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沙漠,给人的第一感觉,应该是漫天黄沙,荒无人烟,如果说在沙漠造林的话,人们会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是这种事在中国确实发生了,不仅如此,因治沙后当地的生态越来越好,不久的将来或将彻底消失!
2 / 9 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两省区交界处的毛乌素沙漠,又称鄂尔多斯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
3 / 9 要治理,得先要了解其成因,因为知道它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才知道怎么让它去改善。这里有地质成因说和历史成因说等几种说法,但有大家公认的是毛乌素沙漠的绝大部分地方,在古代曾经水草丰美,5世纪时毛乌素南部还曾是很好的牧场
4 / 9 后来由于不合理开垦、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至明清时形成茫茫大漠。
5 / 9 自1959年以来,中国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21世纪初持续不懈的生态治理使毛乌素沙漠600多万亩流沙“止步”生绿。
6 / 9 榆林市已在沙漠腹地营造起万亩以上成片林165处,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造林保存面积1629万亩,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
7 / 9 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每年沙尘天气已由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天,减少到不足10天。
8 / 9 加大了生态治理力度,全省森林覆盖率有28.8%提高到31%。与199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地面积减少189万亩,沙化土地减少30万亩,极重度,重度荒漠化面积减少1952万余亩。20世纪60年代,榆林市郊半公里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21世纪初50公里以内基本上看不到流沙了。在沙漠腹地,榆林市共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
9 / 9 近些年来,榆林市先后投资上千亿元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沙漠治理,许多当年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沙漠变绿洲这一“不可能”,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