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因为外形称为“地球之耳”,是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湖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边缘,具体地理位置北纬39.5°至41.5°,东经88°至92°。
罗布泊极其干旱,特别不适宜人类生存,因此又有着“死亡之海”的外号。
地区气候异常干燥、炎热,年平均气温11.6℃,夏季最高气温>40℃,冬季最低气温-20℃以下,年降水量20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年日照时数>3200h,年积温>4500℃。且风蚀强烈,全年盛行风方向为NE,3~5月为多风季节,6~8月为大风季节,8级大风日>60d,常常引起沙暴天气,位于罗布泊下风向的若羌、且末地区每年浮尘天气有115~193天
罗布泊,是一个无人区,几乎没有旅游团会去那,因此在罗布泊大海道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景色,里面的各种景观保持了大自然的原貌,纯天然,这是任何旅游景点都无法比拟的,人们在自驾游穿越大海道中,看到了各种很美的景色。
最早去到罗布泊的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他在游记中写道:“此漠甚长,需时一月,方能度过,沿途尽是沙山沙谷,无食可觅”。
唐代高僧玄奘描述罗布泊“风助流沙,无水草,多热毒鬼魅之患,无经路,行人往返,望人畜遗骸为标识耳。”古人穿越罗布泊十分艰辛,一路上没有食物,没有道路,没有代步工具,凭着两条腿,苦熬苦捱。我们自然要比古人幸运的多,容易得多。
在《山海经》等古代著作里,把罗布泊称为盐泽、蒲田海、盐海等。汉代以后,大多就称其为“罗布泊”了,维吾尔语意为“万水汇聚之地”。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
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路过敦煌时,在《大唐西域记》中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卧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处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于偏离原定轨迹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终干渴而死.死后,人们发现他的头部朝着上海的方向.(余纯顺就是上海人)
1997年,甘肃敦煌一家3口在父亲的带领下,前往楼兰附近寻宝,结果一去不复返,最后3人尸体被淘金人发现.
当然最过神秘的还是属于彭加木的失踪和传说中的双鱼玉佩事件,这个事情被传得神乎其神,涉及到了植物病毒,复制人以及史前文明遗迹和先进的仪器,甚至把核武器实验跟这些联系在一起,造成了罗布泊的无限神秘感,罗布泊真的有那么神秘吗?其实罗布泊的确神秘但是也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神乎其神。
在科学界有对罗布泊许多不同的猜测,有科学家猜测在解放时期还有水存在的这个湖泊并不多真正的罗布泊,因为这个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古籍记载的地理位置有差别,所以有人提出了一种假设,近代见到的罗布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罗布泊,而是后期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一个湖泊,真正的罗布泊在很多年前就干枯了。
而也有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说法就是罗布泊漂移说,就是认为罗布泊在低下移动,因为罗布泊地下有大量的地下河,一旦水量充足就会涌到地面从新形成湖泊,而现在的罗布泊其实就是一个巨大范围的统称,过去真正的罗布泊就在这个统称的范围之内,这些都是一些科学家的猜想,但是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
现在的罗布泊仍然是人迹罕至,不过工业、旅游、科研、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活动依然又很多,由于都是准备充足的活动,也很少发生人员失踪等事件了。除非个人找死,专门去一些危险、没有人迹且容易迷失的地方,这样谁也救不了你。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