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八月下旬,秋老虎还在发威,关中的气温继续36摄氏度。每天过活在空调下,一出门就是酷热难耐的温度。
网上看西藏的气温是11摄氏度到23摄氏度,这样的气温是适宜的消暑温度。恰好西藏朋友老田热情邀请。我立即利用年假的五天时间,再加上周末两天,以及轮休的两天,共计九天(8月20日至8月28日)的时间。西藏一周,青海二日的旅行。出发时飞机,回来时火车到西宁,西宁逗留一天后,再换乘高铁回来,顺时针一个大圈,算是藏传佛教虔诚的旅行路线吧!总共旅行路程,大概七千多公里。
恩格斯说:“世界史是最伟大的诗人。”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又何尝不是呢!中国勤劳的多民族,五千年来用多色的彩笔,共同在中华民族这幅长卷中书写着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诗篇。
自从唐朝初期的吐蕃王朝统一大草原后,一千四百年左右的历史时间里,藏传佛教的兴起,在这个地域广阔,交通不便的区域内,产生出并一直延续着浓郁藏的风格的文化。金碧辉煌的喇嘛庙,玛尼堆,转经筒,风马旗,以及每天虔诚匍匐磕长头在朝圣路上的藏民。
所有的一切,映衬在没有一丁点杂质的白云和蓝天下,让每个到达高原旅行的人,灵魂立刻得到洗涤和净化。
早上七点半从拉萨布达拉宫的白塔出发。车窗外,洁白的云宛如厚厚的棉花,温暖着座座裸露的山峰,绵延起伏的山丘上,覆盖着一层嫩绿的草甸,大草甸中零星点缀着藏式民居,牛羊在草甸上悠然自得,咀嚼着可口的青草,嬉戏追逐。在这里,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与雪山、林海、青稞田,构成一幅梦幻般的图画。
经过两个小时,160公里的路程,到达米拉山口。米拉山口即西藏米拉山的山口,地处拉萨市到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上,是拉萨至林芝旅游线上的一个休憩之地。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山高风大,缺乏植被。每一个刚刚下大巴车的人,顿感呼吸窘迫,两三分钟后,体质好的人便会很快适应这种高反。
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市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
西藏是全国唯一一个高速是免费开放的省份。八月中旬的旅游人数不是很多,一路上基本看不到几辆路上行驶的车辆,每到一个景点或者观景台,便会看到聚集的旅游大巴和游客。
翻过米拉山口,一路的植被明显地多了起来,连绵不断的山丘上是密密麻麻的低矮灌木。一个小时多,车子在雅鲁藏布江南岸一个叫拉岗的小村子小停。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北岸,我们的不远,已经接近雅鲁藏布大峡谷。佛掌沙丘仅次于卧龙大沙丘,因形如双手合十的佛掌而得名。
传说:佛掌沙丘下面原来是一个村子,名叫拉岗村,村里有一打猎能手名叫德多。一次出门打猎时发现一个怪物追赶一女子,遂救下女子,女子原是龙女,为谢救命之恩,赠给德多一面能预见未来的神镜。告诫他必须保守秘密,否则将会变成一块乌龟石。
龙王有一天忽然要以沙丘掩埋拉岗村,德多从镜中看到这样的景象,遂告知乡亲,在村中人离开村庄后,夜半时分,村庄果然被风沙掩埋,而德多也化而为石。
拉岗村村民在沙丘附近重新安家后,将新地方命名为桑巴村,意为“秘密村”,以纪念德多说出了那个秘密。而失去德多的村里人以后再也不提起那夜发生的事情。
实际情况: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殊的地貌景观。
佛掌沙丘向前大约行驶六七十公里到达巴河镇,这个只有二三十间门面的街道的小镇异常安静和美丽,路边的喇嘛庙,转经筒模样的路灯被蓝天白云衬托得格外窈窕迷人。
巴河镇的出口左转有通向巴松错风景区的路标,而后沿着错高速公路(有路牌指示,路面状况非常好,全都是柏油路面)行驶约36公里到达景区(小车限速60,大车限速50),大约耗时四十分钟。
巴松错又名措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长约18公里,湖面面积约2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20米,湖面海拔3480米。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大湖(纳木错海拔4730米,羊卓雍错海拔4440米)。景区内森林密布,氧气含量较其他湖泊高,一般不会产生高原反应。
传说称,巴松错是一片神湖,即“措曼杰莫”女神的水宫,女神对水中生活的神灵家族具有威严及势力,信众向她祭祀祈祷,可以带来好运及福祉。
后来一位宁玛派高僧桑杰林巴,按照莲花生的授记,在巴松错的湖心岛扎西岛上创建了措宗寺,寺内设莲花生愤怒金刚像作为主尊,从而在巴松错地区建立了藏传佛教本尊的主导地位。同时,措宗寺还继承了周围众多神灵的民间信仰习俗。
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巴松错既是藏传佛教圣地,也是民间信仰的发源地。巴松错在藏族信众中有许多神话传说。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殿内主供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
寺南有一株桃和松的连理树,连理树中又长出一株胳膊粗笔直的樱桃树来,犹如一家三口甜甜蜜蜜地拥抱在一起。春天时,桃花、樱桃花与青松相映,蔚为壮观。
措宗寺每年举办两大宗教节日,即藏历4月15日的萨噶达瓦节、藏历6月4日的曲果节。萨噶达瓦是藏传佛教大型宗教节日之一,当天是集释迦牟尼降生、觉悟、圆寂三大纪念日之日,几乎各个寺院都举办隆重的宗教仪式。措宗寺周边的藏族居民将转圣湖(巴松错)的民间信仰与萨噶达瓦节融合,安排在同一天进行。当天,村民们身穿盛装,首先来措宗寺烧香,参加萨噶达瓦节,随后绕巴松错转经。
曲果节也是藏传佛教大型宗教节日之一,当天是释迦牟尼首次讲经传教的纪念日,所以各个寺院都举办隆重的宗教仪式。藏历6月4日,措宗寺附近村民来到措宗寺朝佛或转经,大多数人来自工布江达县巴河镇(雪卡)以及错高乡,甚至还有许多来自拉萨市的离退休干部及群众。当地信众结束朝佛或转经之后,在附近的森林中席地而坐,开始野餐或开展娱乐活动。
措宗寺所在地区的藏族农民还将西藏最大的农业传统节日“望果节”也放在藏历6月4日,与宗教节日“曲果节”同日,形成盛大的民间节日。
错宗寺后的千年青冈树
巴松措湖南岸一处小溪边,还有一充满神奇传说的“求子洞”。
传说这个小洞曾被莲花生大师加持过,来此求子甚为灵验。湖西北还有一五平方米大的巨石,大石中心有一可供一人钻过的洞,据说能钻此洞可消灾除病。离此不远的沙滩上,还有“莲花生修行洞”。
湖西岸有“格萨尔王试箭处”,据说在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那天,会在碧蓝湖水下面的湖底中心线长出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当地人盛传那是献给格萨尔王的一条巨大的白色哈达。
卡定沟:又名嘎定沟,位于西藏318国道拉萨至林芝段距八一镇24公里处,海拔2980米,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畔。
定沟主要景点是天佛瀑布,瀑布从半山腰一泻而下,落差约200米,煞似壮观,雨季瀑布水量足,淡季时较小。
所谓天佛瀑布,就是在瀑布所在处有一尊天然形成的佛像,眉目较为清晰,两边立男女护法各一名,甚是庄严神圣,右侧的女护法贝德拉姆高约100多米,可以看出头戴面纱,腰系丝带、手持佛珠,其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左侧是济公拜佛,形象也很逼真。
另有如来、观音、喇嘛诵经、神龟叫天、神鹰献宝、酥油灯等天然形成的抽象佛教景观十余处。有一种说法,有佛缘的人才能看到看懂这些抽象化的佛像景观。此地旅游,志在体会天人合一的仙境。
大佛两边各一男女护法,庄严神圣,100多米高的女护法贝德拉姆头戴面纱,腰系丝带手持佛珠,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观音、如来、喇嘛诵经、神鹰献宝、神龟叫天、酥油灯等天然形成的佛教景观十多处。
经常有人到这来看看自己有没有佛缘,有佛缘的人就能看到这种抽象化的佛像。“卡定”藏语是“天上人间 的意思”。卡定神山由来至此。
此处山势险要高耸入云,是典型的峡谷地貌,奇峰异石古树参天,落差近200米的瀑布飞流直下雄伟壮观,山崖天然形成的大佛,藏文“六字真言”佛字。清新自然的天然氧吧将使人无限陶醉。
大渡卡遗址
此地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参观路线上的直白村附近,大渡卡,意思就是放马处,以前是村民们放马的地方。这里是大峡谷的入口段,从这里开始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渡卡江岸还有一座古堡的遗迹,是昔日此地工布首领的庄园城堡,后来在与波密王的战争中,被火炮摧毁。
情比石坚
传说桃树之王寿多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拉玛生性恶劣,嫉妒心强;小女儿拉姆生得丽质,娇艳欲滴,聪明睿智,因此深得桃王宠爱。从小到大拉玛便一直嫉恨拉姆,但迫于父亲的威严一直没有表现出来。
一天,姐妹两人在桃园散步,看见有一男子走来,男子看起来很是疲惫,但英俊的面孔还是引起了两姐妹的注意。该男子名叫阿尼达。
阿尼达生长在神山之外的一个遥远的部落里,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所以他特别孝顺母亲。有一次母亲上山采摘野果,不小心跌入山谷,当族人把她找到送回时四肢都已经不能动了。阿尼达跪在母亲身边悲痛不已,发誓要让母亲重获健康。
这时部落的一个老者对阿尼达说:“孩子,你的母亲只有得到桃王寿多的仙桃才可以恢复健康。那是个非常遥远的地方,要有坚强的意志,并历经苦难才能到达,而你只有13岁啊!”阿尼达站了起来,那坚毅的眼神已经告诉族人他的决定了。
第二天,阿尼达把母亲托付给一个族人代为照顾,独自启程了。族人们都深深地被阿尼达的勇气和孝心所感动,齐聚村口为他送行。经过六年的长途跋涉,阿尼达终于到了桃王属地。
南迦巴瓦峰
被誉为“云中的天堂”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米,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矛”或“雷电如火燃烧”。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南迦巴瓦峰的西坡是一陡峭的悬崖绝壁,直达谷底。
而其西北则延伸出一条长长的山脊,由一系列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连接,高峰如锯齿,如刃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峰的南边是乃彭峰,两山之间发育着3条巨大的山谷冰川,一直往下伸延到郁郁葱葱的林海里。
南迦巴瓦峰与围绕南峰的举世闻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平均相对高差在5000米以上,构成世界上地形转折变化最剧烈的地方之一。
在这独特的热带山地生态系统中,发育、繁衍着复杂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动、植物区系。被许多生物学家誉为“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山地生物资源的基因库。
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同时,紧邻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绕着他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随后通向印度洋方向延伸出去。南迦巴瓦峰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
处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涌入的印度洋水汽带,海拔2700-4200米属高原温暖半湿润气候。
鲁朗林海
鲁朗海拔3700米,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犹如人工整治一般。
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勾画了一幅恬静、大气磅礴、风光优美,远处的雪山、冰川,与近处的原始森林、村落、河流交相辉映。
鲁朗林海的树木以青冈为主,林中有大量鸟类栖息,色季拉山的杜鹃花海也为林芝著名景观。每年4月中旬到6月初,这里是杜鹃花的季节,各色杜鹃尽情绽放,是一片鸟语花香、神仙居住的地方。
鲁朗林海通过发展旅游让农牧民增收致富,变砍树为种树,全力保护生态环境。景区蔚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时而像奔驰的骏马,时而又恰似高原上的牦牛;时而呼啸而去,时而又闲庭信步,像少女婀娜多姿,像小伙热情奔放。
高原圣湖“爱情湖”纳木错湖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纳木错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在当地牧羊人和狩猎者的民歌和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湖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念青唐古拉山因为纳木错湖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错湖因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它们相偎相依,成就了人们的想象,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