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湾 | 刘上洋
「 一 」
江湾悠悠,江湾长长。
面对滔滔的江水,我的思绪也滔滔不绝。一条雄浑苍莽、桀骜不驯的大江,为什么会在这里悄悄地分道扬镳转个大弯呢?是浩瀚东海的吸引?是对另一方天地的向往?还是想轰轰烈烈地独树一帜?这或许是一个永恒的秘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华民族那一个美丽的江南,那一片耀眼的辉煌,都是长江第一湾弯出来的。
岂不是么?正是长江第一湾,弯出了举世惊羡的壮丽风光。因为有了这次毅然决然的转身,才有了长江那滚滚东去、一泻万里的磅礴气势,才有了长江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陡峭逼仄峡谷里奔腾咆哮所形成的“万仞绝壁万马奔、一线天盖一线江”的虎跳峡旷世奇观,才有了“青山巍巍神女秀,激流险滩恶浪涌”的世界绝景长江三峡,才有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赤壁,才有了长江与鄱阳湖在石钟山相汇相拥、水天一色的浩淼图景,才有了广袤无际、绵延千余公里的大平原,才有了长江入海口那浮在万顷碧波之上的绿色翡翠崇明岛。不仅如此,沿江两岸那雄伟的峨嵋,那险峻的巴山,那美丽的匡庐,那奇秀的黄山,以及那大大小小的山山水水,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倘若没有长江第一湾,中华大地就会少了许多的自然美景,中华大地的颜色也就不可能有如此奇绝瑰丽。
长江第一湾,还弯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可以说,长江有多久,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有多久;长江有多长,中华文明的源头就有多长。正是伴着长江第一湾东流的涛声,中华文明才逐渐蔚成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沿着这条长河,我们可以寻觅到几百万年前远古祖先在森林洞穴中茹毛饮血的生存情景,可以寻觅到原始社会我们祖先以石制器,以土制陶的艰辛创造。特别是进入殷商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滚滚江水辉映青铜器火焰所发出的耀眼光芒,可以看到一座座城市像珍珠般在沿江兴起闪亮,可以看到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等一座座楼台溢彩流光,可以看到乐山大佛、大足石刻,景德镇瓷器和苏州园林的巧夺天工,可以看到川绣、湘绣、苏绣的绚丽多彩,可以看到两岸稻浪、棉海和江上帆影编织的繁华图案。而更为自豪的是,透过长江奔涌跳跃的浪花,我们可以听到屈原发出的深情呐喊,可以听到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一代代文豪的不朽吟唱,可以听到朱熹、王阳明等哲人的内心独白,可以听到采茶戏,黄梅戏,昆剧和评弹等优美的曲调,可以听到现代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音。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文明要靠河流来孕育和滋养。所以,万里长江第一湾,不仅是开启和浇灌长江流域文明的第一湾,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第一湾。
由此可见,万里长江第一湾,是地球母亲对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厚爱,是茫茫上苍对中华民族的一种特别恩赐。于是,我心里不由暗暗庆幸。假如长江不在这里果断转弯,而是和其他两条江一齐向南奔去,那在中华大地上不仅会少了一条世界第三大河流,而且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也就会重新改写。或许是由于这个拐弯过于重大和深远,因而江水在这里也就显得特别的悠缓和沉静,因为长江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灵性的,在作出任何一个转折性的重大抉择时,既需要非凡的勇气,更需要高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