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都是层层“戒备”,
人人都会互相提醒戴口罩、勤洗手,
班级里也张贴起了关于疫情注意事项的图片。
关于“清洁卫生”,
孩子们经过了几个月的科普,
在幼儿园里生发出了不少有趣的小问题,
于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
探秘起了这些生活里的“冷知识”……
海亮莱蒽幼儿园,是海亮学前教育集团下属幼儿园 ,坐落在西安市高新区企业壹号公园内,秉承着“生活之美、生活之乐 、生活之育”的教育理念,引导孩子们以生活作为课堂,在真实的环境中探究自然、感悟生活、关爱他人、悦纳自己。
研修人员名单:王静,袁毅,刘晓婷,郑新平,张苗苗,闫嘉彤,屈毅萍,闫小朵,孔乐,齐小凤
关于全班小朋友“在家洗澡的流程是不是都是一样的”这个问题,孩子们纷纷说起了自己洗澡的步骤,看看是不是一样的——孩子们用画画的方式,把自己在家洗澡的流程画了下来。
1)化身“灵魂画师”
孩子们的画作里,还总结了一些卫浴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洗澡时脱衣裤的步骤,还有说明了先洗身体、还是先洗头发等问题 。
2)讨论洗澡方法,看看各家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
玥玥: 用洗澡盆洗澡的,还要打好多泡泡。
梓莹: 要用毛巾搓一搓,我的身体就变白了。
阿狸: 洗完澡,姥姥还要给我身上擦香香呢!
叮当: 我在家是先洗头,再洗腰,然后是大腿和膝盖。
小北: 爷爷拿毛巾帮我洗头,用手帮我洗身体。
羊羊: 妈妈帮我在盆里接水,我坐在盆里刷牙,洗身体。
晨晨: 妈妈用浴花弄点水然后用肥皂打泡泡,再用水把泡泡冲掉。
元宝: 水冲一冲,再给头发抹洗发水。
米米: 先搓搓胳膊,像我这样。
垚垚: 用手洗澡的,搓一搓;从上往下洗的。
迪迪: 我妈妈把我抱进洗澡间,然后给我洗。洗完把我包裹着抱出来!
苗苗: 我姥姥给我脱光光洗,最后给我洗头发。
一番讨论以后,大家兴致高昂,发现洗澡的步骤很接近, 但是用的洗澡工具、洗护产品会不一样。
思考:
1.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点: 在开启主题活动《清洁》时,正值疫情期间,所以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日常和老师、家人会讨论很多关于病菌、洗手、隔离等话题,同时也产生了关于“清洁”的很多好奇点和兴趣点,所以老师们就即刻追随他们的兴趣,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探索发现”活动。
2.鼓励孩子梳理生活经验,并用语言清晰表达: 孩子们在分享自己洗澡步骤时,就是一个生活经验梳理的过程;同时他们也了解到了不同家庭的洗澡方法有差异,也在这种差异中了解了很多自己没使用过、没听过的生活用品,拓宽了知识面。
一个简单的开始,让孩子们对洗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家长表示, 以前不爱洗澡,害怕洗澡的宝贝现在居然要求主动洗澡,太神奇了 。
关于 “我们怎么区分干净和脏” 的问题,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来听一听,孩子们对干净和脏的理解,做了如下这番解释 :
干净就是物品摆放整齐,如果物品摆放很乱,也会很脏。
我家的桌子上落一层灰尘,很脏。用抹布擦了之后会变得干净。
地上有垃圾会很脏,清扫之后就会变得干净。
吃东西的时候,把饭撒到衣服上会很脏,要慢慢小心的吃饭。
手上抓到泥土会很脏,要使用肥皂清洗,运用七步洗手法才会变干净。
······
1)“干净”,应该是这样的
2)“脏”,应该是这样的
孩子们的总结:
干净:是不肮脏、没有尘土、无污染、无污垢。
脏:是不讲究卫生,邋遢。
干净 脏 洗过的小手、餐具等 垃圾桶 干净的园服 桌面、地面上的饭渣 刚整理过的书柜 灯罩上的灰尘 刚拖过的地板
花园里的土
孩子们认为“脏”的地方,就是有细菌的地方。所以,为了让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环境保持干净、卫生,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地方是脏脏的、有细菌的 。
于是,孩子们开始寻找起幼儿园里的“细菌” 。寻找幼儿园里哪些地方是脏的?脏的地方应该就是有细菌的地方 。
灯罩上
垃圾桶里
栏杆上
草地里 稻草堆里 走廊上
孩子们突然发现: 细菌是和我们生活的环境在一起的,细菌无处不在,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有可能有细菌。
思考:
1.学习在生活中进行“对比”和 “分类”: 在和孩子们讨论“干净”和“脏”的区别时,就是让孩子们学习对生活现象和事物进行分类,在分类时反思哪些情况对我们的生活有益、哪些情况对我们的生活不利,积累生活经验、总结生活常识。
2.带着学到的知识,回到生活中去“发现”: 当孩子们聚焦地去发现“干净”和“脏”时,孩子们会逐渐关注自己身边的各种事物是干净的、还是脏的,也会逐渐将这种“对事物的关注”, 迁移至“对生活习惯的关注” 。
想让“脏”的地方变“干净”,孩子们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扫卫生”。
于是他们拿起了工具,在教室里,对着自己觉得“脏”的地方开展了 大扫除行动 !
垚垚: 用抹布擦一擦就变干净啦。
球球: 我要拖地,我在家里都帮妈妈拖地呢。
琰琰和阿狸: 我也在家里扫过地,还收拾绘本和玩具呢。
元宝: 我们平时都把垃圾分类扔垃圾桶里。
恩宝: 我用魔法把它变干净。
用抹布擦护栏
用抹布擦钢琴上的灰
用拖把拖地
孩子们找到的保持干净的方法 ,就是需要不断的清扫和整理,学会了各种打扫卫生的技能;而且通过保持干净的体验 ,学会了和同伴之间的合作。
打扫完教室,回家也要“大扫除”! 孩子们在家里也找了找哪些东西是“脏”的、哪些地方是“脏”的,开展清洁行动。
元宝: 爸爸的拖鞋脏了,刷一刷就干净了。
米米: 书柜乱了,我来整理一下吧。
苗苗: 我会洗自己的小毛巾,让它变得很干净。
通过实践,孩子们渐渐区分了干净和脏,知道脏的地方会产生细菌,于是知道了“保持卫生干净”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明白干净的环境给我们带来舒适和健康。
生活环境不仅是家里,也包括我们平常生活的大环境,例如小区、周围的公园等。当我们的周围环境脏了,该怎么办 ?
我们生活的周围,都是清洁工叔叔阿姨们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使马路变干净,小区没有垃圾。
在樱花广场的公园里,小朋友看到在炎热的夏天,清洁工奶奶清扫地面。玥玥、琰琰说:“我们帮助她好不好”。
清洁工奶奶说:“今天我有两个小跟班”。
小眼睛不放过任何一点杂物。
这个大大的簸箕里都是我今天帮助清洁工奶奶扫的垃圾,可真多呀,琰琰问奶奶为什么有人会扔垃圾呢?清洁工奶奶说:“因为他们呀,不知道讲卫生,也有可能是找不到垃圾桶”,琰琰笑着说:“他们可真糊涂啊”!
宝贝们亲身地参与到了清洁工人的工作中,玥玥、琰琰都感觉到了辛苦, 两个小家伙都认识到清洁工这个职业的不容易,也多了一份敬意, 说以后我可不能乱扔垃圾了,清洁工奶奶真的好辛苦。
关于 “全世界的人洗澡都和我们一样吗”这个问题,是个有趣的话题,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想要表达。
菲菲: 我洗过红酒浴。
阿狸: 用泥巴水洗澡,我妈妈给我说过,非洲很缺水。他们不像我们这样每天洗澡,是用雨水洗澡。
乔老师说: 我在大雪天里泡过大雪温泉。
……
老师说: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我们一样的方式洗澡吗?我有一个关于洗澡的故事请小朋友们看一看。
一起观看关于各国“洗澡文化”的纪录片。
孩子们通过看纪录片,打开了自己的眼界,原来许多其他国家都有独特的洗澡方式,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了洗澡的意义,打开了孩子认知世界的大门。 同时也通过不同国家洗澡的方式,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是有差异的,这是一次神奇的旅程。
某天,有小朋友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 “在很久以前,是没有发明出来洗手液的呀,那在很久以前,人们是怎么保持干净的呢? ”
1)我们的调查: 中国古代有没有可以洗手的东西 ?
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们完成了调查问卷,几乎形成了统一的答案,有一种植物叫——皂角。
2)认识一种神奇的洗手植物:皂角
通过调查,大家发现了这个神奇的“古人洗手神器” —— 皂角。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对 “皂角”的研究 。
皂角长什么样子呢?它是长在土里还是树上呢?
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看视频纪录片的方式,对皂角有了认识。
观看纪录片使孩子们异常兴奋,他们和爸爸妈妈们还一起找来了很多的皂角。
3)和“皂角”的亲密接触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拿到了从未见过的皂角,虽然闻起来不好闻,大家还是积极地探索了起来。
孩子们眼中的皂角,是怎样的植物呢 ?
它的皮是黑色的,长得像豆角一样。
摸一摸、搓一搓、闻一闻
皂角里面长什么样子呢?
我们一起来掰开看一看吧!
我们掰开来的皂角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洗手?
脏脏的小手用皂角洗一洗,
哇偶,真的打出泡泡了。
皂角像洗手液和肥皂一样,真的能洗手呢!
当孩子们对皂角越来越感兴趣之后,也生发了想要自己做洗手工具的想法。
1)手工皂诞生记:自己也来做块小肥皂吧 !
孩子们说:皂角真是一个很神奇的植物,爷爷说,现在有很多肥皂都是纯植物,里面的原料就是从皂角中提取的。
我奶奶每天很辛苦,做饭、打扫卫生,我想做块儿肥皂送给它当礼物······
那就自己做个手工肥皂,送给家里最辛苦的人吧 !
2)认识“手工香皂”原材料
香精、色素、橄榄油、起泡剂、
植物皂基、量杯、搅棒 、模具
3)一起来制作
在小朋友们的坚持努力下,手工皂诞生了。
成功后的喜悦~~~~
4)我们把自己做的小肥皂,送给家里最辛苦的人。
成功地制作出了“手工香皂”,它可以帮助我们赶走细菌,我们要把这份成功送给家里最伟大、最辛苦的人。
米米: 送给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最爱他们了,mu ma……
元宝: 我要送给我的姥姥和妈妈,她们最辛苦了。整天给我洗衣服、做饭。
苗苗: 我姥姥每天送我上幼儿园,我妈妈要上班,我要送给我的两位女神!
恩宝: 我要送给我的姥姥和妈妈一个小礼物,这是给她们的惊喜。老师……嘘
不要告诉她们哦!
阿布: 我奶奶最辛苦了,我要送给奶奶,妈妈上班去了,等她回来了我也要送给我的妈妈。
孩子们说: “给自己心爱的人做礼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感觉特别的快乐。”
《我爱干净!》
——小二班集体创作
清洁身体这样做,
洗洗头,洗洗身体,
打打肥皂洗洗手。
清洁身体这样做,
早晚刷牙要记住,
小心虫子吃牙齿,
上刷刷,外刷刷。
清洁身体这样做,
饭前洗手打肥皂,
洗掉虫子吃好饭。
清洁身体这样做,
不吃剩饭,多喝水。
清洁身体这样做,
养成习惯靠自己。
《做个干净好宝宝》
——小三班集体创作
我爱洗脸,可以让我变干净,
我爱刷牙,可以让我变干净,
我爱洗手,可以让我变干净,
我爱洗澡,可以让我变干净;
我会拖地,可以让家里变干净,
我会擦玻璃,可以让家里变干净,
我会擦桌子,可以让家里变干净,
我会整理完具,可以让家里变干净;
我会放书包,可以让书包柜变干净,
我会摆鞋子,可以让鞋柜变整齐,
我会送碗勺,可以让餐桌变干净,
我会整理书本,可以让书柜变整齐,
我会收拾娃娃家,可以让娃娃家变干净,
我喜欢整理玩具,可以让玩具柜变整齐,
我爱干净,我是好宝宝,
我讲卫生,我是乖宝宝,
爱干净,讲卫生,做个干净好宝宝。
《擦一擦》
——小一班集体创作
我的地板脏啦,
我要把它拖干净,
拖了一会儿,
地板就干净啦;
我的窗户脏了,
我要擦擦擦呀,
擦了一会儿,
我的窗户就干净啦;
我的钱脏啦,
先用抹布擦一擦,
擦完干净后,
再把钱晾干,
我的钱就干净啦;
我的窗户脏了,
我要先把抹布放在水里然后拧干,
擦着擦着我的窗户就干净啦;
我的桌子脏了,
把毛巾放在水里,
然后擦一擦,
我的桌子就干净啦;
我的玩具脏了,
放在水里洗一洗、晒一晒,
我的玩具就干净啦;
我的门脏了,
毛巾沾一沾水,上擦擦下擦擦,
我的门就干净啦……
对于日常的“清洁”话题,孩子们从“洗澡”这件小事开始探究 ,让我们看见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好奇、对大自然的好奇,以及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和热爱。
孩子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会: 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照顾周围 。
整个主题活动,孩子们链接了 :“生活习惯”、“生活常识”、“生物学知识”、“中外文化风貌”、“古今文化传承”等知识经验, 感受着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世界是一个整体。
在不断迎来困惑与挑战的同时,他们乐于思考,乐于奉献,乐于献出自己的爱。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莱蒽幼儿园的精彩故事哦
没有一片叶子的形状是相同的,就像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样的。
大家好,我是编辑韬韬,今天分享给你的是 「 一千零一叶」计划里的「第65叶」 ,来自西安海亮莱蒽幼儿园的“清洁卫生生活大探索 ”。
感谢今天你与这一叶的相遇,衷心祝愿未来,我们的每一个幼儿园都能枝繁叶茂。
点击 “阅读原文” ,拾起更多叶片。
记得点“在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