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的眼光看,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似乎已经定型了。
每个正常人类之间的差别无非就体现在头发颜色、肤色、身高、体重上。
但事实上,这是对人类进化的误解。
其实我们人类的很多身体结构、器官正在慢慢消失。
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类已经悄咪咪地“进化”过了。
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
那么究竟哪些结构已经开始消失?
哪些结构现在没有消失但有消失的趋势呢?
用进废退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提到结构的消失和人类的进化,有两个学说是绝对绕不开的。
一个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
一个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拉马克觉得,人类和动物之所以会长成现在的样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天的训练,用不到的就会慢慢退化。
比如人类经常用手,所以手指的结构非常灵活。
长颈鹿因为要吃树的叶子,所以脖子特别长。
生活在黑暗中的鱼,眼睛会退化等等。
但达尔文不这么认为。
达尔文认为人类、动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也就是说,不是人类经常用手,所以手指的结构变得灵活。
而是原来所有人的手都不怎么灵活。
然后有人先产生了变异,手变得灵活了起来。
这样他就更容易存活、更容易有后代。
随着手指不灵活的人被淘汰,让手指结构变灵活的基因成了主流。
然后人类就完成了进化。
目前,一般认为现代改良版的达尔文主义才是最科学的。
而拉马克的理论已经被抛弃了。
但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拉马克的理论不能说错,只能说更适合用在个体上。
而且是非基因性的进化上。
比如一个人天天从事脑力工作,那么他大脑的灵活程度一般而言就是比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高,也表现得更有学问。
但用进废退绝不可能产生太离谱的变异。
比如原来手是五个指头,后天训练后变成六个了。
我们今天讨论的可能会消失的人体结构,其实大多都是从现代达尔文进化论角度来看会消失的。
哪些结构正在被消失?
“进化”本来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自然淘汰。
即适者生存。
而我们现在社会,一般而言,都会尽可能让每个人活着。
所以在现代,进化的过程反而变得更缓慢了。
因此也就产生了一些目前只有一部分人发生了的进化。
其中最有可能消失的无疑是智齿。
这也是智齿名字的由来。
但智齿的真正作用可不是增加智慧,而是咀嚼难以咬碎的食物。
直到5千年前,依然有超过80%的人类完整地长有四颗智齿。
但到了近一两千,情况发生了改变。
一方面,我们有火了,火可以烤熟食物,让食物变得松软,我们不需要用智齿咬碎生肉了。
另一方面,我们的工具制造水平也在提高,能做出更锋利的刀了。
有了刀和火,智齿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吃东西的咀嚼工作量一直在变小。
人类的颌骨也开始变短,没有了容纳智齿的位置。
目前60%的人都没有足够空间去长智齿了。
但对于这60%中的很多人而言,决定智齿生长的基因还在。
因此他们的智齿会强行生长出来,轻则侵占别的牙齿的位置,重则引发牙疼。
由于这个东西在几千年来过于“没用”,所以已经有很多人进化为不再长智齿了。
也许再过几千年,长智齿的人反而会变成异类了吧。
另一个正在消亡的结构叫掌长肌,是不是感觉从来没听说这块肌肉?
没听说过就对了。
因为人类已经好几千年没有好好用过这块肌肉了。
甚至现在全世界已经有11%的人永久的进化掉了这块肌肉。
掌长肌位于手臂上。
如果我们把自己手掌的大拇指和小拇指并起来,有可能就可以看到这块肌肉。
但随着人类的进化,不需要掌长肌我们的手指也足够灵活了。
而且我们现在都住在房子里,不需要爬树,更不会经常攀岩。
因此掌长肌逐渐变得“鸡肋”了起来。
目前唯一的用处就是在自己其他地方的肌肉受伤、断裂时,用于肌肉移植。
除了掌长肌和智齿外,还有一个消失得非常快的结构。
那就是达尔文点。
目前全球只有很少的人仍保留有达尔文点。
所谓的达尔文点,其实就是耳尖。
“达尔文点”本身其实也是进化的产物,原本人类的耳朵上部是有一个可旋转关节组织的。
一方面,它可以大大提高人类的听觉。
这样的话原始人就可以通过听远处声音寻找猎物、进行狩猎活动了。
另一方面,这个组织向下旋转,可以覆盖我们耳朵上的孔。
要知道,原始人生活的环境中有相当多的昆虫、爬虫,一不小心就会有小动物飞进、爬进他们的耳朵里。
我们的祖先们正是通过这个组织拒飞虫于耳朵之外的。
不过这个组织在人类进入定居时代后意义已经不大了。
人类更多靠农耕生活,而不靠狩猎,也有了固定的居住场所,不用担心休息的时候有爬虫。
所以这个组织先是进化为“达尔文点”,又从“达尔文点”逐渐进化到彻底消失。
哪些结构正在被“进化掉”?
目前,有相当一部人已经“进化”掉了智齿和掌长肌,消除了这些来自远古祖先的印迹。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结构正在进化,但还没有完成这个进程。
其中进化最明显的就是脚趾。
不知你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大多数人的五个脚趾是依次变小的,而小脚趾最小。
其实,这也和人类的进化有关。
四百五十万年以前,人类还是爬行动物,没有手脚之分。
所以当时人类五个脚趾的大小其实并没有现在这么悬殊。
而当人类进化成直立人时,情况有所改变。
人行走的时候压力其实主要在大脚趾和脚后跟上,要靠大脚趾的用力来驱动迈步这个动作。
而其他脚趾则按照离大脚趾的距离逐渐划水。
小脚趾离得最远,划水最多,自然退化得也就越快,是五个脚趾中最小、最短的。
不过也许这个进程是相当缓慢的。
因为我们已经进化了几百万年,小拇指依然有三厘米左右的长度。
说明如果真的要完成去掉小脚趾的进化,可能还需要几百万年。
此外,还有一个像小脚趾一样逐渐缩短的人体结构,那就是跖肌。
跖肌目前是附着在小腿上的一块肌肉,很短。
但在几百万年以前,这块肌肉非常强大,非常重要。
因为原始人需要用它来抓取东西,完成爬行动作。
但随着人类站起来,实现直立行走,跖肌逐渐没有了用武之地。
除了网球运动员等极特殊的人群会用到这块肌肉外,几乎没人会用到。
虽然目前大部分人仍然保留有跖肌,但已经只剩一小块了。
哪些结构应该会消失?
我们人体还有一些结构,其实完全是没必要的。
虽然目前还没有要消失的迹象,但理论上随着人类的进化,几乎必然会消失。
比如男性的乳头。
男性为什么有乳头?
难不成男性还能给小孩喂奶不成?
还真可以。
根据《自然观察》的记载,西方就有一名男性,妻子因难产去世。
他不放心奶粉的安全,于是便亲自喂养孩子,直到孩子断乳。
男性之所以有乳头,和我们的生长基因有关。
怀孕的前几个月,胎儿是不会分化出性别来的,而是会长出一些通用的结构。
比如手掌、脚掌等。
直到睾酮发挥作用时,男性胎儿才会再次分化出男性的特征器官。
人类的基因之所以认为乳头是通用结构。
是因为在远古时期,并没有奶粉,而且难产率并不低。
所以为了人类的整体延续,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担负起哺乳的任务。
而现在,男性的乳头其实逐渐鸡肋了起来。
毕竟能像西方男子那样做到亲自哺乳的是极少数,全球都找不到几个例子。
总结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其实我们可以把人类社会看成游戏的一个又一个版本。
原始人时期是上古版本,主打的就是捕猎、野外求生。
农耕时期是定居版本,主打的就是稳定、动脑子。
每个版本更新都有各自的特点,不适应的就会被淘汰。
我们都存活于这个世界,起码说明我们的祖先是进化的胜利者。
而我们也要加油,成为当前版本的胜利者,让我们的后代不被淘汰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