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期盼着自己手里的钱越多越好,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却能极大程度的解决很多麻烦和难题,更好的保障自身权益。而当前,越来越多老年人都开始依赖养老金维持基本生活,只要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的,即可终身领取。可以这么说,养老金算得上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每月养老金是否能按时发放,将直接影响广大老年群体的切身利益。
当然除了不可抗力因素,比如退休手续审批、养老金上调等情况,退休老人无法按时领取养老金,2023年或有5类人也将面临养老金停发的风险,不想白白吃亏,一定尽早了解,早点预防和补救。
第一类:反复接受的人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分为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主要是农村人口,属于国家公共养老金,无论是否选择职工,无论地域、类别,都只有一种。尽管监管面广,人员众多,但是为了防止退休金的流失,政府依然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属于反复享受退休金的人群,不会根据山东省的新规定,直接取消退休金。
1、重复领取养老金,因为没有实行全国统一,信息不对称,所以很多人都是在不同的地方缴纳的,所以,第一次领取的地方,可以继续享受,但其他地区的,都要退掉,第一次领取的人,不是最多的,就会损失惨重。
2、重复领取职工和居民的基本养老金。而且,与居民养老金相比,养老金的调整频率要高得多,到了今年,上海,北京,河南,四川都有明确的规定,山东省的养老金,在2022年只增加了11个,就算2023年可以再增加,也只有12个,还不够完善。
第二类:死者
退休者死亡后,每月的退休金将继续发放,但必须在死亡后的一个月内停止发放,如果超过了这个月,从下一个月开始,就属于违规领取的钱,要及时返还到社保经办机构。
有些人会说,退休金是在退休之前交了几十年的社保,死后才会停止发放,这是一种损失,但实际上,除了退休金之外,他们的家人还可以得到自己的一部分。属于退休者,其家属除个人帐户内的退休金以外,还可向其申请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抚恤金;像黑龙江佳木斯500元,江西1000元,福建莆田2760元,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和丧葬补助金制度,从2021年到2025年,还会有更多的地方出台。
第三类:逾期未完成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
前面说到,我国养老金是终身发放的,这一待遇无疑能很好的保障退休老人的生活品质,但是这也很容易让一些投机之人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比如家里有退休老人离世,家属想继续领取养老金,可能会故意隐瞒其离世消息。
如果人人都这样坐享其成,长此以往,大量养老保险基金将白白流失,不仅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极大损失,同时还会影响养老金发放的延续性,所以为避免此类风险,每年各地至少会安排一次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简单来说,就是要退休老人证明自己还健在,最大限度的确保养老金是发到本人手中的。
当然,遇到这种情况也别惊慌,只要事后补充认证通过,那么次月起养老金待遇就会恢复发放,而且之前停发的养老金也会一次性补齐,不会白白打了水漂。
第四类:被判刑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法律是做人的底线,一旦触犯法律,必将受到严惩。如果有人在领取养老金待遇期间,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或被劳动教养的,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将停发基本养老金且不能参与养老金上调福利。
当然,这类人并没有离世,服刑或劳动教养期满后,仍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只不过停发期间的养老金不予补发,而且人们只能按服刑或劳动教养前的标准继续领取,等到第二年才能继续参加基本养老金调整。
第五类:失踪6个月以上的
其实在我们身边,人口失踪事件也时常发生,而年纪较大且患病的老年人无疑属于高发群体,失踪期间,社保机构的工作人员无法准确判定其生存状态,如果立即停发养老金,可能会影响退休老人生存,但要无限度的发放养老金,难免会造成财政损失。
所以国家在《关于进一步规范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下落不明超过6个月,其亲属或利害关系人申报失踪或户口登记机关暂时注销其户口的,应停发或暂时停发其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