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文汇出版社出版了一则新书,名字叫做《人体简史》,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比尔·布莱森,他花了17年的时间研究,才将这本书写完。
《人体简史》一经出版,很快就收获了一批读者的喜爱,就连医学界的专业人士都对其赞不绝口。
比尔·布莱森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能够适应大多数人的阅读风格,书中讲述了很多个案例和故事,其中有一个就是2007年“美国女子”将自己的脑袋挠穿的案例。
将自己的脑袋挠穿?众所周知我们的头盖骨是非常坚硬的,想要将脑袋挠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位三十来岁的女子竟然做到了!
«—【·瘙痒把头骨挠穿?·】—»
这位女子是马萨诸塞人,她不小心患上了带状疱疹,特别是额头总是抵挡不住地发痒。
瘙痒的感觉让这位女子非常崩溃,于是她只能伸手去抓。
但即便是女子已经将额头抓破了皮,这种瘙痒的感觉也没有停止,女子吃下一些药来对抗这种瘙痒,但无济于事。
由于额头实在是太痒了,即便是在睡梦中女子也会情不自禁地去挠额头。
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为了能弄懂额头到底为什么这么痒,女子干脆再次跑到医院进行检查,但检查结果却显示她的身体没有什么毛病,就连带状疱疹也已经好了。
但女子额头发痒的情况一直没有缓解,就连为她检查的医生都束手无策,因为他们经过检查发现这位女子的的额头上96%的神经都已经被破坏了,理论上说不会再有什么发痒的感觉。
但实际情况是,女子的前额还是在持续不断地发痒,甚至在一天早上,女子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枕头边有好多水,原来是经过这10多年的时间,女子终于将自己的头骨挠穿了!
而流出来的水,就是脑脊液。
这样的例子听上去实在是挺吓人的,因为我们普通人平时也有忍不住一直挠痒的时候,比如不小心被蚊子咬了,这个包痒了好几个月,一碰到就得挠;
明明每天都有洗头,但是脑袋却还是在发痒,不管换什么洗发水都不怎么管用,最后还是得一直挠。
但《人体简史》告诉我们,痒的这种感觉并不是由大脑所控制的,大脑中并没有给“瘙痒”的感觉腾出任何地方。
所以其实瘙痒的感觉并不是来自于我们的大脑,而是我们的皮肤。
难道皮肤本身是一种生命?它还会有自主意识?
«—【·人体最大的身体器官·】—»
皮肤是人体中最大的身体器官,当然,这个器官还会因为人的体型大小不同而面积不同。
皮肤是由两层皮组成的,外面的那层部分叫做表皮,里面的那层叫做真皮。
表皮层之外还有一层角质层,不过它们全部是由死细胞构成的,这样它们才能帮人挡住外界的某些物理或者化学攻击。
皮肤的外层虽然都是死细胞,但它使人拥有了超强的触觉,比如就算是闭上眼睛,人们也可以轻松地分辨触摸物体的材质;
就算是这中间有一定的介质,比如人们在用某些工具进行一些操作的时候,也能感知到工具的那头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法解释很多奇葩的触觉反应,比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女子额头一直发痒的情况,他们知道这是一种“幻觉”,但是这“幻痒”是怎么出现的,还是没有办法给出比较明确的解释。
但很多人业内的研究人员认为,皮肤可能会拥有“自我意识”。
他们这种想法的理论支撑在于一系列的实验结果,比如将一块皮肤从人的身上弄下来,提取胶原蛋白之后再放进培养皿中培养,很快它就能成长为一块新的皮肤!
所以皮肤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通过人工培育实现成长的器官!
而且即便是皮肤已经脱离了身体,它也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在面对干燥环境的时候,培育皮肤的角质层会变厚以防止水分流失,在回到潮湿的环境之后,皮肤的角质层又会变薄。
这表明就算是皮肤缺少了平时相依为命的“合作伙伴”,它也能自主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是靠大脑进行判断和调节。
这意味着皮肤似乎有着独立的生命力,毕竟生命的运转就是独立的。
所以有业内人士将皮肤叫做“第三脑”。
实际上,我们平时与外界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皮肤来完成的,因为皮肤拥有复杂的感官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它能“隔空”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比如有些人的共情能力过于强大,即便是看到别人挨打,自己相对应的地方也会隐隐作痛。
医学上将这种毛病称为“联觉症”,患者会对周围的事物过于感同身受,比如2018年环球网发布了一则消息,消息中的一位来自英国的女子凯瑟琳皮尔森说,她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这样。
比如当凯瑟琳皮尔森和朋友呆在一起的时候,她就会因为朋友的感受而同样难受,比如如果她的朋友喝醉了,凯瑟琳皮尔森也会感受到脑袋昏昏沉沉。
这样的共情能力给凯瑟琳皮尔森的生活造成了相当的困扰,所以每次去参加完各种社交活动之后,元气大伤的凯瑟琳皮尔森就得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这种神奇的现象至今医学界仍然无法解释,因为这些人完全可以体会到其他人身体上的感觉。
所以说医学界业内怀疑“皮肤”这个器官存在独立的生命力似乎也是说得过去的。
由于皮肤有着相当的可塑性和可培育性,所以人们发明出了一种“皮肤打印机”,这种机器的“墨盒”里面盛放着很多活体细胞,能对人体的皮肤进行人工制造。
这无疑是给很多皮肤受损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皮肤打印机在以动物为目标的实验中已经取得了成功,而且还能比较高效地促进病患伤口的愈合。
参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