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于西部的传统印象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黄沙景象,得益于盛唐边塞诗人们的才情,那些描绘西部的优美而苍凉的诗句,成为口口相传的名篇。从长安西行,有酒泉、武威、张掖、阳关、玉门关、嘉峪关等等,更有沙漠明珠瑰宝的敦煌。
敦煌的历史悠久,其莫高窟的艺术、文化、历史价值更是举世无双,但是其位置位于东侧,毗邻库姆塔格沙漠东缘,面对这恶劣的沙漠化环境,其生存和保护的压力也十分紧要。
面对着中国第六大移动沙漠——库姆塔格沙漠的威胁,从东西南北方向的风力挟持下,沙漠的风沙线,在一步步地逼近历史古城。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在敦煌往西一点,坐落着一片沙漠,为了防止沙漠侵蚀敦煌,人们在1963年,在阳关的脚下,修建了一个阳关林场。
阳关林场——敦煌的最后一道防线
由于毗邻西北干旱区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的大沙漠,阳关林场区域气候极度干旱,多年平均降水量仅40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80多倍。在干燥少雨、大风频繁的气候条件下,库姆塔格沙漠东缘沙丘每年以约4米的速度向阳关镇推进。要守住敦煌,必须先守住阳关;阳关失守,风沙将长驱直入,向东沿戈壁滩一泻百里,敦煌势必难保。
阳关林场以前是“劲风卷白草,野狼窜沙窝”的不毛之地。经过几代敦煌人的艰苦努力,移走大小沙丘300多个,移动沙石200余万立方米,平田整地2万多亩,栽植各类树木400余万株,造林约2万余亩,昔日沙丘连绵的荒漠变成郁郁葱葱的绿洲,彻底摆脱了“风沙撵人走”的困境。阳关林场方圆17平方公里的绿色屏障,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风沙向党河水库及敦煌城蔓延。
🔼 建于1963年的阳关林场,紧挨着库姆塔格沙漠
阳关林场经营面积2.57万亩,经过5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环境恶劣的沙漠前沿建成了长约5公里宽2公里的防护林带,防护林带像一条绿色长城守护着敦煌绿洲。作为甘肃省酒泉市最大的灌溉型人工林场,2019年阳关林场生态林面积1.33万亩。包含了胡杨、沙柳、梭梭树等等沙漠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恢复,以及降雨量的回升还有就是降雨线的北移,这都是生态修复的久久为功,还有鸟类生态的以及林下土壤的恢复。
曾有权威林业期刊载文称,有“全国沙区林场建设典范”美誉的阳关林场,“倔然屹立于库姆塔格沙漠前沿而不被强劲风沙吞噬”。阳关林场作为敦煌的防沙阻沙绿色屏障,有“守敦煌先守阳关”的说法,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可怕的是,梦魇果然发生了,一道人为撕裂的通道从库姆塔格沙漠通向了敦煌。
万亩防护林变身“绿色荒漠”
自2000年以来,外地的葡萄承包户进入了阳关林场,大面积的葡萄种植园开始欣欣向荣,目前葡萄生产已成为林场的支柱产业。
🔼 近十余年来,阳关林场持续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的砍伐,万余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
在阳关林场,被砍伐的林地多数已完成起垄和整架投入葡萄生产,放眼望去,土黄色的葡萄垄连绵相接,看不到尽头。冬天,种植户已将葡萄枝干埋在土里防寒,目力所及大片林地树稀草绝,隐性沙地开始变成显性沙地,整个林场垄沟延绵起伏,细黄的垄沙随风起舞,近似平缓的沙漠地带,看上去蔚为壮观却感觉苍凉,赫然一片“绿色荒漠”。
🔼被砍伐的林地大多已完成起垄和整架,用于葡萄种植
全生育期葡萄耗水量是树龄为4年的人工梭梭林、柽柳林、沙拐枣林和花棒林的11.9倍、6.72倍、4.05倍和12.74倍。防护林浇灌周期一般为两月一次,而葡萄园半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大水漫灌。
为阻止防护林与葡萄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不少葡萄种植者,不惜竞相对承包地附近的防护林痛下杀手、斩草除根。
这些原有高大乔木枯枝落叶腐殖后,有机质多年聚集,促进了细沙成土,改变了沙地性质,使得流沙趋向固定。而在当地种植葡萄,枝干需埋土防寒,秋冬埋土、春季出土要进行两次土壤大翻动,人力作用使得地表沙质疏松,形成流动沙土。
从当年11月到翌年4月,葡萄园地表土裸露时间长达半年,而冬春季节大风天气频繁,不仅人为制造了大面积沙尘源,还加剧了林地土壤风蚀。
🔼 两张由权威部门制作的卫星遥感影像图片,一张为2000年阳关林场林地原貌图,显示其防护林面积约为2万亩;另一张为2017年阳关林场地类分布示意图,显示林地面积只有5千亩,葡萄种植面积则达万亩以上。
令人忧虑之处还在于,为了满足葡萄生长对荒漠土的需要,大量取自沙漠的沙子被运至葡萄园,人为增加了林场沙漠化程度。敦煌当地有“寸草遮丈风,流沙滚不动”的谚语,而葡萄种植需要不断进行除草,如今阳关林场腹地已难觅草被。
🔼甘肃省敦煌市国营阳关林场2016年~2021年 1月卫星遥感影像。绿色部分为植物。
敦煌会是下一个楼兰吗?
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沙漠是会自己不断扩大的,这里没有植物来的根来固定土壤,所以风一吹,太阳一晒,沙粒就会开始朝着某个方向去跑。久而久之沙漠的面积就会不断扩大。对于人类来说,治理沙漠的困难程度比预防沙漠的困难程度更大。
敦煌的文明会和楼兰一样湮灭在风沙之中吗?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采取行动的话,那么敦煌真的很有可能沦陷。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又有“帮凶”,其“源头”可谓是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其“帮凶”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雾的形成
雾是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或者说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成的透明度差的空气和微小水滴混合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霾的概念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在空气湿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
霾和雾的区别
① 雾是液态水滴,霾是固态灰尘微粒;
② 雾的形成必须湿度大,而霾的形成必须是空气相对湿度较小;
③ 霾通常出现在城市和人类活动比较多的地方,雾在城市和野外森林山区都会出现。
雾霾天气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天气预报说雾霾天气不恰当,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实际上,是雾天和灰霾天气。
霾和雾的共同点都使空气变混浊,是视程障碍物,尤其对交通安全造成危害,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目前北京监测的是PM10,也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PM2.5
“PM2.5”初识这个数字的人可能是懵懵懂懂的,不知道这个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PM是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简称,用字母缩写就变成了PM,其实就是颗粒物的意思,而2.5则代表的是颗粒物在空气中的直径为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由于颗粒比较细小,所以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
可能这样您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2.5微米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给大家做个比喻,人体纤细的发丝直径一般在70微米,比PM2.5多了将近30倍,这下在您的脑海里是不是有个大概的印象了。
PM2.5从何来
PM2.5主要成分是元素氮,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等,其它的还包括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镉,铜等主要源自于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虽然自燃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是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比如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焚烧垃圾,道路粉尘,工业污染,森林火灾,花粉细菌等等。
产生雾霾天气的原因
“随着时光推移,我国的大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了,那么,究竟是谁在严重雾国呢?”这是曾经出现在考试卷上的问题,下面是答案:
主要是机动车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餐饮油烟污染(燃煤)和扬尘四大“杀手”在雾国。当然还有工业化和城镇化大规模建设的扬尘也是引起的雾霾的重要原因。
其一,汽车尾气污染。
大气中的污染物,50%来源于汽车尾气污染。我国机动车使用的油品质量低,排放水平不高,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导致汽车尾气污染型城市增多,因而车尾气是灰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其二,工业废气污染。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主要围绕着“工业兴市”的方向发展,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或只污染不治理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工业废气排放量稳居世界第一。
燃煤的主要杂质是硫化物、氟、砷、钙、铁、镉等的化合物。石油的主要杂质是硫化物和氮化物,以及少量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除了与燃料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及数量有关外,还受到燃料燃烧方式影响。燃料燃烧完全时主要污染物是CO2、SO2、NO2、水汽和灰分。燃烧不完全时,则会产生CO、硫氧化物、醛类、碳粒、多环芳烃等污染物。
其三,餐饮油烟污染(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镇餐饮业布满大街小巷。小摊点星罗棋布,大排档见缝插针,所造成的燃煤废气、油烟污染等多种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投诉的重点和热点,并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并列为城市、集镇居民所厌恶的两大公害。
餐饮业污染对人体最大的危害,首推油烟中含有的大量致癌物质,极易引起肺部发生疾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隐性杀手”。
其次,小城镇的餐饮小商贩大多以煤为燃料,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等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巨大危害不容忽视。
其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大规模建设的扬尘也是引起的雾霾的重要原因。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大颗粒物易被鼻腔,咽喉,气管拦截,或者通过绒毛的运动将其排除体外,但是由于PM2.5是细小颗粒物,一旦被人从呼吸道吸入,就会沉积于人的肺泡,而后溶解进去血液,造成血液中毒,很容易达到肺部深处。会造成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伤害,出现呼吸道刺激,咳嗽,呼吸困难,加重哮喘发作,出现心律失常诱发心脏病等等
(2)雾霾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危害。
出现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出现车辆追尾相撞,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对大家出行造成不便,在日常行车行走时更应该多观察路况,以免发生危险。
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1)尽量少出门:由于雾霾天气中存在着大小颗粒物,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颗粒物进入身体后会粘附在呼吸道,造成支气管炎,咽炎。尤其是抵抗力相对比较弱的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减少出行,或户外运动时应戴口罩防护身体。
(2)晨练应限制:有很多人比较习惯晨练,其实这对于人体来讲,时间并不是很正确,由于早晨处于空气交换环境,空气质量很差,尤其是雾霾天气,呼吸道容易受到刺激,在锻炼时容易诱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
(3)做好个人卫生:出门后进入室内要洗脸,漱口,换掉外出时穿的衣服去掉污染的残留。
(4)饮食方面有讲究:
① 多喝水,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
② 饮食上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对于冬季爱吃火锅的人群应尽量较少;
③ 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银耳,梨,柿子,百合,萝卜,荸荠等润肺食品。
试题链接
1. 每年十月通常秋高气爽的北京,今年深陷重重雾霾污染中。28日开始的雾霾严重污染北京并将延续到29日,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如图为城区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下列问题。
(1)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
A. 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 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 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 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答案】 1. D 2. A
【解析】
(1)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雾是指由于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大雾主要发生在晴天昼夜温差较大的时候。晴天时候,由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水汽易凝结,同时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白天温度高(晴天温差大),气流上升运动强烈,有利于扬尘产生,故D项正确。
(2)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使光线很弱,能见度降低;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交通信号灯的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故显得很醒目,A项正确。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相对湿度为80%~90%时,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低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即雾霾。2013年1月以来,北京多次出现雾霾天气,与此同时,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相应增多,引发了民众的“空气焦虑”。
(1)人为原因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主要原因,雾霾天气增多主要是由 增多造成的。简述我国中东部地区这种大气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减少雾霾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固体颗粒物;工业生产排放,能源消费中煤炭使用比重高,冬季用煤炭取暖等使固体尘埃排放量多,机动车增多,大气中污染物排放增多等。
(2)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煤炭在生活中的使用;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等。
【解析】
(1)从材料中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可知,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是空气中尘埃增多,而空气中固体尘埃增多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可以从图中获取信息。
(2)大气中固体尘埃增多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减少空气中大气污染物的角度来回答减少雾霾天气的主要措施。减少雾霾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煤炭的使用、植树造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等解决。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