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所以图式就是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结构。那到底什么是认知结构呢?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对于某事物的认识。都包含在图式中。如:多次遇到邻居家不同的小狗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这就是儿童对狗的图式。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机体和环境最初出于平衡状态,当新刺激出现时,便打破了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状态。此时机体与环境之间出现不平衡状态。不平衡会使人感觉不舒服从而产生改变来适应环境。适应的方式有同化和顺应。通过同化和顺应,机体再次取得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同化: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新刺激纳入,这时图式只产生量变。
顺应:当原有认知不能解释新刺激时,就需要改变原有认知,以适应新刺激。这时图式产生质变。
这里通过一个例子帮助大家进行理解:
我们通过通过猫、狗、猪等动物初步形成了哺乳动物的认知结构为胎生、长毛、四条腿、陆地行走,这就是我们对于哺乳动物的图式。原本我们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突然外界的新刺激打破了平衡状态而使机体和环境出于不平衡,于是我们就要通过适应重建平衡。
若此时新刺激为“驴”,即使我们之前没有见过驴,仍然可以通过我们对于哺乳动物的认识将其纳入其中,这种适应的方式叫做同化。原有图式只是得到了充实。
若此时新刺激为“鲸”,原有的哺乳动物的认知结构不能解释鲸,于是我需要改变哺乳动物的图式,使其更加精确化(即哺乳动物不一定长毛,不一定在陆地,只需要胎生即可),这种适应的方式就叫做顺应,原有图式需要改变适应新刺激。于是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图式从低级不断变得高级,从而实现认知的发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