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准化原理的研究概况_标准化战略的理论
一、关于标准化原理的研究概况
(一)国外标准化原理的研究状况
1.桑德斯的标准化理论
英国标准化专家桑德斯根据实践经验,认真总结了标准化活动的过程,将其概括为制定——实施——修订——再实施标准的过程,同时提炼出了标准化的七项原理;并进一步深入阐明了标准化的本质:即有意识地努力实现简化,以减少当前和预防以后的复杂性。国际标准化组织1972年出版了桑德斯所著的《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一书,该书列出了如下七项标准化原理。[10]
原理3:出版的标准,如果未得到实施,就没有任何价值。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为了多数利益而牺牲少数利益的情况。
原理4: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是如何选择并将其固化。
标准是作为制度予以实施的,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就会造成混乱甚至毫无益处。制定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使标准化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就要使标准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所以,标准应该在某一时期固定不变,以利于实施。
新技术的出现,在其萌芽阶段发展是非常缓慢的,而在其开发阶段一般会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进而得到高速发展。制定标准时要慎重地选择相应的对象和时机。一般以在开发阶段结束时制定标准为宜。
由于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人类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当科学技术及生产力水平有较大发展后,标准中原来的一些内容不再适应当前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会阻碍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标准在实施一段时间后,一定要重新进行审查,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标准修订的间隔期不能过短,但也不能过长。
原理6:在标准中规定产品性能或其他特性时,为了判断该物品是否与规定相符,必须同时规定进行试验的方法。
为了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在制定产品标准时,如果只规定产品性能和其他特性而不规定相应的试验方法,就很难确定产品的特性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因而,标准中除了必须对有关的性能规定能测定或能计量的数值外,还应规定明确的试验方法、计算公式和必要的试验装置等。需要抽样时,应规定抽样方法并对样本进行保存。
桑德斯的上述原理,主要提出了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并给出了标准从制定、修订到实施等过程中应掌握的原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第1条原理中明确地提出了标准化的目的是减少社会日益增加的复杂性,这是对标准化工作的深刻概括,对后来的标准化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松浦四郎的标准化理论
他的标准化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标准化的本质是社会各界通过自觉努力所达到的简化,而简化的本质是使事物的数量达到合理的减少,从而预防当前和今后可能出现的复杂性。
第三,为了定量地研究标准化活动,松浦四郎提出了“简化值”、“标准化值”、“简化效果”、“习惯的阻力系数”等概念。他认为,从社会生活的发展来看,事物总有增加的趋势,这就需要通过标准化将事物进行合理的简化,而衡量简化的合理性主要看它的社会效果。
第四,从事标准化活动,要克服过去所形成的种种社会习惯。
第五,由于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力物力有限,要有效开展标准化工作,就必须合理选择标准化的主题和内容,依照具体情况确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先后顺序。
第八,产品要通过提高“互换性”,来使使用性能更加简便。这不仅对实体产品适用,对抽象的事物或概念也适用。
第九,在制定和实施标准方面,他认为,制定标准的过程就是合理选择的过程,制定标准要经过充分协商和一致同意,一旦选择,就应保持相对稳定。但因为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快,当新技术发展以后,对标准也要定期进行评审,并及时进行修订,修订的时间和周期要根据每一个标准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以认为,这个修订的周期以5年为宜。
(二)中国对标准化原理的探讨
1.陈文祥的《标准化原理与方法》
2.王征的五项原理
1981年,中国标准化研究者王征出版了《标准化基础概论》一书,他在书中提出了五项标准化基本原理:(1)统一原理;(2)简化原理;(3)互换性原理;(4)协调原理;(5)阶梯原理。在这五项原理中,核心和本质是统一原理,其他原理都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表现形式。[12]
3.常捷的“八字”原理
常捷是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教授,他提出了标准化的“八字”原理,即统一、简化、协调、选优。[13]
简化就是保证在适应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减少品种、型号、规格等,使之形成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