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泉州打卡攻略处古迹穿越宋元中国,你去过几个洛阳桥安平桥开元寺清净寺

我国申遗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遗产点22处包括了海洋贸易行政管理机构与设施遗址、宗教建筑和造像、文化纪念地史迹、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以及由桥梁、码头、航标塔组成的交通网络,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

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

1、九日山祈风石刻

门票:25元/人

交通指南:清源山至九日山10公里,驾车15分钟

位于泉州清源山九日山景区。在东西两峰的摩崖上,有宋至清的题刻75段,其中有反映海外交通的13方祈风石刻,记载了从北宋到南宋年间泉州郡守主持的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九日山祈风石刻集锦 洪宗洲 摄

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它体现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2、市舶司遗址

市舶司遗址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办事处水门社区,从宋元祐二年(1087)建立,到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迁往福州,近四百年间,市舶司管理着泉州诸港的海外贸易事务,是中国重要的古海关遗址。

市舶司遗址 林良标 摄

泉州市舶司设置于1087年,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

3、德济门遗址

门票:免费

位于鲤城区天后路,始建于南宋,初建称镇南门,元朝改称德济门,遗址有城门城墙、门道墩台、内外壕沟、拱桥以及瓮城、城门等组成。德济门遗址是泉州古城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古城门遗址,为宋元时期古刺桐城的象征。

德济门遗址 陈文丕 摄

德济门遗址是宋元泉州城的南门遗址,记录了宋元泉州城市向南部拓展的历史。

德济门与天后宫 吴玉英 摄

4、天后宫

门票:免费

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一号,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天后又名妈祖,是我国海上的守护女神林默, 泉州天后宫为妈祖的祖庙,是海内外礼制规格最高的妈祖庙。泉州天后宫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是祭祀海神妈祖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见证了妈祖信仰伴随海洋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天后宫 林良标 摄

天后宫 林良标 摄

天后宫 林良标 摄

天后宫 林良标 摄

5、真武庙

门票:免费

真武庙,位于丰泽区法石村石头街,始建于宋代,是祭祀海神真武大帝的庙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有“小武当”之称。 法石真武庙依山面海,东边便是举世名闻的古刺桐港,庙中有千年古榕数株,现存明清建筑,是泉州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东端具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

真武庙 林良标 摄

真武庙是宋元时期祭祀真武大帝的道教庙宇,也是古法石港的重要地标,为宋元时期商人群体从事海洋贸易的重要精神寄托。这里是泉州古代官员祭海的场所,体现了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

真武庙 林良标 摄

真武庙 林良标 摄

真武庙 林良标 摄

真武庙 林良标 摄

6、南外宗正司遗址

遗址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古榕巷60号院内。宋朝的时候古泉州经济发达,海外贸易蒸蒸日上,很多赵宋皇族宗室来到泉州,南外宗正司就是负责掌管这些皇亲国戚外居事务的衙门。

南外宗正司遗址 林良标 摄

南外宗正司是1130年以来迁居泉州的宋代皇族群体的管理机构。这一机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政权对泉州海洋贸易的推动,体现了强有力的官方管理保障。

南外宗正司遗址 林良标 摄

南外宗正司遗址 陈文丕 摄

7、泉州府文庙

门票:免费

位于鲤城区府学路,始建于唐开元末年,这里也是古泉州城的中心。泉州府文庙,规制完整,文化内涵丰厚,建筑优美,恢弘大气,这里庙学合一,既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传播儒学的中心,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坐标,不收门票。

泉州府文庙 林良标 摄

泉州府文庙是儒家祭祀场所和泉州最高等级的教育机构,是泉州社会精英群体的象征。这些社会精英在宋元海洋贸易的推动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泉州府文庙 林良标 摄

泉州府文庙 林良标 摄

泉州府文庙 林良标 摄

泉州府文庙 林良标 摄

泉州府文庙 林良标 摄

8、开元寺

门票:免费

于鲤城区新华北路,始建于唐朝,这里古树参天,香火旺盛,建筑精美,是泉州最著名的寺庙,也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寺院。寺里有朱熹写的一幅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地皆是圣人”。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枋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不收门票。

开元寺 林良标 摄

开元寺是宋元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

开元寺东西塔 林良标 摄

开元寺东西塔 林良标 摄

开元寺千年古桑 林良标 摄

开元寺 林良标 摄

开元寺全景 张加陛 摄

9、老君岩造像

清源山门票:70元/人

位于泉州清源山下,造像雕于宋代,是由一整块天然花岗岩石雕刻而成。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它是中国现存最大,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所以被戏称“老子天下第一”,显示了当时泉州道教盛行、民间信仰多元化和儒、道、释并存的社会生态。

老君岩造像 林良标 摄

老君岩造像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巨型石雕像,是宋代泉州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象征,体现了泉州港口依托农业帝国的独特历史文脉,反映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多元、活跃的文化特征和港口的繁荣成就。

老君岩造像 林良标 摄

老君岩造像 林良标 摄

老君岩造像 林良标 摄

10、清净寺

门票:3元,注意着装需过膝

位于鲤城区涂门街,始建于北宋,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重修。现在的清净寺是一片废墟,但是高耸的阿拉伯式门楼轮廓依在。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清净寺是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见证了10至14世纪的泉州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历史。

清净寺是泉州古城商业性城区中的伊斯兰教寺院,是宋元时期跨越重洋来泉州营商的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的珍稀物证。

清净寺 张秋煌 摄

清净寺 林良标 摄

11、伊斯兰教圣墓

门票:15元

位于泉州灵山南麓,是唐朝来华传教的穆罕默德四贤徒的墓葬。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特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

伊斯兰教圣墓 陈文丕 摄

伊斯兰教圣墓是泉州伊斯兰教的重要史迹,与清净寺共同见证了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在泉州的活动,反映了宋元泉州多元文化的交往与融合。其中碑刻有一方记载了1322年泉州穆斯林集体重修圣墓之举,另一方为1417年郑和下西洋期间来此的行香碑。

伊斯兰教圣墓 林良标 摄

伊斯兰教圣墓 林良标 摄

12、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门票:免费

交通指南:泉州市区到草庵25公里,驾车约40分钟

地处晋江华表山南麓的草庵,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庵内正面崖壁上,雕凿于1339年的摩尼光佛造像,高1.54米,宽0.83米,仪态端庄,神态安详,背雕十八道毫光,更神奇的是,这座就地取材雕刻的造像,自然天成三种颜色,巧夺天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作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是摩尼教在中国传播的珍贵物证。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陈文丕 摄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的重要史迹,显现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其蕴含的文化融合特征为宋元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群间广泛的价值观交流奠定了基础。庵中现存一方雕凿于1339年的该教创始人摩尼的石雕造像,是世界现存唯一的摩尼光佛石像。

草庵 陈金顶 摄

13、磁灶窑址

位于晋江南岸,距泉州古城21公里,窑场始建于唐末五代(10世纪),兴盛于宋代(10-13世纪),也是宋元时期泉州生产外销瓷的重要窑址。

磁灶窑址 成冬冬 摄

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城郊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反映了泉州以外贸手工业为显著特点的产业结构,其生产体系和生产规模展现了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强大的基础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14、德化窑址

古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大力推动了当地陶瓷产业的繁荣,在10到14世纪,各类窑场遍布泉州城内外,德化窑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窑场之一。当时泉州地区最繁忙的外销瓷生产基地之一。德化窑也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内陆地区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其兴起受益于宋元泉州海洋贸易的繁荣,在发展过程中创烧出独特的白瓷产品,显示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本地制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德化窑址 郑永集 摄

15、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位于安溪县尚卿乡青洋村,遗址已经发掘出六座冶铁炉以及三处房址遗迹,它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显示出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陈文丕 摄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与泉州的陶瓷生产基地共同显示出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16、洛阳桥

门票:免费

交通指南:泉州市区到洛阳桥16公里,驾车20分钟

位于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北宋年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整座桥一共有44座船形桥墩、104只石狮、7座石塔,为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是中国桥梁史的一个高峰,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洛阳桥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在泉州水陆复合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

洛阳桥 吴云轩 摄

洛阳桥 林良标 摄

洛阳桥 林良标 摄

洛阳桥 林良标 摄

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桥下45座桥墩,可以想见当年洛阳江确实“深不可址”,波涛汹涌,为了应对急剧增长的贸易需求,不得不打通泉州与北部的交通捷径,跨海架桥。洛阳桥首创“筏形基础”、“种蛎固基”和“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桥技术,得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17、安平桥

门票:免费

交通指南:泉州市区到安平桥37公里,驾车约50分钟

位于晋江市安海镇,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建成,长度2000多米,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古石桥。

安平桥 陈文丕 摄

安平桥是泉州与国家广阔的南部沿海地区的陆运节点,体现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水陆转运系统的发展

安平桥 陈文丕 摄

安平桥 陈文丕 摄

安平桥 林良标 摄

安平桥 林良标 摄

安平桥 林良标 摄

安平桥 林良标 摄

安平桥 林良标 摄

安平桥 林良标 摄

18、顺济桥遗址

位于鲤城南门,南宋年间由泉州郡守邹应龙主持建造,长500米,宽4.6米,建成之后,与泉州的洛阳桥、安平桥共同形成宋元时期泉州的沿海大通道。2000年10月,该桥成为为危桥并禁止车辆行人通行。后又受台风影响,桥体大面积坍塌,现仅存部分桥面和桥墩11个。

顺济桥遗址 傅捷雄 摄

顺济桥是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陆运节点,是伴随海洋贸易发展而建设的出入古城商业区的主要通道,完善了泉州的水陆转运系统。

顺济桥遗址 陈文丕 摄

顺济桥遗址 林良标 摄

顺济桥遗址 林良标 摄

顺济桥遗址 林良标 摄

顺济桥遗址 林良标 摄

19、江口码头

江口码头 张加陛 摄

江口码头位于泉州古城东南的晋江北岸,是连接古城的水陆转运节点,与真武庙同为泉州城郊的重要内港“法石港”的遗存,反映了内港码头的功能构成和使用方式。

20、石湖码头

门票:免费

交通指南:泉州市区到石湖码头24公里,驾车约40分钟

位于泉州江海交汇处的法石港区,含文兴码头、美山码头等系列码头,始建于宋代,历代沿用,屡有修缮。该码头内航可沿江进城,外航可扬帆出海,与海湾的石湖等码头,构成古代集群港的格局,最能体现泉州海洋文化和泉州辉煌的海洋交通历史。

石湖码头 陈文丕 摄

位于泉州城东南17公里的石湖半岛西岸,主体由一组近岸礁石和通济栈桥组成,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是宋元时期泉州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外港。

石湖码头 陈明星 摄

石湖码头是泉州外港码头的珍稀物证,实证了宋元泉州优良的建港条件,它与江口码头共同呈现了宋元泉州港的水陆转运系统。

石湖码头 陈文丕 摄

石湖码头 林良标 摄

石湖林銮渡 林良标 摄

石湖林銮渡 林良标 摄

21、六胜塔

门票:免费

交通指南:泉州市区到六胜塔24公里,驾车约40分钟

位于石狮市石湖村。该塔系花岗石阁楼式结构,高36.6米,底围约47米,八角五层,其雕刻精工,雄伟壮丽,六胜塔下的蚶江、石湖在古代为泉州重要外港,传说当年这里有18个渡口,停泊着亚非各国番舶近百艘,海路交通盛极一时。作为当年泉州湾航道的主要航标塔,六胜塔饱经风霜800多年,为航海家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引航开道,见证了泉州海外贸易的繁盛。

六胜塔 陈文丕 摄

六胜塔是石湖港的重要历史遗存,是商舶由泉州湾主航道驶向内河港口的地标,并有护佑商旅的作用。

六胜塔 林良标 摄

六胜塔 林良标 摄

六胜塔 林良标 摄

六胜塔 林良标 摄

22、万寿塔

门票:免费

交通指南:泉州市区到万寿塔26公里,驾车约40分钟

位于石狮市永宁镇宝盖山,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万寿塔作为泉州湾海岸的制高点,是“海洋大通道”最主要的航标,见证了 当年“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

万寿塔 陈文丕 摄

万寿塔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也是镇守海口、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

万寿塔 陈文丕 摄

万寿塔 陈明星 摄

作为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

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

泉州是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

22处古迹遗址

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

发达的经济水平

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

泉州,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以大海般的文化自信

代言中国、昭示世界

泉州. 中国

# 泉州22个申遗点惊艳世界!

打卡攻略推荐

近日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陆续推出“世遗泉州”精品线路

一日、二日、三日、五日游

市民游客可根据需求

选择喜爱的旅游线路

一日游

ONE DAY 线路一

■ 开元寺(门票免费)

东西塔、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门票免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

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

“中国舟船世界”展示馆

■ 清源山(门票:70元/人)

老君岩造像

九日山祈风石刻

伊斯兰教圣墓

ONE DAY 线路二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门票免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

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

“中国舟船世界”展示馆

■ 府文庙(门票免费)

■ 清净寺(门票:3元,注意着装需过膝)

■ 天后宫 · 德济门遗址(门票免费)

■ 洛阳桥(门票免费)

■ 真武庙(门票免费)

■ 蟳埔民俗文化村(体验项目:蟳埔女发型和服饰体验)

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

两日游

路线一

Day1

开元寺-海交馆-清源山-伊斯兰教圣墓-洛阳桥

展览馆之旅、一站式了解22遗产点,走过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Day2

府文庙一清净寺一天后宫(德济门遗址)-五店市一草庵一安平桥

打卡最古老伊斯兰教寺、探坊古城门遗址、亲测中古世界最长跨海石桥

开元寺

( 横屏观看)

路线二

Day1

开元寺-海交馆-伊斯兰教圣墓-清源山一九日山

展览馆之旅、一站式了解22遗产点、石刻上的古老祈祷

Day2

非遗馆-真武庙一洛阳桥一万寿塔一六胜塔一石湖码头

走近非遗艺术、聆听祭海涛声、探访1300年天然礁石码头

洛阳桥

三日游

路线一

Day1

开元寺-海交馆-伊斯兰教圣墓一清源山一九日山

一站式了解22遗产点聆听石刻上的古老祈祷

Day2

府文庙一清净寺一天后宫·德济门遗址-非遗馆-真武庙一洛阳桥

打卡最古老伊斯兰教寺走近非遗艺术、走读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Day3

草庵-安平桥一五店市一万寿塔一六胜塔一石湖码头

揭秘金庸笔下的明教、亲测中古世界最长的跨海石桥

五店市

路线二

Day1

开元寺-海交馆-伊斯兰教圣墓-清源山一九日山

一站式了解22遗产点聆听石刻上的古老祈祷

Day2

府文庙-清净寺一天后宫·德济门遗址一非遗馆-真武庙一洛阳桥

打卡最古老伊斯兰教寺、走近非遗艺术、走读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Day3

九仙山/石牛山-德化窑址一顺美陶瓷世界/龙鹏艺术馆/如瓷艺术馆

身临“中土蓬莱第一山”、亲见中国白,由古走向今

龙鹏艺术馆

五日游

Day1

开元寺一海交馆一伊斯兰教圣墓一清源山一九日山

一站式了解22遗产点聆听石刻上的古老祈祷

Day2

府文庙-清净寺一天后宫·德济门遗址一非遗馆-真武庙一洛阳桥

打卡最古老伊斯兰教寺、走近非遗艺术、走读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Day3

草庵-安平桥一五店市/梧林传统村落一海丝博物馆一万寿塔一六胜塔一石湖码头

揭秘金庸笔下的明教、观赏明代地图珍品《丝路山水地图》

Day4

德化窑址一顺美陶瓷/龙鹏艺术馆/如瓷文化馆一石牛山/九仙山

亲见中国白,由古走向今、身临“中土蓬莱第一山”

Day5

安溪冶铁遗址一清水岩

梯田上的冶铁遗址、独一无二的“帝”字形寺庙建筑

石牛山 黄谷莹/摄

夜游推荐

结束了白天的世遗之旅,在晚风里夜游古城也是很舒服的体验之一。走走人来人往的西街或中山路(可以从中山路拐进府文庙旁的李文节祠听南音),或者走到更远的源和1916创意园(会先经过南音艺苑和梨园古典剧院,看场梨园戏也是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也可以事先查好信息,到木偶剧院看一场提线木偶演出,或是驱车前往五店市感受一场闽南夜色,沉浸式地感受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市井生活吧。

美食推荐

懂生活的城市自然也懂美食,泉州各县市区的美食既有相通的一部分,又饱含自己的特色。在市区,面线糊、牛排牛肉羹、姜母鸭、烧肉粽、海蛎煎、醋肉、元宵圆、四果汤、土笋冻等都是不可错过的美食。

深入山海,也别忘了尝尝安海菜粿、石狮芋圆、石狮甜粿、德化黑鸡、安溪湖头米粉、安溪鲜笋包等。

交通指南

游览泉州古城,社区巴士“小白”是一大绿色出行方式,招手即停,灵活便捷。其中两条古城旅游专线采用定点、定线运营,且配备景点语音介绍功能,方便市民游客了解古城景点。

■ 古城旅游1号专线途经站点:天后宫—关岳庙—府文庙—承天寺—东街钟楼—中山公园—朝天门—西湖公园—泉州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时间:8:00~17:00;票价:2元)

古城以外的遗产点及展馆建议自驾、打车或公交。

泉州. 中国

# 泉州13个世遗展馆向公众免费开放!速览!!

1 3个 “泉州: 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 遗产点展馆已经 正式向 公众开放了, 包括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两个展馆、南外宗正司遗址展馆、清净寺展馆、伊斯兰教圣墓展馆、九日山 展馆、德化窑址、磁灶窑址、冶铁遗址展示馆等。

13个遗产点展馆 · 详细信息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

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

地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体楼一层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体楼一层。它通过501套共663件文物展品,图版、视频、互动触摸屏、景箱、场景等多种形式进行展陈,勾勒出22个遗产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丰富的遗产价值,生动反映出泉州具有产-运-销功能高度整合的城乡一体空间结构、完备的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中外风格多元荟萃的聚落景观以及包容的文化态度,展现出历史上不同海域﹑不同国度﹑不同宗教﹑不同族群穿越时空阻隔,多元共存、和谐共处一城的物质和精神遗产,生动展现东亚传统农业文明与世界海洋商业文明间经济与文化发展观的交流与对话。

“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

地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二楼东西两个展厅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展现的是一个东方海洋大国舟船历史的动人故事,一个象征着文明成就和启示人类走向海洋的永恒主题。它设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二楼东西两个展厅,内容包括从人类的舟船起源开始,到中国历代各水域的著名舟船模型,以及古代造船航海技术的重大发明等。

展出的160 多种船模,有各种长江船、黄河船、历代战船、古代使节的出国使船、华丽游船;有举世闻名的郑和下西洋庞大船队和郑成功与殖民者海军作战的舰队;还有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独具特色的各种实船,如台湾雅美船、西藏牛皮船、黄河羊皮筏、摩梭人独木舟、绍兴乌蓬船、桦皮船等。展厅内各种形象有趣、绘声绘色的场景和电视画面,让观众了解海船制造过程、古时海战情景以及一些海上作业的民俗风情。

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

地点:鲤城区古榕巷福建省梨园戏剧团旧剧场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有两个展区,一层为“天潢贵胄——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展,二层为“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市舶司遗址”展。

泉州南外宗正司是南宋建炎年间对迁居泉州的赵氏皇族群体进行管理的机构。“天潢贵胄——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展,介绍了南外皇族群体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对宋元泉州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并呈现了2019年至2020年的考古发掘成果,佐证了遗址上存在着宋代官方营建的较高等级的官署建筑。

“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市舶司遗址”展,介绍了泉州市舶司作为宋元时期管理海洋贸易的行政机构,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呈现了2019年至2020年考古发掘的阶段性成果。考古发掘揭露出的市舶司建筑基址遗存是宋元泉州“东方第一大港”的重要见证。

泉州天后宫妈祖文化专题馆

地点: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1号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妈祖文化专题馆位于泉州天后宫后侧寝殿内,主要展出与泉州妈祖信仰相关文物和物品等,包括相关朝代妈祖造像、祭祀用品、出巡仪仗、历史记载和文献资料、泉台妈祖信仰交流影响及往来赠品等。其中,妈祖造像共有13尊,包括明代顺济夫人座像、明代木雕天妃座像、清代木雕天妃座像等文物。相关历史记载部分主要展示了《元史》《泉州府志》《晋江县志》等文献内有关妈祖信仰记载。祭祀用品有清代牛角形木雕法器、清代“朝圣妈祖”压胜钱、民国八角形镂雕漆灯等。泉台妈祖信仰交流赠品展示中包含了台湾澎湖县旅游发展协会赠送的珊瑚树、用台币串成的彩塑“金钱龙”等。

泉州清净寺展示馆

地点:鲤城区涂门街泉州清净寺内

泉州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作为宋元时期泉州商业性城区的重要地标,不仅见证了活跃在泉州的外国族群的文化、宗教和生活传统,也见证了宋元泉州的人群汇聚、商贸往来和文化繁荣。清净寺展示馆通过泉州清净寺建筑、收藏石刻、泉州穆斯林和泉州穆斯林后裔等部分,较系统地介绍了宋元时期,跨越重洋来泉州经商的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在此定居的发展情况,历代穆斯林围绕清真寺聚族而居,形成独特的穆斯林社区现象,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直挂云帆济沧海”专题展示馆

地点:石狮市蚶江镇石渔村

(每逢周一闭馆修整)

展馆分为“石湖码头通异域”“万寿宝塔指航程”“六胜守护岱屿门”“交流共享永传承”四个展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石湖码头、万寿塔、六胜塔三个遗产点的地理位置、建设背景、历史价值等内容。展馆系列展出的珍稀航海古地图,帮助参观者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港口设施系统有更直观的了解。

“海内第一桥”展馆

地点:洛江区万安街道洛阳桥中亭

洛阳桥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在泉州交通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是中国首座梁式跨海石桥。展馆介绍了洛阳桥的意义及作用,第一部分“海陆连通里程碑”通过形式多样的古今地图,体现了洛阳桥的功能作用;第二部分“梁式跨海第一桥”,展示了洛阳桥首创的“筏型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三大建桥技术;第三部分“遗产保护与传承”介绍了历代至今官方民间对洛阳桥的修缮保护及传承。

泉州府文庙《泉州教育史话》专题展示馆

地点:泉州府文庙明伦堂

展览以教育文化为主题,以不同时期的历代教育为专题,分成文运肇起(唐、五代)、海滨邹鲁(宋元)、学术精诣(明代)、士沐新膏(清代)四个部分,在各阶段专题中又划分若干小专题,发掘典型或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故事,以点带面,展现泉州教育历史的发展、文庙办学功能和泉州文教昌盛、英才辈出的成就及泉州儒学文化在台湾、东南亚等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展示充分体现了泉州府文庙及学宫在泉州成为宋元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反映了海洋贸易给泉州带来的经济和文化繁荣。

伊斯兰教圣墓展示馆

地点:丰泽区灵山圣墓景区内

据《闽书》记载,相传在唐武德年间(618年~626年),穆罕默德门徒4人到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于东门外灵山南麓,故又称三贤四贤墓。因深受穆斯林敬重,这两位先贤入土安眠之墓也就被称作“圣墓”,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历史物证之一。

伊斯兰教圣墓展示馆,通过拓片、文献、图片资料,见证了宋元泉州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在泉州的活动。这一群体是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宋元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磁灶窑:宋元泉州的

外销陶瓷生产基地”主题展示馆

地址:晋江市磁灶镇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内

15:00-18:00(夏季)

14:30-17:30(冬季)

位于金交椅山窑址一侧的磁灶窑主题展示馆,围绕生产与外销两大主题,依次展示了磁灶窑的兴衰历程,外销路径与保护、管理等内容,完整再现陶瓷生产、运输、外销的全流程;通过出土的典型器物的展示,全面展现了磁灶窑瓷独特的器型、釉色,以及从生产利用陶瓷向建筑陶瓷的转变,彰显了宋元磁灶窑业以市场为导向锐意创新、走差异化路线的成功实践,是了解磁灶窑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宋元德化窑展示馆

地点:德化县城龙浔镇宝美村破寨山屈斗宫古窑址西侧

15:00-18:00(夏季)

14:30-17:30(冬季)

德化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商品,被马可·波罗盛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宋元德化窑展示馆,以“发现与发掘”“生产与外销”“保护与传承”三大篇章,高度概括了德化窑的历史源流、瓷窑体系,产品特色、制作工艺、外销情况、文化价值,展示了德化窑在宋元时期的陶瓷生产工艺、艺术特征、贸易状况及其人文内涵,阐明了德化窑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体现其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输出能力,以及构架起的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和影响。

九日山祈风石刻展示馆

地点:九日山

(冬令时到17:30)

九日山祈风石刻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

展示馆分序言、九日名山至宝藏、国家彝典祷通航、祈风石刻昭青史、文化传承谱华章等部分,详细解读了九日山10方祈风石刻的具体内容、历史背景及蕴含的文化价值。这些珍贵的石刻历史档案,真实记录宋代海洋贸易与季风的周期性等历史信息,体现宋代市舶司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

地点:安溪县尚卿乡青洋村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以闽南古代建筑风格为主,参照青洋村余氏族人祖厝的历史沿革样式,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展馆面积800多平方米,北京大学考古工作站近400平方米。

展示馆包含了序厅、千年铁场、冶铁神工、远过重洋和结语五个部分,完整地呈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产—运—销高度整合的海外贸易体系、安溪青阳铁场历史与价值,还原了“采矿—冶炼—锻造”的系列冶铁生产的上游环节,展现了古代块炼铁冶炼技术、生铁冶炼技术、安溪青阳铁制品的贸易线路,以及冶铁业在安溪的有序传承、创新发展。

END

综合 | 人民网、泉州市申遗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摄影家协会

编辑 /晓婷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国十大名塔苏州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苏州云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结构阁楼式砖身木檐塔,共7层,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组成。 苏州云岩寺塔为唐末、五代江南仿木楼阁式多层砖石塔的典型代表,为现存江南仿木楼阁式塔年代较早者,代表了早期仿木砖石塔的形式特征,其样式特征为独特的江南仿木楼阁式 jvzquC41yy}/onnrkct/ew476y7yljv
1.北京的古塔之三(2020.12.16)整座塔的底座为一层汉白玉须弥座,须弥座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花纹。塔身坐落在须弥座的正中。塔身的一、三、五层比较高大,二、四、六、七层比较矮小,好似双重檐的阁楼。在楼阁式塔身东、南、西、北四面正中,各设有一个拱券形佛龛,在佛龛中置有结跏趺坐式琉璃佛像。在大佛龛的周围和塔身的其他四面,布满了一排排jvzquC41yy}/onnrkct/ew45ddv4;w}
2.浙江杭州雷峰塔游记专门为保护遗址而建的保护罩呈八角形,建筑面积3133平方米,外饰汉白玉栏杆。保护罩分上下两层,将雷峰塔遗址完整地保护起来。雷峰塔遗址和地宫的发掘,使今人对于五代时典型的平面八边形楼阁式套筒塔的形制及构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jvzquC41{q{/e}wkr0ipo8ytcxkmu8mcpi€iq~6616643?=80jznn
3.中国有多少种类型的佛塔?古建筑公司金刚宝座塔的形式起源于印度,象征着金刚界的五方佛,中间是大日如来佛,东面是阿川佛,南面是宝生佛,西面是阿弥陀佛,北面是成就佛。金刚宝座代表密宗金刚部神坛,金刚宝座塔上的五座塔分别代表五方佛。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中国现存的金刚宝座塔仅十余座,比较有名的是四大金刚宝座塔,分别为北京的jvzquC41yy}/pkll|0ipo865744ivvq
4.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大雁塔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劵门。 jvzquC41yy}/onnrkct/ew46{w67oƒ>
5.雷峰塔——具有独特景观、深厚佛文化、优美爱情传说、新颖建筑雷峰塔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塔,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总高71.679米,总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089平方米;塔身对径28米,边长11米,周长88米,塔底为原雷峰塔遗址。 雷峰塔新塔是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代、自然与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为切实保护好地下珍贵遗址,充分展示雷峰古塔的独特风采,对古塔遗址实行jvzquC41yy}/onnrkct/ew46{usiijl
6.山西至少有38座宝塔被国家重点保护个个都是古建瑰宝|天宁寺双塔|5、陵川三圣瑞现塔 三圣瑞现塔位于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俗称积善塔,距县城西南15公里左右。该塔是我国辽金时期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代表。 6、阳城海会寺双塔 山西阳城海会寺双塔,位于阳城县东十五公里北留镇大桥村。被古建专家赞誉为“海会寺国之瑰宝”的琉璃悬阁宝塔,是中国楼阁式塔中的佳例。塔高五十多米高,八角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562965:9a39l8hB;9426229;zsj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