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泉正盛!济南泉水千年不息的奥秘,你知道吗?
开启泉水解密之旅
近期,在济南秋雨连绵的滋润下,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迎来了泉水丰沛的好时节,地下水位实现“18连涨”——黑虎泉水位突破 30.84 米,趵突泉水位攀升至30.32米,双双创下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
当游客驻足泉畔,看三股水奔涌不息、听虎啸声震彻泉池,常不禁发问:这流淌千年的清泉究竟从何而来?“天下第一泉”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自然密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济南泉水的前世今生,揭开其生生不息的奥秘。
摄影:邵凯 2025年10月
泉水何来?解谜泉城的“自然禀赋”
济南被誉为“泉城”并非偶然,而是独特地形与地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专属馈赠。
从地形来看,济南呈“南高北低”之势,南部为泰山余脉的山区,北部是黄河冲积平原,南北落差达500多米。这种倾斜的地势,为地下水的流动搭建了“天然通道”,当大气降水落到南部山区后,水流便会顺着地势自然向北汇集,为泉水形成提供了基础动力。
摄影:邵凯 2025年10月
再看地质构造,这更是泉水形成的关键。南部山区广泛分布着石灰岩,这类岩石质地疏松、裂隙发育,如同“天然海绵”能高效吸纳雨水,使其渗入地下转化为地下水。这些地下水在岩层的引导下,持续向北潜流,途中经过层层过滤,杂质被留在岩层中,最终涌出的泉水才会清冽甘甜。
当地下水抵达济南城区时,前进之路被一道 “屏障” 阻断。这里地下分布着质地细密、隔水性能强的辉长岩体。再加上东西两侧的断层构造,形成了一个三面封闭的“地下储水空间”。地下水无法继续向北流动,在压力作用下,只能寻找地质构造的薄弱处,如岩石裂隙、断层喷涌而出,于是便有了济南城内700多处形态各异的泉眼,造就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景致。
摄影:邵凯 2025年10月
“趵突腾空,泉涌若轮”的奥秘
摄影:邵凯 2025年10月
趵突泉的“三股水”,既是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核心景致,更是泉城济南无可替代的标志性符号。这一自然奇观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地质勘测显示,趵突泉地下8-30米处,是奥陶纪白云质石灰岩。这类岩层中布满了溶洞与裂隙,成为地下水集中上升的“快车道”。高压地下水抵达此处后,会从三个相距 2~3米的岩缝中冲出地面:北边两个岩缝直接涌出土层,形成南泉与北泉;中间的泉眼则由北泉分流而来,三者共同构成“三窟迸发”的奇观,呈现出“趵突腾空,泉涌若轮”的壮丽景象。
摄影:邵凯 2025年10月
水位连涨背后的自然密码
近期济南地下水位连创新高,面对持续攀升的态势,不少人好奇:这波 “涨势” 为何如此迅猛?对此,专家解释,水位持续走高并刷新纪录,核心得益于九月以来的持久秋季降雨。绵绵秋雨相比夏季短时强降雨,更易渗入地下为地下水层补水,也正因如此,今年才出现了监测记录中较为罕见的持续性水位上涨。
摄影:邵凯 2025年10月
同时专家提到,泉水水位对降雨的响应存在天然滞后效应。济南泉域如同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库”,降雨下渗后需要时间充填储水空间,即便水压传导较快,水位完全释放仍需15-30天,这也使得每年水位通常在9月底至10月初达到年度峰值,恰好滞后于夏季降水高峰。
至于后续走势,未来几天水位仍将保持上涨,若降雨持续,预计一周左右抵达顶峰;待十月进入枯水期后,水位会逐步回落,直至来年雨季再次回升。这一涨一落,正是济南泉水与自然节律的和谐共鸣。
爱泉护泉,共同保护千年泉脉
济南泉水能持续喷涌,既依托独特自然禀赋,更靠系统性保护措施支撑。
摄影:邵凯 2025年10月
依据《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已构建起“法治保障、科学保泉、生态补源、全民参与”的综合保护体系。法制层面,通过专项立法划定泉水补给区、汇集出露区等保护范围,对可能影响泉脉的建设活动实施严格管控。科学保泉方面,同步推进封井限采、水源涵养与生态补源,比如封闭大量自备井减少地下水开采,枯水期还会通过强渗漏带开展精准补水,有效维持地下水位稳定。
此外,全民护泉氛围浓厚,市民主动参与保泉志愿服务,还能通过12345热线监督破坏泉水行为,形成“人人都是泉水守护者”的局面。这套全方位举措,正是泉水千年不竭的坚实保障。
秋日赏泉正当时
眼下,济南正处于泉水最丰沛的时节——趵突泉“三股水”奔涌有力,黑虎泉兽首吐玉溅珠,五龙潭月牙飞瀑再现银帘垂潭,整个天下第一泉风景区都洋溢着泉水的生机与活力。这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泉城济南多年护泉的成果。
摄影:邵凯 2025年10月
在此,我们诚邀您亲临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触摸千年泉水的清凉、聆听泉水叮咚的天籁韵律、领略“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体会济南“因泉而名、与泉共生”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