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章我们从人体功能的观点,绘制了一张人体系统的方块图,这个方块图的各个方块所代表的是包含硬件、软件和网络的功能,和我们传统所知道的人体的硬件有很大的差别。这一章我们将从人体的硬件来说明人体的结构。
从经络物质基础的研究中,发现手上和脚上的经络多数在骨间膜上,而脏的经络和其相应腑的经络通常都在同一片骨间膜的两面,所以这两个脏腑之间的变化会形成一致的病理现象。五脏对应着五腑,另外的三焦经则对应着心包经,也是在手臂的内外侧之间对应着。这种现象中国的医生在几千年前就明白了,称之为“脏腑互为表里”。
而这种对应的现象,对不懂中医的人而言,则是认为毫无根据的。例如中医认为寒气会入大肠经,从西医来看,受寒就是肺的疾病,和大肠怎么可能相关,一个是消化系统,一个是呼吸系统。两者在解剖中根本就是不相通的两个器官。从经络来看,就会发现大肠经和肺经始终都是非常紧密相邻的。
除了脏腑对应的关系之外,脏器之间还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密切关系,古人将之以五行理论整理后,再依各个脏器的特性予以对应到五行之中就得出了: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这种脏腑之间的五行关系非常复杂,通常一个好的中医师需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以上的经验累积,才能完全掌握。掌握了这种五行变化的医生,经常可以非常准确的判断疾病根源,而有手到病除的功力。
但是这只是治标而已,这种患者多数都伴随着胆功能方面的疾病,严重的甚至割除了胆囊,因此,只有根治了胆的疾病,才有机会使疾病痊愈。而胆功能的疾病根源又来自于肺里的寒气,只有将肺里的寒气彻底去除才会消除胆里的问题,疼痛才能永远不再发生。
虽然每个人的血气水平都不一样,但是人体在不同的血气水平,五脏六腑都会形成平衡的状态,身体才不会有不舒服的生病症状。通常出现了不舒服的症状时,就是脏器之间失去了平衡,这时中医的治疗目标,就是消除这种不平衡。…………
凡五脏六腑,变化无穷,散在诸经,其事隐没,难得俱知。今纂集相附,以为旁通,令学人少留意推寻,造次可见矣。五脏∶肾(水一)心(火二)肝(木三)肺(金四)脾(土五)六腑∶膀胱小肠胆大肠胃三焦五脏经∶足少阴
黄帝问曰∶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也?岐伯对曰∶神有有余,有不足;气有有余,有不足;血有有余,有不足;形有有余,有不足;志有有余,有不足。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志意通达,内连
黄帝问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对曰∶其至大坚直以涩者,胀也。曰∶何以知其脏腑之胀也?曰∶阴为脏而阳为腑也。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抑脏腑之内乎?曰∶二者皆在焉,然非胀之舍也。曰∶愿
所有的疾病都是我们错用了身体的结果。我们需要的不是灵丹妙药而是一本正确的《人体使用手册》正确的观念,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很多人身体力行地奉行本书中的三招一式及健康观念,健康真
(凡十一条)●肝脏脉病虚实肝象木,王于春,其脉弦,其神魂,其候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其声呼,其臭臊,其味酸,其液泣,其色青,其藏血,足厥阴其经也,与胆合,胆为腑而主表,肝为脏而主里。肝气盛为血有余,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内。其支而瞀掌以不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络肺下右之左肩前泻于寸胃足阳
中医重视内脏的生理功能,并重视内脏病理变化的反映,还重视内脏之间和内脏与形体各组织的联系。根据内脏的性质和作用分为五个脏、六个腑,又把另外的一部分称为奇恒之府和传化之府。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六腑
夫人有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皆见形证脉气,若非诊切,无由识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肝之经,肝脉本部在于筋,足厥阴,风,乙木也经曰:肝
脚气极冷,着厚绵衣,盖覆不觉暖者。
镇惊,祛风,化痰。用于小儿惊风气促,手足抽搐,痰涎壅盛。
接骨、活血、止痛。主骨折损伤。
消食导滞,增进食欲。用于小儿厌食,偏食,面黄肌瘦,便干,食积。
蛇咬,及蛇节疔、蛇腹疔、蛇头疔、蛇背疔。
补益气血,健脾滋肾。用于脾肾虚弱,气血两亏,神疲乏力,头昏耳鸣。
素患堕胎,及难产者。
主治:肺癌。
从疾病开始到结束,机体对抗疾病的能量来自细胞,可以狭义的认为是免疫细胞的作用,但其实每个系统都为对抗疾病贡献力量。中医称这种机体产生的用以生存、与疾病作斗争的能量叫阳气,即“用阳”。阳气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抵抗、抵御杀死致病因子,分解、排泄病理代谢产物并对其解毒,修复受损组织器官,以保持其正常运行。阳气足,则发为三阳病,阳气不足则发为三阴病。
夜尿频,顾名思义即为夜间小便次数频多,达2次以上者。究其原因,可从生理和病理两方面考虑。生理上与睡前大量饮水及饮用浓茶咖啡等兴奋交感神经的饮料及精神高度紧张、情志焦虑等因素相关;病理上常伴随多种疾病出现,如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环境代谢紊乱、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等;其他如逼尿肌与膀胱括约肌不协调、肛周疾病等亦可致此症。
出现身体缩小的感觉。肝郁化火伤阴,水不涵木,致手指僵硬、昏倒。故用柴胡、枳壳、郁金、生麦芽疏肝解郁;黄连、薄荷、黄芩清肝火;白芍、甘草、葛根、天花粉生津滋液、解肌,柔润舒缓筋脉;当归、熟地、鸡血藤、丹参、合欢皮、龙骨养血安神;二陈汤祛除痰浊阻滞;天麻祛内外之风。诸药合用,则一身气血津液再无滞碍,筋脉、经筋得以舒展,病症自解。
小儿推拿是传统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分支,小儿推拿中许多穴位虽然名称与腧穴(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不同,但定位相同,一些小儿推拿特定穴的主治作用与腧穴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超过一半的小儿推拿特定穴主治作用却与腧穴没有关联。
三棱针由不锈钢制作,全长6.5cm,分针体、针柄两部分,针柄呈圆柱形,针体呈三棱状,尖端三面有刃,针尖锋利。常用规格有大号、中号、小号三种。
梅花针的结构由针柄、针头和针组三个部分组成。梅花针是针头呈小锤形的一种针具,一般针柄长15-19厘米,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下边散嵌着5-7支不锈钢短针。针尖不宜太锐,应呈松针形。针柄要坚固具有弹性,全束针尖应平齐,防止偏斜、钩曲、锈蚀和缺损。