的清理消毒和环境保持。

4、具体内容

4.1生产计划的控制

4.1.1生产部根据业务科部提供的年度销售计划制定下年度生产计划,报总经理审批后作为依据,每月编制《月生产计划》,下发到车间。

4.1.2生产车间根据《月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做到均衡生产。

4.2生产准备

4.2.1品控部负责制定《产品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和《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采购验证制度》等文件,经批准后,下发到有关部门和车间执行。

4.2.2办公室根据计划安排和工艺要求向车间下发《生产通知单》,车间根据投料要求填写《领料单》,由仓库管理员负责计量发放。

4.2.3车间操作工对领到的原、辅材料的质量、数量确认无误后,投入生产。

4.3生产过程控制

4.3.1生产过程分为一般工序和关键工序

4.3.2一般工序

4.3.3.1人员控制

操作人员必须提供健康证,并经过岗前培训,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技能要求和安全知识,方可上岗操作。

4.3.3.2设备控制

a.操作工人按《设备管理制度》要求,定期清理机械设备、设施中的滞留物料,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4.3.3.3原辅材料控制

原辅材料进入车间,投料前由操作人员核对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剔除不合格的原辅料,发现问题及时报品控部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3.3.4工艺过程控制

a.生产部根据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对生产过程实施监督控制。

b.生产车间严格按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操作,生产负责人负责检查、指导和纠正不规范操作。

c.品控部对过程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参数进行监督检查。

4.3.3.5环境条件控制

由生产部负责,按照食品卫生规范和卫生管理制度控制生产现场,确保生产现场的环境满足要求。办公室协调水、电、汽的供给,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4.3.4关键工序

关键工序控制要点除包含一般工序控制要点外,还应进行以下控制:

4.3.4.1操作人员的控制

a.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b.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文件要求操作,对工艺参数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监控并作好关键控制点记录,出现异常及时反映、处理。

c.过程出现异常,车间操作人员能解决的,立即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车间报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解决。

4.3.4.2品控部对关键工序进行工艺指导,并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操作要求实施监控,保证产品质量。

4.3.4.3品控部定期将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反馈到生产科,以便掌握工艺执行及质量波动情况,对车间进行指导。

4.3.4.4车间要保持好设施和环境卫生,车间现场禁止存放产生异味的.物质,对生产设备要定期清理,不得留有滞留物料,防止霉变。

4.3.4.5生产负责人负责关键工序控制情况的检查。

4.3.4.6关键工序控制情况的记录由生产部保存。

5、考核办法

5.1品控部按照负责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具体按《产品检验评定标准》执行扣分,每扣一分罚产生责任部门10元,多项次累计扣罚。

5.2在对合格入库产品的检查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经查实属人为原因的,罚缺陷产生责任部门50元/项,多项次累计扣罚。

4.3对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未审批)产品,强行闯关流入下道工序的,罚责任部门100元/次。

5.4对后道工序发现前道工序流下来的人为因素的不合格,根据情况奖励问题发现部门30元/次,对问题责任部门按每项/次扣50元,多项次累计扣罚。

5.5对市场信息反馈中的不合格,经查实属人为原因的,一般不合格的扣罚责任部门50—100元/项/次;重要、安全项的加倍处罚。

5.6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自互检工作做的较好的,对同过去相比有明显提高的,对质量控制要求的措施积极配合的,当月给予奖励50-100元。

5.7质量改进项目,非客观原因未完成的,罚责任部门50-100元/项,按计划完成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奖50-100元/项。

5.8其它任何形式出现的不合格或属于质量责任考核内容的,根据责任原因分别处责任单位50-100元的处罚。

1、目的

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使之协调有效进行,以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工作。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工作。

3.2车间负责严格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

4、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4.1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

⑴确保产品质量;

⑵提高劳动生产率;

⑶节约材料和能源消耗;

⑷改善劳动条件和文明生产。

4.2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⑴强化质量意识;

⑵技术部、生产部应有机配合,确保生产现场物流和信息流的顺利畅通,实现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

4.3生产部负责制定工艺文件,及时将工艺文件发放到生产车间。

4.4生产部按工艺要求提供合格生产设备、测量设备和良好生产工作环境,按工艺文件均衡安排生产。

4.5市场部按工艺要求提供各种合格材料。

4.6技术部搞好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与配置。

4.7技术部、生产部和生产车间密切配合,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4.8综合部按生产需要配齐生产人员,做好专业培训和纪律教育。

4.9生产车间正确实施工艺文件,搞好文明生产和现场定置管理;生产工人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

5、生产过程卫生管理

5.1按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和加工、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装和检验、成品贮存等工序分开设置,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污染。

5.2所使用工具、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应为食品级的,并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

5.3各项工艺操作应在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变质和受到腐败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的污染。

5.4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5.5成品应有固定包装,包装容器和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包装上的标签应按gb7718的有关规定执行;包装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异物带入食品;包装完毕后,按批次入库、贮存。

一、目的

为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三、内容

1、原,辅助材料要求具有合格证。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产品的生产必须符号安全,卫生的原则,对关键工序的监控必须有记录

3、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别存放。废弃物设有专用容器。容器,运输工具及时分别消毒。

4、不符合产品及落地产品应设固定点分别收集处理。

5、班前班后必须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及消毒工作。

6、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存放间应清洁卫生,干燥通风,不得污染。

7、仓库应符合仓储要求,配有温度记录装置,库内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有防毒,防鼠,防虫设施。

8、设有检验机构,具备相应检验仪器设备,对原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进行卫生监控检验。

一、目的:

对公司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生产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加工测试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控制。

三、职责:

1.技术开发部负责对生产过程的策划、工序控制。

2.生产部负责按公司指令和营销部提供的顾客订单组织生产和生产现场管理。

3.生产部、设动部负责对所有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四、程序:

1.生产过程策划

1.1技术开发部应策划食品添加剂产品的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A.对关键的`、重要的和特殊的过程操作以及实施某种新工艺时,应提供足够的,能指导操作且可以确保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的作业指导文件。

B.应确保生产所用的设备和工器具,能满足工艺要求,并应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

C.应配备必要的测量和监视装置,以便有效控制重要的过程参数和食品安全与质量。

D.应根据工艺文件的要求监视重要过程参数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严格执行工艺参数,控制产品的食品安全与质量。

F.明确过程流转中交付的有关控制要求。

1.2生产部应严格管理生产过程,确保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各类规范的规定。

2.生产计划:

生产部根据产品订单,结合自身的生产能力,制定生产加工单,安排生产任务。

3.工序控制:

3.4所有生产操作工都需要经过岗前培训,掌握生产技能,尤其是关键控制点的操作人员和检验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

4.生产后活动:

4.1收工前,应将未用完的原料、成品、半成品、不合格品、边废料等得到即时妥善处理。

4.2收工后,生产现场、工器具应得到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

5.责任的界定与处罚:

5.1每班生产中,操作工应细心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或根据需要在运行中调整、处理。并视其程度及时向部门主管报告。如果因设备原因,虽在生产中做出了相应的处理,但仍无法排除时,责任不在操作工,如果因操作工粗心大意而导致质量或卫生事故时,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2因违规操作,第一次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应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处罚。同时对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班组长和负有间接责任的领导部门也应给予处罚,如果重复发生类似事故者,应报请总经理予以处理。

5.3生产人员应与质检人员密切配合,随时了解,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如果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在质检员和生产部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处理、排除。严禁与质检员顶撞、吵闹。如果意见不统一或责任划分不清,应按规定逐级上报,请求解决。

5.4生产部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均应以严格、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如果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行为不端,经教育不改者,给以处罚,同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1、目的

对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各项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各生产过程按规定的要求和方法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以保证我厂产品质量长期稳定,鼓励创优质名牌产品理念,经厂长办公室研究批准,特设定产品质量奖惩条例。考核办法和质量奖持钩,由生产、质监部具体考核,月统计、季兑现。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常规产品、定型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科(车间)是过程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过程控制的策划,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组织实施过程控制,提供工艺配方,技术标准及相关的工艺操作文件,对关键工序过程进行策划,负责生产设备及维修保障,能源供应及生产环境控制.

3.2、质管科负责产品过程的监督。

3.3、供销科负责按规定要求提供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材料及物品。

3.4、质管科负责对质量有影响的生产人员的培训。

3.5、各生产车间依据工艺文件技术文件规定组织实施生产过程的控制。

4、工作程序

4.1、生产科(车间)负责确定产品加工,包装等生产过程,并对过程控制进行合理策划、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对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人、机、料、法、环、测、时间、信息八大因素进行控制,使其处于受控状态。

4.2、人员控制

4.2.1、生产科(车间)负责确定生产车间,各工序人员需求及能力配备要求。

4.2.2、质管科负责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使之胜任本岗位工作。对从事检验及特殊岗位,重要岗位的人员还必须进行资格认可,持证上岗。

4.2.2、具体按《人事管理制度》进行。

4.3设备的控制

4.3.1生产科(车间)负责设备,设施的配备,负责水、电、气能源供应保障,负责生产设备及水、电、气设施的检修和保养。

4.3.2资产负责人应建立“生产设备台帐”和设备档案,主要设备完好率应达到98%以上。

4.3.3各生产车间操作人员遵守设备操作过程,不违章操作,对日常设备设施,爱护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检修。

4.4、原材料控制

4.4.1供销科负责组织提供经验或验证合格的原辅材料、包装及其它物品投入使用加工。

4.4.2、在加工过程中,发现原辅材料、包装的质量问题,就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检验部门鉴定处置。

4.4.3、具体以《采购控制程序》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5、生产操作控制

4.5.1、生产车间按照技术标准,生产技术配方,操作规定等作业文件组织生产,遵守工艺纪律,保持文明生产秩序。

4.5.2、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巡检结合,上道工序的产品合格后方能转入下道工序,保证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4.6、生产环境控制

4.7过程质量监测

质管科负责对进厂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及入库成品实施过程监督和检验控制,对关键/重要工序进行重点监控,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4.8关键/特殊工序

生产科(车间)负责对关键/特殊工序的确定和策划,设立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生产车间具体管理和实施。本厂配料设立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事关键/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上岗;

b、操作人员根据关键/特殊工序要求,严格进行操作和工序质量控制;

c、质管科对工序质量进行重点监控,对工序能力和设备能力定期进行鉴定,并保存鉴定记录。

4.9考核办法

4.9.1生产过程中产品合格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奖励当月奖金总额的20%,连续一个季度达到100%奖励季度奖金总额50%。

4.9.2生产过程中产品合格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扣罚当月全额奖金。出现严重质量事故,除追究经济处罚外,给予降职、降薪、调离工作岗位、直至辞退。

4.9.3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不合格品超过计划质量指标10%,除扣除责任人全月奖金外,该部门负责人及所在部门其他人只能拿当月奖金额的50%。

4.9.5对产品质量生产工艺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并产生经济效益,按效益额10%奖励本人。

1、目的

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生产作业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各种因素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

3.1.1负责制订生产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生产,负责生产计划的落实;

3.1.2负责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现场管理;

3.1.3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的监控;

3.1.4负责收集生产信息反馈到质检部,便于产品质量的改进;

3.1.5负责设备的管理。

3.2质检部

3.2.1负责制定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工艺文件,并监督实施;

3.2.2负责过程产品的检验,卫生规范要求的监督考核;

3.2.3质检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由生产管理负责人签署出厂通知。

3.3生产车间

3.3.1负责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并对工序产品质量负责;

3.3.2负责车间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3.3负责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监控;按规程、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控制;

3.3.4负责按要求把生产出的产品分级后转入下一道工序(入库);

3.3.5贯彻执行食品卫生规范和本企业卫生实施细则的要求,做好设备、设施的清理消毒和环境保持。

4、工作程序

4.1生产计划的控制

4.1.1生产部根据市场部提供的年度销售计划制定下年度生产计划,报总经理审批后,下发到各有关部门,并每月编制《月生产计划》。

4.1.2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每日生产,做到均衡生产。

4.1.3生产计划根据市场要求和销售情况可进行调整。

4.2生产准备

4.2.1质检部负责制定《产品工艺操作规程》和《原材料检验标准》等文件,经批准后下发到有关部门和车间执行。

4.2.2车间根据投料要求填写《原辅料出入库单》,由仓库管理员负责计划发放,领料员对原料、辅料进行验收、确认后在领料单上签字后领出。

4.2.3车间操作人员对原、辅料的质量、数量确认无误后,投放生产。

4.3生产过程控制

4.3.1生产过程分为一般工序和关键工序

①本企业产品的关键工序有:选取原料、烘干调质、低温冷压榨、过滤、包装。

②一般工序

人员控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技能要求和安全知识;办公室根据企业需要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设备控制:生产部按《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办法》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和定期检修。生产车间负责定期清理机械设备、设施中的滞留物料,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各工序操作人员负责正确使用本岗位的设备,对设备及环境进行卫生清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生产操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查体,有卫生监督机构颁发的体检合格证。

环境条件控制:由生产车间负责按食品卫生规范和企业卫生实施细则要求控制生产现场,确保生产现场的环境满足要求;生产部协调水、电的供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车间要保持好设施、环境卫生;车间现场禁止存放能产生异味的物质;定期清理生产设备,不得留有滞留物料,防止霉变。

③关键工序:关键工序工艺过程控制:

生产车间根据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并实施监督控制;生产车间负责控制生产操作状态与《产品工艺操作规程》中规定要求一致,车间主任负责检查、指导和纠正不规范操作。对关键工序要严格把关,并作好关键工序控制记录,切实实施质量控制;质检部对过程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参数进行监督检查。

操作人员的控制: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人员严格按工艺文件要求操作,对工艺参数和其它影响因素进行监控,确保符合规定要求,出现异常及时反映、处理;过程出现异常,操作人员能解决的,立即现场排除;不能解决的由车间报质检部会同有关部门解决。

5、考核办法

为加强本企业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工作,使生产企业各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各项管理制度及作业指导书要求执行,做到人尽其责,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出现,特制订本考核办法。

本考核办法采用打分制,每月考评1次,每次10分为满分,年终进行总评比,总分为120分,考核细则如下:

5.1质量管理工作考核(10分)

①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得1分)

②对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对原辅材料、半成品、最终产品进行检验和实验进行考核;(得2分)

③对组织质量分析会,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信息、顾客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和上报进行考核;(得2分)

④考核计量器具的管理、检验、周期检定和建立台帐工作;(1分)

⑤考核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及跟踪处理结果,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及验证工作;(得1分)

⑥考核对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原辅材料收购质量标准、产品标准及检验文件等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得1分)

⑦考核对质量体系文件的发放管理工作;(得1分)

⑧考核各记录报表的'准确性和检验报告及资料的保管效果。(得1分)

5.2 生产管理考核(10分)

①考核车间生产过程控制,对产品组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1分)

②考核生产计划的组织安排,考查各项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得2分)

③对各项管理制度工艺规程和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对车间工人严格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安全文明生产情况进行考核;(得2分)

④对车间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是否按设备管理制度和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得1分)

⑤考核对食品卫生规范贯彻的情况、车间设备、环境、生产过程及个人的清洁卫生情况,定期消毒情况,对有关人员卫生安全教育的情况;(得2分)

⑥考核车间的现场、原辅材料、产品、半成品摆放整齐,作好标识;(得1分)

⑦考核车间出现不合格品的处置和纠正预防措施。(得1分)

5.3仓库管理考核(10)

①考核年度和月份生产计划、原材料、设备配件需求计划的编制情况;(得1分)

②查看会议记录,考核定期召开会议,掌握生产情况,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得2分)

③考核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的管理情况。是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得2分)

④是否做好物资的仓储管理工作,对原辅材料的搬运、贮存和防护进行控制,负责仓库的环境、设施及安全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不会受到损失;(得2分)

⑤原材料的耗用及库存情况每月上报一次,定期盘点,及时向总经理报告;(得1分)

⑥对物资的仓储管理以及仓库的环境、设施及安全的管理是否到位;(得2分)

5.4 后勤采购部考核(10)

①查看后勤采购任务的完成情况;(得1分)

②查看对顾客在产品质量方面的需求和要求情况,是否与顾客及时进行沟通;(得1分)

③查看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及对顾客意见的投诉处理情况;(得1分)

④对产品的搬运、防护和交付工作情况;(得1分)

⑤是否完成原辅材料的采购、储运工作;(得1分)

⑥对物资采购计划是否提前编制,对掌握的信息是否合理;(得1分)

⑦是否按质检科提供的质量标准进行采购,是否对采购产品的质量进行了严格把关;(得1分)

为保证公司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特制定以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一、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二、各部门、车间、班组负责人必须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及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生产合格产品。

三、遵守按时上下班制度。必须服从岗位要求安排,做到有事请假,必须具备请假手续,经主管人员同意后才能离开。

四、工作人员不准随地吐痰,乱丢烟头,仪表端庄,衣着整洁,佩带好上岗证,不允许衣着不整,蓬头垢面的员工进入车间岗位。

五、上班前各车间工作人员根据本车间工作要求,检查好所有自己岗位上所要用的机、电、设备、工作器具等是否完好、卫生。

六、车间负责人按照计划领取所要生产的.数量,保质保量的实行计件、计时、定量的形式进行生产。

七、车间生产各道工艺实行定员、定岗,在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节工作人员。操作完成之后必须切断电源。

八、在生产过程中自然损耗产生材物破损的由厂承担,人为损坏材物则照价赔偿,由车间负责人、生产科说明原因处理。

1、目的:加强对员工健康、个人卫生的控制,以防止因人员因素对产品质量造成危害,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河南御宝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人员。

3、内容:

(1)从事生产人员在工作中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坚持卫生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2)从事生产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卫生知识。

(3)从事生产人员不得将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带入车间,不得留长指甲、蓄长胡须,工作时不得佩戴饰物和涂抹化妆品。

(4)着装要求

(4.1)生产人员按照《人员出入车间管理制度》在专用更衣室内按更衣程序更换工作服。

(4.2)进入车间必须按要求穿戴公司统一发放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帽子要将头发全部罩住,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卫生、无破损。

(4.3)生产人员不得穿工作服出车间。

(4.4)检查、参观、学习、检验等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车间须穿白大褂、戴卫生帽、穿鞋套。

(5)需要戴手套的人员应提前洗手。手套应保持清洁完好。

(6)生产人员上班前不许喝酒,不准吃带刺激气味的食物,工作时不准吸烟、饮酒、吃零食及做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7)生产人员在生产中必须保持手的卫生,在以下情况下要洗手: 开始工作之前;上厕所以后;接触不干净器具后;捡拾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

一、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在受控制状态下进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过程(包括人员、设备、工艺操作方法、环境等)的控制及考核。

三、内容

(一)管理制度

1、设施和环境配置。

应配备必备生产设备、设施,并保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环境条件,确保产品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设备的控制。

对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包括定期检查设备和记录检修结果,及时排除故障,保持设备生产能力。开机前对设备及操作台进行消毒清洁。

3、人员的'控制。

操作人员必须体检合格,进入车间需洗手消毒、更衣,作业需符合公司的卫生操作规范。

4、工艺的控制。

编制工艺文件及作业指导书,明确生产工艺过程要求,并作为操作人员的操作依据,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工艺要求。

5、内包装的控制

包装车间必须装有紫外线杀菌灯,产品包装前应对车间进行1小时以上的紫外灯消毒,包装材料进入车间使用前需先停在材料贮存间进行消毒杀菌。车间人流、物流通道必须分开。

6、外包装的控制

外包装必须按质量要求,每批按标识,并做好记录以便跟踪质量,并保持地面卫生。

7、车间监督

车间主管应监督影响生产过程的各项因素,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8、质检

质检员监控食品质量安全状态,按有关规定监测各控制点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稳定因素。

(二)考核办法

每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处理由质检员负责,每月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生产、质检等职能部门进行全面的生产检查、评定。生产过程检查需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第一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环境、生产场所和生产化验设备、人员等条件,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辅设,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生产区与生活区应相互隔离;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家禽家畜;坑式厕所应距生产区25米以外。厂区内垃圾应密闭式存放并远离生产区,厂区内不得散发出异味并不得有各种杂物堆放等。

第二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

第三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第四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第五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

第六条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应接受健康检查,取得体检合格证?者,方可参加食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进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划一的工作服、帽、靴、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并要把双手洗净,防止污染食品。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准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不准浓艳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进入车间。

第七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现场,设备设置应根据工艺要求,布局合理。上、下工序衔接要紧凑。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成品,生制品与熟制品交叉污染。原辅材料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成品应有固定包装,包装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异物带入食品。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包装上的标签应按GB7718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应使用回收食品等。

第八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九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1、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生产系统所属各班组、部门和个人。

3、职责:

3.1生产经理负责该项工作的制订及研究。

3.2车间主任对生产过程控制负责并推广执行,并对车间员工进行监督。

4、制度:

4.1人员管理

4.1.1生产车间是生产任务的具体完成部门,生产经理必须根据实际产量和质量将生产任务进行分解并下达。

4.1.2生产经理负责检查监督车间的整体工作情况。

4.1.3生产车间主任负责组织进行作业人员的岗位训练,班组间的协调和出现问题的解决,并确保操作人员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作业。生产班长负责指导作业人员按规定作业。

4.1.4生产车间主任必须定时检查下属操作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以及安全文明生产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对于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由生产经理进行协调解决。

4.1.5生产经理定期召开生产分析会议,安排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5、方法管理

5.1生产经理、生产车间主任在进行生产作业前应对生产作业所需的工艺条件、技术文件资料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安排生产。

5.2生产车间主任依规定的加工流程安排生产作业,负责指导生产工人按操作规程、工艺文件操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5.3生产车间主任检查工艺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违反工艺文件者应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情况反馈给生产经理处理。

5.4生产经理组织人员审核操作规程、工艺文件的适宜性。

6、仪器、设备管理

6.1按操作规程使用计量仪器、生产设备,按规定定期进行日常润滑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6.2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按规定通知设备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排除故障。

7、材料管理

7.1车间主任须依据生产指令材料定额开具领料单,经理批准后,依据仓储管理规定到仓库办理领料手续,领料者核对品名规格、数量是否正确并签章确认。

7.2中间制品的检验

7.2.1各工序作业人员按规定的'频率,采取样品送化验室进行化验,化验人员根据检测规程对产品外观、包装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放行入库。

7.3不合格品处理

7.3.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生产车间应进行适当标识、隔离,以防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误取误用。

7.3.2所有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管理规定进行评审和处理,生产车间不得擅自使用和睦处理不合格品。

7.4入库,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缴库,由生产经理、生产车间主任审核入库单,生产车间主任负责组织作业人员入库,由生产班长与库管人员共同核对清点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并按库管人员的要求存放在指定地点。

8、例会

每周召开一次,主要内容为:

8.1进行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生产能力的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

8.2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8.3通报设备运转状况及维护保养情况。

8.4工艺操作方法改进意见。

8.5进行生产设备和人员的调度。

8.6其他实际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应对措施等。

一、目的

为保持生产过程的正常状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特制订并执行本制度。

二、部门及职责

1、质量负责人

(1)负责本制度的编制修订;

(2)负责生产过程的评估;

(3)负责组织食品安全管理小组,通过危害分析方法明确关键控制点,并设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措施。

2、供销部

(1)根据采购申请及时完成采购;

(2)负责对新生产线进行评估;

(3)负责销售服务过程的管理。

3、生产部

(1)负责编制与修订产品生产配方、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和生产作业指导书;

(2)负责生产设备及工器具的购置、验收、售后服务协调;

(3)负责环境、设备、工器具的清洗消毒;

(4)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保养,能源及动力的及时供应;

(5)负责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的指导培训工作;

(6)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量提出采购申请。

4、质检部

负责对产品加工过程进行监督。

三、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CCP)

1、生产批次的界定

同一日期、同一班次、同一品种、同一生产线、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以产品完成独立包装的日期作为生产批次。

2、工艺流程图及CCP控制要求见:生产工艺文件及关键控制点(CCP)控制要求。

四、过程评估及批准

1、新生产线生产前评估

(1)生产部负责产品工艺在生产过程的测试和确认,编写产品标准操作规程,负责调试机器设备,编写设备操作指导文件;

(2)质检部负责对生产过程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关键控制点界定;

(4)生产工艺确认:设备设施准备调试完毕,人员知晓岗位应知的工艺技术,设备操作,工作流程,卫生标准,记录要求后,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提交过程评估报告,总经理批准;

2、已生产的生产线过程评估

(1)在日常运行当中,应根据日常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一般性的问题,车间能自主解决的,由生产部负责人批准;

(2)涉及较大调整,需要其他部门资源或人力等支持的,根据需要由工厂厂长或总经理批准实施。

五、控制规程

1、制定生产计划

(1)供销部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销售需要量报送至生产部负责人;

(2)生产部负责人根据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

(3)生产部负责人根据生产计划分解生产任务,安排各车间、班组进行生产;

(4)生产部检查、审核各种表格,并追踪生产计划的完成进度。

2、生产过程控制

(1)原辅料及包装材料质量控制

①按照原辅料/包装材料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执行。

②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发现原辅料或包装材料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向车间负责人或质检部报告。

(2)生产过程控制

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文件及关键控制点(CCP)控制要求。

3、生产过程防护

(1)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人流和物流分开,防止物料交叉污染。

(2)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不能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一同存放或运输。

(3)加工过程中,任何半成品、成品不得落地,落地后物料作废弃物处理。

(4)用于盛装物料的器具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用于盛装或加工生、熟物料的器具必须分开清洗消毒,不能混用。

(5)半成品转运过程中须有防护措施。

(6)位于工作台、食品和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应加防护罩。

(7)除卫生和工艺需要,不得在生产车间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毒品”字样,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有专人负责保管,领用洗涤剂和消毒剂均应填写记录。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等进行彻底清洗、消除污染。生产过程中禁止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8)生产设备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活动部件若需润滑,应使用食品油脂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

(9)应通过采取设备维护、卫生管理、现场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及加工过程监督等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玻璃、金属、塑胶等异物污染的风险。应采取设置筛网、捕集器、过滤器等有效措施降低金属或其他异物污染食品的风险。

(10)当现场进行维护、维修及施工等工作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异物、异味、碎屑等污染食品。

(11)在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对关键工序、关键控制点控制情况、工人操作进行监督检查,在生产出现偏离控制的时候,及时指出并纠正。

六、生产过程考核办法

1、考核周期和办法

质量负责人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对生产过程的考核。

2、考核内容及要求

(1)生产负责人是现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当出现质量事故时,由第一责任人承担责任及相应损失。

(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每次对责任人罚款500—1000元:

①未按照工艺文件进行生产;

②未严格按照配方和配料作业指导书进行配料;

③生产人员未按规定对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未按规定填写关键控制点操作记录;

④当质量异常时未及时向主管人员汇报。

(3)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每次对责任人罚款200—500元:

①设备使用人员未对设备按照规定进行清洁消毒;

②设备操作员未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未按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③未按规定对消毒液等化学物品专柜专人加锁管理的。

(4)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每次对责任人罚款100元:

①进入车间的员工未满足卫生管理制度中的人员卫生管理要求;

②环境卫生要求未满足卫生管理制度中的要求;

③操作员未主动进行自检。

(5)奖励

连续一年未受处罚的人员,由食品安全管理小组提出,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给予一次性500—2000元的物质奖励。

七、记录要求

(1)生产员工按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填写各类生产操作记录,包含:领料记录、配料记录、投料记录、关键工序控制记录、关键工序巡查记录、清洗消毒记录。

(2)生产类所有记录应如实填写,由生产部指定专人保管,保存期限不低于二年。

THE END
0.浅析关键工序的识别与控制GJB 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8.5.7条款,要求“关键过程控制内容除符合8.5.1的要求外,还应包括……”,说明关键工序的控制不能仅仅满足8.5.7的特殊要求,还应符合8.5.1条款的通用要求。GJB 467A-2008《生产提供过程质量控制》中,要求“关键过程除满足本标准其他条款规定的相关质量控制要求外,还应jvzquC41yy}/lrfpuj{/exr1r1ie2>7g66l5e>
1.DCMM和DGI三大数据治理框架详细了解数据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5参与问题管理问题管理是识别、量化、划分优先级和解决与数据治理相关的问题的过程,包括:1)授权。关于决策权和程序的问题。2)变更管理升级。升级变更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流程。3)合规性。满足合规性要求的问题。4)冲突包括数据和信息中冲突的策略、流程、业务规则、命名、定义、标准、架构、数据所有权以及冲突中利益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72886519>35@>74a713<:23:990|mvon
2.有效的集体备课8篇(全文)2、个人备课:设计的教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教学过程要求详细,具体。练习题量要丰富,练习设计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也就是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每位备课成员设计出教案之后,再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实用性较强的课件。课件要注意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统一,突出其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p72qss?v0jvsm
3.HACCP体系要求(V1.0)管理手册分享质量管理1、总要求 本公司依据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要求(V1.0)标准的要求,策划、建立了HACCP体系,并形成文件,本公司全体员工将有效地贯彻执行、保持、更新和持续改进并确保其有效性。 企业应: a)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HACCP体系的过程,并提供所需的资源; b)确定HACCP体系范围。对影响食品安全的食品 jvzq<84o0hupfvfvg0tfv8npfg~/rquAkvknkmB38;?15/rqfwrfkmB47
4.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五是发展中国式民主的关键是要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六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近代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jvzquC41pg}t0lhvx0ipo872445238551CXUKLWUCtb:|p;ME
5.“例外(紧急)放行”的前世今生1)前面的标准要求例外放行只针对“过程产品”,在B版GJB 9001标准未明确“例外放行”的适应阶段,也就是说,B版GJB 9001标准可以在产品研制生产任何阶段(包括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实施例外放行,相对于前面要求放宽了; 2)标准只提到了“例外放行”,没有提“紧急放行”的说法,既然例外放行适应于研制生产任何阶段,也就jvzquC41yy}/lrfpuj{/exr1r1g6d:5;45i5go
6.ISO9001/22000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手册ISO质量体系质量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14881-2013《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GB 1930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阐述了公司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目标,具体描述了各职能部门及有关人员职责和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序文件的引用,包括管理体系的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的表述以及管理标准等jvzquC41yy}/hxtfoczf0wjv1|njnrfpi1otq86922?40qyon
7.管理措施要求+强化全局安全防护《关基保护要求》关键点详解安全管理人员要求包括: •关键点总结 (1)安全背景审查 为了防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存储、处理的数据资源被窃取、泄露从而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须对专门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安全背景审查,开展安全背景审查可申请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协助,如《关基保护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运营者应当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并对jvzq<84yyy4bpzzcp67:0lto1pkxu86:1463:7mvon
8.中咨视界曹玫|我国重大政策评估思路及关键要点探讨具体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应根据政策的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评估指标,依据评估的目标、数据的获取情况、评估的时间周期、评估报告的质量要求等因素,选取恰当的方法进行评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重大政策而言,以定量分值作为评估结论会丢失很多重要关键信息,因此量化的分值只能作为评估的一部分,作用在于形成直观的印象和不同政策jvzquC41yy}/erjee0ipo7hp1cxu1;5461>03>4ctve34:=a32=3;93jvor
9.IT项目管理与实施中的关键环节2.方案阶段的工作过程可以描述为:项目组组织客户设计、研讨与确认业务蓝图和系统环境配置方案,包括业务流程、数据、集成、接口、权限等内容,并获得客户签字确认。 正确 3.《用户操作手册》应由实施顾问按角色岗位或业务流程进行编写,关键用户仅需操作验证,确保操作步骤符合业务要求即可。 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7;:3@53:1gsvrhng1jfvjnnu1742A9222:
10.《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公开征求意见|提交道路测试申请前,测试主体应进行充分的测试区(场)实车测试并符合相应标准或规范、过程要求。其中自动驾驶功能应由国家或省市认可的从事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并对测试结果负责,测试内容应至少包括《测试管理规范》附件1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测试区(场)的设施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uglm14282/96/335eql2kk|tdvtk3799:;?3ujvsm
11.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的经济改革与制度建构综合理论诠释和实际历程,政府在制度建构中始终承担关键角色,聚焦制度的发生过程,要求把特定的改革决策和运行机制本身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以此解析经济制度实现大规模高效转变的宏观微观路径和动态过程。由此,需要解决以下理论关切:(1)阐述中国经济改革的动力机制;(2)解释观念和信念在中国经济改革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以弥合主jvzquC41euyo0ls1fm€hzy4|izv`|pxjmz532;8pf;w04976295u4976298:a><896690|mvon
12.语文阅读教学反思(通用20篇)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jvzquC41yy}/{~|gpoo/exr1lkgpz~jhcpyj1<=3:3870qyon
13.对教育改革的看法建议范文宽泛地理解,教育思想观念应包括关于教育现象的各种看法、主张、观念、理论和学说。喻岳青把教育思想观念划分为四个层面,即教育哲学层面、教育事业发展的层面、教育管理层面、教育教学过程层面。笔者认为,从宏观到微观,可以把教育思想观念划分为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即教育哲学方面的思想观念,是关于教育的一些最根本的理念,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224;/j}rn
14.教师的创新精神大全11篇经实践探索后,学校应统一思想,进行顶层设计,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最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这一改革过程有利于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5?32B3jvor
15.施工安全分析(精选5篇)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管理安全管理意识,对自身的管理工作没有尽职尽责,造成施工管理效益下降。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根本无法完成水利水电施工安全的管理要求,导致管理水平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管理的重要性,专业技术、执行能力、领悟能力低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当前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432=:0qyon
16.2017注会《审计》高频考点:确定关键审计事项的决策框架(一)以“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为起点选择关键审计事项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沟通审计过程中的重大发现,包括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财务报表披露等会计实务的看法,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已与治理层讨论或需要书面沟通的重大事项等,以便治理层履行其监督财务报告过程的职责。 jvzquC41yy}/fxsicq4dqv4e1462965:/5609A<62;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