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文盘点头晕眩晕领域重要进展前庭症状偏头痛神经学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年一度,知来路也预见未来。

撰文 | 医学界会议记录组

由中华医学界神经病学分会指导、医学界举办的“心领神荟——2022年神经病学年度盘点”已经圆满结束,各路大咖共同盘点2022最新研究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鞠奕教授在会上报告了《头晕/眩晕:回眸2022》,从以下7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2022年在头晕/眩晕领域诊断标准和治疗的新进展,一起来学习吧!

1.前庭医学的概念和课程培训

Bárány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的跨学科协会,旨在促进参与前庭研究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之间的联系,同时还支持耳神经学研究、教育和技术推广,并帮助建立关于定义神经学领域的综合征、疾病、诊断程序和治疗的循证共识和标准化。

2022年Bárány协会发表文件[1]提出前庭医学的概念及前庭医学课程框架。

前庭医学(Vestibular Medicine)的概念

对前庭症状的潜在病因 进行广泛探讨; 包括从内耳到脑干、小脑和幕上脑网络,及这些结构之外的多种疾病引起的眩晕、头晕和不稳等非特异性症状。

范围

注意:前庭医学的范畴超越了传统的内耳、脑干或小脑疾病的狭小视角。

Bárány协会前庭医学课程培训(BS-VestMed-Cur)

VestMed 包括所有可能参与诊断和治疗前庭疾病患者并寻求发展其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 课程内容包括前庭解剖、前庭生理、前庭综合征、病史询问、床旁查体、听力检查、治疗、专业态度。 知识掌握目标为了解所有前庭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程度按照其课程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定义。 专业医师能处理所有类型的前庭综合征患者(如耳鼻喉、神经科、听力前庭、治疗师),需掌握基础前庭课程以上的所有课程。

2.急性前庭综合征

眩晕和眼动的多模态深度学习

202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2] 介绍了深度学习对急性前庭综合征诊断中起到的作用,有利于区分出急性前庭综合征(急性眩晕)是中枢性的还是外周性的。

急性前庭综合征的检查方法——眼震算法及人工智能

能够提高急性前庭综合征中枢及周围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注意:当前人工智能(AI)在急性眩晕领域还在起步阶段,存在着如何将眼球运动的时间数据从将噪声源转换为高信噪比的数据格式等问题,但它的发展对眩晕的发展至关重要。

急性前庭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评价抗组胺类药物及苯二氮卓类药物对急性前庭综合征的有效性有了新进展,2022年一篇综述和meta分析[3]中指出:

■ 中等证据提示抗组胺类药物较苯二氮卓类药物更能改善2小时眩晕。

■ 现有证据不支持苯二氮卓类药物改善急性前庭综合征任何预后。

■ 其它证据显示,每天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并不能让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获益。

急性单侧前庭病变/前庭神经炎的诊断标准

2022年Bárány协会发表了急性单侧前庭病变/前庭神经炎的诊断标准[4],2021年国内头晕眩晕领域的专家制定了前庭神经炎的多学科专家共识。 二者总体思路是相近的,但国内共识并未按时间为轴进行分类,而Bárány协会对急性单侧前庭病,急性进行性单侧前庭病、很可能的急性单侧前庭病进行了清晰的定义。 即急性单侧前庭病发作时间持续24小时; 急性进行性单侧前庭病就诊时发作时间>3h,不足24h; 很可能的急性单侧前庭病床旁检查无明确VOR功能下降证据。

诊断思路:急性或亚急性持续性眩晕或非旋转性头晕,伴中至重度活动受限,症状超过24h;自发性前庭周围性眼震;有与自发眼震快相方向相反的明确证据的VOR功能下降

无急性中枢神经症状或急性耳部症状,如听力丧失或耳鸣,或其它耳部症状,如耳痛;无急性中枢神经缺损体征如中枢性眼动异常或中枢前庭体征,无眼倾斜、凝视诱发性眼震和急性听力体征;其它疾病不能解释。

3.发作性前庭综合征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通过对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更新2021(2022年1月发表)[5]和2012年Bárány协会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的对比可知: 更新后文件中的诊断标准的实质性内容没有变化,只是表述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加便于理解并临床应用。 梳理如下:

■ 增加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功,提出了未来需研究确定的议题。

■ VM与其他疾病关联:VM与偏头痛先兆、脑干先兆性偏头痛(既往也称基底型偏头痛)、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儿童VM等。

■ 在未来的分类版本中,可能会包括VM与梅尼埃病重叠综合征这一类型。

■ 前庭功能评价:前庭结果如何解读,如何获得发作期/发作间期的客观诊断证据及诊断标志物。

■ 鉴别诊断:BPPV,TIAs,椎动脉夹层,前庭阵发症及精神性头晕。

■ 慢性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区分慢性VM,运动不耐受、共病PPPD具有较大挑战性,慢性VM可能会在今后修订版分类中成为大家认可的一种类型。

BPPV新诊断方法——Minimum Stimulus Strategy(MSS)[6]

■ MSS可在直立条件下诊断BPPV,极大程度减轻患者不舒适感。

复发性BPPV新治疗方法——维生素D补充[7]

■ 维持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使BPPV复发的风险降低63%。

■ 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BPPV的二级预防。

■ BPPV频繁发作的患者应考虑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当血清维生素D低于正常时。

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

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研究在耳鼻喉科领域已经持续了近100年。 2022年的一篇综述[8]从有文献发表开始到2021年3月的研究期间,在Embase、Ovid、PubMed找到了共4602篇文献,其中444篇符合纳入标准,分析后得出结论:

■ 梅尼埃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可能将伴随患者终身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 最常见病因:结构功能障碍、免疫损伤和遗传易感性。

■ 自身炎症过程和前庭偏头痛与梅尼埃病的关联,但是研究之间的巨大异质性。

■ 未来有必要对内淋巴积水的可靠生物标志物和实时成像进行研究,以加深对疾病的理解、改善治疗。

梅尼埃病基于纳米技术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9]

4.慢性前庭综合征

双侧前庭病诊断标准——转椅试验诊断标准 勘误

Bárány协会对2017年发表 的双侧前庭病诊断标准进行了勘误,原“正弦摆动转椅试验(0.1Hz,Vmax=50°/s)水平增益<0.1,相位超前>68°(连续时间<5s)”修改为“ 正弦摆动转椅试验(0.1Hz,Vmax=50°/s)水平增益≤0.1,相位超前≥15°(连续时间≤6s) ”[10]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共707例年龄≥60岁、收入三级医院住院的慢性头晕/眩晕患者,其中PVP患者32人(4.5%),进行了详细的神经学、眼科学和实验室前庭听觉检查等。

32例PVP患者,18例(56.3%)表现≥2种步态相关的合并症;32例PVP患者中只有1人(3.1%),即707例慢性头晕/眩晕患者中0.14%出现“孤立”PVP。不同亚组的总DHI评分分布,发现功能性头晕/眩晕的平均DHI值最高(52.2±19.5);其次是单侧前庭病(48.1±21.0);心源性性眩晕的平均DHI值最低(30.1±1.97)。

本队列研究中,没有步态相关多因素异常的孤立性PVP是罕见的,老年人头晕通常可以由另一种主要的前庭、神经、心脏或精神疾病来解释,PVP通常伴随其他感觉运动功能下降。

5.血管性头晕/眩晕

血管性眩晕/头晕的诊断标准和分类[13]

血管性眩晕/头晕诊断的价值和意义

■ 与血管性眩晕/头晕患者的早期(<48h)成像相比,针对中枢前庭和眼动体征,尤其是HINTS和姿势稳定性评估的系统检查可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 vHIT和VOG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进一步确定血管性眩晕/头晕的潜在病因,对于指导急性期治疗和卒中二级预防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6.颈性头晕

颈性头晕是在临床上一直备受争议的题目,2022年Bárány协会发表了对颈性头晕的立场[13]。

Bárány协会关于颈性头晕的立场

■ 偏头痛,包括前庭性偏头痛,是目前颈部疼痛和前庭联合症状合并的最常见原因。

■ 头部运动会加重几乎所有前庭疾病的症状,前庭疾病患者颈部肌肉张力增加常见,可能与头部运动减少有因果关系。

■ 颈部疼痛可能促进血管迷走神经、心脏抑制反射,从而通过颈-前庭机制引起短暂的定向障碍和/或失衡。

■ 还有一些尚未探索的理论机制,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 鉴于目前数据,目前无法推荐任何颈性头晕的具体诊断标准,也无法推荐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

注意:这个当前的立场可能会随着新研究证据的出现而变化。

颈性头晕的概念

颈性头晕的推荐术语—— Cervical Dizziness

不建议使用颈源性头晕Cervicogenic Dizziness

颈性头晕的排除标准

1. 没有颈部疼痛或不适

2. 头晕是自发发生的(即头部或颈部没有运动也可能发生头晕),或头晕完全是位置性的(即当头部相对于重力的方向发生变化时)

Bárány协会关于颈性头晕Cervical Dizziness——未来临床研究的思考

■ 纳入标准:颈部疼痛和头晕可能是先决条件,颈部运动同时会持续加剧颈部疼痛和头晕;开发某些设备测量异常的本体感觉以评估本体感觉;追求高特异性。

■ 排除标准:药物服用史:阿片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拮抗剂;头部和颈部创伤患者;心脏相关疾病:传导阻滞相关疾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PPV患者、任何形式的偏头痛患者,以及通过系统评估,任何具有实验室测量的外周或中枢前庭功能障碍证据的患者。

7.前庭康复

前庭康复训练——早期康复改善预后

2022年很多的研究表明: 针对于早期的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疾病的预后,包括BPPV,急性单侧性前庭病/前庭神经炎,双侧前庭病,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前庭性偏头痛。 基于康复治疗师及自我康复训练的比较发现,每周2次康复师指导结合自我康复训练 效果更佳。

前庭康复——周围前庭功能低下前庭康复临床指南更新[15]

写在最后

最后,鞠奕教授借用Bárány协会关于前庭医学的阐述:

■ 前庭医学的范畴超越了传统内耳、脑干或小脑疾病的狭隘视角。

■ 前庭医学无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专业。

■ 是专科医师和非医师健康专业额外的能力。

■ 精通前庭医学需要一套核心知识、技能和专业态度。

■ 多学科合作是当前及未来前庭医学顺利实践的关键。

专家简介

鞠奕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眩晕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副主任委员及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其他一些专业学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和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理事等社会任职

长期从事临床与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尤其关注后循环缺血、青年卒中和少见原因复杂脑血管病的诊疗。2002年起开展神经内科眼震电图检查及头晕/眩晕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头晕/眩晕、头痛及相关情绪情感障碍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及市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编委及审稿人,参与翻译和编写书籍多

参考文献:

[1] van de Berg R, Murdin L, Whitney SL, Holmberg J, Bisdorff A. Curriculum for Vestibular Medicine (VestMed) proposed by the Bárány Society. J Vestib Res. 2022;32(2):89-98. doi: 10.3233/VES-210095. PMID: 34864706; PMCID: PMC9249285.

[3] Hunter BR, Wang AZ, Bucca AW, Musey PI Jr, Strachan CC, Roumpf SK, Propst SL, Croft A, Menard LM, Kirschner JM. Efficacy of Benzodiazepines or Antihistamine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Vertigo: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Neurol. 2022 Sep 1;79(9):846-855. doi: 10.1001/jamaneurol.2022.1858. PMID: 35849408; PMCID: PMC9295021.

[4] Strupp M, Bisdorff A, Furman J, Hornibrook J, Jahn K, Maire R, Newman-Toker D, Magnusson M. Acute unilateral vestibulopathy/vestibular neuritis: Diagnostic criteria. J Vestib Res. 2022;32(5):389-406. doi: 10.3233/VES-220201. PMID: 35723133; PMCID: PMC9661346.

[5] Lempert T, Olesen J, Furman J, Waterston J, Seemungal B, Carey J, Bisdorff A, Versino M, Evers S, Kheradmand A, Newman-Toker D. Vestibular migraine: Diagnostic criteria1. J Vestib Res. 2022;32(1):1-6. doi: 10.3233/VES-201644. PMID: 34719447; PMCID: PMC9249276.

[7] Jeong SH, Lee SU, Kim JS.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with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 meta-analysis. J Neurol. 2022 Feb;269(2):619-626. doi: 10.1007/s00415-020-09952-8. Epub 2020 Aug 7. PMID: 32767116.

[8] Rizk HG, Mehta NK, Qureshi U, Yuen E, Zhang K, Nkrumah Y, Lambert PR, Liu YF, McRackan TR, Nguyen SA, Meyer TA. Pathogenesis and Etiology of Ménière Disease: A Scoping Review of a Century of Evidence. 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22 Apr 1;148(4):360-368. doi: 10.1001/jamaoto.2021.4282. PMID: 35142800.

[10] Strupp M, Kim JS, Murofushi T, Straumann D, Jen JC, Rosengren SM, Della Santina CC, Kingma H. Erratum to: Bilateral vestibulopathy: Diagnostic criteria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Bárány Society. J Vestib Res. 2022 Oct 28. doi: 10.3233/VES-229002. Epub ahead of print. Erratum for: J Vestib Res. 2017;27(4):177-189. PMID: 36336950.

[11] Müller KJ, Becker-Bense S, Strobl R, Grill E, Dieterich M. Chronic vestibular syndromes in the elderly: Presbyvestibulopathy-an isolated clinical entity? Eur J Neurol. 2022 Jun;29(6):1825-1835. doi: 10.1111/ene.15308. Epub 2022 Mar 13. PMID: 35239246.

[12] Bogle JM, Benarroch E, Sandroni P. Vestibular-autonomic interactions: beyond orthostatic dizziness. Curr Opin Neurol. 2022 Feb 1;35(1):126-134. doi: 10.1097/WCO.0000000000001013. PMID: 34839339.

[13] Kim JS, Newman-Toker DE, Kerber KA, Jahn K, Bertholon P, Waterston J, Lee H, Bisdorff A, Strupp M. Vascular vertigo and dizziness: Diagnostic criteria. J Vestib Res. 2022;32(3):205-222. doi: 10.3233/VES-210169. PMID: 35367974; PMCID: PMC9249306.

[14] Seemungal BM, Agrawal Y, Bisdorff A, Bronstein A, Cullen KE, Goadsby PJ, Lempert T, Kothari S, Lim PB, Magnusson M, Marcus HJ, Strupp M, Whitney SL. The Bárány Society position on 'Cervical Dizziness'. J Vestib Res. 2022;32(6):487-499. doi: 10.3233/VES-220202. PMID: 36404562; PMCID: PMC9837683.

[15] Hall CD, Herdman SJ, Whitney SL, Anson ER, Carender WJ, Hoppes CW, Cass SP, Christy JB, Cohen HS, Fife TD, Furman JM, Shepard NT, Clendaniel RA, Dishman JD, Goebel JA, Meldrum D, Ryan C, Wallace RL, Woodward NJ.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for Peripheral Vestibular Hypofunction: An Updat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cademy of Neurologic Physical Therapy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J Neurol Phys Ther. 2022 Apr 1;46(2):118-177. doi: 10.1097/NPT.0000000000000382. PMID: 34864777; PMCID: PMC8920012.

更多神经科临床知识哪里看?

快来“ 医生站网 页版 ”瞧一瞧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精彩资讯等你来

本文审核丨鞠奕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责任编辑丨陆离先生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足踝部损伤及退变的影像学表现,太实用了!好医术文章定义 Conner 于1958年首先提出跗骨窦综合征这一概念。这是基于关节轻微不稳定、韧带撕裂、腱鞘囊肿、关节去神经等病变,对跗骨窦区疼痛作出的诊断 跗骨窦解剖 跗骨窦是位于距骨颈和跟骨前上侧之间,由后内向前外走形的锥形间隙 依据管腔形态分为两部分,前外侧部管腔较大为跗骨窦腔,后内侧部管腔较小且长为跗骨窦管 jvzquC41yy}/jjt{kunv0xwi1ykc1jwvkerf1<969
1.轻斜证是什么病轻斜证指的是倾斜综合征,倾斜综合征是一种身体不成直线的病。倾斜综合征又称身体不成直线、pusher征、中心轴偏移,通常是指偏瘫病人在所有的体位都强力地向偏瘫侧倾斜,并抵抗任何被动校正其姿势的尝试,就是说抵抗使体重向身体中线或过中线向健侧移的校正,多见于右侧半球jvzquC41yy}/orfqujuv0wjv1cxuklqg1Zw[{nsrQMQSm@Fr80nuou
2.AV综合征疾病百科A-V综合征较常见原因,有斜肌功能异常的A-V综合征常引起旋转性斜视。由斜肌功能异常的A-V综合征产生旋转性斜视,以水平肌止端倾斜矫正后,其旋转斜视不能矫正。而这种旋转斜视用眼底照相检查证实。 3.上、下直肌的原因 Brown认为上、下直肌的功能强弱是形成A-V征的一个原因,由于这两条肌肉均有使眼球内转的次jvzquC41yy}/fs}to{/exr1fkyfc|j142771>jXQC]bG7mvon
3.脑瘫轻微症状脑性瘫痪病因和治疗2022年多方位解读什么是脑瘫? 脑瘫(脑瘫)又称大脑性瘫痪、脑性瘫痪、婴儿脑性瘫痪,是一种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的临床综合征。1988年,中国脑性瘫痪学术讨论会提出了脑性瘫痪的定义:出生前至 本文有3804个文字,大小约为17KB,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什么是脑瘫? 脑瘫又称大脑性瘫痪、脑性瘫痪、婴儿脑性瘫痪,是一种先天性运动jvzquC41yy}/kwhui0ipo8scqnov1;5;70nuou
4.马凡综合征:症状与体征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马凡综合征患者可能有几种不同的面部特征,包括长而窄的头骨(长头畸形)、深陷的眼睛(眼球内陷)、可能比正常人更向后凹陷的异常小下颌(小颌畸形)、异常平坦的脸颊骨骼(颧骨发育不全)和眼睛异常向下倾斜(向下倾斜的睑裂)。受影响的个体还可能表现出高度拱形的口腔顶部(上颚),牙齿拥挤在一起,咬合时上下牙齿无法正确jvzquC41yy}/oniuek4dp8ftvkimg8xjqyebt}neng4eqHnf?7=e2n8862=1f
5.腰椎横突综合症什么是腰椎横突综合症翟晓雪主治医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康复医学科一、定义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腰三横突周围炎或滑膜炎)是因第三腰椎横突周围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引发无菌性炎症、粘连或神经卡压,导致腰臀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的综合征,是慢性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约占腰腿痛患者的1/3~1/2。二、发病机制1. 解剖基础:第三jvzquC41yy}/jjtfh0ipo8hkvkgp1sndkpm.{jt|jwoigwlvw|uoiqj|jgth1sngujgp1€jp|jgoi7mvon
6.脑性瘫痪的症状有哪些?先天性锥体外系综合征(congenital extrapyramidal syndrome)根据病理基础和病程,分为产前期-产期锥体外综合征和后天性或产后锥体外综合征通常在出生后第一年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后者症状较晚,包括家庭手足徐动症和变形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 musculorum deformans)及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常见病因为产期严重缺氧,成红细胞jvzquC41fkyf0om430ipo7hp1cxuklqg17839;50jvsm
7.喙突的形态变异与相关疾病|骨科在线喙突作为一个重要的结构支撑在肩关节旁边,它与多种肩关节病损相关,包括喙突下撞击综合征、喙肩弓及肩下撞击综合征、喙肱韧带损伤导致的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喙锁韧带损伤导致的肩锁关节脱位、粘连性关节囊炎、喙突骨折及喙突下滑囊炎等疾患,择要分述如下。jvzquC41yy}/q{yjqprjpn3eqo4dp8sqfg525@>5:
8.康复评述2024年第3期中文版其它康复腕管综合征(CTS)是最常见的神经病变之一,由于正中神经在腕部卡压所致。CTS最 常见的表现是在正中神经支配的区域内出现疼痛和感觉异常。该综合征的常规治疗方法包 括夹板固定、皮质类固醇注射和手术。本研究评估了局部外用姜黄素对轻度和中度CTS患者 的疗效。 jvzquC41euvnt7hoc0usi7hp1et0pn|u0cyqAri?;56/j}rn
9.11种特殊类型高血压诊治,这23张图帮你理全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常合并发生,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50%~92%的OSAHS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而30%~50%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OSAHS。 与OSAHS相关联的高血压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诊断应包含两部分内容,包括高血压诊断及OSAHS诊断。 表2成人OSAHS病情程度判断依据 jvzquC41yy}/{o0qtm/ew4fgvgjnYfigAgsvrhngKj>4>6:;6
10.中南大学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口腔综合》考试大纲口腔综合的口腔解剖学考试是为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的,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手段及方法分析解决口腔医学临床问题的能力。科学评价标准高等学校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口腔解剖生jvzquC41z{qr{‚3euw4ff~3ep1oohx4337809;950jzn
11.围麻醉期突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低血压综合征|麻醉期|仰卧位|1. 围麻醉期突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定义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SHS)是指妊娠晚期子宫显著增大,仰卧时沉重的子宫压向脊柱,压迫下腔静脉,使盆腔和下腔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回心血量骤减,导致心排血量迅速减少,致心脏、组织供养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表现。主要表现有:血压迅速下降,收缩压降至80mmHjvzquC41yy}/ew2jgcrujlftg0ipo8ftvkimg€r142832A5;1euovnsv/3:279790jznn
12.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臀部刺痛、麻木,久坐或跑步是主要诱因。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好大夫在线为您精选了71篇医生发布的关于梨状肌综合征的专业内容,帮您了解梨状肌综合征是什么,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梨状肌综合征如何诊断jvzquC41yy}/jjtfh0ipo8okdkth1un|jwgoisn|qpmigƒmgpi4ivv
13.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阻滞患者椎管治疗硬膜外(3)局麻药神经毒性引起马尾综合征的患者,肠道尤其是膀胱功能失常较为明显,需要支持疗法以避免继发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三)短暂神经症(TNS) TNS的临床特征为:症状发生于蛛网膜下隙阻滞作用消失后24h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臀部酸胀或疼痛,少数患者表现为放射至大腿前部或后部的感觉迟钝,50%~100%患者有后jvzquC41yy}/ew2jgcrujlftg0ipo8ftvkimg€r142832<781ygq/ltpvgtu/:8529?6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