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李**(实名认证)
IP属地:黑龙江
下载本文档
恐龙捏泥手工课件演讲人:日期:目录02材料与工具准备03捏泥基础技法04恐龙模型制作步骤05装饰与完善处理06作品展示与延伸01课程介绍课程介绍01教学目标设定通过捏制不同形态的恐龙模型,引导学员发挥想象力,掌握基础手工技巧,如揉、捏、压、刻等,提升手部精细动作协调性。激发创造力与动手能力结合科学知识,让学员了解恐龙的身体结构、骨骼特点及常见种类(如霸王龙、三角龙等),通过实践加深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学习恐龙形态特征捏泥过程需反复调整细节,帮助学员养成耐心完成作品的习惯,同时增强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耐心与专注力恐龙基础知识概述010203主要恐龙分类与特征介绍蜥臀目(如梁龙)与鸟臀目(如剑龙)的区别,重点讲解食肉恐龙与植食恐龙的牙齿、肢体及皮肤特征差异。恐龙栖息环境与行为分析不同恐龙的生存环境(如森林、沼泽等),并推测其群居或独居习性,为捏泥造型提供科学依据。化石与复原模型参考展示恐龙化石图片及现代复原模型,强调骨骼结构与肌肉线条对捏泥细节的指导作用。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工具使用规范明确塑料刀、牙签等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禁止尖锐工具朝向他人,切割动作需在垫板上进行,避免划伤桌面或皮肤。材料安全与卫生选用无毒、可水洗的彩泥或黏土,提醒学员勿将材料放入口中,操作前后需清洁双手,防止细菌传播。课堂纪律与应急处理要求学员在固定区域活动,避免奔跑打闹;如发生材料误入眼睛等情况,立即用清水冲洗并报告教师。材料与工具准备02主要黏土类型说明质地轻盈柔软,易于塑形且干燥后不收缩,适合制作精细的恐龙纹理和关节结构,颜色丰富可自由调配。超轻黏土延展性强且不易干裂,适合长时间反复修改作品,但需配合定型剂使用,适合制作大型恐龙骨架或动态造型。半透明质感且干燥后呈现陶瓷光泽,适合制作恐龙眼睛或鳞片细节,需配合紫外线灯快速固化。油性黏土环保无毒且干燥后质地坚硬,适合制作需要支撑的恐龙站立模型,表面可打磨上色,但需注意保湿避免提前硬化。纸黏土01020403树脂黏土辅助工具清单塑形工具组包含不同形状的金属刮刀、压痕针和滚轮,用于雕刻恐龙皮肤纹理、爪牙细节及肌肉线条的精准处理。提供平整的工作面,防止黏土粘连,亚克力板还可用于碾压黏土至均匀厚度以制作恐龙翅膀或背板。保持黏土湿润度,避免塑形过程中开裂,特别适用于长时间制作大型恐龙模型时的阶段性保湿。用于恐龙表面色彩晕染或瞳孔绘制,建议选用尼龙材质笔刷以避免掉毛,配合丙烯颜料增强色彩附着力。切割垫与亚克力板湿度调节喷雾细节笔刷与颜料材料存储与处理建议分装密封保存未使用的黏土需按颜色分装于密封袋中,排除空气后冷藏存放,可延长保存期限并防止黏土氧化变硬。残余黏土回收将不同颜色的边角料揉合成大理石纹路后制作恐龙蛋或岩石底座,避免浪费且增加作品层次感。工具清洁流程金属工具使用后需用酒精棉片擦拭残留黏土,塑料工具需温水冲洗并晾干,防止黏土残留导致下次使用时污染新作品。干燥环境控制完成的作品应置于通风避光处自然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导致开裂,大型作品可覆盖湿布延缓干燥速度以调整细节。捏泥基础技法03从整体轮廓入手,先捏出恐龙的大致形态(如躯干、头部),再逐步细化局部特征(如四肢、尾巴)。渐进式塑形技巧使用塑料刀、压痕笔等工具刻画细节(如鳞片纹理、眼睛),提升作品的立体感和真实度。工具辅助塑形01020304通过手掌均匀施力将泥团反复揉搓,消除内部气泡,使泥质细腻均匀,便于后续塑形。基础揉捏手法通过对比测量或对折标记确保双侧结构(如翅膀、角)对称,避免造型失衡。对称性控制方法揉捏与塑形方法常见形状制作技巧圆柱体变形应用将泥搓成圆柱后弯曲成恐龙颈部或尾巴,通过调整粗细表现肌肉线条的动态感。球体组合技巧用多个泥球堆叠拼接形成恐龙头部或关节部位,衔接处需蘸水抹平以增强牢固度。片状结构处理压扁泥块后裁剪出背甲或鳍状结构,边缘用工具修饰出自然弧度,模拟生物表皮特征。空心结构制作包裹泥片围绕核心支撑物(如铝箔)成型,干燥后取出支撑物,减轻重量并节省材料。连接与固定方式将多余泥料加水调成糊状,涂抹在部件接合处(如腿部与躯干),增强粘性并填补缝隙。泥浆粘接法用湿布覆盖未完成部位延缓硬化,已成型部分可借助泡沫块托举,保持悬空结构稳定。干燥阶段固定插入牙签或铁丝作为内部支架,连接大型部件(如长颈龙的脖子),防止断裂或变形。骨架加固技术010302对干燥后出现的裂缝用稀释泥浆填补,打磨表面使修复痕迹最小化。后期修补方案04恐龙模型制作步骤04身体框架构建分段式结构处理针对大型恐龙(如梁龙),可将身体分为胸腹、腰臀两段分别制作,干燥后再拼接,避免变形风险。脊椎与肌肉线条用工具在躯干表面压出脊椎凹陷线条,两侧添加条状泥料模拟肌肉群,增强恐龙模型的动态感和力量感。基础形态塑造选择适量泥料,揉搓成椭圆形或圆柱形作为躯干主体,确保重心稳定且比例协调,为后续细节添加奠定基础。头部与尾部细节塑造颅骨结构还原根据恐龙种类(如暴龙或三角龙),捏制楔形或盾形头部,用刻刀雕琢眼眶、鼻孔及颧骨隆起等解剖特征。牙齿与角饰制作长尾恐龙(如迅猛龙)需内部嵌入铁丝骨架支撑,短尾类(甲龙)则需覆盖板块泥片模拟骨甲结构。暴龙类需插入尖锐齿状泥片,角龙类则需卷曲泥条形成额角与颈盾,注意对称性和生物力学合理性。尾部动态设计四肢与特征添加前肢较短后肢粗壮的物种(如霸王龙),需确保股骨与胫骨长度比为2:1,趾关节分三节捏制并刻划爪痕。关节比例控制使用齿梳、针具等工具压印鳞片或褶皱,蜥脚类恐龙需添加背部棘突,鸭嘴龙类可制作粒状皮肤质感。皮肤纹理刻画完成四肢后静置测试模型稳定性,必要时加宽脚掌或调整腿部角度,防止干燥后倾倒。平衡性调整装饰与完善处理05选择与恐龙种类相符的自然色系,如草食恐龙以绿色、棕色为主,肉食恐龙可加入深红或灰色调,增强视觉真实感。采用丙烯颜料或矿物颜料,确保色彩饱和度高且附着力强。色彩应用方案基础色调搭配通过湿画法或干刷技法模拟皮肤光影变化,如在背部加深色调、腹部提亮,突出立体感。细节部位(如眼睛、鳞片)需使用细笔勾勒,增强生动性。渐变与阴影处理使用荧光颜料或金属色点缀恐龙牙齿、爪尖,模拟化石光泽;也可在皮肤上绘制裂纹或疤痕,增加远古生物的历史厚重感。特殊效果添加鳞片与皮肤肌理利用牙签、雕刻刀或压花工具在黏土表面刻划鳞片纹路,不同种类恐龙纹理差异显著(如剑龙的骨板、暴龙的褶皱皮肤),需参考科学复原图精准还原。表面纹理雕琢肌肉线条强化在关节、腿部等部位通过堆叠黏土或刮削凹陷,模拟肌肉群轮廓,使造型更具力量感。注意过渡自然,避免生硬切割。自然磨损模拟用砂纸轻微打磨边缘或凸起部位,制造风化效果;局部剥落颜料或添加“泥土”痕迹(褐色颜料混合石膏粉),提升场景真实度。干燥与固化步骤分阶段自然风干大型作品需分割部件单独干燥(如头、躯干),防止开裂。置于通风阴凉处,定期翻转确保均匀脱水,避免阳光直射导致变形。01低温烘焙加固针对聚合物黏土,按材料说明设定烤箱温度分层烘烤,每厘米厚度约需相应时长。冷却后检查内部是否完全硬化,必要时补烤。02密封保护处理涂刷透明哑光或亮光清漆(视效果需求),防止颜料脱落或受潮。多层喷涂时需间隔充分干燥,避免气泡或流痕。03作品展示与延伸06展示技巧与摄影建议光线与角度选择采用侧光或柔光箱拍摄可突出泥塑纹理细节,避免顶光造成的阴影;多角度拍摄(俯视、平视、特写)全面展现作品立体感。后期处理要点通过软件微调对比度强化材质质感,保留原始色彩避免过度滤镜,可添加水印保护版权但需控制透明度不影响作品观赏。背景与构图设计使用纯色背景布(如灰色/白色)避免视觉干扰,适当添加比例尺(硬币/尺子)体现作品尺寸;采用三分法构图将恐龙主体置于视觉焦点。材料固化处理表面喷涂哑光清漆防止氧化褪色,易断裂部位(如恐龙尾部)用透明环氧树脂加固;存放时使用珍珠棉分层包裹避免挤压。防损保护措施环境控制参数长期保存需维持40%-60%湿度防止龟裂,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色彩衰减,定期检查霉变情况并使用硅胶干燥剂调节微环境。自然风干类泥塑需置于通风阴凉处避免开裂,烤箱粘土需严格按温度曲线分段烘烤;大体积作品可插入金属骨架增强承重。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