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罗布泊无人区究竟为何如此恐怖?为何许多探险者和科考人员在这里失踪甚至丧命呢?
罗布泊位于北纬40度与东经90度的交汇处,因其独特的地形外形,有着一个大耳朵的轮廓,长约60公里,宽约40公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耳”。它是我国四大无人区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山无人区和羌塘无人区。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点,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边,靠近若羌县北部,面积达到10万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占了其中的大部分,约为6.12万平方公里。
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无人区,自唐朝以来,只有雷殿生是第一位徒步成功活着走出罗布泊的人。至今,关于这片土地的恐怖仍然令人胆寒。
很多人只知道罗布泊气候酷热,但不清楚它究竟有多么严酷。罗布泊属于典型的沙漠气候,每到夏季,地面温度可高达70℃。在这样的高温下,如果没有庇护所保护,人类的皮肤可能会被灼伤。更严重的是,一些体质较弱的人,稍不注意就可能中暑。即使是普通人在30℃的环境下也会感到难以忍受,更不用说接近70℃的高温了。据一些旅行者的经验,在夏季的高温下,将生鸡蛋埋入沙中,十几分钟后就会被烤熟。
然而,罗布泊的冬季却极端寒冷,气温会骤降至零下20℃以下。即使穿着厚重的衣物,也难以抵御这种低温。如果没有及时的取暖措施,长时间暴露在-20℃的环境中,人的身体可能会被冻伤,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而且,罗布泊的昼夜温差极大,常常达到30℃至40℃,有时夜间温度甚至降至零下。如此巨大的温差,对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非常危险,容易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果身体出现问题而又没有携带急救药物或工具,极可能会面临生命威胁。更糟糕的是,罗布泊人烟稀少,一旦遇到危险,救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罗布泊的水资源也极度匮乏。根据研究,罗布泊年降水量仅为2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超过3000毫米。这意味着这里几乎没有淡水资源。大家可能知道,如果人一天不吃饭,虽然会感到虚弱,但总还能够忍受。但如果一天不喝水,身体很快会出现严重反应,甚至可能威胁生命。而在干旱炎热的罗布泊,缺水更是致命的风险。余纯顺就是因为在探险中水源耗尽,最终在沙漠中因渴死去。
罗布泊还有一个悲伤的故事,那就是彭加木先生的失踪。彭加木,原名彭家睦,是著名的生物化学家。1964年到1979年,他曾三次深入罗布泊考察该地区的自然资源。1980年5月,彭加木带领一个11人的科考队再次进入罗布泊进行为期30天的系统考察。经过七天的艰苦跋涉,科考队顺利穿越了罗布泊,完成了既定任务。然而,彭加木在完成任务后,决定独自一人再次进入罗布泊,继续进行进一步的考察。
6月11日,彭加木再次带队进入罗布泊,计划进行为期7天的考察。然而,三天后,队员们只前行了150公里,并且耗费了大量的汽油,面临严重危险。6月17日,彭加木独自外出寻找水源,但再也没有回来。他留下的只有一张纸条:“我往东去找水井。”科考队员尝试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搜寻行动,调集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了长达十多天的搜索,甚至搜索了每一平方公里,但依然没有找到彭加木的踪迹。至今,彭加木依然下落不明,关于他的失踪,各种猜测不断,但真相依旧未解。
罗布泊作为一个无人区,危险程度不言而喻。即使是有丰富野外生存经验的科考人员,也无法在这片死亡禁区中生还。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安全的方式就是避免进入这种危险的区域,心怀敬畏,珍爱生命,尊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