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有关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主要涉及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具体的发展阶段,一个就是我今天要呈现的关于认知发展的几个专业词汇。在考试中题型多以选择题、判断题这样的客观题为主。对于初次接触皮亚杰的大家来说,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皮亚杰会用很多阐述行为的独特概念,因此在本文中会对这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做出更简洁明了的解释。

首先是图式这一概念。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图式”理解为概念或类别,比如“地上跑的都是狗”我就可以把这个当做是一个狗的图式;或者说“水里游的都是鱼”作为鱼的图式。我们暂且不管对错与否,这就是图示的含义,也就是书面含义表达出来的意思:图式是认知或心理结构,这种结构把我们察觉到的事物按照一般的特性组织到“群”中去,因此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孩子看见短头发的人就会叫叔叔,长头发就叫阿姨,不管对方性别是否如此,这个就是他们的图式。由于图式是认知发展的结构,因此,图式的改变有助于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同儿童到成人,我们的图式一直在变化着,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同化和顺应。

其次是同化这一概念

同化是认知的过程,通过同化人们把新的知觉要素与刺激物整合到原有的图式中去。如上述案例中,假定一个母亲让自己的孩子问候剃了寸头的陌生女子,孩子肯定会说“叔叔好”,因为孩子从他的图式集合中筛选出一个似乎适用于这一客体(寸头女士)的图式。因此同化可以看做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的认知过程。虽然同化会影响图式内蕴的增加,但是不会导致图式的改变,同化就像是给气球打气,气球再怎么变大(同化增长)形状也不会发生改变。要使形状发生改变的话需要通过顺应来实现。

再次是顺应这一概念。

虽然儿童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同化把新的刺激纳入已有的概念中,但有时由于不存在与某种刺激相适应的现成的图式,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做法:要么创造一个能够把刺激置于其中的新图式,要么改造现有的图式,使刺激能够符合于它。这就是顺应的两种形式。因此顺应其实是新图式的创造和旧图式的改造。这两者都会导致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发展。

最后是平衡这一概念

同化和顺应过程对于认知的生长与发展是必需的,假如一个人总是去同化刺激物而不是顺应刺激物,就智力发展来说,这样一个人最后将会得出少数几个很粗略的图式而不能发现事物的差异;另一方面,假如一个人总是去顺应刺激物而不是同化,这将导致一个人具有大量细小、很少概括性的图式,不能去发现类似的东西,所以无论任何一个都是灾难性的。因此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皮亚杰称之为“平衡”,如同同化和顺应本身那样重要。为了保证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同环境有效的相互作用,平衡是有必要的。

结合往年考题我们会发现:关于这四个概念考得更多的是区分同化与顺应,题型多是单选题为主,识记类的简单也考的很少。

1.按皮亚杰的观点,学生知识结构形成的方式是(    )。

A.适应和同化 B.同化和顺应

C.顺应和复习 D.复习和适应

该题中直接考察对四个概念的识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通过同化与顺应来完善认知结构。

2.亮亮第一次来到田野,非常兴奋,指着地里的麦苗叫韭菜,妈妈告诉他那是麦苗,并从手机搜出韭菜和麦苗的图片,耐心地讲解了两者的不同,从这以后,亮亮学会了区分麦苗和韭菜。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亮亮的认知图式发生了(     )。

A.同化 B.迁移 C.顺应 D.成熟

本题考察的是对顺应这一概念的理解,由题可知亮亮已经改变了用韭菜这一图式来同化麦苗这一客体,所以属于顺应。

3.红红认识并喜欢玩夹子,经常指着夹子要“夹夹”玩。第一次在机场看到飞机尾翼上的燕子图标时,她也指着说“夹夹”,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现象属于(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化 D.自动化

综上: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区分同化与顺应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化:发生量变;顺应:发生质变。

4.【判断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通过遗传获得的一些本能反射行为,如吮吸反射,属于儿童最初的图式(     )。

本题考查的是原话,儿童最初的图式就是遗传所获得的,如膝跳反射,吮吸。

总结:图式:你对事物的认知,无论对错与否,都是你自己的认知结构;同化发生量变,如气球变大;顺应发生质变,如同气球形状发生变化;平衡:一中短暂的状态。

THE END
0.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皮亚杰认为,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同化是量变的过程,而顺应是质变的过程。在认知结构的发展中,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就人的认识成长来说,如果只有同化没有顺应,认识就谈不上发展。如果不存在同化也就没有顺应可言,认识永远是外物同化于内部图式,内部图式顺应于外物这两个对立统一jvzquC41yy}/onnrkct/ew46n6w:clz
1.皮亚杰(2)——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但这显然是不对的,牛怎么能是狗呢?这就需要下面这两个概念来解释。 2.同化与顺应。 继续刚才那个例子,孩子看到牛以后,自动的在头脑中的图式中寻找,他认为这是符合狗的所有特征的,所以他得出这个客体是狗的结论。这样的过程,就是同化。 同化是一个认知过程,通过它人们把新的、感知的、运动的或概念的材料整合到jvzquC41yy}/lrfpuj{/exr1r1>32o684egg4A
2.顺应是什么意思起源及其与同化心理百科顺应 概念: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起源: 顺应使皮亚杰从生物学移植到心理学和认识论中的概念,最早提出见于1936年出版的皮亚杰的《儿童智力的起源》一书。 顺应与同化:jvzquC41o0;2evr0eqs0vjl1dm536@3jvor
3.人机环境系统智能中的同化顺应平衡图式一、同化与顺应:智能系统的“适应引擎” 同化和顺应是智能系统应对变化的两种基本方式。简单来说,同化是把新信息“塞进”已有的认知框架,而顺应则是调整框架本身以适应新信息。这两者看似对立,实际上是协同工作的。人类在学习新技能时,会先尝试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它(同化)。如果发现现有框架无法解释新信息,就会调整自jvzquC41dnuh0lxfp0tfv8[wePjotƒp:ky^0c{ykenk0fnyckny03=;6:;=6:
4.教资科二必背考点:皮亚杰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教师资格证1、把握认知发展理论,主要背会1个简答+5个名词解释。 2、简答:认识发展阶段理论;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适应、同化、顺应+支架教学 0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认知发展需经过4个阶段。 学霸小结: 1、发展阶段中,重点把握具体运算阶段: jvzquC41o08457hqo1zfclmgt1~jcx}wg1~vgkf1|uro1;5433702>6762669<;:8;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