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季风环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3.3.3季风环流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二年级地理班
4.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中的季风环流主题,深入剖析季风的形成原因、影响范围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地图实例,让学生掌握季风环流的地理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互动讨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理解季风环流的分布特征和地理规律;
2.增强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季风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培养地理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季风现象;
4.增强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季风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季风环流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季风环流的地理分布和季节性变化特征;
-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特别是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关系;
-季风对农业、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作用。
通过实例分析,如亚洲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对比,强调季风环流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使学生深刻理解季风的核心知识。
2.教学难点:
-理解季风环流形成的复杂因素,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等;
-掌握季风环流的动态变化过程,如何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和旱季;
-分析季风对区域气候的调节作用,以及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差异。
针对难点,采用动态图示、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季风环流的变化过程,突破对复杂地理现象的认知障碍。
四、教学资源准备
3.实验器材:因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故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讲解区和讨论区,讲解区配备多媒体设备,讨论区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便于学生互动交流。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季风环流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和预习指导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思维导图和问题通过平台提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动。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提前接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预习习惯。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季风影响下的实际天气视频,引出季风环流课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分布和影响,结合地图实例。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季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季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